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惊蛰
内容
编辑推荐

王玉彬,天津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天吻》、《跟踪父亲的秘密》《满江红》,长篇报告文学《大势中原》、《邓小平兵法》,电影文学剧本《大转折》(已拍摄发行),电视剧剧本《花太阳》(已录制播出)等。

《惊蛰》便是他的作品,是一部反映当代空军飞行师训练与生活的长篇小说。被央视改编为电视剧《长空铸剑》在日前中央一套黄金时段上映,取得巨大反响,任该片编剧。

内容推荐

空军107师是一支有着光辉业绩的英雄部队,也是中国空军装备最新型战机的王牌师。新任师长萧广隶和师政委季浩苏几乎同时走马上任,他俩在见面时热情握手,互致问候,暗暗在心阜评判自己的搭档。短短几个月,两值本来互不了解的军政主官不约而同地发现部队存在的种种问题,训练思想日趋一致,成为锐意改革的代表。小说围绕训练和安全、新装备和旧观念的矛盾冲突展开故事,字里行间凸显着两种不同观念的冲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萧广隶锐意进取,坚持“决不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保安全、保荣誉”的改革精神以及一代年轻飞行员的挫败和成功的故事,奏响了当代中国空军前进的号角,也录制了一一代新型空军指挥员、飞行员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跫音。

萧广隶、季浩苏、成果、魏山河、司小绵等人物塑造得如此生动传神且独一无二,他们就像镶嵌在油画中的人物,分别代表着坚忍、智慧、纯洁、激情与失落。小说中关于新型战机的飞行和海上遇险的描写惊心动魄,让人身历其中,除了感到脊背阵阵发凉外,平添了几分诡谲的美感。

毋庸置疑,王玉彬、王苏红这两位文坛名将艺术造诣和思想境界日臻成熟。此书历时数载,几易其稿,在故事的推进和人物形象逐步丰满的同时,作者早已超越了讲好故事的创作窠臼,更探讨了人生历练与生命、人生境界与爱情、世界战争与和平等伟大主题,并对未来高科技战争和新军事革命有精辟见解,表达了中国军人永远爱好和平的愿望,这既是中国新型军人的心声,也是所有中国人民的心声。

2002年《惊蛰》首版面世后,在军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本书荣获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二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根据本书改编的22集电视剧《长空铸剑》于2004年7月23日开始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作为八一建军节献礼片播出。

目录

春天来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试读章节

望海镇其实望不见海,最近的海滩离镇子也有30公里。

空军望海基地也不在望海镇上。从基地到镇上走路一个半小时,骑自行车40分钟,坐汽车15分钟。这是个尴尬的距离。汽车两个小时一班,等半天也就是坐15分钟,有些划不来。骑自行车太累,气温一年四季又是这么高,40分钟下来一身臭汗。地上走那就更不可取了。如此一来“喷气跳蚤”就显得十分可爱,三个轮子,拖着一个可容两人的后座,模样很像跳蚤。这是望海镇上那些精明汉子的发明,他们个个精瘦矮小,行动敏捷,驾驶着“嘭嘭嘭”的三轮摩托像跳蚤一样24小时绕着基地的大门转悠。基地那些享受不到派车待遇的官兵、家属自然也就选择了“喷气跳蚤”为代步工具。就是那些飞“蓝鲨”的飞行员时不时也会偷偷(因为不安全,师里规定不许他们乘坐“跳蚤”)坐进“小跳蚤”的后座里,“嘭嘭嘭”地往镇上遛遛小街,下下小馆儿。

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一个上海人困他深山老林十年看看,保管见了一个村头小店跟进上海徐家汇的超级大商场一样兴奋。

望海基地的男女官兵家属们就是这感觉,尽管嘴上骂着望海镇“这又穷又土的鬼地方!”光顾它的频率还是挺高。当然,也有无奈在里面。这个县政府所在地的镇子不仅供给他们精神和物质的必需品,镇上的火车站和汽车站还是他们通向外部世界的桥梁。

萧广隶来到望海镇火车站的小广场上,看了一下手表,8点26分57秒。

“这就是你们说的‘香港一条街’?”萧广隶面对着灯火辉煌的一条长街问司机小万。

“对。”小万点着头。他不明白新师长这个时候来镇上干什么,还换了便装。看师长站着不动,小万终于还是没忍住,犹犹豫豫地问了句:“师长,您……要买什么?”

