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曾国藩大传
内容
编辑推荐

刘安平所著的《曾国藩大传》是曾国藩的传记。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同时也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是湖湘大儒,步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创造了清廷任官奇迹。《曾国藩大传》在梳理曾国藩一生的同时,也探讨了曾国藩为何备受争议也备受推崇的原因。

内容推荐

他是湖湘大儒,步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创造了清廷任官奇迹;他创办湘军,为挽救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府,克己勤政,鞠躬尽瘁;他是功成名立的晚清“中兴名臣”,也是杀人如麻的“曾剃头”……曾国藩的真实面孔到底什么样?跟着刘安平所著的《曾国藩大传》一看究竟吧。

目录

第一章 家住湘乡山水间

第二章 考中进士再做官

第三章 从团练大臣到组织湘军

第四章 攻打太平军从武昌下手

第五章 天京变乱逆转时局

第六章 清政府里的洋务派

第七章 走向末路的太平天国

第八章 没有太平军的日子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家住湘乡山水间

一、以农为业

要想了解本书的主人公曾国藩,必须先从他的家乡说起。

曾国藩的家乡是湖南。从方位上看,湖南处在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地理上属于华中地区,因为那个地方非常富饶,鱼和大米的产量很大,传统上就喜欢把湖南叫作鱼米之乡。因为这个地方在洞庭湖以南,故而名“湖南”,因为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

湖南历史极其悠久。据考古发掘和文字记载,在8000多年前,中国人的祖先便在这里繁衍生息,过着以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为主的定居生活。西周时期湖南属地为楚国南部。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长沙郡”。唐朝时,第一次设立“湖南观察使”衙署,这也是中国行政区划上第一次出现湖南这个说法。再往后,宋朝设“湖南路”,明朝设“湖广行省”,到了清朝则出现“湖南省”。

湖南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个富饶的地方,历史上它是一个蛮荒之地。既然荒芜,自然会陆续有人来开发,久而久之,湖南就成为中华民族农耕文化形成的发祥地之一。以勤劳著称的湖南人世代耕耘,但是整个发展繁荣过程相当缓慢,直到唐宋时期,湖南依然没有完全开发出来,那时候朝廷流放犯罪官员,都喜欢将他们发配到此地,足以说明湖南当时有多荒凉。

湖南文化上的发展也是一步步来的。蛮荒之地的人以农耕为主,也没有读书传统,这导致湖南人早年间并没有太多高中科举的人。当然,这跟政治中心多在北方有极大关系。转机发生在宋代,那时候文化重心开始南移,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长沙设立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的建立,在当时是一件影响广泛的文化事件,全国各地的文化人都慕名而来。还有一些知名学者也受到邀请,到岳麓书院讲学。比如福建的张栻、朱熹等,他们都是在这里做研究、带弟子,由此湖湘学派就此开立,一时蔚为大观。永州人周敦颐一直在外做官,他受此影响也回乡讲学,并开理学之先,启发了宋明时代著名学者如朱熹、程颢和程颐两兄弟等人,他们一起被尊为“理学鼻祖”。

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湖南开始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异彩,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那里一下子出现了大批名人,其中尤以政治军事人才居多。中国的《辞海》里就写着,近代中国政治人物中,湖南籍人士44人,居全国之首。于是出现一种说法,中国近代史有一半是湖南人的历史。

在湖南所有地方中,曾国藩的老家湘乡又是极其出人才的地方。有一种略微夸张的说法是:湖南近代史有一半和湘乡县有关。这么说也有它的根据,如果以晚清、民国时期的湘乡县城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200里的圆圈,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包括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蔡锷、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他们的家乡都在这个圆圈内。

P1-2

序言

导言

微信、微博、智能手机,乃至互联网+,当这些时髦而又很有科技感的新鲜事物充斥人们的日常生活时,很少有人会在乎什么历史,更别提花时间去研究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了。

正是因为缺乏对历史的了解,才会下如此判断。其实,物质越是繁荣,越需要有精神寄托,从历史中找寻自己的血脉便是一条又快又实用的途径。

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探寻历史的意愿和能力。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人对历史的东西就一下子有了兴趣,国学、百家讲坛、“明朝那些事儿”等文化现象的大热,就是最好证明。经过十多年发展,如今的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被全球化浪潮全面裹挟时,中国人又开始反复问自己那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何处去?

我们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中国历史人物,读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来寻找答案。通过历史人物身处的那个时代,我们可以吸取足够丰富的养料,找到足够多的教训,看到足够斑斓的世界,从而完善我们当下的人生。这难道不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儿吗?

