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何其芳散文选集(文学类)/中国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何其芳,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发表过不少诗歌和散文。1936年,与卞之琳、李广田出版过诗歌合集《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出版后,曾获《大公报》文艺奖金。结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诗集《预言》、《夜歌》(后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还乡杂记》、《星火集》及其续编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其芳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同时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写有少量诗作。出版有《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没有批评就不能前进》、《论〈红楼梦〉》、《诗歌欣赏》、《文学艺术的春天》以及6卷本《何其芳文集》等著作。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他又以写抒情散文著称,《画梦录》中的篇章常用象征手法,构思精巧,文字秾丽,富于艺术的独创性。以后在《还乡杂记》中的篇什则趋于朴素自然,感情犷放,格调明朗。

本书所选散文均系从以上所提的散文集中精选。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收选何其芳在1949年之前的散文代表作。以《画梦录》为作者第一阶段的代表性散文集,本书选择了该散文集中著名的《黄昏》、《独语》、《梦后》等名篇,以精致妩媚、梦幻一般的诗境,体现出一名孤独者的内心想象,以及被压抑的热情;同时,还从作者的《还乡杂记》中,遴选了代表性的散文《树荫下的默想》、《货郎》等,体现出作者在乡村生活的体验与感受中的内心之变。以作者奔赴延安为第二阶段,主要从其《星火集》等散文集中选取了《我歌唱延安》等作品。本书基本体现了何其芳散文至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历程。本书采用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目录

序言

雨前

黄昏

独语

梦后

炉边夜话

伐木

哀歌

货郎

迟暮的花

梦中道路

县城风光

乡下

私塾师

老人

树荫下的默想

某县见闻

我歌唱延安

老百姓和军队

韩同志和监狱

记冼星海同志

饥饿

回忆延安

论工作

论救救孩子

论快乐

“自由太多”屋丛话

扇上的烟云

《刻意集》序

《还乡杂记》代序

给艾青先生的一封信

试读章节

炉边夜话

“三个少年出去寻找他们的运气,”长乐老爹这样开始了,象是故事的第一句又象是题目,随即停顿着,用他的眼睛掠过半圈子年轻的脸,在火光中它们微红而结实如树上的果子,露出满意的沉默。

“三个少年出去寻找他们的运气,”声音宏大了些,“你听惯了三兄弟因为争着一个美女子,出去寻找奇异的珍宝来做聘礼,或者三个傻女婿带着多少银子,到他乡的路途上去学智慧,会猜我要说的是那一类的故事。是的。不过他们是出去寻找他们的运气。

“那时候的少年是喜欢冒险的,他们说雀儿的翅膀硬了就离开老窠,人站在生长起来的檐下是羞耻。他们常常偷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让妇女们在家中叹息流泪,但男子们并不担忧,知道他们若是回来了就极依恋极忠实于他们的乡土。现在你们却赶了市集就说辛苦,到了冬天就减少做工的时刻,晚上躺在炉边象猫儿。这炉边是应当让比我更老的人来讲故事,比你们更年轻的孩子们来听的。”微红而结实的脸大半低下去了,沉默着,象在疑惑火光为甚么如此蓬勃又郁结。有一个拾起火钳,重新砌架着烧断了的柴,随即有爆炸声,火苗高高的飞起。没有低下去的脸大概是属于勇敢者的了,他们仍有这山间民族的纯粹的血液流在脉管内,常神往于他们祖先的事迹,此时正注视着长乐老爹脸上的皱纹与发亮的白胡须。

“总之,有一天这三个少年遇在一起了,”长乐老爹重新开始说,“我们不妨想象是在一个树林内,阳光从密叶间漏下,野鸽子低飞着,他们交换了欢迎语就躺在草地上。第一个是高个儿,有深灰色的眼珠,柔和的语声。第二个最强壮,人家怕他象怕小豹子。第三个特性是没有特性,诚实而敏慧,谦逊而自信,如我们这里的普通少年。

“少年们大概最喜欢彼此诉说志愿了,于是我们听见了第一个少年轻轻叹一口气(假若我们是他身旁的树上的叶子),他说:‘我真愿我生在另外一个地方呵。我尊敬这里的一切,但总觉远远处我的乡土在召唤我,我灵魂的乡土。“人”如植物一样,有它适宜的分布的地图,而“生”却如栽种的手一样盲目,于是我们先天的就有地域错误的不幸了。那么你灵魂的乡土是那儿呢,你们会问我。我也常问着自己。假若能回答倒好了,只是“人”并未赋有这种选择的预知,我们以为幸福在东方,向之奔逐,却也许正在西方。然而错误的奔逐也是幸福的,因为有希望伴着它。’

“‘那么你奔逐的方向?’

“‘我想到海上去。青色的海,白色的海,金色的海,我到底知道海是甚么颜色呢,海上的天空又是甚么颜色呢。在那寥阔间也许有长春的岛屿,如蜃气所成的楼阁,其下柔波环绕,古书上所说的弱水三千,或者我应生在那里吧。但这里的人从没有一个见过海的,辽远使我更加渴切了。’

“两个听者都以一刻沉默来表示哀怜,他们竟为这低弱的语声所感动,虽说对于这缥缈的向往论理是应该嘲笑的。最后第二个少年从草地上坐起,责备似的说:‘朋友呵,你应该羞愧你是这山间民族的子孙,日对这些峰岭不能使你强健而沉毅吗?但我却过于暴躁,和平的乡居囚絷着我,我快要鹰隼一样飞肠了。我将作一个武士。我祈祷山之神,赐伟力于双臂,赐坚固的信念于心,我将宣扬这山间民族的美德于外面世界。朋友呵,强于行为的人是弱于语言的,让我引这句古语来替我底嘴舌谢罪。’他底右手拔着身旁的草,又掷向他的脚尖,但草却就近的纷落在他衣上,如是数次,他乃转身向着第三个少年,此时他正在沉思。

“‘你呢?’

