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逸世之河--都柳江(行走贵州)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行走贵州系列丛书之一,作者细致入微地记录了贵州都柳江的独特风景。与巫气渐弱、古风渐息的中原相比,这里奇迹般地保留着众多巫术活动和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大美的所在,这些神奇的蛮古野风,幽静恬美的风光一直吸引着作者。

内容推荐

因工作关系,作者经常行走在都柳江边上。与巫气渐弱、古风渐息的中原相比,这里奇迹般地保留着众多巫术活动和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大美的所在,这些神奇的蛮古野风,幽静恬美的风光一直在隐隐地牵动我的好奇,但工作性质决定我总是匆匆的过客。系统地追踪和记录它们,成了作者的一个梦想。

或是这条江的玄美,或是冥冥中的注定,影视人类学摄影师高冰先生也对这条江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拍即合,作者遂决定理一理这条鲜为人知的神奇之江,让这条布依,水、苗、侗家人的亲缘河,为大山之外的人们所知晓。让那些神秘的巫术,延续千百年不变的古老故事再现在山外人们已遗忘的视野。

目录

序 都搠江的面孔

第一章:苦难的源头

 里腊:都柳江缺水的源头

 九十九潭:都柳江的“出生地”

 蒙锡赞:从书生到土匪

 议寨:冥府银行的制币厂

 行走在“海洋”之巅

第二章:巫性的三都

 岑光辉:都柳江畔驯水人

 蛋卜:用鸡蛋收魂的人

 水书:沟通鬼界的甲骨文

 都江:陷落的辉煌

 铜鼓:百越族群的系魂栓

 巫医结合的水族原始医药

第三章:月亮山原始森林秘境

 大美月亮山

 牯脏节:鲜血漂染的节日

 香香的萝卜猪

 鸟堂:山雀的死亡陷井

 放蛊:缥缈的黑色巫术

 潘应禄:都柳江上打渔人

第四章:惊艳榕江

 水上“造车”人

 潘大妹: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

 腌鱼:侗家第一大素菜

 鼓楼:母性的构建

 过阴:人鬼之间的侗族女巫

 从古树崇拜到古树商机

 侗族大歌:人与自然的合声

 八吉:遗世之舟

第五章:一言难尽话从江

 卖橘者言

 织娘:纺织记忆的人

 119:都柳江边上的水火之争

 神秘的埋岩组织

 占里:生育神话与生存智慧

 腰带田:挂在山腰的苗族稻作文化

第六章:最后的“黄金龙”

第七章:大汇合:三江三王三江口

 笋壳鞋:穿在脚上的乡愁

 吃炮仗的狮队与东方橄榄球

 三王宫与三江口

后记

试读章节

岑光辉:都柳江畔驯水人

拥寨村是我们沿着都柳江到三都水族自治县后进入的第一个寨子,寨子不大,是一个只有三十六户人家的村寨。它吸引我们的不是绝美风景,也不是浓郁的民族风情。让我们驻足长探的是一位打米人,一位驯服滔滔都柳江水,改变当地人生活方式的打米人。

这个驯水人叫岑光辉,七十一岁。解放前读过三年私塾,只读了半部《四书》,文化程度并不高,却是一个极为聪明人。按乡坊间说法,是个能人。

起初,拥寨对于我们来说是个不打眼的存在,稀稀拉拉的一片寨子胡乱矗在都柳江对岸的山腰上。是对岸江边的一道河梁坝吸引了我们,因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所以就好奇地沿河中砾石过去。到了,才知道是岑光辉的水碾房。

找水碾房主人岑光辉很容易,因为他家的房子是寨子里最好的。数进房屋有砖混结构的,也有当地传统木结构的。据说他家建房光现金就花了二万多,这对年人均现金收入只有百把元的边远山区来说可是个天文数字。按岑光辉的说法:“五行八卦里讲,水能生金。我家的房子可都是从下面江水中捞出来的哩!”。

以前沿江附近每两三个寨子就有一部水碾打米,水碾碾的米光、香、糯,好吃得很。但就是冬春水小就不能打或打得太慢,有的人家等上半个月还轮不上打一点口粮米。夏天水猛,总爱冲碾,想碾也碾不成。这都柳江水就好比是头驯不家(好)的蛮牛,不肯为人民服务。岑光辉笑咪咪地说。

P31

序言

           都柳江的面孔

走久了,看多了,便认为自己对这条江很了解。但提起笔来,却不知怎样来描述这条神奇的江。它并不宽广,也不磅礴,但它却用温厚的臂膀挽留了东自大海、西极黄土高原、中出河洛的游子,将这些在苦难中迁徙的布依,水、苗、侗等各族儿女悄悄滋润在崇山峻岭之间。

在《水经注》等古代水文典藉中找不出她的身影,在现当代文化著作里,也难得寻到她的芳踪。她就像一条遗世的玉带,从莽莽苍苍的山海间划过,温润绝美的面孔,被两岸慢慢升起的巫性雾气迷罩,阻隔了世人探究的目光。

因为默默无闻,都柳江的源头,就像她所收留的各族群的起源一样,扑朔迷离,难为人知。

手头的十几种图书资料对都柳江起源地众说莫一。除却地名更易情况外,其源出地大致有十个地方。有说是发源于都匀,也有说水出丹寨,有说源出独山县磨石湾,还有说源出独山县浪黑村……。现在,水利专家都认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帅l独山县的里腊寨(旧称里纳)为都柳江源。

