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土木建筑卷1)(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以介绍中国近、现代科技人物为主线,反映中国科技发展进程的史实性文献。其目的是为中国著名科技专家立传,记载他们的生平及其对祖国乃至对人类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为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提供史实,并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因此,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方可形成一部反映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实的综合的、系统的、具有权威性的文献。它的编纂方针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翔实可靠的材料、通俗生动的文字,准确简练地介绍我国近、现代著名科技专家,力求文献性、学术性、思想性、可读性的统一。主要读者对象为科技领导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科技史研究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

内容推荐

《中国科技专家传略》分工学、农学、医学、理学四编。工学编分为:力学、机械、交通、航空航天、电子电工、能源、化工、冶金、自动化及仪器仪表、土木建筑、纺织、轻工等12卷;农学编分为:作物、植物保护、林业、养殖、园艺、土壤、综合等7卷;医学编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医学等5卷;理学编分为:数学、物理、天文、化学、地学、生物等5卷。

目录

庄俊(1888--1990)

吕彦直(1894--1929)

茅以升(1896--1989)

陶述曾(1896--1993)

汪胡桢 (1897--1989)

刘敦桢(1897--1968)

赵深(1898--1978)

张含英 (1900-- )

赵祖康 (1900-- )

童寓 (1900--1983)

高镜莹 (1901--)

梁思成(1901--1972)

杨廷宝(1901--1982)

顾康乐(190l-- )

施嘉炀(1902-- )

陈植(1902-- )

余森文(1904 1992)

过祖源(1905-- )

吴世鹤(1906-- )

陶葆楷(1906--1992)

程世抚(1907--1988)

徐以枋(1907-- )

黄文熙(1909-- )

金经昌(1910-- )

张光斗(1912-- )

严恺(1912-- )

刘恢先(1912--1992)

汪菊渊(1913  )

李国豪(1913-- )

任震英(1913-- )

郑孝燮(1916  )

陈占祥(1916-- )

陈从周(1918-- )

陈 干(1919-- )

林秉南 (1920  )

吴良镛(1922-- )

钱 宁 (1922—1986)

试读章节

茅以升

(1896—1989)

茅以升,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本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

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1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丹徒县(今镇江市)。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矿学堂讲演时,指出开矿山、修铁路的重要性,坚定了茅以升走“科学救国”、“工程建国”的道路,他从此更加奋发读书,把建设祖国视为己任。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见。1916年茅以升通过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其成绩之优秀,使该校教授们大为惊讶和赞叹。一年后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当场宣布:今后凡是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原唐山路矿学堂)的研究生一律免试注册,茅以升为母校在国外争得极大声誉。1917年,获硕士学位。经导师贾柯贝(H.S.Jacoby)介绍,在匹兹堡桥梁公司实习,同时又利用业余时间到卡利基理工学院夜校攻读工学博士学位。1919年成为该校首名工学博士。博士论文《桥梁桁架次应力》的创见被称为“茅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1979年应邀访问卡利基一梅隆大学母校时,校长授予他“卓越校友”奖章,以表彰他对世界工程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

P24-25

序言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统称,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古老学科,我国古代称它为“营造”。随着社会的发展,房屋工程、水利工程等从土木工程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房屋的“营造”,也就是传统的建筑学,包括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20世纪以后,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城市规划和园林又逐步从建筑学中分离出来,自立学科。从历史发展情况及其内在关系来分析,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园林、水利学仍具有一定的共性与联系,所以本卷将这五门学科有关专家的传略编辑在一起,简称为土木建筑卷。

中国古代的“营造”工程十分发达,早在两三千年前的《考工记》、《史记》、《水经》等重要文献中,就有这一方面的学说和成就的记载。从现存的历史文物和著名工程中,如万里长城,四川都江堰、赵州安济桥、五台山佛光寺、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都可以看出我国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园林、水利“营造”工程的辉煌成就。  几千年中国“营造”工程建设与技术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了很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由于我国历代统治者轻视这些工程技术人员,而称之为匠人,因而在文献记载中很少留下他们的姓名。现可查到或流传下来的,如李冰、鲁班、李春、喻浩、李诫、计成等杰出人才,他们为推动“营造”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前一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我国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园林、水利工程技术向现代化发展,而这五门学科理论与实践的迅速发展,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这近一个世纪的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为了记录和回顾我国近、现代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园林、水利方面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和这些专家在科学技术上的贡献和他们在我国科技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发扬老一辈专家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献身、创新与求实的科学精神,以启迪后人,汲取教益,继往开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发展这五门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我们编纂了《中国科技专家传略·土木建筑卷》。

根据《中国科技专家传略》总的安排,只收录当代的专家。即使如此,可入传的专家数量仍然较多,现限于篇幅,仅选择了著名的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本卷共选入37位专家,按专家年龄排序,其中土木10位、建筑8位、城市规划6位、园林4位、水利9位。这个比例数是按学科的历史与所入传专家数量综合协调的。还有不少在学术和实践上很有成就的专家,拟安排在后续的各卷中。

编纂专家传略是一项非常严肃而又细致的工作,各位专家传略的作者承担了繁重的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和整理撰写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本卷的编委、编审以及编辑部的同志们,也都作了大量的组织和审改加工工作,为此卷的编辑、出版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默默的奉献,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编纂科技专家传略,我们是第一次实践,缺乏经验,文中可能有漏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许溶烈

1992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土木建筑卷1)(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611420
开本 32开
页数 43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18
出版时间 1994-06-01
首版时间 1994-06-01
印刷时间 199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6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2: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