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超限战(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在海外被翻译、传播、评论最广的当代汉语名著,这是一本精准语言“9·11”事件爆发的“新战争论”,这是一本继《孙子兵法》之后在全世界影响最大、美国西点军校学员课外必读的“中国兵书”,这是一本让欧盟各国高级将领赞赏钦佩的“新战略圣经”……它在出版的六年里一版再版,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传播。“超限战”这一理论,开启了新的战争时代,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当我们读完它,我们会发现,什么才是“超限”。人是有极限的,同样,战争也有它的局限!

内容推荐

“超限战”这一崭新的概念涵括了战争与战法两个方面。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可以超越实力局限和制约的战争方式,因此,它对处于强势和弱势的国家都具有同样的价值和意义。不管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本书都值得每个关注战争和全球化问题的人认真一读。

目录

再版序言

意大利陆军上将米尼为《超限战》意文版序

《超限战》日文版序

为《超限战》法文版所撰写的作者自序

序论

上卷论新战争

第一章 总是先行到来的武器革命

第二章 战神的面孔模糊了

第三章背离经典的经典

第四章美国人在大象身上摸到了什么

下卷论新战法

第五章 战争博弈的新着法

第六章 寻找胜律:剑走偏锋

第七章万法归一:超限组合

第八章 必要的原则

结语

本书自创词表

从“妖魔化”到学理化

——对《超限战》评介的流变

《超限战》作者答疑

超限战:寻求均衡者

——《简氏防务周刊》对《超限战》的评介

国家与新恐怖主义之间的角逐

——超越军事界限的战争

9·1 1周年祭

——21世纪真正开端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谁是陆战之王?

山本五十六无疑是他那个时代最富创新力的军事“异才”,用航空母舰偷袭珍珠港并大获全胜是他在海战史上留下的神来之笔。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同是这个山本居然没能理解自己这一独创战法的划时代意义。在指挥联合舰队重创美国海军之后,他仍然抱定只有战列舰才是海上决战主力的信念,把已经在握的开启胜利之门的钥匙,重又扔进了太平洋的万顷波涛之下。如果说第一个犯错误者尚能让人惋惜的话,第二个犯同样错误者就简直是愚不可及,特别是犯那种已经做到却偏偏想不到的错误的人。遗憾的是战争史上这类思想比行动滞后的例子屡见不鲜。和当年的山本五十六一样,尽管美国陆军用直升机把伊拉克的装甲机械化部队打得溃不成军——据说在整个地面战斗中,除了被美国第7军包围在巴士拉以南的共和国卫队“麦地那”装甲师作过一次困兽之斗外,几乎没有发生过像样的坦克战。可当海湾的硝烟散尽之后,分明已经用直升机开创了陆战新时代的美国人,却同样令人费解地又退回到了战前的思维水平,把本应成为战争新宠的直升机晾到一边,在其他兵器包括坦克都增加了研制费用的情况下,独独削减了对直升机的拨款。抱残守缺,依旧坚持把坦克当做未来陆战的决胜兵器。

其实,早在越战时期,直升机在美国人手中就已经初露锋芒,紧跟其后,又有苏联人在阿富汗山区、英国人在马尔维那斯群岛,让直升机大放异彩。只不过由于其对手主要是游击队和非装甲步兵,才使直升机对坦克王座的挑战整整晚了二十年。海湾战争终于给了直升机一次大展拳脚的机会。这一次,不算联军的直升机部队,仅美军就在海湾部署了1600架各种型号的直升机,如此庞大的直升机群足以编制起整整一个直升机集团军,但一向标榜创新精神的美国人,此番却毫无创意地像法国人在二战时把坦克分散配属给步兵一样,也把直升机作为装甲机械化部队和其他部队的配属力量。所幸的是注定要在此战中一战成名的直升机,并未因此掩去它的王者气象。

