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锋编著的这本《名家美文话格言(立志)》精练概括了中华精神中的“立志”,精准提炼了古典经典:有教无类;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朝闻道,夕死可矣;子入太庙,每事问……并有权威学者对其进行精妙解读。是我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门径,亦可作中学生升学考试的精彩范文。
图书 | 名家美文话格言(立志)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朱平锋编著的这本《名家美文话格言(立志)》精练概括了中华精神中的“立志”,精准提炼了古典经典:有教无类;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朝闻道,夕死可矣;子入太庙,每事问……并有权威学者对其进行精妙解读。是我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门径,亦可作中学生升学考试的精彩范文。 内容推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籍文献浩如大海,而警句格言是经过历史反复筛选与提炼的思想瑰宝。《名家美文话格言(立志)》一书即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立志为主要内容编排格言,或突出哲理,或重在叙事,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名家美文话格言(立志)》由朱平锋编著。 目录 志为帅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志,气之帅也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命为志存 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人无志,非人也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有志者,事竞成 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须正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 志须远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人皆可以为尧舜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志大则才大,事业大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非怀细以害大 志须坚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性痴则志凝 宜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志不强者智不达 众少成多,积小致巨 志须励 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君子不恤年之将衰,而忧志之有倦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天生我材必有用 髫发厉志,白首不衰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附赠中外名人名言 试读章节 《嵇康集·家诫》是一篇著名的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嵇康在其中指出“人无志,非人也”,不仅把“立志”看作做人的基本要求,而且把立志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家诫》所指的“立志”是儒家所反复强调的“士志于道”,即做一有德君子。我们则可以将这句话与当今时代相结合,得出的结论就是,有理想是一个人成人的第一步。 三国西晋时期有一个人物叫周处,他的事迹可以明白地反映“人无志,非人也”这句话的含义。 周处,字子隐,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幼丧父,年少时纵情肆欲,危害百姓,成为乡里中恶名昭著,众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人物。周处与义兴南山白额老虎、长桥水中的鳄鱼被并称为“三横”,而周处居首。周处发现乡里的人总是愁眉不展,于是有一天,他问乡里的长辈:“当今时局平和,年岁又丰,大家为何苦闷不乐呢?”长辈叹道:“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告诉了周处后二害,于是周处自告奋勇,先入山杀了猛虎,又下水与鳄鱼缠斗,浮沉数十里,漂流到阳羡东方的震泽(今太湖),一连三天三夜没有消息,乡里人以为周处死了,全都互相庆贺。周处活着回来看见了大家庆祝的场面,才知自己在乡民眼中是何等祸害,心生悔意。于是他去拜访了名士陆机、陆云兄弟,告以实情,说自己想改过自新,但已蹉跎岁月,恐怕将来一无所成。陆云勉励周处“朝闻过而夕改之”,立定大志,尚有前途。于是周处立志好学,文章有思想,志向存义烈,言谈讲忠信而守分寸。一年后,周处果然接到诸多州府下的聘书。 吴国灭亡后,大批吴臣出仕于晋,周处名列其中,出任雍州新平(今陕西彬县)太守,因处理边疆民族问题很成功,外族归附而有美名。其后周处转任梁州广汉(今四川射洪)太守,处理争讼公平正直,平息了不少经年诉讼的案件。后来因为母亲年迈而辞官归里,不久周处再被征为楚内史,尚未到任,又被征召入京担任散骑常侍。周处认为应当“辞大不辞小”,于是先到楚国赴任,在那里有了安抚教化等治绩,然后才人朝为官,此做法为后人所称道。 周处在朝中以正直出名,迁任御史中丞,纠劾对象不避权贵。梁王司马肜违法也遭到纠举,于是对周处怀恨在心。 296年,西北少数民族氐羌反叛,首领齐万年称帝。十一月,晋朝任命司马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周处为建威将军,隶属安西将军夏侯骏。周处是吴国降臣,既有武勇之名,又因正直而得罪了不少人,便被推上了最前线。周处自知身处险境,必被司马肜陷害,但为尽人臣之节,便不推辞,抱着必死的决心西征。朝中有中书令陈准为周处讲话,警告说夏侯骏、司马肜都是皇亲国戚,不会打仗,若其令周处为先锋,必败无疑,但是朝廷不听。连周处的敌人齐万年分析局势,也认为若周处当主帅,则无法抵挡;若周处受制于人,则一定可以获胜。 297年正月,齐万年屯兵7万于梁山(位于今陕西乾县),司马肜、夏侯骏逼周处仅以5000兵力发动攻击。周处反对道:“我军缺少后援,一定失败,不只会死,而且会让国家蒙羞。”