要了解中国历史人物,必定绕不开曾国藩,他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之所以说他特别,原因在于关于他有太多的争议。先说他的优点,似乎各种能力他都具备了,他好像什么都会,光看后世给他的封号就足以惊人: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除此之外,曾国藩还是距离中国现代社会最近的一个朝代——清朝中的贤臣代表人物,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另外,曾国藩也饱受非议,主要在于他作为军中统帅,南征北战过程中,实在太过残忍,完全看不到他标榜的人性。他最受抨击的黑历史就是在讨伐太平军时,有大肆屠杀的记录,因此他与其弟曾国荃被称为“曾剃头”或“曾屠户”。

即便有这么多争议,近年来中国社会还是不可逆转地刮起了一股“曾国藩热”,对曾国藩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街头巷尾谈论曾国藩的人中,既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也有初识文字的孩童。“曾国藩热”是一种颇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不同价值取向的人会截取曾国藩不同的侧面来了解。

无论怎样,如果回归到中国人本身来看,中国有句老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的一生基本诠释了这句老话。所以中国近代许多政治人物都对曾国藩有不低的评价,比如毛泽东将其视作“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则认为他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并说“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

普通民众看到的曾国藩当然与政治家不同。老百姓心思简单,过小日子,不求平天下,只求独善其身,看看曾国藩,至少能够学些为人处世的哲学。曾国藩学问当然好,他被称为清朝最后一位理学大师,他崇尚程朱理学,把程朱理学运用得从容自如。

老百姓爱读《曾国藩家书》的最大原因是,曾国藩确是近代中国儒家思想文化传承的典范之人。他身上无不体现了“孝、悌、仁、义、礼、智、信”。“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即敬奉祖先,周旋亲邻,起早,扫屋,读书,种菜,养鱼,养猪八事。”曾国藩多次在信中告诫兄弟子侄,时时恪守家风、家德,而这八字也正是他以耕读治家的根本。

曾国藩的为官之道更是彰显了儒家入世处事的要旨,“君臣义”之三纲,他始终没有半点儿逾越,用尽毕生的心血为已经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开创了一段暂时稳定、繁荣的局面,被后世称为“中兴名臣”。他荣居高位,却时时谨小慎微,也一再嘱咐弟弟曾国荃戒骄戒躁,总以勤、谦为其根本;他为官三十余年,一身清廉,知人善任,广结有识之士。曾国藩在做官方面的谨小慎微、尽忠职守,乃至开拓进取,都非常契合中国人当下做事做官的思路。

曾国藩身上也有很多为读书人效仿的地方。他一生笃好学问,作文每日不辍,是名副其实的儒家。读书、修身、养性等都讲一个“恒”字,在道光二十二年的一封家书中,他写道:“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问断也。”

曾国藩最被人诟病的地方,恐怕就是立德方面。无论怎么辩解,曾国藩还是心狠手辣的军事家,他在家书中即自称“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为悔”。曾国藩性格中凶残的一面,或许跟他的成长环境相关。曾国藩生于湖南。湖南自古便是蛮荒之地,虽然以勤劳著称的湖南人世代耕耘于斯,但直到唐宋之际仍是朝廷流放犯罪官员的清绝地。蛮荒之地练就了曾国藩的坚韧个性,当清政府面临太平军威胁时,他才能建立地方团练,组建湘军,并且主要招募家乡一带的农民为士兵。

曾国藩在镇压捻军、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运动中,不仅亲自杀人,还带着他的父亲与四弟一起杀人。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有详细记载攻破南京城后的情景:“……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

曾国藩的争议在他身后一直没有停息。民国著名的清史学家萧一山将曾国藩与左宗棠对比:“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如此评价曾:“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很少有人能予匹敌。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他随后说道,“但是他却被马克思主义学者斥责为汉奸刽子手,为了满清异族统治者的利益,背叛及屠杀了同胞”。

面对这么多争议,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人推崇曾国藩?最大的原因在于,谁都知道,世上本来就没有完人。曾国藩身上体现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主导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长达两千年,必然有超越时代、种族、文化的普世性价值。儒学能造就一大批如曾国藩式的伟大人物,表明了古典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与自我修复力。在全球化越发深入的今天,只有研究、读懂、洞悉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还原曾国藩真实的内心世界,才能坦然面对中华民族的过往,乐观看待中国今日与未来。

梁启超向来对曾国藩推崇有加,认为“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梁启超更是认为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因此,这本《曾国藩大传》才有了更多历史和现实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曾国藩大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安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55079
开本 16开
页数 3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54
CIP核字 2016279076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