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困境中的突围--重大突发事件与国民政府的对策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集中讨论了1928—1949年间的重大突发事件与国民政府的对策,涉及的事件有1928年“济南事件”、1929年“中东路事件”、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41年“珍珠港事件”、1946年“沈崇事件”、1947年 “二二八事件”。

目录

第一章 济南事件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对策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日本出兵山东问题的应对

一 国民政府预防日本出兵的措施

二 日本政府的预谋及举动

三 国民政府的对策与舆论反应

四 日方的挑衅与中方的退让

 第二节 蒋介石等前线将领的危机应对

一 避免冲突升级的应急举措

二 主力撤退辅以局部抵抗

三 先行北伐战略获得认可

四 军前交涉转至外交交涉

 第三节 国民政府全面应对措施

一 军事应对方案

二 外交应对方案

三 调整政治政策及对日经济绝交办法

四 对民众运动的引导与操控

 第四节 最终交涉及结局

一 谈判前的斗争

二 几经周折后协议的达成

三 日方撤出与中方接收

第二章 1929年中东路事件的发动与收场

 第一节 1929年中东路事件的发动

一 东北地方当局、张学良是事件的主要决策者

二 南京政府积极鼓动和支持

三 苏方最初采取了忍让和克制态度

四 张学良主动反苏的三个动机

 第二节 1929年中东路事件的收场

一 南京继续强硬,中苏矛盾加剧

二 东北数度欲和,南京屡加阻挠

三 东北签城下之盟,南京又横生枝节

第三章 国民政府对九一八与一二八事变的应对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的初步应对

一 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近期处理方针

二 向日方提出紧急严重抗议,但军事上采取不抵抗方针

三 向国联报告事件真相,请国联主持公道

四 向国民党员和国民发出通告,表明政府立场

五 向粤方发出呼吁,欲消除党内严重冲突

六 调整机构设置,因应时局需要

 第二节 特种外交委员会的成立

一 特种外交委员会成立的时间

二 特种外交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与开会情况

 第三节 特种外交委员会的活动

一 特种外交委员会的性质

二 特种外交委员会活动的三个阶段

三 特种外交委员会对外交方针的制定

 第四节 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初步解决方针

一 国民政府的最初反应与解决方针的形成

二 国民政府军事上的反应与部署

三 国民政府的外交处理过程

第四章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对策

 第一节 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危机应对

一 将士奋起抵抗,回击日本挑衅

二 对日妥协让步,谋求局部解决

三 下定抗日决心,实行守土抗战

四 冀察当局态度一度曲折、反复之原因

 第二节 国民政府的军事对策

一 积极做好应战准备

二 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

三 调整军事指挥机构,建立战时体制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外交对策

一 开展对日交涉,谋求和平解决

二 积极争取国际同情与支持

三 积极开展对苏外交,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第四节 国民政府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 国民政府政治上的变动

二 国民政府战时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五节 国民政府对策的评价

一 国民政府决策之制约因素

二 中日间的断交宣战问题

三 国民政府决策之利弊得失

第五章 珍珠港事件后国民政府的应对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外交对策

一 事件发生前夕

二 对日德意正式宣战

三 推动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军事同盟

四 加紧废除不平等条约

五 寻求中国的大国地位

 第二节 国民政府的军事对策

一 国内抗战的新变化

二 与盟军协同作战

三 增强军队战斗力

四 争取英美增加军援及改变“先欧后亚”战略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政治调整

一 加强全国总动员

二 加紧推行地方自治

三 调整政治机构

四 调整国共关系

 第四节 国民政府的经济调整

一 加强管制金融

二 稳定物价

三 厉行增收政策

第六章 1946年沈崇事件:南京政府的对策

 第一节 由刑事案件引发政治风潮

一 事件引起关注

二 抗暴学潮的蔓延

 第二节 当局对事件的关注与对策

一 蒋介石直接介入

二 外交部、教育部各有侧重

 第三节 当局应对事件的具体措施

一 歪曲事件性质

二 官方学运与反游行

三 请社会名流出面疏导

四 对学运的监控与围攻

五 对新闻舆论的压制和封锁

 第四节 令人难堪的结局

一 美方审判虚晃一枪

二 翻云覆雨国府狼狈

三 国共美三方的角力与得失

第七章 “二二八”事件与国民政府的对策

 第一节 事件最初的处置

一 进退失据的应对

二 事件迅速扩大的原因

 第二节 成立“处委会”进行调解

一 由谁代表民意?

二 蒋渭川与“处委会”的改组

三 “官”“民”分歧的加剧

 第三节 派兵人台镇压与陈仪等人的责任问题

一 台湾局势的失控

二 陈仪的求援电报与南京的增兵决策

三 正确判断二二八事件的性质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困境中的突围--重大突发事件与国民政府的对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左双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01269
开本 32开
页数 4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2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8.0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3
143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