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赖斯)
内容
编辑推荐

她经常笑容满面,却不是政客身上常见的“皮笑肉不笑”。她很少高声讲话,骨子里却充满坚定的力量与决心。当冲突发生,她绝不大喊大叫,只是声音更冰冷,语调更缓慢,目光更严峻,表情更冷漠……她就是创造历史的黑人女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她有说不尽的美丽:才华、魅力、智慧和优雅……她也有说不尽的哀愁:成功背后的艰辛,权威背后的孤单,强势背后的非议,忙忙碌碌,形单影只……本书为你呈现一个真实的赖斯。

内容推荐

这个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很大程度上操控在她的手里,她被认为是代表了美国的“力量”与“风度”。

大国的兴衰有它自身的规律,非人力所能左右。但一个高明的政治家却有可能挽狂澜于既倒,驾御狂奔的“老马”闯过难关,延其国祚。驾御着这惟一“超级大国”的赖斯,有这样“高明”的政治智慧吗?

她的外交手腕强而有力,她的意志与勇气硬如钢铁,一个又“硬”又“黑”的“女性”,是不是正指示着人类的未来?……

目录

序论 黑人、女性、学者、政客——白宫黑珍珠的美丽与哀愁/3

第一章 黑人的后代/1

一、赖斯的两张面孔/1

二、赖斯的祖先:来自非洲/6

三、教育与自我解放/14

四、吉姆·克罗法与自我解放/21

五、父亲与母亲/28

第二章 成长在民权运动中/31

一、父母的策略培养/31

二、成长背景——美国的民权运动/40

三、伯明翰的爆炸/56

第三章 小明星/61

一、全面发展的优等生/61

二、从俄罗斯音乐到俄罗斯将军/77

第四章 女学者/95

一、斯坦福大学的黑人教授/95

二、成为教务长/103

第五章 外交家/113

一、初露头角/113

二、社会职务/126

第六章 政治家/137

一、小布什与赖斯/137

二、国家安全事务助/150

三、经历“9·11”/162

四、战争的代言人/170

五、“9·11”审判/184

第七章 成为国务卿/197

一、第一个黑人女国务卿/197

二、继往开来/207

第八章 美国的力量和风度/217

一、生活中的赖斯/217

二、橄榄球·恋爱·政治/230

结语 赖斯的2008?/235

附录/243

赖斯的话/243

对赖斯的评价/244

赖斯年表/245

试读章节

1969年6月10日,约翰完成了丹佛大学的夏季课程,拿到教育学硕士学位,之后他找到了新工作。丹佛大学聘请他为负责招生的主任助理,不久他又开始教课。约翰·赖斯是一个幸运儿。校园报纸《丹佛号角报》的报道说:“大约在约翰·赖斯被聘入丹佛大学的时候,成立黑人文化研究系、增加黑人教职员工的呼声非常高。毫无疑问,这种呐喊和呼吁是约翰·赖斯被任命的原因之一。”

丹佛大学(University 0f Denver)是一个四年制私立大学,成立于1864年,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选为二级国家级大学,入选了《纽约时报大学指南》的“二百大”,并给予三颗星的学术评分。丹佛市只有少数的黑人,在丹佛大学的黑人学生更少。当时在校园里,虽然已经是黑白同校,但是种族偏见非常严重。而黑人学生的民族意识也很偏激,他们占领建筑物,甚至是拿起了武器。约翰·赖斯主任接受了挑战,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来解决黑白之间的鸿沟。

约翰·赖斯在大学里既负责行政事务。又进行学术研究。他最大的贡献是对这所大学的黑人研究有所影响。1963年伯明翰的游行以及克诺对学生的残酷压制、教育对黑人家庭的改变、伯明翰教堂爆炸案的始末经过等等,南方所发生的种种种族歧视行为在他的笔下、口中成为了最鲜活的教材。他用一个在南方成长的黑人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黑人是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社会大监狱里。

赖斯想方设法提高了贫困学生的奖学金的数额,同时历史性地开始实施一项同黑人院校的学生交流的计划。他积极倡议雇用黑人教员。此外,他还提议召开了一个系列公开研讨会,主题是“把美国黑人真实的故事带进丹佛大学的校园”。

