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府还都/见证1945
内容
编辑推荐

60年前的1945,是令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难忘的年代,它见证了日本战败投降,见证了中国劫后余生,见证了许多值得彪炳的史实,也见证了中国人的扬眉吐气,给中国人赢得自信,带来自豪。本书用翔实的史料和珍贵的图片再现了国府还都这个重大历史事件,其中部分细节和照片都是首次披露、鲜为人知的。

目录

引子 八年前难忘的一幕/1

一 日本战败投降/9

二 举国欢庆胜利/27

三 国共双方围绕接收展开较量/37

四 接收南京前的插曲/47

五 新六军接防南京/61

六 形形色色的接收机构和人员/71

七 “还都”前的南京/97

八 国民政府“还都”大典/113

九 昙花一现的“荣光”/143

试读章节

自1932年第一次淞沪战争“迁都”洛阳后,国民政府对于首都南京在对外战争中的安全问题,一直就有所考虑,对非常时期的“迁都”之举,也有所筹划。1936年,国民政府曾有过在非常时期将政府迁往湖南株州的方案。七七事变后,行政院长蒋介石曾亲自下达手令,要求国民政府“各院部实施动员演习及准备迁址办公”。行政院根据蒋介石的建议,又有过将首都移驻湖南衡阳的考虑。随着北平、天津的失陷,“迁都”之事更为紧迫。

早在1937年7月25日,行政院长蒋介石就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了迁址办公的问题。随着战事在中国的不断扩大,迁址办公之事越来越紧迫。但首都迁往何处,成了焦点所在。

8月4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举行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十五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的一位重要参谋、行政院政务处_长何廉向蒋介石提出:政府迁都何处?蒋介石不置可否。

军政部长何应钦则提出:是否以迁往武汉为官?这只是一个试探性的提问。蒋介石仍没作出正而回答。

8月6曰,国民政府又有“大战爆发后,首都遭受敌人空军之激烈袭击,则迁往衡阳衡山”之议。但直到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时,“迁都”之事只是议论议论而已,并没有付诸实施。这时蒋介石的确有点着急了。

就在这时,四川省主席刘湘通过宋子文向国府主席林森和行政院长蒋介石呈递了“建议中央迁川,以作长期抗战的准备”的建议书。蒋介石早就心仪四川了,见了这份建议书,心里好一阵激动,立即“深表嘉许”。这时,蒋介石的心里已经将重庆作为“陪都”的最佳地点了。几曰后,蒋介石迅速命令何廉作“迁都”重庆的准备。这时,蒋介石才明确表示,以迁往重庆为宜。P3

序言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60年前的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了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9月3日,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正式宣告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是l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血洗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收回了由于不平等条约而失去的一部分领土主权,被日本军国主义强割了50余年的台湾、澎湖列岛等地,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影响,并使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举国动员的反侵略战争。国共两党军队分别在不同的战场抗击日军,都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抗击着侵华日军四分之三以上的兵力,在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人民力量的空前壮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力量的对比,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是抗击世界法西斯侵略者最早、时间最长、遭受牺牲最为惨重、损失最大的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既是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同时,也有力地支援了欧洲及太平洋战场,彻底打乱了日本军国主义企图称霸世界的计划。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将日本法西斯近70名的军队牢牢地拴在了中国战场,使其无法增援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大大减轻了盟国军队的压力。中国战场成为东方战场的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见证1945》丛书,用翔实的史料,通俗的笔法,反映了抗战胜利前后的一些重大事件。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只有懂得胜利的来之不易,才能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完成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谨为此丛书作序。 陆军2005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府还都/见证1945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晓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80784
开本 16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0.6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3: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