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人的三峡幽思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五辑:千古三峡;西陵情殇;梦断巫山;瞿塘往事;三峡边坡。记载了一个三峡人面对三峡这一历史巨变流露的内心感受。它的昨天和今天,它的民情和风俗,它的历史文化和三峡人艰难的生存状态,以及三峡移民们复杂的心态,淋漓尽致展现在读者眼前。

内容推荐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那些特别感动过你,挤压过你灵魂的东西,却找不到适当的语言赞美它,与灵魂相比,语言的确太苍白了。

面对三峡,我们就是这种感觉。

本书分为五辑:千古三峡;西陵情殇;梦断巫山;瞿塘往事;三峡边坡。记载了一个三峡人面对三峡这一历史巨变流露的内心感受。它的昨天和今天,它的民情和风俗,它的历史文化和三峡人艰难的生存状态,以及三峡移民们复杂的心态,淋漓尽致展现在读者眼前。

目录

一、千古三峡 /1

文人三峡  /2

沧桑大峡谷 /10

雄关吟 /21

走出大三峡 /29

潇洒生死路 /35

神树 /46

三峡里的悬棺 /55

二、西陵情殇 /59

石牌雄风 /60

黄陵庙说书 /67

三斗坪记事 /72

中堡岛的当代传奇 /85

上孝故事 /94

新滩的姐儿泄滩的妹/100

新滩滑坡/103

葫芦城:永远的爱与痛/133

在归州感受文化/143

一个人和一座城市/147

三、梦断巫山/151

当高峡已成平湖/152

余秋雨的文化口水/156

楠木园:送给毛主席的橘子/163

碚石的黄昏/167

怕见神女/174

说宁河/181

四、瞿塘往事/189

峡大道上的一个女子/190

诗城寻找诗人/195

光棍村调查/200

良心放中间/214

怀念/220

五、三峡边坡/225

温柔之乡/226

峡口怀古/232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237

潇洒的宜昌人/239

懒散的宜昌人/241

宜昌人,敢玩心跳吗/244

宜昌的麻将/247

天主堂风情/249

傲然前行(代跋)/252

试读章节

上世纪50年代,当代文人刘白羽从重庆顺江而下,走了长江,过了三峡。稍后,他写作了《长江三日》。此文一出,立即享誉中国文坛。成为了中国当代散文的名篇。正是这样的名篇,让我们领略了“文革”前中国散文的文风,让我们检测了“文革”前中国散文的高度。

作者笔下,第一晚,船只破浪前行,电闪雷鸣,江风猎猎。作者于是在胸中洋溢着一种庄严美好的感情,觉得我们的生活是最美好的生活,而美好的生活是从不断前进中得来的,因而,我们要继续前进。第二日,目睹在汹涌的波涛中领航人指挥若定,从容地驶过险滩恶流,于是,联想到革命的航船和革命的舵手。第三日,作者在船仓中读卢森堡的《狱中书简》,面对美好的河山,绚怀革命先烈,我们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啊!“战斗——航进——穿越黑夜走向黎明”,这就是《长江三日》刻意要表达的主题。

面对这样的文字,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感到过于牵强。可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文风,这就是那个时代文人娇情最为典型的代表作。山水无语,却见证了革命的历程;三峡能言,真要贻笑大方了。

当代诗人郭沫若、陈毅等都到过三峡,他们关于三峡的记录和绝大多数当今文人们一样,基本上是一种游客的心态,一种观赏或者说把玩的趣味。比如陈毅的“三峡天下壮,请君乘船游”,郭沫若的“霞尽天开朝日出,山穷水阔大城浮。”等等,空泛而少有情感的火花,进不了人的内心,打动不了你的灵魂。如果陈毅在“二月逆流”后重走三峡,郭沫若在痛失爱子后再行川江,他们会写出怎样的诗句呢?

