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聆听文明的步履声/上海世博人文地图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上海世博人文地图丛书》是由上海百家出版社精心策划的一套为上海市民及各地游客纵深展示上海各个城区的大型丛书。

本书为丛书之金山卷,包括建设成就、历史沿革、胜迹新景、今昔名人等。重点围绕金山区地标性建筑,展新颜、谈故旧,在新与旧、远与近、深与浅的有序比照与变幻中,灵活地展示金山区的嬗变历程与演变特点,阐释金山区人文历史的细节与特征。

内容推荐

金山区历史悠久,江南地区典型的史前文化——早期“良渚文化”遗存于此。金山素有“上海粮仓”之誉,盛产大米、瓜果、蔬菜、鱼虾、禽蛋、海产品等,现已形成出口蔬菜和精品西瓜两大主导产业以及种植葡萄、蟠桃、草莓、花卉苗木和食用菌等五大产业基地。

金山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金山土布”享誉江南,精美的雕花木床、洒脱明丽的灶壁画、造型别致的砖雕是农民的艺术世界。在民俗艺术的沃土上,现代金山农民画让自己的民间艺术走向世界。金山故事、金山影视文学和金山农民画被称为金山民间文艺百花园中的三朵奇葩。“一镇一品”特色文化创建工作使金山的人文景观摇曳多姿。

目录

出版缘起/001

总序(熊月之)/003

前言/011

文明步履

金山三岛:犹如三颗明珠镶嵌于万顷波涛之中/002

高宅基下的“古冈身”(漕泾镇沙积村)/003

查山古文化遗址(金山卫镇东北部)/004

金鸡报晓的秦山(张堰镇西部)/006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枫泾古镇:风景这边独好/008