但是司马肜不听,逼迫周处前进,与齐万年军战于六陌(位于今陕西乾县),士兵连饭都没吃就被推上战场。没有后援,周处知必败无疑,但他带头奋勇杀敌,斩敌数以万计,终于弦绝矢尽,友军振威将军卢播、雍州剌史解系皆不救援。旁人劝周处撤退,他却按着剑说:“这是我效忠死节、以身殉国之日!”最终力战至死。 虽然周处年少时的事迹更多的是一种传说,但是他浪子回头,立志建功,最终成为一位受人敬仰的历史人物,却是不争的事实。“人无志,非人也”这句话在周处身上可以说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我们每个人,即使不是像周处年少时恣意妄为,而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过日子,也可说是“无志而非人”。早早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P20-22 序言 我历来认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考证与评估虽然重要,但毕竟只是手段,“古为今用”,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振兴发挥积极有益的精神作用,才是目的。这就好比祖宗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固然首先要加以清理,但清理只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不但要用好,还要尽可能把它“盘活”,使之在现实中生发和增值。惟其如此,也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加贴近广大群众,尤其是贴近青少年而利于久远的流传与弘扬。我们编撰这套《名家美文话格言》,就是想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与传承弘扬上做一点尝试与探索。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籍文献浩如大海,而警句格言则是经过历史反复筛选与提炼的思想瑰宝,由此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入门容易,且可深窥诸子百家思想之精华。现在,各种中外名人名言选本已出版不少,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我们这套丛书具有与众不同的编撰特点: 一是尽可能显示分散的警句格言之间的内在联系。现在编成的六个分册,前三个分册中,《明道》揭示的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范畴,《尚德》展示的是中华文化的主导价值,《智慧》显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道、德、智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构成要素。后三个分册中,《立志》为成事之首,《劝学》是成才之基,《践行》是成功之本,志、学、行正是人生不可缺一的三大构成环节。当前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价值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传承弘扬。全面把握道、德、智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构成要素与志、学、行这人生成长的三大构成环节,将有助于我们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添砖加瓦。 二是充分揭示这些古老格言的现实警世与启迪意义。传统文化,只有取其精华,引申诠释,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才能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彰显历史智慧的现实生命力。为此,我们在讲解中既介绍每条格言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又联系现实的国情、世情、人情,阐述它的警世意义及对人生的启迪作用。例如老子、庄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就蕴涵了极其深刻的生态智慧,对化解全球性生态危机具有现实警世意义。孔子、孟子讲的“仁者爱人”“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名言,对我们抵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弘扬“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仍有激励作用。《立志》《劝学》《践行》中所选编的那些警世格言,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更有直接的启示意义。 三是力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对每一条警句格言中的疑难文字,我们都作出明确的注释,并将古文翻译成白话文。在阐述讲解时,尽可能引用相应的历史典故与现代案例,同时配以精美的插图,以适应“读图时代”广大读者的需要。各个分册,按照所编格言的不同内涵特色,或突出哲理,或重在叙事,或夹叙夹议。其中相当一部分千字文,可以作为语文中考、高考的参考范文。 在编撰本丛书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格言内涵丰富,限于我们的认识水平,对它们的理解与诠释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对于书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尚望读者朋友给予批评指正。 金开诚 2008年3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名家美文话格言(立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平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4306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8 |
CIP核字 | 2013224324 |
中图分类号 | H136.3-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