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课--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内容
编辑推荐

让学生学会感动,让学生学有思想,让学生学出意义,让学生学得快乐。用生命温暖生命,用生命激活生命,用生命滋润生命。

生命教育课就是要传授给中小学生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等知识,让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责任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这本生命教育读本共设计了5个专题作为学习单元,分别是“生命只有一次”,“青春永不回头”,“你和你的世界”,“你有你的责任”,“假如没有明天”,内容包括生命的价值、爱情教育和性健康教育等,引导学生走向成熟,学会负责,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袁卫星不是生命教育的首创者,但他称得上是国内基础教育界把生命教育引进课堂的先行者之一。本书即为他多年来进行生命教育探索的成果展现。

本书通过“导言”“自读”“思考”“讨论”“探究”“体验”“小结与评价”等环节,以“生命只有一次”“青春永不回头”“我和我的世界”“你有你的责任”“假如没有明天”等贴近生活实际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全新持,完整的、深刻的感知,对生命由敬畏而珍惜,进而通过对环境的积极的适应,达到人生的“盈满”。本书贯穿着哲学、心理学、成功学、教育学等多种领域的知识,文字浅显易懂,操作方便灵活,可以视为一本全新的德育教材。

目录

总序 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

第一课 生命只有一次

一、敬畏生命

二、热爱生命

第二课 青春永不回头

一、定义“青春斯”

二、定义“爱情”

三、定义“性”

第三课 我和我的世界

一、认识自己

二、走向社会

第四课 你有你的责任

一、走近责任

二、承担责任

第五课 假如没有明天

一、直面死亡

二、活在当下

代后记 关于本书

试读章节

3 尊重生命是最基本的觉悟

生命的珍贵不言而喻。珍贵的生命需要我们去珍重。

这里有一个珍重生命的很好的例子:

有一位旅客带着他的宠犬“达科”搭乘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飞机从华盛顿飞往圣乔塞。飞机在空中平稳地飞行,旅客们纷纷在舒适的座椅中闭目养神。

突然,机长匆匆跑到那只宠犬的主人面前,告诉他工作人员在例行检查时,发现“达科”挣脱了链条。机长推测,它可能跑到了行李舱中。

行李舱温度很低,狗很快就会被冻死,而且飞行中人们无法进入舱内。主人焦急万分但又无计可施。

但,出乎意料的是,机长断然做出决定,飞机立即在最近的机场降落。在机长的联系下,飞机终于紧急降落在一个小机场上。工作人员迅速打开行李舱,“达科”果然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这只小狗得救了!

飞机晚点半小时到达目的地。当乘客们知道飞行中途紧急降落是为了一只小狗的生命时,许多旅客感动极了,他们不仅没有责怪和抱怨航空公司晚点,而且都拥到“达料”和它主人的面前鼓起掌来。

是的,对小动物的生命的尊重,其实就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

每个人都只有一条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在人生的一切价值中,生命的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其余一切价值都以生命价值得到确认为前提。因此,源自古罗马的自然法传统把生命视为人的第一项天赋权利。

然而,当今社会上一些人对生命的冷漠态度不能不令人忧虑。随便翻翻报纸就可看到,残害生命的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医院认钱不认人,见死不救,或者因渎职致人死亡;矿难频繁,矿主靠牺牲工人的生命大发其财;不法商人制售假药和伪劣食品;素质低劣的某些执法人员草营人命;交通肇事者抛下甚至故意压死受害者逃逸;当然,还有形形色色的杀人犯罪,其缘由有时小得与一条生命的价值太不相称……

P8-9

序言

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

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博士生导师 朱永新

在教育在线,谁最能让你动情?

在教育在线,谁最能让你流泪?

我想,许多人都会推荐同一个人:袁卫星。

袁卫星是教育在线网友中我认识最早的一位。好多朋友也是他介绍以后我才认识的。

到政府工作以后,我一直为苏州没有像李吉林、斯霞、邱学华这样的著名教师而苦恼。因此,见到一些出类拔萃的年轻人我是格外开心。我在张家港的一次教育活动中认识了踏实能干的他,我们不久就成了朋友。由于长他10多岁,我自然把他视为小弟弟。后来,我知道他父亲已经去世,我自然又有了“长兄为父”的责任。我的来信很多,大部分是请研究生和秘书处理的。但是,卫星的信,我必须自己回。

卫星在中学做了13年语文教师,于2003年调任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同时,他投身我所倡导并主持的新教育实验,开展起他的生命教育来了,现在又以丛书的形式,推出他的“生命课”。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等知识的教授,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特别是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

