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锦心秀女赵清阁
内容
编辑推荐

赵清阁是近代我国著名的女作家,一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本书以它的生平生平为经线,以赵清阁与诸多师友的交往为纬线,刻画了一个反帝、反封建,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争取女性解放、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并带有北方女性刚毅、执着和南方女性温婉的个性的形象。

目录

引子/1

一、赵家有女初长成/3

1.信阳才女/3

2.开封求学/7

3.初到上海/10

4.妇女职业论/17

二、投身抗战编《弹花》/23

1.锦心《弹花》/23

2.武汉入会/27

3.离别武汉/29

三、重庆相聚情难忘/32

1.重庆相聚/32

2.客居北碚/35

3.难忘真情/38

4.《清阁著书图》/43

四、翰墨书香抗战情/46

1.翰墨书香/46

2.一片冰心/49

3.抗战情结/53

五、风雨楼头醉自扶/58

1.痛苦挣扎/58

2.编《无题集》/61

3.京华漫游/64

4.拜见齐翁/68

六、喜迎胜利友呵护/73

1.迎接胜利/73

2.改编与创新/77

3.友谊与关怀/80

七、苦心挽救陆小曼/83

1.寻访陆小曼/83

2.挽救陆小曼/86

八、桃李春风是一家/89

1.老舍归国/89

2.一片相思/93

九、灯下谈心友谊长/99

1.结交阳翰笙/99

2.灯下谈心/102

3.难忘凤子/106

十、笔墨丹青颂茅公/111

1.初识茅盾/115

2.笔墨丹青/120

3.北京相见/120

钐与茅盾论学/124

十一、晚年又结一知己/129

1.初识大姐/129

2.亲如姐妹/129

3.最后关怀/134

十二、钟情红楼不损才/144

1.情钟红楼/147

2.红楼盛会/151

十三、无偿捐献余霞散/153

1.无偿捐献/153

2.沧海泛忆/156

3.余霞散绮/159

4.最后访谈/164

十四、冰清玉洁永怀念/174

1.永远的冰心/174

2.姐妹情深/177

3.追忆与怀念/182

附:赵清阁年谱简编/187

跋一 张玉新/200

跋二 杨传广/201

试读章节

赵清阁到了开封,在姨母家住下之后不久,就考入开封艺术高中二年级插班。校长焦端初是上海美专毕业的,思想开放、进步,并且也喜爱文学。赵清阁很羡慕母亲的绘画本领,为了怀念母亲,她才报考了这所艺术高中。在学校,她主攻国画,同时也学习音乐。当时,由于赵企韩的弟弟因病去世,家庭经济负担也很重,赵企韩无力支持赵清阁读书,在这样的情况下,赵清阁发奋苦读,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助学金坚持读书。她一面用心绘画,一面攻读中外文学名著,还写一些诗文抒发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制度的不满。她在《文苑耕作漫忆》一文中写到在开封艺术高中第一次发表作品的情景:“我曾贸然第一次投稿了一首押韵的新诗给《河南民报》副刊,不想没有几天就发表了,还得到了稿费。这真是天大的喜事,不但我高兴,校长和同学们也为我高兴。这启发了我,投稿还是一条通向经济自立的路。这时候我还不太懂得‘名’的意义,只觉得能将心中的抑郁、愤懑写出来,公诸于世,既痛快又有报酬,一举两得!于是从此我便向各报投稿,我什么都写,小说、戏剧、诗歌、散文、杂文,我把一肚子怨气都倾泻到笔墨间,我不仅抨击自己的封建家庭,也批评揭露亲友的家庭。”

文章发表带来的喜悦是难以尽言的,从此,赵清阁便一发而不可收。1932年,她写了第一个话剧剧本,发表在开封的一个报纸副刊上,而这个剧本的题材就是她表姐的生活遭遇。她表蛆被丈夫欺负,毅然出走比利时。剧本鞭挞了当时社会典型的大男子主义。由于这个剧本写的是真人真事,没有丝毫的虚构,连人物姓名也是真实的。P7

