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滨逊--非标准分析创始人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对非标准分析创始人亚伯拉罕·鲁滨逊的生平、学术活动、学术思想及贡献作了全面、系统、生动的描述和评价,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再现了鲁滨逊与同时代数学家的学术思想交流,从侧面反映了现代数学发展的思想历程和文化特征。这部巨著有着长久的价值。

目录

i   中文版序

iii  对《鲁滨逊——非标准分析创始人》一书的感想(中译本序)

vii  序言

ix  致谢

l   第一章 家庭与童年:德国1918~1933

24  第二章 生活在巴勒斯坦:1933~1939

44  第三章 鲁滨逊在巴黎:1940年上半年

68  第四章 鲁滨逊与战争:伦敦1940~1946

99  第五章 战后的鲁滨逊:伦敦1946~1951

139  第六章 多伦多大学:1951~1957

183  第七章 希伯来大学:耶路撒冷1957~1962

232  第八章 UCLA和非标准分析:1962~1967

308  第九章 鲁滨逊加入常春藤大学:耶鲁大学1967~1974

380  尾声  亚伯拉罕·鲁滨逊和他的数学

382  参考文献

386  索引(按原著页码排序)

437  不常见人名译名对照表

448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在伦敦,大轰炸还在继续进行,与此同时,对于鲁滨逊和弗莱舍来说,生活也逐渐步人惯例。

白天变得越来越短,夜复一夜,我们随时准备逃往设在最近的地铁车站的避难所,并在那里拥挤的庞大的人群中间过夜。外面炸弹不停地爆炸,里面却充满了歌声与狂欢。

白天,我们冒着寒冷的濛濛细雨,在连绵不断的警报声中漫步,顺便每隔几周拜访一次艾布拉姆斯基或是与我们非常友好的一个匈牙利犹太人家庭。看得出来,这家的两个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可爱的女孩很喜欢我们,但由于我们太害羞而且也太穷,以至于没能与她们约会。

鲁滨逊和弗莱舍住在伦敦南部高度危险区域的布瑞科斯顿。不幸终于在一天清晨降临:

那天清晨我们从防空洞回家时看到我们的房屋已被一颗炸弹炸毁,那是我们人生中最低沉的一刻。在随后的8至10天里我们一直无家可归,在潮湿与刺骨的寒风中徘徊,在火车站或地铁站露宿。

这种悲剧在这个城市每天重复,仅仅一夜大火就可以使成千上万的伦敦市民一无所有。幸运的是他们没有受伤,凭借着他们的勇气与顽强,勉强糊口度日。正如弗莱舍所说,每天除了在冷风中徘徊,我们几乎无事可做。尽管如此,秋季学期很快便开学,弗莱舍离开这里去剑桥到伦敦经济学院任职,这个职位是本特威奇帮助他在那里争取到的。鲁滨逊却没有那么幸运。孤身一人在伦敦,得知将不再会有本特威奇和他在希伯来大学的朋友的经济援助后,他决定加入自由法国空军。到1940年11月,他穿上了带有洛林十字章的法国海外军团制服。为了生存,鲁滨逊只得采取这条权宜之计了。P99-100

序言

亚伯拉罕·鲁滨逊(Abraham Robinson)的一生在许多方面是非凡的,这不仅是因为他的研究横跨三个重要学术领域:飞机设计、符号逻辑和数学分析。他的过早去世对世界上很多人是一次打击,我也是其中之一。事实上,鲁滨逊和我曾希望合作用非标准分析来表示分形(遗憾的是,1970年我在耶鲁大学上课时他正在休假)。这种直接的私人联系,加上我与鲁滨逊教授及其夫人的友谊,以及本人作为耶鲁大学,以鲁滨逊命名的讲座教授,使我非常珍视为本书写序的邀请。但直到有机会读到本书后,我才接受了这一邀请。

