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摸史集--中国现代人物新探/温故书坊
内容
编辑推荐

探索历史的过程就是一个摸象的过程,而探索历史的成果也就是摸象的印记……本书作者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对影响中国现代历史的重要人物及事件进行了分析,提出来了一些与我们以往不同的观点。本书也可以说是一本融合作者观点的读史心得。

目录

读史如摸象(自序) /1

“窑洞对”之后/1

——黄炎培晚年三题

黎明前的一双慧眼/29

——一1948年陈叔通致马叙伦手札解读

从《磨剑室文录》看柳亚子晚年议政/40

生死关头:民主人士与土改运动/54

光明梦/70

——读1949年“知北游”日记三种

利剑缘何难出鞘/82

——从毛泽东文稿读主政华南时的叶剑英

1938年广州守将是否通敌/109

村妇·“游击队之母”·匪首/120

——读有关赵洪文国的零星史料

于光远留在岭南的青春脚印/128

在东江的“另一个”茅盾/138

就“鸽子恋家”这么简单? /152

——关于萧乾北上的思想原因

两首当代名诗及其作者之谜/159

政治和诗:比庐山还朦胧的《庐山》 /165

战时香港文坛矛盾和周恩来的态度/190

并非没有一点疙瘩/196

——李少石遇难后的柳亚子和周恩来

西路军历史问题和李先念的一封信/217

才子的高明和失误/235

——乔冠华在战时香港的纸上谈兵

炉火纯青/245

——李纯青《笔耕五十年》和日本问题研究

试读章节

叶剑英重视调查研究和重视总结经验,实事求是,力图把中央精神和 地方实际相结合。例如关于土改中的华侨问题,他生长于侨乡,自己曾漂 泊于南洋,有众多华侨关系,对华侨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理解,他把党 中央的华侨政策同广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订出具体办法、措施,予以贯 彻。他提出对90%以上的贫苦归侨、侨眷,应给予合理照顾;对华侨地主 和封建地主在政策上应有区别,等等。按照毛泽东的新要求,叶剑英感到 压力很大,但还是坚定的重新部署加快广东土改步伐:11月23日,决定 将土改区域扩大至11个县;1951年1月18日,决定是年大面积展开土改。 在土改试点陆续结束后,同年4月,华南分局提出依靠南下大军进行土改 的方针。在4月12日一次讨论土改的会议上,方方讲了一段话,表明如何理解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和执行毛泽东指示是不那么容易的,因为毛泽东的电报的意图令人难以捉摸,因而操作起来的确战战兢兢:"毛主席要我们争取时间于1952年夏收前完成全省土改,但又说如准备不成熟便不要 搞。这必须从两方面来了解,既加速准备条件,在稳步基础上加快,又要争取时间,在快中求稳。"165月,铺开63个县土改。随着全省规模土改的开展,有些地方发生了左的偏向,叶剑英及时果断纠左纠偏,使土改运动健康发展。P88

众所周知,毛泽东生前最为推崇的中共党内两位诗人,一位是叶剑英,一位是董必武。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给陈毅一封谈诗的信中说: "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毛泽东诗词 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56页)而这首诗的作者之谜就恰好和这两位党内诗人有关。董老和叶帅时常有诗词往来,战友情义很深。到底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是叶剑英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叶剑英著《远望集》第63页 载有此诗,题目叫《斥林彪》。此书为叶剑英亲自审定。军事科学院叶剑英传记组组长、叶剑英研究权威专家范硕先生所著《叶剑英诗词探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17页写道:《斥林彪》"作于1971年9月。 曾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读给董必武同志听"。这是一句颇为费解的话,范硕为什么特意点出叶剑英曾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将《斥林彪》读给董必武听?范先生这个解释的根据是什么?是董必武吗?请看熊向晖的回忆。熊向晖是被周恩来誉为中共秘密工作"后三杰"之一的早期的地下工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外交 部担任重要职务,70年代初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主管国际形势研究。他与老一辈领导人有过不少直接的交往。特工和外事工作的职业特点,养成了熊向晖的仔细、认真和当场记录的习惯。P168

