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
内容
编辑推荐

通俗而有品位的摄影艺术著作。从独特的角度切入摄影史和摄影家生平,以夹叙夹议、小故事、跳跃性的方式记述和论述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位摄影家及其作品。作者的书写达到了既简洁又丰富的境界。

由于20世纪上半叶电影还不发达,电视刚刚起步,摄影就成为时代和社会最重要的影像记录手段,而优秀的、具有人文关怀的摄影家,就成为“人性的见证者”。他们的作品广泛地表现了社会生活现实,各色各样的人物、城市和农村、战争与和平、时间与细节……同时,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强烈的个性化的印记,表达出摄影家的观念、情感以及他们观察和触摸外部世界的方式。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阮义忠,参考数十本国外摄影名家专集,以亲切活泼的笔调介绍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二十位杰出摄影家的生平经历与影像风格,生动的妙喻和精辟的引文穿插其间,倍增可读性。图版之编选,采画册欣赏页形式,印刷方面力求忠于原作在色调层次与质感的要求,以利读者欣赏。

目录

首版序

摄影箴言

后记

试读章节

   摄影与人性

维希尼克冒着生命的危险,替已经被消灭的东欧犹太民族所拍的这批照片,像是在替摄影本质下定义,十分值得我们作为借鉴。

在很少受到鼓励的情况下,我们的大部分摄影家开始把自己封锁在自己思考的想象趣味中,一味地追求“自我风格”。我们最常见到的照片是:在街上无目的地闲逛,随时都想抓住陌生行人在时空下发生的刹那趣味。不管对象的身份、表情是什么,这只不过是“生活的一种姿势”而已,而非“生活的内容”。人性是要靠沟通、了解、体谅或申诉才会出现的。邂逅并不等于沟通,只是把照相机镜头对着别人并不等于关怀。摄影对对象的反映作用要比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对象中去重要多了。

换句话说,摄影想要呈现出人性的一面,就必须投入生活里,而非只在自己观念里打转。就连维希尼克的显微摄影也一样,他是因为精通了光学、生物学、医学、动物学之后,才可能拥有这一行最顶尖的地位。如果光是把切片里的组织拍成抽象图案的奇妙美景,那也许会流行一时,但永远不会替生物学开路的。

我们有太多太多的只讲求个人品位的照片,但缺少传递人性的摄影。这样的作品岂不是和抽象美的显微镜照片一样吗?它虽然是你用特别的倍率、取其特别的构图,甚至加上一些特别的光谱分析仪,而拍出“只有我才会这样看生物组织”的照片,但那与生物原来的组织完全没有关系,别人也不会因为这样的照片就对生命原生物有进一步的了解。

维希尼克一直有着犹太人特别的耳语、特别的脚步声,而他的照片也把这些人的耳语与脚步声传给我们——虽然他们已从这世上永远永远地消失了。摄影的力量就在此,它能把消失的东西留下来。而摄影的好坏也在此:你到底要把什么东西留下来。

1990年1月27日离世的维希尼克把人性留下来,把对生命的信仰、对同胞的关怀留下来,因此也把自己留了下来。

P90

序言

怎么也没想到这是自己的第一本书!十六年前由宜兰乡下来到台北,是在报刊杂志上画插图维生的,那时的想法是要出一本画册。后来开始以书简形式写些绘画随笔,并且做了一系列的海外中国画家访问记,却始终没有结集出书,而后写过诗、小说……每一个时期总希望能把埋首其中的创作搞出个成绩来,然而它们全都成了过去,因为我又被另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给吸引去了,而这次是再也脱不了身的——那就是摄影。

从拿相机到现在也整整有十二年之久,其中有七、八年的时问我几乎天天拍照,每隔个两三天一定会在暗房从早泡到晚,拍了不下万卷的底片,冲放出从来就没有统计过的相片——有好几万张吧! 摄影令我完全迷醉其中,本来我很青定的自许,第一本书该是个人的摄影专集吧! 然而竟然是这本《当代摄影大师》的书籍。

说来惭愧,我是个英文程度仅止于简单生字,而发音荒腔走板的人,是个最没资格引述英文论述的文字工作者,本书的所有英文资料,都不曾被翻译成中文,它们都是由我太太袁瑶瑶首次翻译的。大概是自己的求知欲使然吧!七、八年前我正在发狂的拍照时,很想了解一下国外名家们的创作观念、表现手法,就开始向国外订购摄影杂志和个人影集。除了看照片之外,所有的文字对我全然没有意义,每当我碰到自己格外心仪的摄影家时,就很想多了解一下——他们的信念、他们的奋斗、别人对他们的评价……等等,就这样我开始进行极其费力费时的阅读方式——由我太太帮我念书。起先她将原文语译在录音带上,我再一遍遍地放着听,最后就养成把“它”抄下来的习惯,渐渐的我就积存了一大堆资料,而变成了这本书的骨干。

后来为了在雄狮美术上连载,就开始进一步而有目的的搜购必备的工具书及各种杂志,以丰富每篇的素材,一个月一篇就这么写了下来。

这一本书基本上是我的读书心得报告,也是我个人对摄影观念的整理。我从这种吃力的阅读方式中吸收到很多东西,也希望它能替国内摄影同行们打开一扇窗予,使大家不会象我那么吃力才看得懂书,很方便的就能与最伟大的影像作家们的心灵互通声息。