我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住了,并急切地向道本周祝贺,祝贺他写出了这样一部精湛而优美的著作。只有非常少的数学家的生平记载,称得上完整的传记或自传。实际上,大多数数学家不会要求这样,而且我尊重他们的想法,即使我有不同意见。一个典型的事例是我的叔叔索勒姆,他为之兴奋和引为自豪的一生(除了少许吓人一跳的事件产生了可笑的结果之外),是按照一种老生常谈的模式叙述的,一点趣味也没有。因此,在我录制了几个小时同他的对话,最终将这些材料压缩整理成一些有趣的文字时,他并不喜欢。而当得知在他有生之年我不能将其发表时,他反倒觉得解脱了。在一定意义上他的反应是正当的,因为这种“幽灵”似的自传只是我从个人视角出发搞出来的,如同我叔叔的一位老朋友最近出版的自传一样,只展现了他一生肤浅的方面。我加上了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波兰和法国数学家日常生活的一些场景,但并没有讲出有关我叔叔为之工作的论题的任何事情,或者他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或相冲突的课题选择方式。这篇已成为过去的草稿是不成熟和贫乏的,但它有助于我来鉴赏道本周选择面对的这个任务的重要性和他的成就的质量。

当然,引人入胜的历史最好以生动的故事为开端。鲁滨逊的经历对于一个数学家来说的确是独一无二的,这允许道本周交替使用两种叙事方式:第一种是生活经历,连同所有丰富素材,许多具有传奇色彩和并非协调的事件;第二种是详细叙述鲁滨逊工作的进展,从飞机设计到数理逻辑再到非标准分析。

这部有分量的著作以翔实的材料涵盖了许多主题,展现了众多场面。一些读者在阅读时会掠过某些情节,不同的读者会掠过不同的部分。我感到在这种情况下要看到本书整体上的巨大价值。这个问题需要细说一下。在学术界很多人(和我一样)感到,我们已达到的不是一个周期的结束,而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说得婉转些,今后学术政策的制定将不再听命于草率的表决。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今天就存在一种对刚刚过去的文献的迫切需要。对于将来的历史学家而言,鲁滨逊的故事有一种非同寻常的优点。当我们按照近似编年史的顺序,回顾鲁滨逊光辉、顽强、多才多艺的一生时,我们毫不做作地往返于至少三个相距甚远的学术文化领域(纯粹数学、应用数学和逻辑哲学),六个代表西方文化的六种不同风格的国家,以及在美国的两个大不相同的研究机构。实际上,道本周在全面而丰富的历史背景上,描述了鲁滨逊暑假和休假期间短期与长期的学术活动,这有助于他本人尽可能精细地讨论其研究课题的个人动机。

更具体地说,为了理解人类的创造性,我认为我们必须详尽研究,那些重要的创造者们如何在个人的大胆行为与根深蒂固的社会需要之间建立必要的但有冲突的平衡关系,他们如何评估他们个人的动力、家庭和专业团体的鼓励,以及在很大程度上社会的激励的相对重要性。一个在这种背景下渴望多样性回答的读者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而鲁滨逊的一生则提供了一个近乎独一无二的典型事例。因此,尽管“上帝生活在细节中”的信条并未得到普遍承认,我们还是应非常感谢道本周带给未来的历史学家如此丰富的细节去思考。这部巨著肯定有着长久的价值。

在这部书中,鲁滨逊一直被称为数学家,我完全同意这一界定。但我也听到一种相反论调,用同样证据反过来解释鲁滨逊的成就,指出此人一生中用好多时间搞数学之外的事情,如飞机设计和符号逻辑,根据这一事实就可以说他实际上不是一个数学家。因此,本书不可避免地提出一个重大问题:什么是数学?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各种不同意见,从广泛、自由的开放型数学直到狭小的城堡型数学之间,有着种种意见,我倾向于前一种。我相信鲁滨逊也是如此。数学是一座持续建构的庞大而四处蔓延的建筑,这里很多门和窗都展示着优美而多变的风景。对后一种意见而言,最大的奢望就是窗户紧闭而只留一扇门。城堡型数学是像鲁滨逊这样的人所无法忍受的,他甚至在专门的数学研究中,也不追随别人的步伐,而是走自己的路。

顺便说一句,莱布尼茨对鲁滨逊的影响在本书中也有记载。今天,许多“自然”科学家(我也是其中之一)转向莱布尼茨,但鲁滨逊远远走在我们前面,我惊叹本书中如此清晰地展现了在何种范围内他应被视为先驱者,并且走在那么多人前面。