“第三个少年翻身立起来,来回走数步,然后坐下,‘自然我也羡慕飞鸟,羡慕水族,但我没有忘记感谢这土地。它给予我们的丰富可以用手来量,用言辞来表示吗?我们可以如幻想的婴孩想离开母亲的乳吗?所以我说,有翅的你就往高处飞,有鳞介的你就到大海去,我祝福你们。我却将从山间到更深的山间去。’

“于是这三个少年出去寻找他们的运气。”长乐老爹说到这里就停止了,一双瘦瘠的手掌翻转的烤着火,又按着指骨节作脆响。大家都等待着,不耐烦的拾起火钳在石头上轻敲(因为这个火炉实际是几个石头砌成的圈子),长乐老爹仍不开口。

“老爹,往下讲吧。”

“这个故事吗,已经讲完了。”

“不是刚开始?”

“是的,”长乐老爹微笑着,“书上的故事大概都是从此以后才正有文章呢,然而让我在这里对一切讲故事者嘲笑一下,你们要知道这三个少年出去后的事只有问他们自己了。”

“但故事总有一个结果。”

“是的,凡事都有一个结果。这故事的结果是三个少年都寻找着了他们的运气。因为往海上去的去了就永没有回来,从军的听说建了无数战功而最终死在战地里,到更深的山间去的在那里做了首领,直至老来病危时才把财产散给居民,嘱咐他们送他的棺材回乡土来安葬。若是还要问他的坟在那儿,恕我无从指点给你们看了。”怎么,长乐老爹慢慢的合上眼,把他的头倒在一双瘦瘠的手掌里,而听者也不用笑声来结束这故事。火也低落了。有一个立起来,去抱一些柴来添。有的却注视着长乐老爹头上的白发,记起了老爹自己的许多冒险故事,那获得许多听者的欢迎的,并且想,为甚么他自己回到乡土来了呢,难道是没有寻找着他的运气吗。

十月二十八日

P14-19

序言

何其芳代表了旧社会这样一部分知识分子:他们向往理想的人生,但不明确方向和出路,在经历了长期孤独的苦心思索和寻求之后,于彷徨和苦闷之中,认识共产党,参加革命队伍,才告别了旧世界,开始了有意义的生活。终何其芳一生,率真谦逊,严谨认真,默默地从事自己所爱好和党所分配的工作,并为我们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文学遗产,有诗歌、散文、小说、政论、文艺评论等。因时期不同,思想认识和生活内容殊异,成就也有参差。早期以诗歌、散文见长,后来则以文艺评论和文学史研究享有盛誉。现仅将他的散文选编成集,奉献于读者之前。

何其芳,一九一二年二月五日出生于四川省万县的一个地主家庭里。他原名何永芳,上中学时,一位赏识他的国文教员给他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在一个聚族而居的大家庭里,何其芳幼年享受着祖母和母亲的钟爱,于优裕的物质生活之外,还接受美妙的民间传说和优雅的诗歌艺术的薰陶。祖母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最初的文艺种子,这对他是多么值得怀恋的金色的岁月。

可惜,这只是昙花一现。接近六岁时,他就被封建主义的教育牢牢地捆绑住,过早地失去了儿童应有的天真和欢乐。他开始跌入忧郁、愁苦之中。主宰他命运的就是他的封建家庭和家长。

祖父何铁生,擅长医术,以治眼疾闻名乡里,是颇受入敬重的老人。但他的思想守旧,用封建宗法观念来维护家庭秩序,并以此影响和制约着全家人。

父亲何伯嵇,思想保守而顽固。辛亥革命后,清朝已被推翻,他仍固执地认为没有皇帝的时代终究会过去,科举制度一定要再兴。出于这种浓重的封建观念,他望子成龙,期望儿子日后能考取功名,光祖耀宗,于是整天以读四书五经、学做试帖诗相逼迫。由于何其芳是他六个子女中唯一的儿子,这种逼迫就更加厉害了。再加上何伯嵇性格急躁暴戾,儿子稍不听话,他就用竹板子抽打。他不许儿子玩耍嬉戏,更不许读小说,念诗词。何其芳幼小的心灵开始受到伤害,性格也被压抑成怯弱、孤僻。他终日落落寡欢,生活过得灰暗无光。

到了六岁,何其芳被送进私塾,开始正式念书。除了八岁时,因躲避军阀战乱,随同母亲等人去湖北宜昌住过两年外,他在私塾里一直呆了六个年头,换了三个地方。在那里,他读着经书,听着塾师讲些荒诞的故事,头脑被禁锢得听不进一丝科学的道理。“大地象一个圆球”,——这是他的一个叔父转辗听来才告诉他的。但他因为自己读过的书上没有这样讲过,竟认为这是异端邪说,不可相信。

……

——截选自序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何其芳散文选集(文学类)/中国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其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48872
开本 32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9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9.8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4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6: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