本书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巴乌斯托夫斯基的抒情浪漫主义创作。作者在深入细致地分析和解读大量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家的抒情浪漫主义风格作了整体把握,不仅指出作家的散文具有诗化特征,而且指出其本质在于作家追求人的心灵、人的生存状态的高度艺术情感化。在此基础上,以进一步阐明了作家散文独特的审美特征——真切的梦幻和诗意的追求、独特的审美功能——抚慰痛苦的慰藉心灵。本书材料丰富翔实,结构清晰,论述深刻,文字表达准确流畅,有独创性的见解,是一部有学术价值的著作。
图书 | 走近金蔷薇--巴乌斯托夫斯基创作论/南京大学博士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巴乌斯托夫斯基的抒情浪漫主义创作。作者在深入细致地分析和解读大量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家的抒情浪漫主义风格作了整体把握,不仅指出作家的散文具有诗化特征,而且指出其本质在于作家追求人的心灵、人的生存状态的高度艺术情感化。在此基础上,以进一步阐明了作家散文独特的审美特征——真切的梦幻和诗意的追求、独特的审美功能——抚慰痛苦的慰藉心灵。本书材料丰富翔实,结构清晰,论述深刻,文字表达准确流畅,有独创性的见解,是一部有学术价值的著作。 内容推荐 本书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巴乌斯托夫斯基的抒情浪漫主义创作。作者在深入细致地分析和解读大量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家的抒情浪漫主义风格作了整体把握,不仅指出作家的散文具有诗化特征,而且指出其本质在于作家追求人的心灵、人的生存状态的高度艺术情感化。在此基础上,以进一步阐明了作家散文独特的审美特征——真切的梦幻和诗意的追求、独特的审美功能——抚慰痛苦的慰藉心灵。这样,本书就审美内容、审美特征和审美功能三个方面揭示了巴乌斯托夫斯基抒情浪漫主义创作的整体风貌和主要特征。 目录 《南京大学博士文丛》总序(洪银兴) 序一(谭得伶) 序二(蓝英年) 前言 第一章 创作历程 第一节 追寻幻想:早期创作的理想主义色彩 第二节 梦回现实:30年代以后创作的理想主义色彩 第二章 “眷恋艺术之情结”:创作灵魂 第一节 “艺术之恋”与创作主题之选择 第二节 “艺术之恋”与人生艺术化 第三章 “大自然之恋”:自然世界的艺术情感化 第一节 “大自然之恋”的精神内涵 第二节 “大自然之恋”与传统的影响 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生命交融 第四章 意境与情调:创作的审美特征 第一节 真切的梦幻:独特意境 第二节 诗意的寻求与创造:诗化情调 第五章 总论 一、现实人生的理想化审美把握 二、独特的审美功能 三、对现实的超越以及作家的文学命运 四、与当代苏俄文学的关系 五、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联系 结束语 附录寻访《金蔷薇》的故乡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一 后记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走近金蔷薇--巴乌斯托夫斯基创作论/南京大学博士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董晓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504862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2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5 |
出版时间 | 2006-10-01 |
首版时间 | 2006-10-01 |
印刷时间 | 2006-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12.065 |
丛书名 | |
印张 | 7.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03 |
宽 | 14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