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上海经典公寓
内容
编辑推荐

上海的公寓是上海社会经济和生活的一个侧面,也是建筑技术发展的反映。河滨大楼、汉弥尔登大厦(今福州大楼)、培文公寓等规模宏大,建筑面积达上万平方米。高层公寓层数可达15层以上,有的20层以上。结构形式从混合结构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百老汇大厦还采用自重轻、刚性强的钢框架结构。本书主要介绍的的公寓有:里弄公寓;多屋公寓;高层公寓等等以及建筑实例。

内容推荐

说起老上海建筑,人们就会想到大光明大戏院、汇丰银行、国际饭店、南洋公学、马勒住宅、尚贤坊等经典建筑,而对公寓却不太熟悉,其实上海的不少公寓是上海经典建筑的组成部分。本书主要介绍的的公寓有:里弄公寓;多屋公寓;高层公寓等等以及建筑实例。

目录

前言/1

一、里弄公寓/1

1 半独立式公寓/2

永嘉新村/3

茂海新村/7

2 独立式公寓/12

陕南村/13

新康公寓/16

3 联立式公寓/20

花园公寓/21

沙逊群楼/24

4 建筑实例/29

玉门公寓/29

联华公寓/32

泰山公寓/35

市房公寓/37

皮裘公寓/39

亚细亚公寓/41

长乐村公寓/43

溧阳路花园公寓/46

公园坊内的公寓/49

二、多层公寓/51

1 概述/51

2 建筑实例/52

永业大楼/52

浦西公寓/55

培文公寓/58

南昌大楼/61

河滨大楼/64

枕流公寓/68

集雅公寓/71

陕西公寓/74

高安公寓/77

建安公寓/80

淮中公寓/84

西湖公寓/87

瑞华公寓/89

重庆公寓/92

太阳公寓/95

瑞金大楼/98

淮海大楼/100

自由公寓/104

西园公寓/106

虎丘公寓/109

北川公寓/111

中行大楼/114

协发公寓/116

愉园公寓/118

长春公寓/120

修道院公寓/123

三、高层公寓/126

1 周边型公寓/128

德义大楼/129

福州大楼/132

2 一字型公寓/135

淮海公寓/136

常德公寓/139

3 八字型公寓/142

峻岭公寓/143

衡山宾馆/146

4 其他型公寓/148

麦琪公寓/149

武康大楼/152

5 建筑实例/156

吴江大楼/156

达华公寓/158

卫乐公寓/161

泰兴大楼/164

华懋公寓/166

华业公寓/169

上海大厦/171

附录:老上海公寓一览表/175

跋/180

参考书目/181

试读章节

布局由两个或三个以上单元组成联接体,形成一个长条形,故又称条状公寓,其基本单元平面是四个开间,对环楼梯设在中间,一梯两户,每户两个开间,前后分两段,共有四块部位,前面两块是主要房间,后面一块是次要房间,另一块是厨房间、卫生间和佣人卧室。分户门直接开在楼梯间内,有的除主楼梯外,尚有与主楼梯相隔离的便梯,平时为佣人使用,紧急时可作疏散用。这类公寓有花园公寓和沙逊群楼等。

花园公寓位于南京西路1173弄,占地9153m2,有四幢四层公寓楼组成,总建筑面积13215m2,1931年建成。原来这地块是德国商人的私人花园,荣康地产公司投资建造出租公寓,取名可能与历史俗称有关。公寓西侧是面粉、棉纺大王荣宗敬的私人花园别墅。

从总平面图上看,四幢公寓仅有两幢相同,我们获得的公寓平面图正是这两幢。建筑平面由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一梯两户,基本单元为两室一厅,两个尽端为一室一厅。每个分户门内都设置过厅(玄关),客厅、厨房布置在北侧,卧室布置在南侧,部分卧室还有外挑阳台。尽端户由于厨房布置在南侧,故客厅也布置在南侧,卧室则布置在北侧。在两个单元拼接处设有与每户厨房相连的小楼梯,供佣人和疏散用。