1987年73岁2月22日,赵清阁由上海长乐路迁居吴兴路246号3号楼203室新居;5月6日,阳翰笙接赵清阁3月22日信获悉搬新居“甚欣慰”,并谈及田汉是和郭沫若一样的大诗人;6月,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动员赵清阁退休;7月18日,赵清阁领到退休证;该年年底,继母陈馥兰病逝,赵清阁寄500元作为安葬费。  1988年74岁 5月22日,应阳翰笙夫妇之邀,乘火车赴京,专门看望他们及邓颖超。赵清阁在京计20天,前10天住阳翰笙家,后10天改住中直机关招待所,距邓颖超住处很近,邓颖超多次接见她,促膝谈心,并把周恩来用过的铜镇尺赠赵清阁留念。6月6日,赵清阁生日,邓颖超邀吃便饭,为她祝贺74周岁诞辰。后参观茅盾故居,游览卢沟桥。6月13日,飞回上海。

1989年75岁8月底,发现胸部有肿块,9月4日,诊断为乳腺癌。9月20日,开始动手术。冰心、阳翰笙纷纷来信安慰并寄款资助。邓颖超不仅托人送来花篮和蛋糕,而且还寄来了一盒安慰赵清阁的录音磁带。阳翰笙致赵清阁信日:“来信尽悉,今天是星期四,衷心祝愿你手术成功,早日康复……您信中的精神和毅力,我很受感动、鼓舞,我还等着您来京同游卢沟桥以及西山曹雪芹故居。您是红学家,到康复时候我还要听您作详细讲解……希望您排除一切忧虑,安心静养。祝愿早日康复。”住院期间与赵超构、许杰、朱雯、张乐平、陈子展等著名专家、教授相互探望。10月,第三本散文集《浮生若梦》由华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0年76岁1月,赵清阁获悉,自己的红楼梦话剧《贾宝玉与林黛玉》和《血溅鸳鸯》在新加坡演出。2月,新加坡方面寄给赵清阁两份《红楼梦》话剧演出资料。3月1日,作词《浪淘沙·雪夜咏怀》:“粉蝶舞窗前,逸志翩翩,极目银镶地连天。梅放冷香人欲醉,意趣陶然!夜静更春寒,老病恹恹,烹雪赏花度残年。浮生若梦得三昧,止水心安!”6月,将散文集《浮生若梦》寄端木蕻良,端木蕻良读后,6月18日致信赵清阁:“今天,看到你写的一些回忆,我真佩服你的记忆和对事物的体会,这也可以是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是一代知识分子(艺术家)的写照,这是十分可贵的。”P195

序言

张彦林同志克服收集资料的困难,多方调查研究,走访研究过赵清阁的专家、学者,终于完成了《锦心秀女赵清阁》。这是他继《浪漫诗人徐志摩》之后的又一传记文学力作,初读了这一生动翔实的传记,令我惊喜不已。

我和张彦林同志相识、相知,始于六年前,是他为了研究赵清阁,撰写赵清阁的文学传记,看到了我发表的《赵清阁文艺创作年谱》之后,与我取得联系,始于此,便往来不断,友谊目深。我细读了他撰写的《浪漫诗人徐志摩》,令我惊奇的是,他生活在一个小城,工作在基层单位,却能把徐志摩的文学生涯写得生动翔实,思维之缜密,文辞之精美,情感之真挚,真是难能可贵。这对于一个专门研究者来说,也是不易的。所以,我对他十分赞赏和钦佩。在我和他多年的交往中,我认为张彦林同志业余从事文学研究,勤奋、执着,写作态度严肃、认真,这是他的人品,也是他的文品。我深信他不仅能完成赵清阁传记的写作,而且也一定能完成得很好。所以我力所能及地支持他的写作与研究。