吟唱不尽的朱泾古镇:闪烁着无穷的魅力和风采/010

金山卫镇:“石头城(南京)下第一城”/012

张堰镇:一代名相张良曾隐居此地/014

亭林镇:上海“良渚文化”主要发现地之一/016

漕泾镇:镇旁有古代运送漕粮的漕溪河/017

吕巷镇:既古老又年轻的乡镇/018

人文积淀

金山万寿寺(金山卫镇板桥路东首)/022

西林寺与东林寺(朱泾镇东林街150号)/024

松隐禅寺与华严塔(亭林镇金明村1080号)/026

金山五龙禅寺(金张公路6006号)/027

枫泾性觉寺(枫泾镇白牛路北端)/028

枫泾施王庙(枫泾镇北大街409号)/030

枫泾海瑞祠:人们依旧敬仰与怀念着“海青天”/031

吕巷寿带桥(吕巷镇新西街131号)/032

枫泾致和桥:过去新婚夫妻都要到桥上叩拜/033

枫泾古桥:一座一步跨江浙两省的桥/035

济渡桥(漕泾镇金光水库村)/037

“亭林八景”的美丽传说:梦溪桥上诞生出新的风景/038

枫泾古牌坊:犹如一部宏著的开篇序言/043

枫溪长廊:在长廊里无论是走着、坐着都别有一番情趣/045

枫泾古戏台:台上台下都十分热闹/048

枫泾北大街的手工作坊:自己动手制作手工艺品/050

枫泾郁家祠堂与枫溪书院(枫泾镇新泾路商城路口)/051

枫泾镇大清邮局(枫泾镇和平街92号)/052

金山卫城侵华日军登陆处(金山卫镇南安路中段的南侧)/053

东区火政会(枫泾镇生产街124号)/055

朱泾万鼎顺酱园(朱泾镇万安街2号)/057

枫围人民公社办公地旧址(枫泾镇和平街85号)/058

历史星座

唐代高僧船子和尚与朱泾:他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062

顾野王与亭林(亭林镇中山街寺平南路与大通路的交汇处)/063

陈舜俞与三百园(枫泾镇和平街49号)/064

元代文豪杨维祯与“江南第一松”(亭林镇复兴中路106号)/066

金山卫城隍方鸣谦:在万寿寺伽蓝殿内又看到了方大老爷/067

清代数学家顾观光墓地(金山卫镇钱圩塔港村)/068

黄公续和明强小学: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069

围棋圣手顾水如故居(枫泾镇友好街228号)/070

朱学范生平陈列馆(枫泾镇新泾路200号)/072

白蕉故居(张堰镇新尚路16号)/073

丁聪漫画陈列馆(枫泾镇北大街415号)/075

“国画大师”程十发祖居(枫泾镇和平街151-153号)/077

袁世钊故居(枫泾镇南大街123号)/079

李一谔烈士陵园(金山卫镇长春村10组)/081

陆龙飞烈士墓(枫泾镇大新桥西)/082

文化风景

南社纪念馆(张堰镇松金公路2519号)/084

毛泽东像章珍藏馆(枫泾镇和平街51号)/085

金枫酒事馆(枫泾镇环城路18号)/086

金山区城市规划展示馆(亭卫公路2258号)/088

金山区博物馆(朱泾镇罗星路200号)/089

金山区图书馆(朱泾镇文化路110号)/090

金山体育中心(松卫南路7000号)/092

金山农民画院(朱泾镇健康路300号)/093

上海农业科普馆金山馆(廊下镇中民村)/096

本土民俗

金山各地的庙会:小时候最喜欢凑热闹的地方/100

五龙庙庙会:香火兴旺一如既往/101

5000年的金山黑陶永放光彩:黑陶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孩子们的天地里/102

枫泾民间剪纸:剪纸作品在艺术家手下瞬间完成/104

金山故事:多得数不清、讲不完/105

金山江南丝竹:古老的民间音乐青春焕发/107

龙泉赛龙舟:一幅乡情浓浓的中国龙舟竞渡风俗画/108

吕巷的“小白龙”舞:也许有一天能腾越在国际舞台上呢/110

廊下打莲湘:快乐生活的一种独特方式/111

枫泾水乡婚典:新郎、新娘回味无穷的美好时光/114

地域特产

枫泾丁蹄:1915年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18

枫泾“状元糕”:状元公蔡以台赴考前吃过的点心/120

枫泾的天香豆腐干:用豆腐干来垫石板造桥,你相信吗?/121

朱泾美食:每一道美食中都蕴涵着历史人文典故/122

亭林关爷饼:关帝爷庙会上一举夺魁的馍馍/125

亭林酒母馒头:据说一个和尚竟一下子吃了二十八个/126

旧地新颜

张堰公园(张堰镇花园路20号)/128

荟萃园(石化大堤路208号)/130

枫泾中洪村——中国农民画村(枫泾镇中洪村)/131

吕巷的“三园农庄”(吕巷镇金张公路1818号)/133

施泉葡萄园(吕巷镇吕朱路北红光路进)/136

山阳田园(山阳体育路农业现代推广中心)/137

文蕾果园(金山卫镇八字村)/139

锦江中华村农家乐(廊下镇漕廊公路9188号)/140

金山农村新天地(廊下镇漕廊公路9177号)/143

漕泾休闲水庄(漕泾镇朱漕公路2058号)/145

金山鸵鸟园(吕巷镇干林路555号)/147

城市沙滩(金山新城路5号)/148

奥莱斯“超级航母”——金山购物公园(枫泾朱枫公路8678弄)/150

试读章节

张堰镇:一代名相张良曾隐居此地

张堰镇位于金山区中部,东邻朱行、山阳镇,南、西与金山卫镇接壤,西北与干巷镇毗邻。境内山明水秀,土地膏腴,民风淳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张堰镇古称赤松里、张溪、留溪。相传刘邦打败项羽,坐上帝位,封张良为留侯。一代名相张良为刘家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可他深知伴君如伴虎,找好友赤松子谈起了隐居之事。赤松子云游四海,见多识广,对留侯张良隐居之念大为赞赏,并自告奋勇携留侯张良出游寻找隐居之地。两人四海为家,足迹遍及神州大地。这一日到了湖边一条小溪旁,只觉浑身神清气爽,抬头展望:溪水清澈见底,两岸果木郁郁葱葱,满地庄稼硕果累累。张良不禁赞道“好地方,好地方”,便不想离开了。不久,当地百姓得知隐居小溪边的是留侯张良,便把这无名小溪称作了张溪。

