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访谈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的访谈,大体上包括了俞可平的主要研究领域,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中国政治、比较政治、治理与善治、政府创新、全球化、公民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等;也反映了俞可平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代表性理论,如增量民主、动态稳定、民主治理、多元社会、政府创新、公民社会和全球化等。由于是访谈文章,主要对象不是专业学者,而是普通读者,所以不太注意学术规范,而重在深入浅出和明白易懂,对一些问题也多是点到为止,不能做充分论证。

内容推荐

俞可平教授,政治学、哲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浙江诸暨人。1981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绍兴分校(现为绍兴文理学院)政史专业,198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1985年获中山大学哲学硕士,1988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政治学专业毕业,获政治学博±学位,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政治学博士。现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并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首席专家、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课题总负责人,兼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等校教授,曾任联合国政府创新咨询专家、美国杜克大学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校访问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当代中国政治、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全球化、治理与善治、公民社会、政府创新等。

目录

前 言 / 1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与政治学

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 / 003

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巨大影响 / 011

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 017

 现代政治学的功用 / 025

 不要害怕全球化 / 031

第二部分 增量改革与中国发展

 当代中国问题的探索 / 037

 中国政治改革的走向:增量民主与善治 / 042

 走向善政和善治之路 / 055

 善治,使公民与政府良好合作 / 063

 积极实行增量政治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068

 政治发展更要软着陆 / 083

 “北京共识”还是“中国模式” / 094

 在反思中深化改革 / 111

第三部分 政府创新与善治

 政府应成为创新表率 / 127

 俞可平谈中国地方政府创新,评价善治与善政 / 131

 学术机构给政府评奖有不可取代的优势 / 148

 决策智囊解读善政之道 / 156

 地方政府创新轻叩善治之门 / 161

 推动地方政府创新 / 166

 地方政府创新尤需鼓励 / 169

第四部分 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

 市场经济,需要培植市民社会 / 181

 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 / 184

 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的兴起 / 191

 动态稳定与和谐社会 / 210

 公民社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 223

附 录 俞可平与中国改革政治学研究 / 236

试读章节

二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有什么关系

记者:当前,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也依然有很大影响,马克思本人还被英国广播电台(BBC)的听众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这种情况与上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命题有什么样的关系?

俞: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以经久不衰,之所以成为人类进步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源泉,根本原因在于它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仝世界劳动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决不仅限于直接导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承认,事实上它对资本主义国家中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特里尔市的一份关于该城的简介上有这样一段话:特里尔人有两件事特别引以为豪。一是,特里尔曾经在很长时期内是罗马帝国的重要都城,并因此被誉为“欧洲历史的博物馆”;另一件事是,特里尔出了一个名叫马克思的伟人,他在特里尔长大后走出特里尔去改造世界,整个世界确实也因他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记者: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与我们通常提及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俞:我们通常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般地说,这当然是对的。但问题是,我们所要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哪些立场、观点和方法呢?我以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争取自由、民主、平等、尊严和福利,就是解放全人类,就是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讲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首先就要讲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立场;坚持马克思土义,首先就必须坚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根本价值。

P8-9

序言

谢寿光社长数度敦促我将近年来的一些访谈辑集出版。他的想法不无道理,因为访谈的问题往往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访谈者面对媒体也总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故而,访谈录倒不失为集中展示学者观点的一条捷径。我不是那种明星型的学者,一般不接受媒体采访。经常的情况是,当记者访谈的问题也正是我希望引起社会关注时,我便欣然接受采访;或者当觉得某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时,我便主动向编辑记者约访。由于这个原因,我的访谈文章并不多,这个集子差不多收录了我的全部访谈。