赵清阁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作家?知之者不多。我认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她是一位有成就、有影响的作家。正如著名作家萧乾所说:“赵清阁不仅才貌双全,而且交友甚广,是抗战文坛上难得的一位女性作家。”《锦心秀女赵清阁》就要出版了,张彦林同志邀我作序。在此,把我对赵清阁的认知介绍给读者和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者。她曾经受到鲁迅、郭沫若、茅盾、冰心、老舍、田汉、齐白石、刘海粟、傅抱石等诸多文学大师、著名艺术家的关心,在文坛上也是不多见的。何能如此?原因是,赵清阁具有可贵的人品、文品和艺品。这也正如有的评论家所指出的:“赵先生能画善文,曾是一名出色的编辑。其丰富阅历使她有机会结交众多文坛巨匠、艺术大师,并结为至交。她能结交如此多的文坛巨匠与大师,在现代文坛尚不多见。”“赵清阁活跃于抗战文坛为有目共睹,并且载入文学史册。”  赵清阁的人品,相识和相交之人多是赞美。她敬老尊师,以文会友、交友。她温文尔雅,文静娴雅,笃实刚毅;世事沧桑,她曾贫病交迫、充满辛酸。她年轻时患过肺病,苦难伴随着她,鞭策着她。1935年,她曾以“共党嫌疑”罪名罹囹圄之祸。其后,因病大大小小做过五次手术;后中风,四年瘫痪在床。“文革”遭劫,辍笔十余年。1978年,劫后余生,重新笔耕,可是她1989年又不幸身患癌症,手术后死里逃生;她以顽强的生命力挺过来了,熬过来了。她珍惜晚晴,焕发活力,又写了百余篇作品。整理散文之作,耄耋年华,出版了《行云散记》、《沧海泛忆》、《浮生若梦》、《往事如烟》、《不堪回首》、《长相忆》等散文随笔集,均赠与我。这些作品为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和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她生前有许多文朋艺友,关心她、鼓励她,还赠诗赠画。郭沫若和茅盾的赠诗《清阁歌》等,不仅是诗词珍品,而且传为文坛佳话。老舍也多次赠诗。张恨水赠她《清阁图》和七绝一首:“闻道幽居不等闲,一渠流水数行山。欲问清阁知何处,只在苍松翠柏间。”齐白石赠画《雁来红》,落款为“清阁女弟子清玩”,并有“月圆人寿”的篆字体条幅相送。傅抱石还专为她画了《清阁著书图》留作纪念。她的属相是虎,洪深送她小铜虎,阳翰笙夫妇送她布老虎,冰心送她红豆……这是多么感人的深厚友情呀!(其中有些珍贵作品,免再度散失,她于1991年悉数割爱,捐献给上海博物馆珍藏)黄金有价,知音难求。从她和作家、艺术家情深谊美的交往中,可知她令人惜爱的人品。在与人友善的交往中,对世间的一些不快、不安、不真、不善、不美的事情,她坦然直言,她就是这样一位令人钦佩,让入牵挂,执着于文艺,有骨气、有操守的女作家。友情胜亲情,这些友谊滋润着她,激励着她,支撑着她,让她一次次战胜了病魔和困境,面对美好人生。

观照赵清阁的文品、艺品,我认为其作品是丰硕的,其艺品是有特色的,有成就的。我初步统计,她出版的主要作品从1930年发表第一首诗开始,有小说、话剧剧本、电影文学剧本、理论著作、散文集等50多部。她主编的期刊、丛书有《女子月刊》、“女子文库”、《妇女文化》、《弹花》、《文潮月刊》、“黄河文艺丛书”、“弹花文艺丛书”、“中西文艺丛书”、《无题集——现代中国女作家小说专集》另外,她还与老舍、洪深、左明等剧作家共同创作了《王老虎》、《桃李春风》、《难姊难妹》、《几番风雨》。由此可知,赵清阁文艺创作之勤奋、之丰硕、之影响。赵景深在1948年曾专文评论她的文艺作品,提出:“她带有北方的豪爽,但并不显露,兼又糅和了南方的温馨。”赵清阁一生淡泊,清贫守艺,堂堂正正,勤勤恳恳,为人至真至纯,从艺至诚至精,受人尊敬。

