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为战国时期秦国刻石,以形状似鼓而得名。精典篆书。因文字内容系记述秦国贵族游猎之事,故又名[猎碣]。唐朝初年在岐州雍城(今陕西凤翔)南田野中发现,故又称[岐阳石鼓]、[陈仓十碣]、[雍邑刻石]等。石鼓高约九十厘米,直径约六十厘米,各环刻韵文四言诗一篇,描述秦国贵族游观渔猎、祭祀欢乐之情景,全文约七百字,现仅存二百七十二字。字径约四厘米。
石鼓文,笔力雄健,浑厚圆劲,结体纵长,欹侧多姿,布局匀称规整,章法自然错落,具有一种古朴、厚重而又不失灵动的美感。其艺术价值自唐代就受到文人、书家的重视。
本书将《秦石鼓文》文字集为联语,使我国独有之书法艺术与楹联艺术成为合璧,因其既有文辞,又有书体,可谓书文并茂,相得益彰。就习书者而言,可作为其由临习到创作的津梁,使碑刻书法更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