我把这个集子起名为《民主是个好东西》,这是我2005年在接受香港《大公报》记者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不少读者可能会问:民主是个好东西,这还有什么好说吗?是的,这有很多话可以说,而且应当好好说一说。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对个别的人而言的,也不是对一些官员而言的;它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的。坦率地说,对于那些以自我利益为重的官员而言,民主不但不是一个好东西,还是一个麻烦东西,甚至是一个坏东西。试想,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官员们要通过公民的选举产生,要得到多数人的拥护与支持;他们的权力要受到公民的制约,他们不能为所欲为,还要与老百姓平起平坐、讨价还价。单这两点,很多人就不会喜欢。当然,他们不喜欢也不会明说,而会说,民主怎么不符合国情民情,民主的条件怎么不成熟,公民的素质怎么不行;或者说,民主的毛病是如何如何的多,民主会带来多少多少的危害,等等。因此,民主政治不会自发运转,它需要人民自己和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官员去推动和实践。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什么都好。民主绝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许多内在的不足。民主确实会使公民走上街头,举行集会,从而可能引发政局的不稳定;民主重视政治的过程和程序,它使一些在非民主条件下很简单的事务变得相对复杂和烦琐,从而增大政治和行政的成本;民主往往需要反反复复的协商和讨论,常常会使一些本来应当及时做出的决定,变得悬而未决,从而降低行政效率;民主还会使一些夸夸其谈的政治骗子有可乘之机,成为其蒙蔽人民的工具,如此等等。但是,在人类迄今发明和推行的所有政治制度中,民主是弊端最少的一种。也就是说,相对而言,民主是人类迄今最好的政治制度。或者如一位著名政治家讲的那样,民主是一种比较不坏的政治制度。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可以为所欲为,能解决一切问题。民主是一种保障主权在民的政治制度,它只是人类众多制度中的一种,主要规范人们的政治生活,而不能取代其他制度去规范人类的全部生活。民主有其内在的局限性,不是万灵药,不能包医百病,不可能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甚至常常连起码的衣食住行问题都无法解决。但民主保证人们的基本人权,给人们提供平等的机会,它本身就是人类的基本价值。民主不仅是解决人们生计的手段,更是人类发展的目标;不仅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工具,更契合人类自身固有的本性。即使有最好的衣食住行,如果没有民主的权利,人类的人格就是不完整的。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就没有痛苦的代价。民主可能破坏法制,导致社会政治秩序的一时失控,在一定的时期内甚至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增长;民主也可能破坏国家的和平,造成国内的政治分裂;民主的程序也可能把少数专制独裁者送上政治舞台。所有这些,都已经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出现过,并且还可能不断再现。因此,有时民主的代价太高,甚至难以承受。然而,从根本上说,这不是民主本身的过错,而是政治家或政客的过错。一些政治家不了解民主政治的客观规律,不顾社会历史条件,超越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切实际地推行民主,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一些政客则把民主当作其夺取权力的工具,以“民主”的名义,哗众取宠,欺骗人民。在他们那里,民主是名,独裁是实;民主是幌子,权力是实质。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是无条件的。实现民主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不顾条件而推行民主,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性的结果。政治民主是历史潮流,不断走向民主是世界各国的必然趋势。但是,推行民主的时机和速度,选择民主的方式和制度,则是有条件的。一种理想的民主政治,不仅与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地缘政治、国际环境相关,而且与国家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人物和国民的素质、公民的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如何以最小的政治和社会代价,取得最大的民主效益,需要政治家和民众的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政治也是一种政治艺术。推进民主政治,需要精心的制度设计和高超的政治技巧。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就可以强制人民做什么。民主最实质性的意义,就是人民的统治,人民的选择。尽管民主是个好东西,但任何人和任何政治组织,都无权以民主的化身自居,在民主的名义下去强迫人民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民主需要启蒙,需要法治,需要权威,也需要暴力来维护正常的秩序。但是,推行民主的基本手段不应当是国家的强制,而应当是人民的同意。民主既然是人民的统治,就应当尊重人民自己的自愿选择。从国内政治层面说,如果政府主要用强制的手段,让人民接受不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制度,那就是国内的政治专制,是国内的暴政;如果一个国家主要用强制的手段,让其他国家的人民也接受自己的所谓民主制度,那就是国际的政治专制,是国际的暴政。无论是国内专制还是国际专制,都与民主的本质背道而驰。

我们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于我们来说,民主更是一个好东西,也更加必不可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最近胡锦涛主席又进而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也就是说,没有民主,就既没有社会主义,也没有现代化,更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当然,我们正在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吸取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民主政治方面的优秀成果;但另一方面,我们不照搬国外的政治模式。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必须密切结合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条件。只有这样,中国人民才能真正享受民主政治的甜蜜果实。

上面说了这么多,都是对书名的解释。最后,我还得就本书的内容说几句。本书收录的访谈,大体上包括了我的主要研究领域,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中国政治、比较政治、治理与善治、政府创新、全球化、公民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等;也反映了我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代表性理论,如增量民主、动态稳定、民主治理、多元社会、政府创新、公民社会和全球化等。由于是访谈文章,主要对象不是专业学者,而是普通读者,所以不太注意学术规范,而重在深入浅出和明白易懂,对一些问题也多是点到为止,不能做充分论证。十分感谢采访过我的编辑记者和发表这些访谈的报纸杂志,许多媒体朋友不但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富有见地,事实上我与他们分享着本书中的许多思想和观点。也要再一次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本书的编者闫健同志,不是他们的催促和帮助,就没有本书的出版。

俞可平

于京郊方圆阁

2006年5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访谈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闫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02273
开本 其他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8-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082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5
出版地 北京
228
15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7: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