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音乐为什么/朗朗书坊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文学性的笔法,将生命中的音乐记忆与各种音乐元素重新组合,试图寻找音乐的和谐之美,并且在随笔、札记乃至小说这样自由的文体中,描述了一种相遇的可能:巴赫和古尔德,贝多芬和普鲁斯特,柴可夫斯基和安娜·卡列尼娜……音乐随笔在这里变成了各个艺术门类的各种美学实践基地,而写作者在最后一个“空弦”中抽身离去。

序言

下午四点钟光景,一座祠堂诵经声和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孩子沿着课桌飞奔的声音开始不绝于耳。弄堂里,物与形的时光川流不息。

【弄】我出生在农村,在那里度过了十个春秋,随后跟父亲到县城入小学念书。这大概是我第一次离家,每逢星期天或放假,我回到农村的家里。在我年幼的记忆里,县城是读书的地方,农村是玩的地方,与我同年龄的孩子像星星一样分布在县城的角角落落,如果不去呼唤他们,他们就隐藏起来。我对一条河流的认识,对一只家禽的认识,对庄稼的生长和死亡的认识来自农村。以后我在这里工作、结婚,渐渐远离了农村,那里成为一次书本式的怀念,一次对亲人离去的悼念。除了外出读书或几次短暂旅行以外,我几乎没有离开过县城(现在已改为市),这个南方小镇愈来愈强烈地取代我出生的那个农村,抹去了田垄和稻草的气味。

80年代最后一年,我们家在县城购置了一幢两层平面的房子,它在一条弄堂里,离开街道五十米,从街道到家,要走这条不长的弄堂.它的尽头是一个九十度的拐弯,然后是仅容一人侧身的巷子,拉你进入到县城巨大的内部。弄堂是县城的毛细血管.是农村的河流,它们播撒着家庭主妇的唠叨话、倒掉的残羹冷炙、墙角苔藓的腐味、老式窗棂上的蛛网、嘶哑的胡琴,或者挂在树叶上的雨露,迎着夕阳的余力,冷不丁地滑下来,打湿过路人的脸孔。这一切使我感觉到弄堂的魅力——它的阴沉、腐烂、安宁和绵长。

【号】我不断地修正第一次听古典音乐的时间。在一篇随笔里,我把贝多芬作为第一次爱乐,而在小说里,巴赫的一盒钢琴练习曲成为我正式听古典音乐的标记。1996年以前,惟一的古典音乐是一盒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打它从书店里买回来时起,我还没有正式听过它一次,它同无数盒欧美流行歌曲磁带混杂在一起,在我的摸熟了流行歌曲的手中不会出现一次莫扎特的名字——这个名字随后被柴可夫斯基和他的《睡美人》所代替,代替它的还有巴赫、贝多芬、肖邦。我清楚地记得买到巴赫,在弄堂和街道交结处的一家店铺里,当时店名叫八音盒钢琴行,这家店铺经营钢琴、磁带和练习曲书本。我经过它时,经常听到半生不熟的练习曲,后来这个练习曲爬行在小镇的许多条弄堂和街面的窗口,像它的迟缓、它的病态的安宁、它的洋气十足的“古典”——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化身。如果我没有听巴赫,我的生活也不会改变多少,正如我读不读卡夫卡和普鲁斯特,这种生活,它的本质是一样的。时常改变的是街道。这条名叫建设东路的街拓宽过一次,路面改造过两次,最后一次铺上了沥青。黑色的沥青,一尘不染的路灯,尺寸统一的人行道,环城运行的公共汽车,抹掉了街道的鱼腥、混乱和支离破碎。这条街,像县城里所有的街道一样,面临着丧失记忆的屈辱,不是一天,一年,而是永久。那家经营时间不长的钢琴行后来经营过理发店、面店、杂货店、录像带出租店,现在它是一家理发店,不过已数易主人。这是它经营时间最长的店铺,而我每天还是从街道和弄堂的交结处拐弯。

第一盒巴赫,《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一盒平常的练习曲磁带,磁带的封面上写着演奏者的名字和出版社的名字,封套里面介绍钢琴特性和演奏者生平(没有介绍作曲家巴赫),印有文字“我们请他录制这套《巴赫初级钢琴曲集》盒式带,希望能对广大初学者有所裨益”,口气与80年代吻合。磁带A面写着十五首练习曲的名字:小步舞曲,小步舞曲,小步舞曲,波洛奈兹舞曲,进行曲,小步舞曲,小步舞曲,小步舞曲,进行曲,小步舞曲,摩塞塔舞曲,布雷塔舞曲,小步舞曲,伏加特舞曲,进行曲。所有的练习曲名字中我只听说过进行曲,这大概与校园里流行的《运动员进行曲》有关。在我的教室的白色的墙壁上,挂有一个箱式喇叭,它在离天花板五十厘米、离黑板十厘米的地方,这个距离像一条真理一样刻在每一间教室的墙壁上,绵延横贯了整个国家:无论在运动场上,在礼堂,在车间,在走廊,甚至在广场。惟一听不到它的地方是在弄堂里,它被烧火风箱的叹息声所代替。