长江无语,上帝多情。

另一位大诗人毛泽东也走过三峡,但他没有直接写三峡的诗篇。他曾表示过要在三峡里游泳。若毛泽东这个愿望真的实现了,他就是个现代意义上的行为艺术家了,他用行动写下的诗篇也许是当代诗坛上最为耀眼的明珠了。

和现代人不同的是,古代文人走三峡几乎都是被逼的,穷山恶水只适宜贬官们居住。三峡也就形成了它独有的贬官文化。正因为如此,过去文人关于三峡的篇什,才更为动情,更能写出一种人生的境界。比起现今的文人们,我们的先贤们要深刻得多。因为他们的感悟,都来自灵魂的深处。他们和三峡山水的共鸣,才能响彻历史的的长河。

P6-7

序言

三峡绝唱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那些特别感动过你,挤压过你灵魂的东西,却找不到适当的语言赞美它,与灵魂相比,语言的确太苍白了。

面对三峡,我就是这种感觉。

虽然住在三峡边城,也曾在西陵峡里当过六年的中学老师,来来往往,进三峡也是多次了。除了汹涌而来的莫名的激动,我常常是无话可说。

从20世纪的80年代中叶,到三峡大坝蓄水前夕,在近二十年里,我十多次独走三峡的全程。促使我做这种选择最初最直接也最表面的原因是三峡工程。20世纪80年代中叶,三峡省的筹建工作闹得沸沸扬扬,作为未来三峡省会的宜昌,更是身处旋涡之中。多少人为之上下奔走,又有多少人为之八方串连。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准精英们,象狼一样地扑向了三峡,扑向了宜昌。那是一个燃烧着激情也澎涨着野心的年代,是一个想象大于现实的年代。玫瑰的色彩笼罩着宜昌也笼罩着三峡。在我工作的三斗坪小镇,连空气中也弥漫着关于三峡工程的种种信息。

就在这种关于三峡的骚动中,当我一次又一次凝视着那绸锻般涌动的江水,凝视着峡江两岸如黛的青山,一种历史的启示敲响了我的心灵——行走并记录三峡,是我今生的宿命。

于是,就在年轻的朋友们奔向城市奔向宜昌寻求自己一方位置之时,我背起行囊,开始了我的三峡之旅。十多年来,我到过三峡里每一个小镇以及大的自然村,细数过每一处的风景名胜,访谈过形形色色的三峡人,亲身参与了大大小小的民俗活动,倾听过三峡移民心底真实的呼声,实地查看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又翻阅了不少的专家学者、大大小小的文人关于三峡的篇什,忽然就有了写三峡的冲动。这种冲动虽不是与日俱增却也时时盘旋在脑际。但它如飘浮的云彩、春日的煦风,看到了,感觉到了,却抓不住它。

这一切都归咎于我的懒惰和耽溺于现实生活的享受。就在这十多年里,那些从我的口中听到过一些三峡故事的朋友,写出了中篇,写出了长篇也写出了电视剧,而我,却什么也没有写。当然,为自己寻找安慰的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酿造好酒需要的时间相当长嘛!

20世纪90年代中期,某一个机会迫使我离开了城市的喧嚣,浮华世风的诱惑,躲到峡中一个大有名声却相当安静的小镇时,心中的三峡才澎湃成一种大潮,不可阻挡地卷走了我。三峡,才开始走进我的文字。

我想,也许中国没有一个文化人,比我更了解三峡了。它的昨天和今天,它的民情和风俗,它的历史文化和三峡人艰难的生存状态,以及三峡移民们复杂的心态,一起纠缠着我,让我的灵魂和他们一起饱受煎熬。

回首十多年来写三峡的文字,却是那样少,少得我自己都不敢面对。但可以自慰的是,当那个古老的三峡已经消失,当我的文字成为了它的绝唱,未来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以及民俗学家们,能够从我的文章里,读到他们所需要的字言片语,就足以令我欣慰了。

是为序。

2005/7/20

后记

傲然前行(代跋)

我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是在乡下渡过的。下乡一年后,同来的伙伴们都返城了,只剩下我伴着孤灯,守着那两正两拖的_十墙瓦舍。