生命教育,首先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生命本身就是美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美的杰作,因而应该为自己拥有生命而自豪。尽管先天赋予我们不同的容貌与身材,我们诞生在不同的家庭与地区,但因为都是“人”,我们便无比伟大因而足以自豪!正是无数充满个性的生命的存在,这个世界才会富有生机、色彩斑斓。

生命教育,还要让学生感受生命发展的流程,在成长中享受不同生命阶段的美。20多年前有一部名为《晚霞消失的时候》的中篇小说,其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段评论:“人在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中,是有各种各样的内容的。它们能形成完全不同的幸福,价值都是同样的珍贵和巨大。幼年时父母的慈爱,童年时好奇心的满足,少年时荣誉心的树立,青年时爱情的热恋,壮年时奋斗的激情,中年时成功的喜悦,老年时受到晚辈敬重的尊严,以及暮年时回顾全部人生毫无悔十艮与羞愧的那种安详而满意的心情,这一切,构成了人生全部可能的幸福。它们都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欢乐,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珍贵的回忆。”

近几年,媒体关于中小学生自杀或者杀人的报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触目惊心。往往只是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便足以让孩子放弃自己如花的生命或剥夺他人宝贵的生命。面对这些现象,教育者和专家往往从教育体制、思想教育、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当然是对的,但我认为还不够。我们还应该从生命教育缺失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的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或者在严酷的升学竞争中训练明天孩子的“生存能力”,即使有所谓“理想教育”,也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以及“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之类的“切身利益’’诱导,还有各种暴力凶杀电影、电视、卡通漫画的耳濡目染……于是,在儿童精神的天空中没有了追逐鸟儿的云彩,在少年心灵的原野上没有了随风起舞的花朵;于是,在孩子们的意识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没有了梦想,没有了对生命的一往情深的爱怜与呵护,以及对人生的一往情深的憧憬与向往;于是,小学生向同学的心脏捅出了尖刀;于是,中学生向母亲的头颅举起了榔头!持刀杀人的孩子当然是极少数,但小小年纪便“看透了世界”“看破了红尘”因而变得冷酷起来,这样的孩子应该说在现在是相当普遍的。本来应该是享受生命的年龄,却表现出了对生命的令人震惊的麻木乃至蔑视!如果一个人动不动就“拼命”,你还指望他能珍惜什么或者对自己对亲人对自己周围的人有什么起码的责任感呢?

应当指出的是,生命教育在国际上方兴未艾:正在或者即将成为一种潮流。在瑞典,老师会让孩子们摸着孕妇的肚子给他们讲人的出生,教育孩子什么是生命,为什么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命之可贵。此外,小学生还被允许到医院太平间与遗体接触,同时被告知,一个人的死亡对自己、对亲人意味着什么,轻贱生命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我所高兴地看到的是,卫星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起步在国内基础教育界是比较早的。在他的积极倡导下,我们新教育实验的部分学校开辟了生命教育陈列室,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开通了24小时生命求助热线,组建了生命教育领导小组,确定了各个层面生命教育的实施要点,正在逐步形成生命教育资源库;在他的努力推动下,这些学校的广大教师通过学科渗透、主题教学、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协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引导学生追求自我实现,用生命温暖着生命,用生命激活了生命,用生命滋润着生命。

这几年,我在全国各地倡导并推行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我们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我们希望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教育圈中每一个人发展个性,舒展自我,在教育中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终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卫星的生命教育正是由此确立并尝试开展的。

卫星是教育在线(www.eduol.com.cn)的创始人之一。策反我“下网”的“三剑客”中,他是其中的一位。而且,他是新教育实验的军师。卫星担任教育在线版主的时间不是很长,但他在这里发表的文章,却都是重量级的。网友们特别感动的,就是他对生命的珍爱。

他在他为女儿写的《生命课——一个父亲的谆谆教诲》中这样告诉他的孩子:

“生命是一笔上帝给每个人放在银行里的储蓄,究竞它有多少?没有人在生前知道,但有一点是真实的,我们都在一天天地消费它,直到有一天生命出现了赤字。人的生命用减法,价值实现用加法。在这里,加法和减法之间并没有恒等关系,也就是说,减去多少,并不意味着增加多少。在这里,昨天是使用过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券,只有今天才是现金,才可以使用。”

通俗易懂的比方蕴含着深刻隽永的内涵,相信每一个孩子,不,包括家长读了都会有深深的启悟。

我知道,卫星的语文教学也是别有特色的。他是一个敢于创新的人,他说“教育是一种唤醒”“学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学做人”;他把“感悟亲情”“善待生命’’作为最重要的话题和学生讨论,努力让学生学会感动,让学生学出意义,让学生学有思想,让学生学得快乐;他把“精神发展”作为教给学生的一门潜性课程;他把生命教育熔铸到了他的语文教育中去。我相信,在他的课堂里,肯定有许多孩子重新认识了他们自己的人生,有许多孩子流下过蕴含复杂情感的泪水。