建筑立面沿用欧洲古典主义三段式构图,基座仿石砌筑,二层和三层中段用水泥砂浆粉砌,并用爱奥尼克壁柱装饰,腰线和门窗边框的装饰线脚考究。四层立面及平屋面檐口与下段相比简单得多,很可能是后来加层的。

P20-21

序言

说起老上海建筑,人们就会想到大光明大戏院、汇丰银行、国际饭店、南洋公学、马勒住宅、尚贤坊等经典建筑,而对公寓却不太熟悉,其实上海的不少公寓是上海经典建筑的组成部分。

公寓是住宅建筑的一个类别,公寓循名责实是公共居住的地方,从建筑学角度看是分户居住的住宅。19世纪中叶,欧洲联排式住宅的诞生,打破了独户独幢的传统住宅的理念。1876年的切尔西老天鹅住宅的出现,使习惯于独院式住宅的人们眼睛一亮,安妮女王时期细腻的建筑风格在英国、美国产生了很大影响。1890年英国《工人住房法》的颁布,引起社会对贫民窟问题的重视,法律规定为普通工人盖住房,从而产生了一批如米尔班六层住宅区。1870~1900年间,钢筋混凝土技术迅速发展,1898年《钢筋混凝土》杂志创刊,1900年保罗·克里斯托弗的著作《钢筋混凝土及其应用》向社会发行,接着法国颁布了钢筋混凝土应用规范,在桥梁、纺纱厂、教堂和住宅中开始应用钢筋混凝土技术,呈现巨大的发展前景。1903年法国巴黎的佩雷兄弟设计全混凝土结构的富兰克林路公寓群,后来亨利·索瓦奇在设计退层公寓时探索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可塑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成为一种规范的技术。

上海开埠后,由于经济贸易逐年增长,人口剧增,传统的民居早已不适应人口增长的需求。于是,大量兴建石库门里弄住宅,使其逐渐成为上海主要的居住建筑。石库门住宅沿用中国传统建筑理念,“三代同堂”为一幢。如果说独院式是西方的花园洋房,那末石库门住宅是中西融合的住宅。由于住宅涉及社会最广泛的群体,需求量特别大,所需城市土地量也特别大。

20世纪30年代,上海城市发展进入兴盛时期,土地资源紧缺,加上房地产商炒作地皮,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如南京路的地价,1869年平均每亩1616两白银,到1933年涨到21.4万两白银,前后上涨132倍。房地产商的出路在于寻求节约土地向高发展的住宅类型。由于开埠后的上海与世界各地通商交流十分频繁,很快将西方公寓的住宅模式传入上海。20世纪20年代中期西方模式的公寓开始在上海出现。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是传播西方住宅模式的积极者,1927年设计爱司公寓(今瑞金大楼),后来又设计爱文公寓(今联华公寓)、达华公寓(今达华宾馆)等。20世纪30年代是上海公寓建筑建造最多的年代,现存的公寓大多数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上海公寓主要分布在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今静安区、卢湾区、徐汇区),这些地区都是外国租界当局扩张的地区,房地产商利用低价土地建造公寓牟取利益。南昌路有块地皮,1910年每亩地价700两白银,1929年涨到12000两白银。地皮牟利是一块,建造公寓出租又是一块利润。业广地产公司1931年建造浦西公寓,土地及建筑的投资为59.5万元,每年房租收入11.3万元,除去20%管理等费用,净收入为9万元,利润率达15%以上。