不久,队里缺牛栏,借用了我的两间正房。前后屋之间的门被封死,我与生产队里的几头牛同在一个屋檐之下且只有一墙之隔。夜里,牛在土墙上蹭痒,很绵长地撒尿,扑扑地用牛尾巴驱赶着牛虻,我就存灯下读书,回忆或者梦想。

招工无望,相爱的女友存痛哭中和我分手。第一次人生的重击测试着我生命的强度。倘若我不能迈过这道门槛,我将被生活抛弃。我笑着,承受了。支持着我的,不仅仅是乐观的天性和对未来的信心,还有许多朴实而善良的人们。

1971年4月,插早稻秧的季节。一天,大队忽然通知下午开会。我十分高兴。风里雨里,已经二十多天了,休息半天,还记工分,实在是件幸事。

会场设在大队加工厂。待我进去,才知道是开我与一个姓向的农民的批斗大会。那姓向的罪名是反革命。据说是攻击了不准搞副业的政策。我的罪名是“五一六”。就是在今天,我也不很清楚“五一六”是怎么一回事。

主持会议的是大队副书记。他曾和我~道修过焦枝铁足各,对我的劳动表现赞赏不已。他时时抽空朝我作个怪相。安排发言的人,也是不着边际地乱说一通。一些半大的孩子,围在我身边。嘻嘻哈哈地从我的手里拿饼干吃。批斗会确实是在演戏。看客只有一位,那就是县里专案组的一位老手。然而,我还是对所谓的“上面”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同时,委屈伴着忧伤,占据了我的心。 

散会后,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夹在人流中涌出了加工厂。有人在高声叫我。回头,见大队赤脚医生,一位漂亮的女孩望着我。她故意很大声地留我吃晚饭。我们本来是好朋友但我不想在这个时刻,在众人的注目中走进她的房间。我谢绝的话还没有说出口,她那双又黑又亮的眼睛十肖悄地溶化了我。再谢绝就是卑怯了。

原来,批斗会期间,她就准备了。天黑下来,煤油炉燃起蓝色的火苗。她的小房间里弥漫着一种温暖的家庭气息。我的心却沉,提不起说话的劲头,只是默默地喝酒,吃菜。她也不说话,只是睁着黑亮的眼睛看我吃。她清澈的眸子如洗净的井,溶纳了我的愤懑及无言的忧伤。我笑了。狼吞虎咽般大嚼起来。那桌上摆放的,是我爱吃的春天芽炒鸡蛋啊!她却不笑,很认真地说,有才干的人是压不住的,终究是会有出息的。我的心一颤,蓝色的火苗,在我的眼里成了一片美丽的朦胧。她的善良而多情的心走进了朴素的真理。那以后,我觉得真理都是善良而多情的了。

1972年春,青黄不接时,我断炊了。我下乡那个队,当时是32户人家,百多口人,水早共两百多亩地。照理,粮食是够吃的。可事实上,当时家家户户都缺粮。我一个人,出勤多工分高,分粮多,每月平均有六十多斤大米,我是吃不完的。可有没有返城的知青兄弟来帮着吃,怎么也就不够了。那次断炊后,好在是农闲,遇雨可以不出工。翻罐子找到了半碗黄豆,炒了,佐以苕干酒,桌上摊一本《红楼梦》,边看边吃,怡然自有一番乐趣。不知不觉一日过去。次日,眼在书上,筷子在碗里忙乎,许久竟无感觉。望碗中,不觉哑然,空空如也。于是,便捡昨日掉在桌上的残粒,入口,仍觉味道不错。此时,隐约有人来到门口。我以为是队上的青年,就没有抬头。他们爱来我这里玩,若见我在读书,他们会悄然走开的。正读到黛玉焚稿一节,想世上竟有如此痴情女子,不觉仰头长叹一声,呆了。依门而立的一个男人,泪眼朦胧地望着我。原来是已经招工进厂的同组知青富华。我缓过神来,忙招呼他进屋。他却忍不住揉起眼睛来。

