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徐光耀文集(共5卷)(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文集隆重登场啦,该文集是作者60文学创作的精品荟萃,是这位以创作抗日题材文学作品见长的著名作家作品的一次高规格展示,作品风格鲜明,生活气息浓郁,其塑造的以周铁汉、张嘎为代表的一大批抗日英雄及其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内容推荐

《徐光耀文集》共分五卷,约150万字。第一卷为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第二卷为中篇小说、诗歌;第三卷为散文;第四卷为报告文学、杂著;第五卷为话剧、电影文学剧本。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小兵张嘎》、长篇散文《昨夜西风凋碧树》等代表作及作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早期作品尽收其中。

目录

第一卷 长篇小说、短篇小说

第二卷 中篇小说、诗歌

第三卷 散文

第四卷 报告文学、杂著

第五卷 话剧、电影文学剧本

试读章节

望 日 莲

——从一篇回忆录套来的故事①

到底摆脱了“卧底特务”的追踪,在黎明时分,我们安然到达了钱村。

全仗着老赵的经验丰富,他领着我一连兜了三个圈子,才把特务们甩在了十几里开外的路上。若不然,这一夜真不知要怎样了结呢!

好了,我们摸近钱村的后身,在夜色朦胧中,从一个猪圈的顶上攀上墙,跳进院子来。马上就有位老大娘接待了我们。可老赵呢,在一闪之间,好像只跟大娘打了个眼招儿,便走了——回去了。

老大娘一边小声嘱咐我:“轻点,小心脚底下……”一边引着我通过前院,钻过一棚豆架,进到后跨院来。

后跨院只有三间敞棚,敞棚下乱放着些杂巴农具,堆着一垛麦根儿,垛旁墩着一个柳罐模样浑圆的大瓦壶。老大娘让我在麦根上坐下,就简简单单放下两句话:“别抽烟,也别睡着。渴了,壶里有水——有事儿我来叫你。”说完,就挪动她的小脚,一点声息也没有地回前院去了。

我带枪杆子打日本五六年了,大小战斗总打过百十仗,可像今夜这般奥秘的经历,还是头一回。所接触的人全像是幽灵,轻轻地来了,又轻轻地去了,仿佛流星在天上划一道线,一闪就消失了,消失得那么鸦静,那么了无踪迹,简直像个遥远的梦……

传来了一声嘹亮的公鸡的啼叫。接着,远远近近此起彼伏地都有公鸡叫起来。这叫声,在夏末的晴空中组成一组高昂的乐曲,不但给人以黎明的警醒,也使人感到世界的深广辽阔。我的心更快地跳开了:啊!脚下已是平原,我就要回到冀中了!

据说,自“五一扫荡”起,冀中抗日根据地已然变了质。可我从来不相信这是真的。尽管主力兵团已经撤出,地方政权受到摧残,敌人还在残酷地清剿,可这有什么关系呢?正像动身时一位领导同志向我说的:“在冀中,虽没有崇山峻岭做依托,却有千千万万堡垒似的村庄,有紧紧和我们站在一起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依靠!”是啊,那里的人都活着、斗争着!我行将去工作的那支游击队,也正在组织一场新样式的战斗。我就是要赶去参加这个新战斗的。

老实说,我很急。新战斗是个大胆的创造,成功的话,对今后的武装斗争将有深远的意义。它预定在八月六日打响,我必须在五号之前赶到分区司令部,时间只有三天了。可我的行程还有二百余里,还必须通过敌人层层封锁的平汉铁路。而我的惟一的指靠,是这些交通站上的同志们……

公鸡的啼叫像是一声号令:天上浓重的湛蓝逐渐变淡,星星也一个个溜闪、消失,东天一片白光展开在云彩下,黎明振起翅膀飞来了。忽然,“呜——”地一声,“嘁噔咔噔”地传来一阵轰响,啊,火车就在三里之内经过,我已经住在从习惯上叫做“敌区”的地方了。

我不由得竖起耳朵静听,垣墙里外都是静静的,只有微风过处,庄稼叶子窣窣窸窸地擦响。这陡地使我升起一个愿望:我要看看大平原的青纱帐,那个浩瀚的绿色的海洋!这个海,曾掩护过我们多少子弟兵,给我们多少打击敌人的有利时机啊!我真想说,它就是我们的森林,我们的堡垒,我们的千千万万的人民!P317-319

序言

选编“文集”,总有一种算总账的心情,这很像为自己打造骨灰盒。学习写作快六十年了,难道真的就此画个句号吗?

要力争保持质量,让人看见一点文学;又常禁不住敝帚自珍的癖性,弄得难以割舍。佛家说“舍得”,有“舍”才有“得”,要“得”必须“舍”,这个关系,说来轻松做来难,尽管从总量说,舍去了四分之一,而文学性和史料性打架的结果,仍难说文学性总占上风。但也不能说缺少让人痛快的地方。画家兼散文家的韩羽曾对着镜子揶揄自己说:“你小子还真有两下子啊!”这种小小的得意,我也有过,可惜不常有。

作品的编排是先分类:第一卷为长篇和短篇;第二卷是中篇加黑白诗词;第三卷为散文;第四卷是报告文学和杂著(包括评论、杂文、自述等);第五卷是一个话剧剧本及四个拍摄过的电影剧本。具体排列则遵守一条原则:概以写作年月为先后。有朋友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看清作者的“足迹”——如何从“光屁股”长到成人的。另一个好处是省事。通统加起来约一百五十万字,多么寒碜简陋啊。