就在美国人通过CNN把“爱国者”、F-117、“战斧”导弹等战地明星捧上云霄之际,直升机(只有对“阿帕奇”的宠爱还差强人意)不公正地受到了冷落,除了美国国防部在战后写出的《致国会的最后报告》外,很少有人还记得为“沙漠风暴”立下首功的不是别的什么武器新宠而是直升机。在长达一个多月的连续轰炸开始前20分钟,经数小时贴地飞行后,MH一53I和AH一64直升机用“狱火”导弹先行摧毁伊拉克预警雷达,为轰炸机群开辟出安全通道,展示了直升机无与伦比的突防能力。作为最灵便的战场飞行平台,它还承担了大量的运输补给、医疗后送、搜索营救、战场侦察、电子对抗等任务,在海夫吉战斗中,迅速遏止伊军攻势,最终击退伊军的主要力量也是直升机。在这场战争中,真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展现直升机深厚潜力的是“眼镜蛇行动”:第101师运用300多架直升机来了一次战争史上最远的“蛙跳”,在伊拉克纵深内1 00多公里处建立起“眼镜蛇”前方作战基地。随后他们依托基地切断了伊军沿幼发拉底河谷后撤的惟一退路,并截住了沿哈马尔堤道逃窜的伊拉克部队。这肯定是这场战争的陆战中最意味深长的一次战术行动。它宣告了直升机从此完全可以自立门户进行大规模的单独作战。当成群结队的伊拉克士兵从被直升机摧毁的工事中跑出来跪地乞降,又被直升机驾驶员像驱赶西部原野上的野牛一般圈成一堆时,“最后解决战斗只能靠步兵”的观点,已经被这些美国的“飞行牛仔”们从根本上动摇了。而本来这次直升机“蛙跳”行动的最初意图,只是为担任主攻的装甲部队提供支持,但直升机部队出人意料的成功,使计划远远落后于战况的进展。为此,施瓦茨科普夫不得不下令第7军提前15小时发起进攻,尽管在弗兰克斯将军的指挥下美国第7军在沙漠上的推进速度远远超过了当年以发动坦克闪电战闻名于世的古德里安,但并未像那位前辈一样赢得“闪击战”的美誉,反倒被斥为“像老太太一般一步步慢慢往前挪”。战后,弗兰克斯将军以伊军尚有战斗力为由,反驳来自设在利雅德的联军总部的批评。但实际上不论批评者或是反驳者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弗兰克斯将军摩下坦克的机动性受到的指摘,正是以直升机作为参照系的。时至今日,还没有一个战例证明,哪一种坦克能够跟上直升机的作战节奏。

其实不光是机动性,坦克作为昔日的“陆战之王”在所有方面都受到了来自直升机的挑战,与需要为不断克服地表的磨擦系数而痛苦的坦克相比,直升机的作战空间在一树之高,完全不受任何地面障碍的影响,良好的机动性足以抵消其装甲不厚的缺陷。同样是运动中的武器平台,其火力也丝毫不比坦克逊色,这是坦克带着“水柜”的绰号登上战争舞台以来遇到的最大危机。更让坦克难堪的是,为组织起一次成规模的坦克集群突击,所花的精力(光是如何把一定数量的坦克远程输送到集结地域就令人伤透脑筋),所冒的风险(在坦克处于集结状态时,极易遭敌先制打击)。,在长于分散部署、集中突击,聚可以打正规战,散又可打游击战的直升机面前,已毫无优势可言。事实上,坦克和直升机作为一对天敌,前者远不是后者的对手,不要说AH一64直升机这样的“坦克杀手”,就是陈旧的AH一1“眼镜蛇”直升机在海湾战争中也击毁了上百辆坦克,而自己却无一伤亡。面对直升机的强大攻击力,有谁还会坚持认为“对付坦克的最好武器是坦克”呢?

