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画笔春秋(扬州名图)/扬州历史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扬州又是全国名城研究组织的主要发起城市之一,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这套丛书本着对扬州历史文化与现实结合的关注而编辑的,较全面、概括地反映了扬州城乡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状,再现了扬州文化的魅力。 该丛书通过图片和文字详细介绍了扬州历史文化的由来与发展,从微观和建筑技术的角度,充分展示了扬州的名山、名桥、名花、名图、名书、名产的文化和历史沿革,使广大读者深入了解扬州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内容推荐

无论从形式来看,还是从内容来看,《扬州名图》一书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史料,强烈吸引着读者的眼光。这本书以广阔的视野和扎实的功力,为人们提供了有关扬州历史文化风貌的大量珍贵文献图画,不但是一本图文并茂、赏心悦目的优秀文化读物,而且对于扬州的城市建设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录

引言

历代志书

宋扬州大城图/3  

明扬州府城隍图/5

清扬州府城池图/7  

江都甘泉四境图/9

扬州营旧教场基制图/11  

两淮盐漕察院署图/1 3

琼花观图/15  

文选耧图/17

梅花书院图/19  

安定书院图/21

南巡盛典

香阜寺/25  

小香雪/27

法净寺/29  

平山堂/31

高咏耧/33  

莲性寺/35

九峰园/37  

高炅寺行宫/39

平山堂图志

蜀冈保障河全景/43  

绿杨城郭/45

卷石洞天/47  

西园曲水/49

荷浦薰风/51  

长堤春柳/53

万松叠翠/55  

筱园花瑞/57

扬州画舫录

蜀冈朝旭/61  

平冈艳雪/63

竹西芳径/65  

壁流淙/67

锦泉花屿/69  

春台祝寿/71

鸿雪因缘图记

红桥探春/75  

桃庵雅叙/77

东园探梅/79  

文汇读书/81

绿野泛舟/83  

桃泉煮茗/85

泛槎图

虹桥修禊/89  

萸湾访僧/91

邗水寻春/91  

瓜洲夜泊/95

邗沟故道历代变迁图说

邗沟故道图/99  

邗沟初变图/101

邗沟再变图/103  

邗沟三变图/1115

邗沟四变图/107  

邗沟五变图/109

邗沟六变图/111  

邗沟七变图/113

点石斋画报

教场/117  

壶园/119

瘦西湖/121  

皮市街/123

董子祠/125  

小东门/127

运河纤夫/129  

钞关街市/131

江西会馆/133  

江都县衙/135

图画日报

康山/139  

公园/141

小金山/143  

多子街/145

绿杨村/147  

彩衣街/149

头巷红水/151  

扬城灾民/153

盐商家班/155  

广陵十八格/157

三百六十行图册

算命人/161  

修脚刀/163

蹬小儿/165  

西洋景/167

常州篦/169  

卖西瓜/171

顶转碗/17]  

吸洋烟/175

坐轿子/177  

转糖球/179

外国人笔下的扬州

扬州风景/183  

扬州江口/185

天宁牌坊/187  

普哈丁墓/189

莲花桥/191  

天宁寺/193

观音山/195  

文昌阁/197

古运河/199  

小秦淮/201

宝塔湾/203  

码头/205

河流/207  

域墙/209

道路/211  

画舫/213

试读章节

1.宋扬州大城图

图见明嘉靖《惟扬志》。

唐末五代之际,扬州城荒废于战乱。后周显德五年(958),周世宗在旧城东南隅改筑一小城,称“周小城”,成为宋代扬州城的前身,与筑于宋代的堡城和夹城合称“扬州宋三城”。相对于堡城和夹城,“周小城”规模较大,入宋后称为“宋大城”,但规模仅为唐扬州城的四分之一强。据《宋会要》所记,宋大城周长“十七里一百七十二步,计三千一百四十六丈”。堡城又称“宝佑城”,据明嘉靖《惟扬志》卷一《宋三城图》,城在大城北的蜀冈上,规模小于大城,原址为隋代江都宫、唐扬州衙城。夹城则夹在大城和宝佑城之间,规模最小。三城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

宋代扬州南北辐凑,商贾云集。秦观《望海潮》云:“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从词人妙笔,可见当年扬州繁华。南宋时,江淮之间为宋与金元军事对峙的区域,作为江淮门户的扬州更是南宋命脉所系。南宋末,临安沦陷,李庭芝仍坚守扬州屹立不动,与宋代扬州城的坚固不无关系。

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一云:“按嘉靖《惟扬志》中《宋三城》、《宋大城》、《明扬州府城隍》三图,皆有迎恩桥。《宋三城图》是桥在大城内开明桥之下,小市桥之上。过小市出北门为夹城,出夹城为宝佑城。今小市桥在叶公桥之下,可知昔之迎恩桥当在叶公桥左右。又《宋大城图》迎恩、小市二桥之东为寿宁街,街北有章武殿。寿宁街即今天宁寺后街,章武殿即在今建隆寺内。以此二者考之,则今之小市桥,与古之小市桥非二地,而古之迎恩桥当在今叶公桥左右,更无疑矣。又宋大城由南至北,有五桥,为太平、通泗、开明、迎恩、小市。明城由南至北,亦有五桥,为新桥、太平、通泗、文津、开明。以此考明之于宋,城已南徙。”