这二十位当代摄影名家除了安瑟·亚当斯之外,都是本世纪的“人性见证者”,本着人世的精神在关照人问的苦难和喜乐。他们的黑白照片都成了影像的传统经典。本书只是个开端,接下来笔者正在雄狮美术上连载的《影像新貌》就是一份新的报告,它侧重在各种影像的实验手法与精神的引介,希望能进一步的为拓展摄影视野的工作,薄尽心力。

——1985.4

后记

好长一段时间,我日以继夜地埋首于“告别20世纪”的四个展览和四本书的大计划中。这项工程虽是极其累人,却又让我感到充实与喜悦。

展览圆满落幕了,书也受到佳评,销售情况比预期要好,这就激起我在面迎干禧年时,许了个愿——再出一批新书。

说是新书,其实有部分是旧作。这回推出的《阮义忠摄影文集》一套五册,有三册是再版的修订本:《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和《摄影美学七问》;另两册则是初版的新书:《摄影家西游记》和《面对摄影大师》。这五册书都是我在自己的摄影创作之余,长期关心摄影潮流所累积下来的思考结晶。我从一个没出过国门的年轻摄影狂热者,只能从杂志、影集上饥渴地汲取摄影名家的表现风格的养分;到后来因为创办中英文对照、并国际发行的《摄影家杂志》,而周游世界各国,结识了不少大师,有幸亲沐诸家风范。这之间的演变,还真的只有归之于造化了。

《当代摄影大师》是我的第一本著作,早过我的第一本摄影专辑《北埔》。当初在《雄狮美术》连载时,是1983年的事,而结集出书则是两年后的1985年4月。一算才真的惊觉到时间飞逝得有多快。

尽管事隔十七八年,但现在重新校阅电脑排版的打字稿时,我却一点也不觉得过时,仿佛它们是我前些日子才脱稿的文章,依旧亲切熟稔,顺畅易读。《当代摄影新锐》和《摄影美学七问》两书也是紧接着在《雄狮美术》连载的专栏稿的结集。那阵子,大概前后有四年之久吧,我养成一个特别的写作习惯,每天早上固定在台北市民生东路的一家叫“芳邻”的西餐厅吃早餐,如果有稿子要写,用完餐我就把资料和稿纸摊开,然后烟一根一根抽,全神贯注地写。午餐时间,在附近上班的客人陆续进来坐满餐厅的每个座位。我呢,一点也不为所扰,无视周遭的喧哗,继续写。告一段落时,我就点份简餐吃,然后又是一根烟接着 根抽,下笔急疾地写,直到把整篇文章完成,我才出门,叫了辆计程车,直奔《雄狮美术》办公室交稿。因为我通常都是在最后的截稿期限才动笔的,已经没有时间让我再拖延了。

这三本书就是在同一家餐厅的同一张大桌子上写成的。有时稿子较长,非在那里从早餐吃到晚餐过后,餐厅打烊前才跨出门。我还真的硬是没有破过例——写完文章才准离开。

芳邻餐厅已结束营业多时,办了二十多年的《雄狮美术》也已停刊了。我这个抽了近三十年的大烟枪,也把无可救药的烟瘾戒了有八年之久。而周遭文化界的朋友、出版界的同行也都有或大或小的变化;整个台湾这个大环境更是变得令人越来越没信心。在人、事、物全非的情形下,能够把自己最早的三部摄影论著重新编排、设计,纳入《阮义忠摄影文集》里,不得不令我感慨良多——我真是幸运,能够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实现梦想。

而执笔《摄影家西游记》和《面对摄影大师》的写作经验,可真是整个颠覆了自己原来的思考习惯。因为那时我刚开始戒烟,以前手上拿根烟,就像拿着笔一样,脑筋的念头才有办法变成文字。没了烟等于我的脑和手之间的连接神经被掐断了;我曾有超过半个月之久,每天坐在办公桌前,写不出几行字,稿纸是一张张地写了又撕……我知道只要点根烟就能下笔如飞。但,每当就要投降的那一刻,我又把自己给拉了回未……最后硬是靠内人袁瑶瑶的帮忙,我才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写作障碍。我们两人坐在电脑前,由我一句句地口述内容,她将之打在荧幕上,我盯着上面的句子,再思考接下去的用词……这两本书的每一行都是如此诞生的,真是庆幸我有这么一个什么事都肯配合、并一直协助我达成目标的太太。

这么多年来,摄影这件事完全把我和太太的生活、工作以及兴趣搅和在一起了。我们一起生活,一起上班,一起旅行,一起会见世界各国的摄影大师,一起出席国际摄影会议,一起参加国际摄影节的各项活动,回国之后一起坐在电脑前写文章……摄影简直就成了我们共同的修行之道。现在,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已经超过彼此个自成长的岁月,而且一日比一日多。我们认识了超过三十年——比我从事摄影创作的二十五个年头要长。不少国内外的摄影同仁或记者们都问过我相同的问题:“阮义忠,要是没有你太太的协助,会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现在我要在此处再重复一遍:

“不可能,没有袁瑶瑶,就没有阮义忠。”

这一套《阮义忠摄影文集》的五册书,每一本背后都有另一位作者——袁瑶瑶。

如果上面那句话是和我太太坐在电脑前打字的,我是说不出口的,因为还没张嘴就会觉得肉麻。我是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用当初在芳邻餐厅里写稿的同一支钢笔写的。我终于完全摆脱没有烟就下不了笔的痼疾,我的脑和手的那条神经又通了。真好。

更好的是,能够以这种心情迎接千禧年,以这五册一套的《阮义忠摄影文集》献给袁瑶瑶。

——1999.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阮义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4404
开本 16开
页数 3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5.7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1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3: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