现在可以说了,直升机是坦克真正的终结者。这颗在海湾的波涛之上冉冉升起的新星,正在以“沙漠风暴”中的赫赫战果为自己的王位加冕,毫无疑问,它将坦克逐出战场只是个时间问题。或许用不了多久,“从空中打赢陆战”将不再是耸人听闻的口号,越来越多的陆军指挥官们将在这一点上形成共识。而以直升机为主战兵器的“飞行陆军”和“飞行陆战”这样的新概念就会成为标准的军语,出现在每一部军事词典中。

P110-114

序言

本书初版至今,算来已六年有半。六年时间不长,围绕这本小书在国内外掀起的种种喧哗与骚动,至今还未完全平息。不过在我们两人这里,此事已是尘埃落定。因为我们一开始就认定,我们要写给这个世界的,只是一部有关新战争的兵书,而不是一部道学专著。尽管我们并不认同用伦理学观点去度量兵学理论,但我们仍然承认这是读者自己的权利。一本书既已出版,是耶,非耶,就只能由人去评说。对此,我们既不想干预实际上也干预不了。所以,即便我们发现不少赞同者和反对者一样,都没能真正理解这本书时,我们仍然不想在它发行第二版之际,对此做过多的辩白。

我们只是加进了一些附件,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因为六年时间里毕竟发生了不少事情。特别是当世界上不少人把“9·ll”这样的惊天事件与本书联系在一起时,的确有必要在新版中加进这些附件。但对于正文,我们决定不做任何一字的改动。一是我们只能尊重历史;二是现在看来,我们当初所写的东西,六年后仍没有什么需要改动之处:它的脉息迄今还在与历史同步。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东欧和中亚的颜色革命、基地组织及其他极端恐怖势力的继续肆虐,甚至最近国际油价历史性突破67美元以及在美国某些政治势力的干预下,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失败,都在向世人证实着这本书的生命力。

这本书还未成为历史,但它毕竟已经创下了某些历史记录:比如,它是中国第一部在一年时间里连续印刷10次的非文学类书;还有,它也是第一部被极其看重并维护知识产权的美国人公开盗版发行的中国人写的书。但这一切对我们而言,都不及我们在这本书中所表达的内容更有意义。  人有人的命运,书有书的命运。有意味的是,人(作者)往往无法改变书的命运,而书却常常能改变人(包括作者)的命运。六年间,我们的命运确已被这本小书所改变。而对这本书被误读误解的命运,我们却无能为力。好在我们对历史特别是人类军事思想史充满信心,因为迄今为止,它们还从来没有不公正过。

               仅以此为再版序。

               2005年8月1 6日作者识

后记

在最初写作此书的时候,我们就抱定一个小小的“野心”:要让本书具有某种经典性。因为我们意识到,在新一轮军事革命的大门开启之时,仅靠对以往经典的注释和阐发,无法应因国家安全面对的新威胁。军事思想领域需要原创之风的荡涤。

我们似乎接近了初始目标。然而,“名满天下,谤满天下”,原创性著作总是命运多舛。此次再版,我们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简宁和牟洁,感谢中国社会出版社。当然,我们还要感谢为此书初版作出重要贡献的项小米、程步涛和黄国荣;感谢读过此书的穿军装和不穿军装的读者,感谢无数听过我们讲演的听众,感谢报道宣传过此书的媒体;感谢为《超限战》日文版、意大利文版、法文版、中文繁体字版翻译、作序、出版、发行付出劳动的朋友们,甚至还要感谢未经我们授权擅出英文版的美国出版商和发行商们,不管他们出于什么动机,毕竟扩大了《超限战》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我们赢得了许多用自己眼睛阅读、用自己头脑思考的朋友。

最后,我们仍然想借此机会感谢家人。尽管与我们荣辱与共的她们不在乎,我们还是要说,感谢你们对我们始终不渝的理解和支持。

                  作者于2005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超限战(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乔良//王湘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06511
开本 32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81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16
145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