富华是利用厂休来看我的。他给我和向大爹各带来了一瓶香油。这油,于我当然是雪里送炭。就在富华自己,也不知积攒了多少时日。但我却不能招待他一餐饭,甚至不能让他知道我的窘况。他为人厚道,待我又极好。我陪富华在向大爹那里吃了饭。富华走后,向大爹送了一块腊肉给我,说,用它煮洋芋吃,比光吃洋芋好。我望着那块干厚干厚的腊肉,什么话也说不出来。69年清江发洪水,宜都附近崩了堤,我们的房子被洪水冲垮了。我们一个组六名知青,曾在向大爹家里住过大半年。他待我们如同亲子女,他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禀性。 

不几天,土豆也吃光了。也算是我这人命大,当我刚要饿肚子时,恰逢队里请瓦工修整仓库,借我的房子招待瓦工。收工回到屋里,正为难之时,做饭的陈五婶盛了一大碗米汤,递给我。那米汤极浓,极稠,想必是五婶故意做成那样的。我明白,她这样做很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她不好把队里的白米饭给我吃,那样做太说不过去,对不起全村入。我双手捧了那极大的土碗,一口气将米汤喝光。那米汤真甜,真香,入口,味美无比;进肚,令我全身舒泰。后来我吃过的所有名菜佳肴,都不抵这碗米汤令我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喝完后,我舔舔舌头,美滋滋地回味着。无意中,我发现五婶怔怔地望着我,抿着她干枯的嘴唇。我想起来了,这米汤,可以喂队上的猪,但五婶是不能喝的。全村有一百多双饥饿的眼睛望着她。我喉头一紧,眼睛便湿了。

不久,我到陆城去修清江桥。有段时间,住在顺江大队的农家。那农户将偏屋猪栏腾出一半,收拾干净了,让我住。我和猪之间,矮矮地拦了几床破席。猪吃食,撒尿,不仅清晰可闻,且历历在目。猪粪味,初闻时,熏心,久了,就浑然不觉。猪哼,抢食,撒尿,偶尔有极可十曾的鼾声。我读书,唱《三套车》,唱《遥远的地方》,唱《小路》,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相安无事。

修清江桥时,每月要回队换一次支拔(把米或者是谷挑到附近的粮店,粮店给一张证明单,可到城关的粮店买米,谓之支拔。)。晚了,就住在向大爹家。冬日夜长,老人早早地睡了。我在灯下读书。等到宜都电厂的汽笛声在静夜中传来,我才上床。那已是午夜了。队里缺柴,我不能如在城里的家中一样,用热水泡脚。我的半截腿都是冰凉的。我和向大爹共被,上床后我尽量不挨他。老人习惯细睡(脱光衣服睡觉),我的冷脚会弄醒他的。然而,我一上床他就醒了。待我钻进被子,他便将我的双脚搂过去,紧紧地抱在怀里。我赶紧往回缩,想抽出双脚。但老人抱得很紧,他的整个身子,几乎都贴在我冰凉的腿上。透过他瘦骨嶙峋的胸膛,我感觉到一颗火热的心在平稳地跳动。泪水便阵涌而出,打湿了半个兰印花布粗糠壳枕头。我不敢抽泣,只让泪水欢快地流淌。所有的打击,诽谤,委屈和忧伤,被这泪水冲洗过后,凝固成一句心底的誓言:就是为了这些爱我,善待我的人们,我也必须活得象个人样。

命途多舛。我至今都在泥淖中跋涉。不知前面有多少陷阱等着我,有多少邪恶企图毁灭我的热情。然而,有那样黑亮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我,有五婶救命的米汤垫底,有富华那样的男人的友谊,有向大爹温暖的胸膛拥抱我冰凉的双脚,我这个住过猪圈和牛栏的男人,便无所畏惧了。

于是,我傲然前行。

写于1996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人的三峡幽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世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44691
开本 32开
页数 2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3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12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