P3

序言

位于江苏省中部的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方化名城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开启扬州建城史。扬州古为春秋邗国,后为秦朝郡,汉代发展成为一方区域中心。隋朝京杭大运河开凿后,扬州成为江南漕运和淮南盐运中心,唐时有“扬一益二”之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扬州成为富庶、繁荣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时常吟咏赞颂的美丽之城,有着“淮左名都”的美誉,长期以来是人们憧憬的一座富庶城市。清代,扬州再度成为中国重要的食盐供应基地和南北漕运咽喉,扬州也因此达到了当时中国城市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巅峰,成为当时的重要都会。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一方文化,孕育了一批影响过中国历史的著名人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被人们称作“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地方”。

扬州是全国名城研究组织的主要发起城市之一,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1991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代表在浙江绍兴召开了第四次研讨会,会上提出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有形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挖掘、整理名城的无形文化遗存,从而使名城具有更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参加会议的扬州市领导为了宣传、研究扬州无形文化,委托设在扬州市建委(现为市建设局)的《中国名城》编辑部着手策划出版《扬州历史文化丛书》。

自此以后,《中国名城》编辑部在有关方面的关心、支持与通力合作下,充分酝酿、精心组织、深入研究,先后在江苏古籍出版社、黄山书社出版了《扬州历史故事》、《扬州历代名人》、《历代名人与扬州》、《扬州琼花》、《扬州大观》、《扬州百镇》、《盐商与扬州》、《禅院寻踪——扬州名寺》、《古巷探幽——扬州名巷》、《胜水撷芳——扬州名水》、《旧宅萃珍——扬州名宅》、《园亭掠影——扬州名园》等系列丛书,挖掘、整理出扬州历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人和事。丛书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扬州城乡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状,为更深更广地宣传扬州、研究扬州积累了材料,也为扬州城市建设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作了很多资料方面的准备。

此次即将出版的六种新书,包括《山色有无——扬州名山》、《花木荣枯——扬州名花》、《画笔春秋——扬州名图》、《书海沧桑——扬州名书》、《亭桥烟雨——扬州名桥》、《市肆浮沉——扬州名店》,是本着对扬州历史文化与现实结合的关注而编辑的。悠久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注定了今日的社会生活、城市建设与往日文化的密切相关。在物的层面上,绿杨城郭、园林胜迹、运河风光、古街小巷、传统工艺等既是历史赠予今日的宝贵财富,也是扬州成为名城的历史依托;在人的层面上,扬州有名闻天下的民族英雄、文人学者、艺术名流、封疆大吏、富商大贾等,他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着中国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扬州至今仍和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正是有着这些实在的文化遗存以及人文传统等精神方面的历史宝藏,扬州才被称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地方”。《扬州历史文化丛书》着意诠释扬州城与扬州人的文化意义,着重解读扬州历史文化名城所有精神与物质方面的内涵,并由此生发出对扬州更深刻的认识,以理解扬州文化的走向,从而为扬州的现代化建设与社会进步提供参考。

编辑这套丛书,我认为是一件颇有意义的社会文化工程。它显然不只是抒发一种思古之幽情,而是努力寻求扬州文化之根。扬州几度兴衰起伏留给我们的决不仅是感慨,而是极为深刻的历史借鉴;扬州的历史地位留给我们的决不该是叹息,而应是奋进向上的动力;扬州往日的繁华决不是包袱,而应是创新的源泉;扬州今日的现代化建设也仅仅是一个起点。江泽民主席在视察扬州时亲笔题写的“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是扬州今后城市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扬州传承古代文化、再建现代文明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扬州正在朝着着力打造经济强市、文化大市、旅游名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前进。在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中,在与越来越多国内外城市的交往和交流中,我们日益感到对扬州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它对城市建设的指导意义与深远影响。研究扬州历史文化,对我们建设具有文化特色、城市个性与现代风貌的名城大有裨益。而《扬州历史文化丛书》的编辑出版,将会起到宣传扬州、介绍扬州、研究扬州的作用。在这里,我希望《中国名城》编辑部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会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继续努力,认真把关,选好课题,把即将出版的几本有关城市历史文化的书籍编辑好、出版好,更好地为扬州的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扬州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在注意高标准保护古城、高起点建设新区的同时,还在努力把扬州建成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环境幽雅、建筑优美、风光秀丽、古城保护与新区建设相得益彰的城市,使之成为中国最具活力、最具文化、最适宜人居、最为精致的城市之一。在扬州,人们将会看到历史与现代有机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美好景象。我也衷心希望此丛书在围绕扬州城市建设的总目标上再下功夫,为扬州向着江泽民主席要求的“建设更加富裕、文明、秀美的新扬州”目标快速迈进提供借鉴参考,也为广大市民与外地游客了解扬州提供生动而详实的资料。

桑光裕

二00六年三月十八日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常委、扬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画笔春秋(扬州名图)/扬州历史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韦明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陵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41218
开本 32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05.2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