在赖斯主持下,“黑人在美国的经历”系列讲座把讲演家带进了校园。在这些人当中,有流亡的南非诗人丹尼斯·布鲁托斯(Dennis Brutus),密西西比自由民主党领导人法尼·罗·哈默(Fannie LouHamer),当时SCLC的副主席、牧师安德鲁·扬(Andrew Young),穆斯林领导人路易·法拉克汉(Louis Farrakhan),安吉拉·戴维斯(Angela Davis)的法律顾问,后来曾经因捏造的罪名在加州入狱的玛格丽特·波汉姆(Margaret Burnham),众议院黑人小组执行主任霍华德·罗滨逊,第一位被提名参选美国总统的黑人牧师查宁·菲利普。课堂上讨论的问题有黑人选举问题、政治中的黑人角色以及其他许多文化课题。其中一次研讨会主要讨论流行文化中的黑人形象,主讲人是《神探沙夫特》和《沙夫特的大比分》的导演和制片人戈登·帕克斯。

P68-69

序言

美丽与哀愁,用来形容这位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女性——黑人女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似乎不是那么贴切。这个传奇黑人女性,现在还站在世界注意的中心,关于她的报道中总是与美国外交、伊拉克、导弹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强硬、果敢、精明、乐观、知识渊博、努力、爱好运动、精通多门外语、钢琴演奏家,这些修饰词才是戴在这位杰出的黑人女政治家身上的光环。

除了这些,作为在当今乱世扮演国际警察角色的美国的新任国务卿——年仅51岁的康多莉扎·赖斯,还谱写了无数个“最”和“第一”:美国著名学府斯坦福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务长,第一位女性教务长,也是第一位黑人教务长;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也是担任该职的第一位黑人女性;2005年1月28日,她更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

她美丽吗?如果美丽仅仅用容貌的娇艳和身材的曼妙来作为判断标准的话,赖斯远远不及那些走在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红地毯上的女星。但是赖斯给这个世界带来的远远不只是视觉器官的享受,她不是如赫本一般落入尘世的天使,却是女性的才华、魅力、智慧和优雅的化身。

她给世界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女性面貌——在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侃侃而谈的赖斯,在椭圆形办公室里和小布什、切尼或者鲍威尔讨论事务的赖斯,在得克萨斯州的农场里和总统以及第一夫人散步的赖斯,和其他国家领导人握手交谈的赖斯,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锻炼的赖斯,在“9·11”听证会上宣誓的赖斯……无论在公众面前还是休闲时光,赖斯永远自信、优雅,代表着一个大国领导人的风度。

哀愁似乎也不适合用在这位黑人女国务卿身上,毕竟她是当今世界炙手可热的权势人物。但是,成功的背后难免艰辛,权势的背后难免孤单,女强人的背后难免非议。“黑人”、“女性”两个词成就了赖斯的独一无二,也使她的成功蒙上了一层难以拂去的阴翳。

黑人与拯救的悖论

作为美国的少数民族,黑人曾经备受歧视和压迫。作为黑人女孩长大的赖斯,也经历了那个歧视的年代。

1963年5月,伯明翰市爆发了民权运动的大游行,年仅9岁的赖斯骑在父亲的肩上,目睹了警察用狗和高压水枪来压制学生的一幕,她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场面,当时惊呆了。

1963年9月15日,伯明翰浸礼教堂爆炸,四个黑人女孩死去,其中年龄最小的黛那斯是赖斯幼儿园时的好友。赖斯看见那几口小小的棺材,幼小的心灵第一次意识到死亡的恐怖、种族歧视的恐怖。

在丹佛大学,一位教授在课堂上提出了威廉·肖克利的歧视黑人的观点,赖斯激动地站起来反驳。

1980年,赖斯进入斯坦福大学政治科学系任教师,当时系里正为了“赞助性”行动寻找少数民族教师,赖斯正是合适的人选,是黑人,也是女性。

1990年,赖斯陪同戈尔巴乔夫到美国各个城市参观,一个美国特工拦下了这个陪同团中惟一的黑人。

1993年,赖斯以39岁的“超低龄”被聘任为斯坦福大学第二号人物——负责财政管理的教务长,任期为六年。这是第一个由黑人女性担任的教务长。

2001年,康多莉扎·赖斯成为了美国第一位黑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2005年,赖斯成为了美国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