卫星班上一名自小受西方悲观主义哲学影响甚深的学生在日得本上写下了遗书性质的文字,被他及时发现后,他在课前30分钟临时取消原来的授课计划,改上《善待生命》。他从台湾一个罹患软组织恶性肿瘤,在与癌症对抗的过程中截去了一条腿的9岁小女孩的诗《我还有一只脚》入手,将生命的韧性和弹性一一引来,最后鼓励学生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一堂课挽救了一个学生的生命。教育在线的网友、四川教育出版社常务副社长李晓翔女士由衷地感叹:“这哪仅是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还给了孩子们有关生命、责任、爱……我想,他们一生都会记得的。一堂好课,一群好孩子,一个好老师!”

这些用心,不,是用生命上出的好课,如今就被收录在《生命课——一个教师的教育手记》中。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生命教育的真谛。卫星还盛邀他的朋友,苏州大学博士后王海燕女士、博士陈国安先生,以及我的博士生王明洲等志同道合者联合编写了《生命课——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程》。这本书通过“自读”“讨论”“探究”“体验”等环节,以贴近生活实际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全新的、完整的、深刻的感知。他们试图以课程的形式,让学生对生命由敬畏而珍惜,进而通过对环境的积极的适应,达到人生的“盈满”。在这门课程中,贯穿着哲学、心理学、成功学、教育学等多种领域的知识,文字浅显易懂,操作方便灵活,但蕴含的道理是深刻的,可以视为一本全新的德育教材。

中共中央、国务院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生命是道德的载体,没有生命,自然就无道德可言;从而也就可以说,不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自然也会落空,要改进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可见,教育的起点就是“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生命教育,让我们在纷纷扰扰的教育改革中听到这样一种声音:迷路的孩子应当回家;教育,要从原点出发……

2005年5月于江苏滴石斋

后记

关于本书

《生命课——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程》是“生命课”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是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抱着让学生认识生命现象、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捍卫生命尊严、实现生命价值的目的,在借鉴欧美等国家和我国的台湾地区成功经验基础上,整合现有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如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防艾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以及国际理解教育等)基础上,编写完成的一本生命教育实验学生用书。

这本书的编写思想是: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等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为了使编排线索简明,序列清晰,本书以专题为学习单元,设计有“生命只有一次”“青春永不回头”“我和我的世界”“你有你的责任”“假如没有明天”五个单元。每个单元,设置“导言”“自读”“思考”“讨论”“探究”“体验”“小结与评价”等环节,以便于师生开展方便灵活的教学。

为了帮助师生进一步地了解本书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本书,现对本书做如下简要说明:

一、专题设置

本书致力于帮助学生适应和处理人生几个重要的关系:1.个人与自我的关系: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珍爱生命、发挥潜能、实现自我;2.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心他人、同情弱者、尊重与珍爱他人的生命;3.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生命的多样性,亲近自然、保护环境;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注社会的变化、关心人类的危机。

二、学习建议

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完成对本书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联合同学,进行同伴学习;利用网络,进行延伸拓展;请教老师,解决疑难问题;请求父母,开展亲子共读。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规定课时,聘请专门的生命教育教师,使学习内容更加系统和集中。也可以利用班会课、综合实践课等现有课程,整合学校生命教育资料,形成生命教育合力。

总之,学习本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博士生导师朱永新先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朱小蔓女士,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等前辈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吸纳采用了国内外媒体公示的大量生命教育素材,在此诚表谢意!

我的好朋友,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苏州大学博士后学者王海燕女士直接参与了本书的构架;我的夫人陆晓萍女士也对本书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在此同表谢意!

愿生命之树常青!

编者

2006年元月

书评(媒体评论)

卫星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敏感,是他的文章能够感人至深的原因。虽然卫星不会去“煽情”,但我肯定,许多朋友读他的文章是会流泪的。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因此,他的文章,就是“煽情水”。

——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博士生导师 朱永新

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核心,是教育之本。教育是人的生命的主要历程,它基于自然的生命,在现实的生命之中,追求生命质量的完美。因此,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活动。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终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卫星老师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领域同时开展生命教育,是一种令人感奋的尝试。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朱小蔓

乌克兰植物学家贝利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对生命敏感。的确,教育绝不仅仅是教学大纲上规定的那么一些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教学目的之类干巴巴的东西,真正的教育应是一种大教育。它需要宽容的心怀,需要爱的绿荫,需要对生命的感动和敬畏,需要卫星兄这样极具人文情怀的教育者,在力所能及之余,洒下一丝丝人性教育的光辉,植下一缕缕生命教育的绿荫……

——网友 三糊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课--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卫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946275
开本 其他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9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04
15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2: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