近六十年的写作就是这么一堆。从头读罢,倒也有个感想:在复杂的人生世界过一辈子,是并不容易的,一路上艰险、曲折、罪戾,太多了,真是汤镬炼骨,魔焰炼魂,几番地胎脱骨换。但你经验过、奋斗过,也慷慨豪迈过,在大灾大难面前,不曾毁坏良心,落个体完神清,这也就很值。站在这个历程的高处瞻望前景,完全有理由充满乐观:国家、民族,都在迅猛向前,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必将带来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加以人类良知良能的普遍提高和张扬,终将导致一个符合真善美大原则——自由公正幸福的社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以大放宽心的。

“文集”毕竟出版了。一些作家朋友为此积极建议,河北省作协领导全力组织、策划,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大力支持,河北教育出版社也慷慨协助……我说这些,都不为感谢,是他们为发展、繁荣文学事业的良苦用心,令人感动。我和读者是应予纪念的。

徐光耀  一00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于石家庄

后记

短篇集《望日莲》后记

从学写短篇至今,三十多年了,可怜才编成这样一个简陋的集子,足见我不是天才。但也足见文学并非只有天才才可以干。

林彪、“四人帮”及他们搞的极左路线,残酷地剥夺了我好多时间,荒废了我最宝贵的年华,窒息了我生命中最蓬勃的部分。我不需遮羞,他们决然应对这集子的简陋负责。我必须控诉他们!他们制造过那么多荒谬的条条框框,给文学艺术套上过那么繁重的枷锁。他们是戕害文艺的凶手,也是毁灭人类精神的罪犯。把他们仅仅钉在历史耻辱柱上是不够的,我们应仇恨他们、诅咒他们,并彻底肃清其流毒!

文学反映现实,也留下个人的足迹。经过裁汰,收在这里的十几个短篇,内容大致可分两类:一类写部队的,包括打仗,行军,连队生活,军民关系等等;另一类写农村,差不多都是个人在农村运动变化中的亲见亲闻。至于工业,只有可纪念的一篇。这恰好说明我三十年来的主要经历和我关心、注意过的方面。但不管什么,都写得不够深刻,也不够完美,只有一点聊可自慰:给那些“最革命”的极左行为鼓吹抬轿的玩意儿,昧着良心将假做真,或虚情假意、故作激昂的东西,的确还不多。当然也有某些喜怒哀乐,却都来自生活实感,发于肺腑真心。能受得起这点检验,心里才觉有些坦然。

值得提说几句的是早期的几篇,虽谈不到什么优美的意境、动人的形象,可那赤身露体、毫无遮饰的天真,倒还使人留恋。《弟弟》中的志深,便是作者的亲人。.她走上革命的过于朴实的道路,不说有典型意义,肯定有广泛代表性,相信在同辈妇女中是会产生共鸣的。至于性格特征,则贯串了她的一生,直到一九七六年唐山震亡之日,她还几次坚持说:“江青是个特务!”根据就是:她故意做坏事!……

“荣获”本集题名的《望日莲》,这次却换了一篇新作,其实倒是旧作。早在一九六三年,我就把这个题材写过一次了。那时曾有消息要给我的“右派”问题平反,《解放军文艺》编辑部来函索要小说。谁知写好寄去之后,碰着了不准“一风吹”。冤案不得平,小说也不准发表。到揪出“四人帮”后,为给老革命们恢复一下名誉,便又想到这个题材,不料旧稿为躲避“文化大革命”中的灾祸,忘记藏到哪儿去了,只好重新写。这就是一九七七年三月发表的那篇。而近日又无意中把旧稿翻了出来,两相一比,觉得各有所短,亦各有所长。反正前一篇已印过几次,就此机会,把这篇也印一下,让好奇的读者能有个比较,倒不失为一件趣事;为趣上加趣计,索性连故事原型的《小女》也作为“附录”收进来。若有同志有兴比照的话。就可比得更其彻底。而庞大川同志的劳绩,也由此而不至掩没。

算了一下:十几篇中,共总写了约三十个人物:解放军(或八路军)占十名,农民及其干部占十六名,其余的是工人、干部、知识分子。有的一篇一人,有的一篇多人。可惭愧的是:能叫入认识、记住、愿意邀来相处、当做知心的,实在不多。读过之后,能给人留下印象,记住名字,或想请来一晤的,私心估量,至多不过六七人而已。这说明写人物是多么的难,尚须作多大的努力!然而不管多难,即使至艰至巨,我也要上天入地,上下求索,尽毕生心血,力争在今后写出几个较有生命的人物来。文学,毕竟是写入的啊!

至于编排次序,可以叫做“日月倒流,由近及远”:近日写的,排在最前;早先写的,排在最后。由前往后看,是循迹追源,倒溯以往;由后往前看,是顺流而下,踵接目前。然而不管由前或由后,脚印都是稀疏而浅淡的。它本应踩得更扎实、更致密些,可是没有做到。这原因,除开个人的才能、修养等等而外,就又使人想到林彪、“四人帮”的罪恶,想到他们的极端可恨!可恶!……

集子总算编成了。望望它,也有一丝丝喜悦,到底是自己心血的结晶啊。然而抬头前看,瞻望未来,我们的前途多么辽阔广大,我们的事业多么庄严宏伟!人民在召唤,祖国的四化在召唤,我们还有多少事情等着去做啊!文艺要复兴,百花要繁盛,群众在渴望,时代在飞腾,大家正处在一个新的起跑线上,让我们振奋精神,鼓荡热诚,锲而不舍地锐意精进吧!  一九七九年三月十八日于保定莲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徐光耀文集(共5卷)(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光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456471
开本 32开
页数 200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0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62.6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20
160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3: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