所有关于赖斯的履历中,黑人总是一个关键字眼,它代表赖斯的种族,也代表着美国两百多年来的种族鸿沟。赖斯没有因为不平等享受过任何特权,她所受的教育是为了努力改善自己作为黑人的肤色状况。她的父母教给她的:作为一个黑人,你必须付出别人的两倍甚至三倍才能和白人一样好,才能把自己从肤色中解放出来。  在赖斯的官方传记中,作者和赖斯本人都在强调教育的作用,强调自身的努力,超越种族的限制。但是自我提高不失为一个美好的主意却拯救不了生命。那些在教堂里被炸死的小女孩也和赖斯一样学过钢琴和芭蕾,被种族主义者刺杀的马丁·路德·金还是哈佛大学的博士,教育使黑人的自我觉悟得到了提高,却无法避免被白人种族主义者歧视的现实。

黑人四百年的苦难沉重深远,赖斯家族偏偏是白人与受到优待的黑人的后代,似乎通过努力轻而易举地化解了摊在他们面前那个不平等的世界,成为一个幸运的家族。赖斯以自己的家族传统而自豪。但是这却受到了黑人世界的排斥,他们认为赖斯不是黑人的代表。

与此同时,在白人世界里成功的赖斯必须利用自己的黑人身份。小布什的第一次总统竞选中,赖斯就以黑人女性身份出面来拉拢少数民族和女性的选票。她作为“黑珍珠”受到了赞扬,也遭到了不怀好意的攻击,有人攻击赖斯为听主人话的“黑奴”。尽管这绝对不是事实,赖斯却要因为肤色受到困扰。

尽管20世纪60年代就实施了《民权法》,但是要把种族观念从人们脑海中剔除还需要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冲破了种族限制的赖斯一方面必须比白人更加优秀,一方面还必须接受来自黑人世界的质疑。但不管怎么样,黑人女性赖斯仍骄傲地站在世界舞台上,展示着黑珍珠的风采。

政治家的风采

2004年,《福布斯》杂志公布在该杂志最新评出的世界一百位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中,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被排在榜首位置。《福布斯》杂志称,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女性只能靠在幕后赢得权力,不能起到主导的作用,而这些女权打破了女性只能通过在幕后工作和顺从来获得影响力的观念。

男女平等的条款虽然写入了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但在由二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星球上,只有不到10%的政治实体由女性主导。活跃在政坛上的女性往往被称为“风景”,这个词除了强调女性的美丽外,也包含了“物以稀为贵”的意思。

赖斯是美国第一位女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在男性主宰的政治界格外引人注目。但是,前美国安全委员会欧洲事务主任埃沃·戴阿尔德说:“关于她性别的讨论已成为遥远的回忆。在她身上,性别已不再意味着什么。你看不到女性的身影。你看到的只有能力。”

“她是一个传奇人物,一个黑人女性,居然成为白人男子政治俱乐部中的一部分。”赖斯在斯坦福大学的同事和好友这样评价康多莉扎·赖斯。

在老布什政府里的两年时间内,两德合并,苏联解体,赖斯作为苏联事务专家在白宫得到了一致好评。老布什向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介绍赖斯的时候说:“这是我的苏联事务专家,她告诉我需要知道的一切。”

赖斯也成为了小布什班底的核心人物,白宫对外事务委员会流传着这样的看法:总统会听取切尼的意见,对鲍威尔的提议也给予重视,但总是在和赖斯商量后,做出最后决定。 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布什对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相当倚重,无论是处理“9·11”危机、打击“基地”组织,还是美国先后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用兵,都能看见赖斯在发挥作用。

在外交和国防事务上,赖斯始终站在中立的立场,协调和综合各方观点。在外交班子讨论会上,她通常不轻易发表个人倾向的意见,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她在国家事务上的影响力。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成为了万人瞩目的国务卿,赖斯也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指责。2003年7月份以来,围绕伊拉克情报问题、“9·11”事件调查,赖斯开始受到不少人士和媒体的批评,被质疑在打击恐怖活动中不得力。在“9·11”的听证会上,赖斯从容地应付克拉克咄咄逼人的指责,机智地绕过了这一道关卡。

布什总统连任以后,鲍威尔辞职,2005年1月16日,布什提名赖斯为国务卿。2005年1月28日,赖斯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