萧广隶好像没听见,抬脚向街里走去。

小万赶紧跟了过去,走在师长后面。这个新来的师长不爱说话,脸上也没有个表情供人参考,小万心里毛毛的,像车轮子打滑一样没有根底。

“不用陪,我自己走走。”

师长声音不大,也不回头。小万站住了,站了一会儿。回到车里。 从车窗望着新师长渐渐远去的背影,小万有些想念老师长梁云翰。老师长像北方的家乡,冷暖寒暑四季分明,不高兴了也训人,也骂人,骂过训过一阵西北风就刮过去了,留在你心底的是春天那充满希望的青草味儿。他让你敬重,让你惧怕,又让你情不自禁地想亲近,像个父亲。小万还没有挨过新师长的训,也没听他骂过人,他像望海这地方的气候,不暑不寒,四季恒温,让人的皮肤既没有收缩的刺激,也没有膨胀的兴奋,感觉既恍惚又惊怵,既敏锐又迟钝。仿佛在一条没有声音和路牌的道路上开车,也不被告之目的地,就这么开,让你忐忑不安,疲惫不堪,麻木滞怠又警觉万分……

萧广隶在香港一条街上不紧不慢地走着。

空气里湿气很大,风刮得黏黏糊糊,迟迟疑疑,磕磕绊绊。

夜霾里那些高高矮矮拥抱在一起的各色店铺,逶逶迤迤,见头不见尾,有些阵势。只是缺少布局,凸凹无致,粗糙简陋,杂乱无序,透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急躁慌张。悬于店铺之上的霓虹灯红绿一片,努力在摹仿大都市的做派。毕竟不是拉几条电线,架几根灯管就奏效的事,就像村妇披上晚礼服,没显雍容反见粗俗。间或一角飞檐吊着一串红灯笼从铺面后面探出古老的身躯,显示着这个镇子历史的悠久,只是一身沧桑被那串红灯笼映得身份暖昧,让人对它现在所操职能做多种猜测。可以想象,白天这条街一定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此刻有精神的只剩下和吃喝有关的酒肆饭馆,还有灯光昏暗的歌厅、发廊、洗脚房。

萧广隶在一间挂着“小厨娘”匾牌的饭馆前站下了。从玻璃窗望去,生意不错,靠窗的桌子坐着三个年轻人,说着,吃着,比画着。

“老板发财,里厢请!”胖胖的老板娘皮球一样从里面飞滚而出。满脸是笑,“老板噢,溜炒咯涮咯炸咯清蒸咯,麻咯辣咯甜咯酸咯五香咯,天上飞咯地上爬咯海里游咯山里钻咯,唔里厢由老板点老板报,只有老板报不出来咯,没有小厨娘做不出来咯!请吧老板喏。”

萧广隶走了进去。

径直走向那三个年轻人。

三个年轻人看清楚来人,一下子哑了。倏地站起,打了个立正:“师长!……”

萧广隶没看错,他们是三二一团的飞行员。其中年纪稍长,一身精肉。两眼冒精气的是团长贺鹏。

部队有明确规定,非节假日不许擅自离营,更不允许在外面下馆子喝酒。特别是飞行员,他们的饮食起居要求严格,作为纪律,绝对禁止在营区以外,尤其是这种不干不净、卫生没有保证的小馆子就餐。

“……师长,我们,我们自己为自己搞个小小的庆祝活动。”其中一个叫贾勇的胖子脸色惶惶,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师长,”另一个大个头王五一挑起眉毛,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你刚来不知道,我们三二一团是后娘养的,安全十周年好像都是他们三二三团的功劳!我们……”

“住口!”贺鹏打断王五一,把酒杯往萧广隶面前一放:“师长,第一个十年安全已成定局,来,为一。七师的第二个十年干杯!”

萧广隶没有端酒杯,看了贺鹏一眼:“这杯酒还是换个地方再喝吧。”说罢转身走了出去。

胖子贾勇望着萧广隶的背影舒了口气:“妈呀,吓我一跳,还以为他会批个屁滚尿流呢!”  大个头王五一气哼哼地说:“倒霉!想喝个撒气酒吧,还撞上个大门神!他哪怕骂上两声呢,那也算说了句痛快话,这算什么?窝囊!”

胖子贾勇咧着嘴:“我们现在是文师长,武政委:文武颠倒。”

“哕嗦什么!”贺鹏“啪”地一放酒杯,喊道,“结账!”

胖子贾勇一愣:“不吃了?”

贺鹏起身往外走。

胖子贾勇极不情愿地站起身,又弯下腰夹起一只红焖虾塞进嘴里。

大个头王五一在贾勇屁股上踹了一脚:“没心没肺,肉都长到屁股上了!”

贺鹏摸出钱夹子结账。

老板娘夸张地挑着两条黑虫子一样的假眉毛:“咦!那老板是你们师长啊?人好爽噢,已经替你们买单了哇。”