我要再次强调,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我衷心地向读者推荐它。由于我没能更多了解鲁滨逊而产生的深深懊悔,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而耶鲁大学以他命名的讲座席位存在的理由,也由此得到了透彻的阐明。

本华·曼德博

耶鲁大学数学科学A.鲁滨逊讲座教授

IBM荣誉退休研究员

后记

在校订完《鲁滨逊——非标准分析创始人》译稿最后一行字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应该说,翻译这部传记是我近些年来最艰苦的一项任务。这不仅是由于原著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鲁滨逊非凡的一生的广泛学术经历和生活场景,译起来有相当的难度;也由于正在翻译过程中我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有所变化,加上教学和科研工作负担较重,使我感到应顾不暇。为了提高效率,我约请了一部分同事和朋友一起来译这部传记。他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提供了许多章节的初稿,然后由我来统一加工修改。由于专业特点和所用名词术语译法的差异,统稿仍付出了相当大的精力。现在回想起来,当初接下这项翻译任务是很偶然的,但后来的发展表明,选择我和我的合作者来译这部传记,也许是比较合适的。翻译这部传记需要对数学哲学、数学史和相关的社会文化环境有较多了解和浓厚兴趣,这恰恰是我们的特点所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也有相当大的收获。这里应该衷心感谢促成这部译著得以出版的各位学界前辈和朋友们。

首先应该感谢原书作者道本周(Joseph warren Dawen)。道本周教授是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杰出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荣誉教授,著名的数学史家,前任国际数学史联合会主席。他写这部传记用了15年时间。其知识之渊博和学风之严谨,在传记中已有充分体现。2000年道本周教授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刘钝教授一起到沈阳做学术演讲。在沈阳会面期间,刘钝教授建议我来译这部传记,后来商定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道本周教授和我都为有这次合作机会而感到高兴。此后我们经常通过电子邮件保持联系,道本周教授详细地解答了我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原书中夹带的不少非英文词汇的含义。这种极为认真负责的精神使人很感动。

我还要向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教授表示衷心谢意。虽然吴老以前并不认识我,但我恳请吴老为这部鲁滨逊传记作序时,他不仅欣然应允,而且仔细审阅译稿,写了一篇很长的序。吴老说这是表示对A.鲁滨逊的敬意。这种数学大家才会有的高尚情怀,是令人难忘的。

我还应感谢刘钝教授,他为中译本得以顺利出版做出了大量努力。感谢科学出版社的有关领导和编辑王丽平女士。他们不仅在编辑加工方面付出了辛勤劳动,而且对解决本书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给予了充分理解和支持。沈阳师范大学为这部译著出版提供了可贵的资助和各方面的便利,这是本书得以顺利出版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在此向有关领导和同事们表示衷心感谢。大连理工大学的有关领导和同事们在本书统稿过程中提供了许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合作者们。没有诸位齐心协力的工作,这部译著是很难在不太长的时间内顺利问世的。在提供初稿的阶段,我本人翻译了序言、致谢部分和第一、二章。沈阳师范大学的许桂清博士翻译了第三、五章。程堃轶同志翻译了第四章。河北师范大学的于金青同志和邓明立教授翻译了第六、七章。天津师范大学的孟庆松教授翻译了第八章。山东师范大学的傅海伦教授以及于文华、张颖、郑光明、聂力、李文倩、陈秋华同志翻译了第九章。然后,我对各章统一做了修改加工(王刚和钱钱同志帮助我做了不少文字整理工作)。邓明立、傅海伦两位教授参加了部分统稿工作。全部译稿由我最后定稿,所以文稿翻译的责任要由我来承担。我自认为做出了相当艰苦的努力,期望能拿出一份令读者满意的译稿。但译文中肯定还有疏漏,希望学术界同仁和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王 前

2002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滨逊--非标准分析创始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道本周
译者 王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151513
开本 16开
页数 4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60
出版时间 2004-12-01
首版时间 2004-12-01
印刷时间 200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6.11
丛书名
印张 2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8
18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