成为国务卿以后,赖斯在2月访问了欧洲十国,在3月访问了亚洲六国,在4月访问了俄罗斯,来回穿梭成为了外交女王。评论家就赖斯任职国务卿写了很多预测国际形势的文章,而赖斯上任伊始就如预测的那样显示出其强硬的外交风格。

四年国务卿,刚刚开始,这位政治家的影响和地位,还需要时问来证明。

学者的智慧

和前任国务卿基辛格和奥尔布赖特一样,赖斯也是通过学术走上从政之路的。1991年,赖斯在白宫呆了两年以后,强烈地想念斯坦福大学和她的学生们。她说:“我首先是个学者。”1991年3月,赖斯离开白宫,继而成为了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很快又成了黑人教务长。

赖斯的父母都是优秀的教师,对年轻人热心,赖斯也继承了父母的品质,她对教学有天生的热情。上课的时候更是全副心思都想把自己的所知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上的赖斯焕发出另一种美丽,当时的学生评价说这位三十多岁的黑人教授像二十多岁的女孩一样焕发活力和光彩,又有着年轻女孩所不具备的优雅、成熟和智慧。 

赖斯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是她最喜欢的学生,而学生也以这位年轻的散发智慧魅力的黑人女性为榜样。上过她讨论课的学生说:“讨论结束后,学生们都渴望成为像她那样的人。这不是没有根据的英雄崇拜。她看上去具有我们所仰慕的一切学者的素养。她饱学而不闭塞,有名而不自负,她的课复杂而不枯燥。”

黑珍珠的风采

作为政治家的赖斯坚定有力而不失优雅。经常笑容满面的她很少高声讲话,但她骨子里充满了坚定的力量和决心,知道如何让别人重视自己。在白宫,从来没人听见赖斯抬高嗓门讲话,可是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她的声音会更加冰冷,语调更加缓慢,目光也变得更加严峻,手会握成拳,眼睛会眯成缝。

作为职业女性,赖斯十分重视自己的仪表,在她的办公室内就安放着两面镜子,以便她从前后两个方向审视自己的衣着是否得体。她的衣着总是无可挑剔,通常是有庄重的花边儿的古典套装,舒适的无带儿浅口轻便鞋以及老式的首饰。不俗的衣着品位使她获得了2001年《时尚》杂志年度最佳服饰奖。钢琴、芭蕾熏陶出来的艺术气质和几年花样滑冰训练出来的身体的优雅与灵活平衡,也使赖斯即使在政坛叱咤风云、咄咄逼人的时刻也不失女性的优雅。她成为了“有时尚品位的女政客”,她的照片还登上了《时尚》杂志还有其他许多杂志封面。

2002年,当赖斯穿着一袭高贵的黑礼服登台出现在舞台上和马友友一起演奏勃拉姆斯乐曲的时候,全场都惊呆了。一个气质高贵优雅的古典音乐演奏家康多莉扎·赖斯让世界惊艳,他们合奏的照片成为了《时尚》杂志的封面。  

赖斯不张扬,不刻意美容修饰,职业套装和披肩发式下的赖斯仍旧散发出女性的魅力,甚至抢去了总统布什和第一夫人劳拉的光芒。2005年2月,赖斯陪同布什在欧洲访问,她这次既没有穿配以宽松裙子的淡雅礼服,也没有穿配以豪华胸针的短款上衣。她身穿一袭黑色套装飞抵德国,刚刚盖过膝盖的黑短裙,上身披了件黑外套。黑外套一直垂到小腿中部,外套的前领往下是七枚金制纽扣。外套随风向两侧翻开,露出里面的一双高筒靴,靴跟又高又细,非常性感。

大家都认为性感和权力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共存,而赖斯偏偏要把这个公论给推翻。高跟鞋和短裙又将她的身姿衬托得尤为迷人,她那身黑套装显现出不可否认的权威。两者相得益彰,成就了赖斯——这个将性感与权力集于一身的女人。

空白的感情

既然是一位美丽的女人,人们难免关心赖斯的家庭感情生活。但是她似乎没有感情生活,父母也过世了,在水门单身公寓里独自居住,在白宫和世界各地忙忙碌碌,周末就在总统宅第和总统夫妇一起休闲。关于赖斯感情的讨论,翻来覆去只是那么几小段。赖斯本人也对自己的情感世界守口如瓶,人们只能隐约地知道大概。