贺鹏倏地皱起眉头。

P4-6

序言

春天来了

侯健飞

像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一样,作家和编辑也是一种互助互生的关系。对一个年轻的编辑来说,如果遇到一部好小说,而且这部书的作者恰好是宽厚仁慈又乐于助人的作家,这就是运气。詹姆斯·乔伊斯说:“‘运气’,为我提供了我所需要的东西。我好似一个蹒跚而行的人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弯腰一看,那正是我所需要的。”《惊蛰》正好验证了乔伊斯的话。2001年,在我还年轻的时候,编辑部主任张俊南把《惊蛰》手稿交给我时,只说了一句话:“认认真真编好这本书。”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张主任“盯”了几年的作品,为了提高我的编辑眼光,张主任把这部分量很重的小说给了我。很显然,我的“运气”是前辈的有意培养而非“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庆幸的是,此书出版后,在军内外,特别是空军飞行部队引起强烈的反响,此著随后荣获第九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二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十几年前,还没有提出明确的中国梦、强军目标和一切为实战,为打赢,而《惊蛰》恰如其寓意一样,很有预见性地把现实题材要反思历史、直面现实矛盾的春风带进了军事文学创作领域。虽然,20世纪80年代之后,也产生过多部反映当代军事生活的长篇小说,但受诸多保守观念的影响,作家在文学意旨、结构故事和塑造人物性格方面,难免躲躲闪闪、欲说还休。《惊蛰》不同,它直接掀开了新型战机部队的人机结合的神秘面纱。要知道,世纪交替前后,某新型战机的密级还很高,这一敏感题材的选择,正说明一个有责任意识的作家非凡的勇气和敏锐的嗅觉——“王伟撞机事件”后,朝野上下一片悲声,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再不改革更新,中国空军的飞行训练再不贴近实战,中国就到了家国不保、民族危亡的地步了!作为军旅作家,英雄飞行员王伟的牺牲,深深刺痛了作家的心。王伟牺牲前某日,夫妇俩着军装从南京到北京采访,一出火车站,就有一位卖报老人拦住了他们:“空军同志,送你一份报吧,咱们中国又叫人给欺负了,你们空军得给咱们争口气呀!”原来,就在他们坐火车没看到电视的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条让全中国人民都为之愤怒的新闻。非法进入我国领空的美军电子侦察机撞毁了我军飞行员王伟的飞机。从那一天,王玉彬、王苏红就萌发深入飞行一线部队生活,用长篇小说的形式反映现实空军训练强军的生活。两年与飞行部队同吃同住,两年多的潜心创作,长篇小说《惊蛰》手稿终于送到了出版社……

在《惊蛰》中,某航空兵师长萧广隶、政委季浩苏等一批指战员义无反顾地站在实战训练第一线。在“调看飞参”、“超低空飞行”、“小航线着陆”、“跨海飞行作战”等一系列令人窒息的“作战”行动中,让新一代中国空军在每分每秒中感受着战争脚步的走近和随时与死神邂逅的压迫。而“提着头盔和妻子的心上天”的飞行日记,又准确透露出军人内心深处的铁骨柔情。“军队只有战争时期和战争准备时期,绝对没有什么和平时期!”师长萧广隶的话像一声春雷,不仅震动了整个空军,也惊醒了一大批还在“安睡”的军旅作家。在写作是为生存还是为了责任的拷问中,王玉彬、王苏红身上虽然浓缩着老一代有责任感、有血性的中国军人的影子,但在通过小说人物展示军队改革艰难历程的同时,作家却没有忘记战争文学的最高境界,那就是,革命的英雄主义理想和舍生忘死的军人气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重要的现实题材军事小说,却没有引起文学评论家的足够重视。十多年来,《惊蛰》像一粒金子,落入沙海之中。尽管此著荣获第九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二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但作为责任编辑,我为此书没有让更广泛的读者读到而深深自责。

几年前,有一个学生在网上留言说:“我是学生,《惊蛰》打破了我一向不看军事小说的原则。”2013年刚刚故去的老作家梅娘先生在2004年接受《新京报》记者访问时突然谈到《惊蛰》,说它“惊京世骇俗,尤其是文字,很美,里面四个字的叠句非常多,非常纯粹。《惊蛰》最大的特点是,它是一部理想主义的作品。它宣扬理想,里面的人物都非常敬业,愿意为理想而奋斗,即使飞机在快要失事的生死边缘也始终坚持理想,这就很深刻。理想主义的书总是鼓舞人,给人希望……这本书对现实社会有很好的启示,彰显了理想的魅力,这很不容易。文学作品如果没有理想,不能鼓舞人。还有什么呢?比如张爱玲,她的文章里没有理想,没有一点鼓舞人的东西,你看了她塑造的人后,对这个人,对整个社会失去信心,觉得没有希望。《惊蛰》虽然有理想的成分,但并不觉得脱离现实。”到了2008年秋天某日,我发现梅娘先生又在读《惊蛰》,就打趣她说:“要不要也写一部军事小说?”梅娘摇摇头说:“我哪儿写得了!现实题材不好写,军事小说更难写。我不过觉得这部小说中有我追求的人生理想,古训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是好小说,好小说是百看不厌的,好小说也是不过时的,十年二十年不过时,一百年两百年也不过时,你说,《战争与和平》现在过时了吗?你呀,亏你当了这么多年编辑,还不懂这个……”我笑了,心想,能得到世纪仅存的文学前辈如此喜爱,王玉彬、王苏红这对伉俪作家一定备受鼓舞。

2015年3月6日于北京三镜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惊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玉彬//王苏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325571
开本 16开
页数 420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486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2
CIP核字 2015032062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5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