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实话实说红舞台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当年人人会唱的样板戏开始,到中国第一部电影的诞生,见证了中国红色舞台的一段段笑泪故事。春来春又去,曾炽热中国大地的[样板戏]褪尽辉煌,销声匿迹。春去春又来,[样板戏]的旋律悄然再兴。回首往事,大幕落起……

目录

第一章  拉开大幕

第二章  文艺春天

第三章  辉煌“绝唱”

第四章  登台亮相

第五章  梦幻银幕

第六章  首部电影

第七章  “红灯”高照

第八章  “闹剧”连台

第九章  悲剧人物

第十章  戏剧人生

第十一章 戏外之戏

第十二章 政治唱戏

试读章节

1963年5月初,也就是政协礼堂独唱会四个多月后,王昆写了一封信给总理,说她要在苏联展览馆演出独唱节目,请周总理和邓大姐来看。

没有想到周总理和邓大姐真的来到剧场,观看王昆的演出。那天她唱的是《夫妻识字》、《南泥湾》、《北风吹》、《扎红头绳》和《秋收》等老歌。落幕以后,周总理和邓大姐从台侧走到舞台上来。只见周恩来满脸兴奋,握着王昆的手说:"今天你唱得好,我很高兴。你的歌声使我们今晚回到了延安"为人民歌唱"!"

"为人民歌唱"是周恩来当年在延安送给王昆的一句话。这几个字,成为王昆几十年的歌唱生涯中的精神动力。不论是在农村土台子上,还是在前线医院紧贴伤病员的耳边,或是在金碧辉煌的大舞台上,这几个大字一直鼓励着她、鞭策着她。

女歌唱家张权更是难忘周总理对她的关怀。这次成为十一名女高音之一,第一次在周总理面前表演,内心更是别有一番滋味。那天,张权演唱得特别动情,演出很成功。按当时大多数人的心态,她是1957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去哈尔滨,是一个摘掉政治帽子的人,也是不可亲近、接触的人,当她唱到第二首歌时,周总理从座位上举着一杯茶,走到台前,双手递给了张权,顿时四座为之一震。一杯茶说明了周恩来对一名歌唱家的尊重与理解,甚至是支持和关怀。热泪盈眶的张权事后请求工作人员把那个茶杯赠给她作为纪念。

后来,周总理和几位副总理出席北京饭店举办的晚会,特约来北京开会的张权参加。中央统战部的负责人为了给大家助兴,请张权和男歌唱家演唱《饮酒歌》。张权因很久不唱歌,再加上激动,忘了歌词,事后很不安,到总理跟前表示歉意。周总理没有责怪张权,而是当场批评了统战部负责人。P36

后记

我在1994年曾经出版过一本名叫《样板戏出台内幕》的书。书中许多材料是原中央警卫局副局长狄福才提供的。这位在"文革"期间曾经担任过国务院文化组成员的老同志,因为毛泽东点名,他由军界到了文艺界,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军代表,参加了当时被称为"八个样板戏"的电影拍摄工作,留下了一段见证"红舞台"的笑泪故事。我也是因为有了这位传奇且独特老人的支持和帮助,才有了那本关于"样板戏"书的"出台"。

转眼又过去了许多年,不幸的是狄老先生在1997年初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离开了这个承载他七十五年生命岁月的世界。为了纪念这位可敬的老军人、老前辈,我再次撰写书稿,除了收集、参考有关资料充实新书外,还为书准备了二百多幅与书中故事有关的历史照片,使这部书变为图文并茂,让流失的舞台故事再次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需要说明的是,我将这部书命名为《实话实说红舞台》,但又惟恐引来异议,故不得不交代几句。书中述说的舞台现象是产生在一个被称之为"红色"的年代里:"红宝书"、"红司令"、"红卫兵"、"红海洋"、"红太阳"、"红五类"、"红后代"……就是世界也要打出一个"红彤彤"的来。"红"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象征着革命,但在"文革"那个时期被扭曲了。在"革命"的口号下、在"红色"的掩盖中,掀起的是一场极"左"思潮的大泛滥。那个时候,几乎人人都往"红"上靠,惟恐沾上"黑"的边,以为这样才算"革命"。"样板戏"在当时被称为"文艺革命",称为"红舞台"是适合于当时情形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左"也会葬送社会主义。极"左"思潮就几乎葬送了社会主义的文艺。一花独开、百花凋零的情景正是那时的真实写照。本书叫《实话实说红舞台》是指一种特定的象征,象征那个特定的时代。因为那个特定的时代似乎没有不把视为"革命"的事物打上"红"的印记,舞台则更甚。应该说泛用"红"字,也是当时极"左"思潮的一种表现。希望读者能予理解,不致把本书特指的"红"与真正意义上的"红"相混淆。

创作和编写中难免受年龄、阅历和水平的限制,书中参考的资料也可能会有雷同之处,如果读者发现错误或是不足之处,希望给予谅解并及时加以指正。

作者2004年1 0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实话实说红舞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顾保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61535
开本 16开
页数 4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6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70.6
丛书名
印张 3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