儿时的赖斯受父亲影响。对橄榄球十分着迷,她父亲是位业余足球教练。当她还是个小女孩时。就曾发誓要嫁给一名美式足球运动员。

在丹佛大学读博士期间,因为对橄榄球的爱好,赖斯和丹佛大学野马队的一名接球手恋爱,两人谈婚论嫁,赖斯还准备了结婚礼服。但是在走进教堂前,两人突然分开,无法再继续下去。其中的感情纠葛,只有留给公众猜测了。

其后的赖斯,遇到过不少优秀的男士,但是始终没有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上个世纪80年代,赖斯和吉恩·华盛顿在斯坦福大学相识并相爱,当时赖斯是政治学教授,而华盛顿是体育事务专员。两人认真地交往了一阵后最终还是分手,虽然恋情结束但友谊长存。吉恩·华盛顿现在是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主席。而现在赖斯心中最向往的职位就是橄榄球联盟的主席,她曾多次开玩笑说,如果能当这个主席,她宁愿不当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不少人认为,过于成功的事业已经成了赖斯组建家庭的阻力。但她自己并不认为事业影响了她的个人生活。她说:“我不成家是因为我从来没有碰到过任何想与之共同生活的人。我认为,我在生活中保持了平衡。我不是一个工作狂,我也有休闲时光。”

虽然至今还没找到感情归宿,赖斯并没有放弃对婚姻的向往。她曾表示:“我确信,如果上帝安排我和某人结婚,就一定会把那个人带到我面前。”

面对这个女强人的坚强,好心的人们猜测着,并祝愿她最终找到所爱。不过,大家还猜测。根据以往经验,这位女强人多半嫁给了事业,俄罗斯和导弹才是她的爱人。她曾经在一次宴会上笑称总统布什为“我的男人”,不过两人只是亲密的同事关系。她和总统在一起的时间,仅次于第一夫人劳拉。

赖斯的感情生活是一片空白还是精彩还在后头,也是一个未知数。年过半百,赖斯已经错过成家结婚养育儿女的最好年华。人们只有援引已经被许多事实证明过的话作为结论:女强人结婚不容易。

这是这个世界普遍的悲哀。

难以摆脱的身份

2001年,康多莉扎·赖斯成为了乔治·W.布什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她曾经领导过一家跨国石油公司,管理过一家价值数千万美元的斯坦福大学,还曾经在苏联解体时担任过白宫的苏联问题专家。她成为了美国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时候,《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关于这位黑人教授的报道。整篇文章主要讨论的都是她的衣服尺寸、发型、衣服的底边还有她的出生地,直到文章的第20段才提到了她在国家安全方面的观点。

《纽约时报》热衷于这样的报道:“当时任斯坦福大学教务长的赖斯总是在她的写字台上放两面镜子,显然为了既查看正面也查看背面。”赖斯的堂妹,康尼·赖斯(Connie Rice)是个律师,她说这样的报道完全是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为什么媒体从来不去报道切尼喜欢逛商店?

关于赖斯的报道,这位女强人的打扮、穿衣、感情和家庭生活,远远比她在国会上的那些讲话更让读者感兴趣。媒体津津乐道于赖斯的私生活,打探猜测她的结婚对象,甚至猜测她和总统小布什的亲密关系。

《纽约时报》还花了将近一半的篇幅介绍赖斯的童年。但《纽约时报》并不是如此报道的惟一一家。读了一打关于康多莉扎·赖斯的人物专访,你很可能读到12篇相似的有关她的家庭和她的童年的故事。

女性、黑人,成就了赖斯的独特,也使世界看待她的眼光永远带上了歧视色彩,首先注意作为女性的赖斯,作为黑人的赖斯,其次才是作为国务卿的赖斯。

赖斯不理会这些评论,51岁的她成为了美国的黑人女国务卿,四年任期期间还有很多更为重要的事值得去努力。2008年,她是否会参加竞选,甚至成为第一个黑人女总统,还是一个未知数。她的精彩人生,还有待揭开更新的篇章。

因此,评赖斯、写赖斯、品赖斯,还只是个开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赖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洁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22781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7=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3: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