公寓建造的地段,往往选择交通发达、人流较多的地区,建筑物周围空间较大因而醒目。有的建成后成为这一地区标志性建筑,如瑞金大楼、武康大楼、德义大楼、泰兴大楼、淮海大楼等,建筑体型一般为独立式的沿街角布置的八字型。规模较大的沿着街坊建造周边式,如培文公寓、永业大楼、浦西公寓等。利用空地建造的,一字型居多,如淮中大楼、花园公寓、联华公寓、建安公寓等。高层点式公寓一般布置在不规则的狭小的地块上,如麦琪公寓、自由公寓、高安公寓、卫乐公寓等。同孚大楼为最突出,在占地仅有393 m。的边角地形上盖起9层公寓建筑。多层点状式是公寓式里弄的设计手法,布置灵活,利用宅前宅后种植绿化,采光通风好,但是建筑容积率不高,所以,这种类型公寓建造不多,如陕南村、永嘉新村和新康花园等。

早期公寓的建筑风格仿照欧洲古典式和文艺复兴式风格,在江西中路、四川中路、昆山路、奉贤路等处还可以看到,清水砖墙立面上装饰许多线脚和砖雕花饰,房屋进深大,内廊布置,采光和通风较差。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大多数公寓建筑趋向现代建筑,摒弃了繁复的装饰线脚,造型简洁,追求体积感,利用阳台和平面的凹凸形成立面丰富层次。高层公寓还追求高耸的效果,如愉园公寓、常德公寓、毕卡迪公寓(今衡山宾馆)、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

公寓的平面有二室户、三室户,还有四室户,甚至五室户,房间功能明确,除卧室、起居室、客厅,有的还设有阳光室、餐厅、厨房、浴厕,设备俱全,分隔墙、过道嵌有壁橱。垂直交通设主楼梯和辅助楼梯,高层公寓设电梯。部分公寓分户门内设门厅(玄关),厨房边设佣人房。公寓居住的对象都是社会中产阶层以上人士,相当一部分是外国侨民。近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著名电影演员上官云珠、赵丹、孙道临等都曾经在上海的公寓生活过。

上海的公寓是上海社会经济和生活的一个侧面,也是建筑技术发展的反映。河滨大楼、汉弥尔登大厦(今福州大楼)、培文公寓等规模宏大,建筑面积达上万平方米。高层公寓层数可达15层以上,有的20层以上。结构形式从混合结构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百老汇大厦还采用自重轻、刚性强的钢框架结构。

今天,上海的公寓在千姿百态的现代建筑群中显得有些苍老,但是它干练,尤其是列入近代优秀保护建筑名单的公寓铭刻着历史的沧桑和历史建筑的文化,是上海城市的宝贵遗产。

这次我们特地将上海的公寓编成专集,目的是整合其各方面的档案资料,呼吁社会各方的关注,传承上海地域建筑文化。

编者

2005年10月

后记

2001年深秋,我与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娄承浩先生初次合作,撰写一套《上海老建筑丛书》,共六册,承读者厚爱,现已是第三次印刷了。2004年春,两人再次合作,撰写另一部作品《老上海居住建筑》,四册本,已出版二册:《老上海名宅赏析》、《老上海石库门》。今出版第三册,《老上海经典公寓》,最后一册《上海古民居建筑》(即上海本地房子),计划明年(2006)深秋出版。

《老上海经典公寓》,惜于我的相机镜头,难以推及久远的景面。只能裁取上海开埠到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这一时段,选用了近60幢近代优秀公寓建筑中的200幅照片,并收集和绘制出此类公寓建筑的总平面及平面图,加强每幢公寓建筑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全书分里弄公寓、多层公寓、高层公寓、附录(老上海公寓一览表)四个部分。

借本书出版之机会,首先感谢同济大学出版社郭超社长、副总编辑张平官先生,15年如一日,长期支持、帮助、爱护一位普通作者,使我在同济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有关建筑文化系列书籍14本。其次要感谢上海冠龙照相馆毛国梁经理,是他在摄影、冲洗、放大照片诸方面给于我技术上的指导,最后还要感谢营业部施彗利小姐、赵铮铮先生长期热情接待。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薛顺生

2005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上海经典公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顺生//娄承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831541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5-12-01
首版时间 2005-12-01
印刷时间 200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092.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1
18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