序言

读史如摸象

无论是在近三十年前的一所乡村学校的讲台上,还是在不久前的一所学院的讲座中,都有青少年学生问我,哪一本书对我来说是最好看的,而 我的回答都一样,是小时候一本不知读过多少遍的少儿读物《成语故事》第一集。那本薄薄轻轻的有插图有难字注音的小册子伴随我度过肚子吃不 饱而精神上算是快乐的童年,我从中读到好多有趣的益智的美妙的至今仍 能经常回味的成语故事。当翻检自己几年来散见于多种刊物的编进这本小 册子的文章时,我不禁想起那本《成语故事》以及其中的一个寓言"盲人 摸象",因为这些小文章的写成正是"盲人摸象"的结果。

今天回想起来,那本少儿读物的出版者到底是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 还是北京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我的记忆已经模糊了,那时读书也不在 意这些,尽管封面的"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字样还是有印象的。该书的封面的一幅画我是记得很清楚的,并且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根据成语"杞人忧天"意思,画着一个因担心天会坍塌下来地会崩裂开陷而消瘦发愁的人,画着他那既弯着腰拄着拐棍又很艰难地抬头看天的样子。后来,大概十二三年前吧,我曾经几乎跑遍广州的大书店,想为我的儿子挑选一本类似我当年阅读过的《成语故事》,结果让我十分失望,那样纯朴的启蒙读物再也找不到了。也许时代前进了而我幼稚依旧吧。不过我相信,当年和我一样读过这本《成语故事》的人一定很多。

几个盲人在摸一头大象的身躯后,各自回答大象像什么东西的问题 摸到象牙的说象如芦菔根,摸到象耳朵的说象如畚箕,摸到象头的说象如 石头,摸到象肚皮的说象如一口缸,摸到象鼻子的说象如一根棒,摸到象尾巴的说象如一条绳子。这就是"盲人摸象"的故事。在我看来,"盲人摸象"很有一些值得肯定的东西。譬如,摸象的盲人,尽管眼睛瞎了但没有盲从,没有人云亦云,而能勇于实践,揣摩体验,自由表达,言为心声。 我没有巨人肩膀的支撑,也缺乏高新技术和神奇武器,因而站不高看不远。我高度近视,摘下眼镜便模糊一片,与瞎子差不多。我时常想,如果 历史像大象,研究历史的人像摸象的盲人,那么我就是这些摸象盲人中的 一个。

盲人摸象这个寓言往往被用于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以讽刺犯有以偏概全的片面性错误的人。其实,茫茫宇宙,大干世界,偏与全,片面 与全面,残缺与完整,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可以这样说,人类的认 识永远都是片面的、残缺的和相对的。我把自己阅读史料看成是摸象的体 验:过去发生的事,只有少数记录下;有记录的又未必能传世;现在保存 的记录,也未必都能看到。个人所能"摸到"的"大象"(史料)总是极有限的,总有看不到的盲点和盲区。这不是盲人摸象又是什么呢?探讨历史,在我看来,能达到片面的局部的真实就很不错了。我写的这些文章, 主观上也就是朝着这个方面努力的。

我不是历史的不可知论者,也不是历史的全可知论者,而是历史的相 对可知论者。在学术研究中我不盲从定论,也不迷信权威。我喜欢那些能 着重于理解历史解释历史的发生条件和因果关系的文字,喜欢摆事实讲道 理的单纯考察历史运动过程的文字,不大喜欢从某种利益和立场出发的对 史料进行过度的主观诠释,并进而作出十分明显的作功过是非的价值判断 的文字。我需要学术交流但不喜欢热闹,我不需要什么派,我反对左派反 对右派反对中派。如果一定要分什么派的话,那我就把自己看成是独派, 独立思考派,实事求是派。

探索历史的过程就是一个摸象的过程,而探索历史的成果也就是摸象 的印记,基本上也就是读书的心得,无论庙堂江湖、高低贵贱、院士学童, 概莫能外。我也以为,好像摸象的各位盲人说象那样,只要大家说的是真 话,就是有价值的,就是不可替代的。

我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拒绝人云亦云的摸象者,一个我口说我心的说象者。

2005年4月于广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摸史集--中国现代人物新探/温故书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小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53378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49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0
15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