多年以后,一次海潮侵袭,横扫百里良田民居,庄稼受淹,茅屋皆塌。所幸张溪百姓由张良带上山去而逃过一劫。张良看到百姓遭此劫难,心中隐隐作痛,立志要办筑堰大事。正当他日夜盼望着早已远走高飞的赤松子重归张溪之际,赤松子竞然真的又来了。赤松子知道张良要为民造福的心愿,布阵作法,使张溪上一夜之间冒出了一条堤堰。

由此相传神仙筑堰,后人仿效。至唐代为御海潮之袭,更是筑华亭十八堰,其中张泾堰便筑于张溪处。

堰成潮退,百姓安居乐业,张溪边集市逐年兴旺繁荣起来,老百姓为感念张溪上张泾堰御海潮之好处,就把张溪边由集市成镇之地称作张泾镇,而后来又索性叫开了张堰镇。张堰镇之名便一直传至今日。

张堰镇内还有相传为秦始皇登山望海的秦山(又名秦望山、秦皇山、秦驻山)。唐末至元代,浦东盐场课司大事署设于张堰。明代驻金山巡检司署、税课局,一度设金山分府,为金山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张堰在晋朝已形成商市。明清商业兴旺,尤以米业为盛。《重辑张堰志》称:“牙行米市聚晨昏。”民国初期,相继出现金山地区最早的商会、钱庄和银行,近代工业起步。

张堰人自古以来重视教育,张堰重视教育的传统由历史积淀形成的。早在元代,张堰白杨竹西树帜吟坛后,明清之“能诗者不下数十辈,或专集,或录总集,指不胜屈”。清代金山出过两名状元,其中康熙三十年(1691年)状元戴有祺,他的老师黄枢就住在张堰;辛亥革命时期名震天下的进步文学团体南社的创始人之一高天梅,是张堰人;南社后期主任姚石子是张堰人;南社耆宿高燮是张堰人;还有近代著名书画家白蕉,也是张堰人。清末,张堰有6所两等小学堂,12所初等小学堂,还有1所女学堂。张堰重视教育的程度,可见一斑。1923年发表《周髀北极睿玑考》的中国近代天文学开拓者高平子,曾担任张堰中学前身张堰浦南中学校董主席。经过多少次改朝换代,张堰“教脉”不断,时至今曰,张堰中学仍有出色的教学成果。

张堰镇曾是金山革命的策源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高天梅等人创办《觉民》月刊,宣传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恽代英、萧楚女、陈云等革命家曾来张堰地区指导革命活动。1924年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金山县党部、1926年成立的中共浦南特支,皆建于此。

张堰经历过沧海桑田的变迁,走进今天的张堰镇,这里巷陌洁净,几乎家家养花,姑娘、妇女都善打“木兰拳”。从20世纪50年代始,张堰就以“苏南首个卫生镇”而闻名于江浙沪,如今,张堰又被列为“国家健康镇”试点镇(全国仅有2家),被市政府列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中心镇。世界500强公司中的6家在张堰工业园区投资建设,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南社纪念馆”正吸引着四方宾客,引人注目的包玉刚国际实验学校已经落户。  张堰,正朝着“实力张堰、活力张堰、魅力张堰”的目标迅跑。

亭林镇:上海“良渚文化”主要发现地之一

亭林是历史悠久的江南名镇,位于金山区的东北部,南至金山卫和上海石化总厂,西抵沪浙边境,东达上海市区,距上海市中心45公里。面积122.27平方公里。

亭林是上海地区“良渚文化”的主要发现地之一。位于镇区西部祝家港东岸、大寺场及原亭林中心小学周围的良渚文化遗址,在四次挖掘中,共出土墓葬23座,石器制作场1处,出土文物近500件,这些文物目前主要收藏在上海博物馆和金山博物馆中。良渚文化印证了早在4000多年前,亭林先民已创造了灿烂的原始文化。