第二盒巴赫,《世界十大音乐大师经典名曲·巴赫》。封面底色为黑色,一幅欧洲题材的油画带你进入巴赫时代(古典时代?),一个粗大的、辨别纹路的褐色指印表明磁带是经典的和可信的。在封面作曲家介绍文字中读到巴赫的生平,它与我后来在专业或非专业音乐刊物上读到的有关巴赫的生平基本相符。比如,“生于一个祖祖辈辈以音乐为职业的平民家庭”,“从事的音乐创作包罗万象”,再比如“后人将他视做音乐的创始者”(言下之意,巴赫之前欧洲没有音乐),“有人称他为近代‘音乐之父"’(一些音乐书籍称巴赫为“音乐教父”,一字之差,令人想到磁带音乐编辑选词的急切心理)。在一个音乐爱好者看来,再也没有比“包罗万象”、“音乐之父”之类的修饰词更令人信服和充满敬畏了。总之,这盒巴赫给人的感觉是古典和不容置疑,用磁带上的广告语说:“经典”——也就是权威——你如果还记得发生在90年代某起“经典”和“非经典”之争的事件,对磁带上的错误说明还在乎什么呢?A面共两首,《b小调第二组曲》、《G弦上的咏叹调》,时间分别为十九分三十七秒、六分十六秒,两个时间很不对等。B面只有一首,《C大调第一组曲》,时间为二十六分二十三秒。将磁带放入录音机里,齿轮转动,像两颗眼睛,充满耐心,在黑暗中闪烁不定。不管音乐演奏得多么喑哑或激烈,它们始终以等同的速度运转,自负得像一位帝王,直到磁带被轧,齿轮仍在运转,音乐在继续,音乐不像音乐。然后伸手按键,停止,倒退,重来。在结束的地方开始。三年以后,唱机代替了录音机,CD代替了磁带,声音精确,到位,一切都体现着技术时代的工艺,再也没有物质时代的累赘,同时消灭了深度和血肉。

第三盒巴赫,马友友演奏的《简单的巴洛克》。它不仅让我靠近真正的巴赫,而且朝我打开无数条通往巴赫的弄堂。这个巴赫存在于19世纪,存在于20世纪,在李斯特的《第二匈牙利交响曲》,西贝柳斯的《第四交响曲》、《第六交响曲》,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德彪西的管弦乐,甚至在摇滚乐,在英国的甲壳虫乐队中都有表现。那首《G弦上的咏叹调》用大提琴拉出来,透彻,至高无上的境界,短暂的两分十五秒,短暂的惊异和安慰。巴赫营造的弄堂,它们互相靠拢、合拢,再分岔、交错,或者永远没有尽头的弄口,将你拖入无尽的叹息之地,有一盏摇曳的烛火等在那边,那里是家。

在一本巴赫传记里,“巴赫被撵走”、“巴赫遭冷落”、“莱比锡市政委员会当时的忧虑”等赫然跃人阅读的视野。巴赫的流传并不像音乐史记载的那般浪漫,他也并非只有靠一个门德尔松才重获自由的天空。在我过去阅读和聆听的经验里,巴赫一直是深奥和宗教的代名词,巴赫的音乐只有从教堂的管风琴里出来才是认真严肃的。巴赫的钢琴曲第一次使我认识到“古典”并不像原先想像的那般复杂、难以接近。相反,巴赫的简单和平易近人吸引着我。著名的《哥尔德堡变奏曲》从宗教的神坛上走下来,它是一种家庭读物,适合晚饭后的演奏和晃动的灯盏。同样,《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是巴赫写的两本通俗读物,用巴赫自己的话来说,为了音乐爱好者,激发他们的兴趣。

巴赫创造了一个新名词,“键盘练习曲”。肖邦沿用它,名字发生了变化,叫“钢琴练习曲”(大键盘发展成为钢琴),把练习曲固定在一种音乐作品上,这些作品带上肖邦的气质和性格,像巴黎的某街道。后来车尔尼把它应用于专门训练学生提高技巧的曲子上。你看到某某家练琴的孩子散乱在琴架上的曲谱,封面印有“车尔尼练习曲”字样,像蚯蚓缓慢地行动,别忘了每条弄堂都通向一个——巴赫。

  2004年4月12日

  乐清海天一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音乐为什么/朗朗书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亚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64703
开本 32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2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605.2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1: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