1999年11月27日,赵清阁走完了创作生涯,在她的追悼会上,单位送给她的一副挽联可以说概括了她的一生:“七十年创作生涯,清流笛韵,遗爱长留人间;五十部文学作品,翠阁花香,文名永垂青史。”挽联中“清流笛韵”、“翠阁花香”,是借用老舍1961年6月祝贺她47岁寿辰的题诗:“清流笛韵微添醉,翠阁花香勤著书。”该诗巧妙地嵌入清阁之名,情韵幽长。

张彦林同志撰写的《锦心秀女赵清阁》,对赵清阁的文艺生涯作了详尽而生动的记述,评价公允,读者从中会全面地了解赵清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我之序,仅是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作了简单素描,寄托我对她的敬意、缅怀和纪念。

历经岁月的打磨,赵清阁的许多作品律动着人文情韵,释放出深邃的人文精神。我深信,通过《锦心秀女赵清阁》的介绍,她会受到愈来愈多读者的欣赏和研究者的关注、重视和研究。

《锦心秀女赵清阁》出版了,张彦林同志又完成一项新的写作任务,尽了一份历史责任。俞平伯老人说:“文章之道千丝万缕,谈文之书汗牛充栋。言其根源有二:天趣与学力。天趣者会以寸心,学力者通乎一切。所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逞天趣者情辞奔放,重学力者规矩严谨。”我相信,才情洋溢,对文学执着的张彦林同志不会就此止步,会很快走向新的研究领域。交谈中,他告诉我,他又计划撰写新的传记。希望他更上高楼,放歌传记文学;衷心祝愿他取得新的突破、新的成果。

乐为序。

2005年3月21日

于郑州大学璞篁斋

后记

赵清阁是河南信阳人,著名女作家。她一生创作十分丰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重要影响,家乡人民和与她交往过的人对她的人品、才艺都非常仰慕,并深深地怀念着她。

张彦林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锦心秀女赵清阁》,为我们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呈现出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这是他历时四个春秋辛勤努力的结果。

据悉,在他创作中,上海市社科院文学所的潘颂德、徐霖恩先生全力提供了很珍贵的资料,并给予多方面的指导,孙琴安、孔海珠也多有帮助:在他写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南京大学中文系沈卫威教授指点迷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吴福辉先生帮助下,他电话采访了老舍长女舒济,受益良多;上海师范大学的史承钧教授也经常给予指教。上海博物馆陈燮君,上海鲁迅纪念馆张岚、王锡荣、秦海琦,重庆博物馆黄晓东,浙江桐乡茅盾纪念馆劳明权,上海图书馆祝均宙等,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图片资料。书稿校对过程中,他又电话采访了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她愉快地回忆了和赵清阁在一起的日子。徐荣海和《河南日报》的梅惠兰提出了十分精到、宝贵的意见,浙江作家王学海也时常提供讯息。对此,他十分感激。

郑州大学高天星教授自始至终关心着该书的写作并为之撰写序言,这篇序言和“七月诗派”重要诗人牛汉题写的书名为该书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人民文学出版社张敏、《文汇读书周报》徐坚忠、上海工行沈建中、江苏南通大学陈学勇及诸多领导和亲友也给予作者很多关心与鼓励,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赵清阁书信、日记、图片等资料散佚较多,本书作者多方搜求,仍未能求全,书中谬误难免,敬请方家指正。

杨传广

  2005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锦心秀女赵清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彦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5056947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4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3.1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31
16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