亭林镇相传由“十二家埭”发展而来,原是农村鱼米集市。南朝梁、陈年间,著名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游学隐居于此,他的住宅旁边有一片树林,人称“顾亭林宅”,亭林由此得名。唐代以后,亭林已形成集镇。明清时成为浦南重镇。亭林镇清代属华亭县云间乡,1912年称亭林市,1930年为松江县十二区驻地,1945年称亭林区,翌年改称浦南区。解放后,为亭林区政府驻地,1957年撤区并乡,成为县属镇。1966年10月,改属金山县。

亭林工商业发展较早。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已有以柴油机为动力的碾米厂,民国时期全镇有60多家米行。1922年曾建蓄电池厂,并利用米厂动力在晚间发电,商店开始有电灯照明。1937年,日军入侵,南、东两街商店、住宅焚毁殆尽。抗日战争胜利后,工商业诼渐恢复,至1949年,全镇计有商号222家。

P14-16

序言

近代以来,上海的城市区划不断演变,上海的地图与文化格局也不断嬗变更新。从远东第一城市到国际一线城市,这些记载着上海光荣历史的代名词正是靠各个城区的繁荣与发展来见证的。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崛起的浦东犹如一颗闪亮的明星令世界瞩目,浦东陆家嘴地区的现代化建筑群正日益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新地标。而新城区的人文空间需要在新旧比照中不断寻求合理的定位,从而为上海的城市精神增加新的元素。此外,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有着丰富多样的江南民俗文化积淀,这些珍贵的民间遗存在现代化浪潮下仍然在老城厢和周边城区多有保留,离开了它们,上海这个洋味十足的城市就没有了根基。

为了更好地感受、理解大上海的人文成就,不仅需要一张张日益细化的实用地图、一个个以上海为主题的视觉片段,更需要综合运用文字与画面,以精确的地图为基础,以精彩的地标为导引,由远而近,层层展现围绕着那些著名空间的今昔传奇与浓郁人文,呈现一幅幅足以恒久定格、又充满回味的多彩画面。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是展示上海城市文化的最佳契机。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在全球金融风暴中顽强出土,并创下它有史以来新的历史纪录:它是创办一百五十多年来第一次来到中国,落脚上海;它是第一次把主题定位于城市,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一个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它不仅以金融、商业、经济和科研等方面的成绩及地位举世瞩目,而且还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但立足于世界之林,上海还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在城市化作为世界发展趋势不断向前的今天,世博会为我们学习、借鉴和交流各国建设城市的经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样,它也为上海展现的城市形象、城市魅力和城市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为此,我们策划和出版了这套《上海世博人文地图丛书》。它在众多的世博图书中,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是在编排上。它是按照上海现在的行政区域,每个区县一册。

二是在构思上。它从各区县深厚而丰富的历史人文积淀中,选取精华;从特色街道、教育文化、名人故居、人文景观、独特建筑、名特商业和历史遗迹等角度予以切入;并辅以图片,生动直观,进而构成了一个七彩的上海。

三是在表现上。它突出和强化了人文的元素,对此进行了全景式和多侧面的观照。尤其是作者们调动自己上海生活的积累和体会,注重开掘和展现我们熟悉的上海景物和人事中间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情怀。

丛书既展示了上海,让世界了解上海;同时,也让上海人进一步认识上海,了解上海。

就在世博会开幕前,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计划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当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它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增添了新的内涵;为上海的明天,描绘了更为美丽的图画。

可以说,中国上海世博会举办的成功度及影响力如何,我们作为文化传播机构是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的。因而,这套丛书还仅仅是个开始。为建设文化大都市,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花更大的精力和心思。让我们共同为之努力和奋斗!

上海东方宣传教育服务中心

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9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聆听文明的步履声/上海世博人文地图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宏刚//张安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500620
开本 16开
页数 1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5.13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5
16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3: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