都柳江的自然面孔支离破碎,因为一直徘徊于偏远的西南山海之间,几乎没人能窥其全貌。所以她被又称为都江、榕江、古帅l江等,主要流域在贵州省境内。分段名称又有凤饮河、黑神河、合江(都江)、榕江、融江(容江)等。

都柳江旧名几不为人知,在我们一路的访问中,竟没一人知道她的旧称。

据潘永荣先生考证,都柳江原来的名字是福禄江。《明史.地理志》载:“福禄江,其上源为古州江(榕江),下流入广西怀远(三江)。”由于可证,至少从明代起,都柳江就叫福禄江了。至民国时期,都柳江仍名福禄江。民国末年所修《从江县志》云:“福禄江,自榕江来,直贯全境,南流广西长八十公里,水势浩荡,舟辑畅通,上溯可达三都,下驶则至香港。” 《从江县志》还详细地将源头及因地易名等加以描述:“江上有三源,一发源都匀帮水司之水;一发源独山羊角屯之水;一发源丹寨禄塘、交梨之水。总汇于三都(旧名三合)城南,始通舟楫。下流至拉览至打略,有丹江方胜之永来注,至来牛有荔波千家寨之水来注,至平等人榕江(旧称古州)境,经八蒙、高旧、长寨、八开、定旦、腊友,长一百二十一华里名部江;至榕江城下,有车江(又名寨薅江)东来诸葛洞下流南下,历都什、腊亮、八吉、传洞长四十华里,名榕江河;至停洞(从江县)人县境,至冬岑、冬子子、平江至子子温,有子子女河自东流来注之,经苏洞、下江、腊俄,又有自西东注之开览河来注,至小容洞有歹水北流人之,至八于子有黄江(又名宰滚河)来注,经平豪至平瑞寨下半里,有高增河来注……,流下十里长长潭,有令里及滚郎两河汇入,境界(从江县境界)终于此点,对岸石碑属广西梅林乡矣。计自停洞迳流至此,长约一百六十华里,名福禄江。”按此书划分,从石碑至柳州段名柳江;柳州至桂平段名浔江;桂平经巷梧入广东名西江;至番禺名珠江(又名粤江),流入南海。因地易名,全长四千三百余华里。

新中国成立后,将独山县里腊(发源地)至广西三江县老堡口河段称为都柳江,全长三百一十公里,流域面积一万一千三百二十六平方公里。纳入浔江(古宜河)后称融水(又称融江和都江);至凤山汇入龙江后称柳江;至石龙三江口与红水河相汇后称为黔江,最终入西江、珠江下海。

都柳江在贵州省境内的主要支流有排场河、杨柳河、车江、开览河、四寨河水等。在贵州省内流域面积一点六万平方公里,居该省第五位。它跨贵州的黔南、黔东南两自治州的七个县境。流经大河、三都、都江、榕江、停洞、从江、丙梅等区、县,在八洛人广西境内。

都柳江在贵州境内分三段:上游,大河镇以上,流经群山,倾斜峻陡,航行困难。中游从三都西十三公里的大河镇以下至榕江一段,长一百四十公里,滩险有百处以上,航行最为不便。三滩、岩鹰滩、满星滩、跑马滩等七处最险,每年都有翻船事故发生。下游为从江至榕江,纳入支流多,水流丰沛。

都柳江的历史面孔相对其它大江大河,显得年轻却又憔悴,有些未老先衰的样子。都柳江总的来说是一条木材和盐运通道。其货运始于北宋。公元十一世纪后期,蜀南舟排顺江而下直抵融州。明万历年间商民自怀远引粤盐入黔,水运渐兴。清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年)“改土归流”时,云贵总督鄂尔泰自广西运输军粮,组织官兵将三都至榕江间的部分明显碍航礁碛进行疏凿,同时铲除沿江纤道上竹木荆棘,以利纤挽,通航水平初具成效。

都柳江河港形成于明末,盛于民初。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六月,主政贵州的周西诚,从广西购进的一台美制雪佛来轿车,也就是贵州省有史以来第一辆汽车,就是自柳州溯江上运经榕江抵三合(今三都)起岸的。抗日战争期间,部分外援物资由南宁进口,经柳州通过都柳江水运贵阳再至重庆。新中国成立后,河系港口进一步兴旺,港口吞吐量增大。后随沿江公路兴建,多数港口萧条废置。八十年代仅从江、榕江两港继续有省际客、货运输。目前,都柳江属国家五级航道,丰水期能行五十吨船舶。

后记

照例,要在这个地方写点什么。

写这本小册子,是快乐并痛着。

这本小书能得以出版,要感谢王长春先生和编辑张世申先生,长春先生一直致力于贵州本土文化的发现与推介,“行走贵州丛书”就是在他的策划下“走出贵州”的。世申先生对此书编辑,为本来平凡的内容增色不少。前辈余未人先生曾对书稿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但因我事杂手懒未能得以落实。在这些前辈的身上,我学到许多可贵的治学和为人经验,实是书外的一大幸事,也是一大乐事。

和高冰先生合作,是件很快乐的事情。高冰先生在做人方面是热忱,坦诚,真诚。在做事方面是机敏,聪灵,敬业。和这样的入共事,确为人生一大快事。

为写这本小册子,我的兄弟们高嵩、燕达、周之江、郭南南、王丹一直帮我出谋划策,给懒汉一样的我以鼓励和支持。我们也为此讨论争吵,在争吵讨论中,我们相互获得很多启发与快乐。我们已经不太年轻的青春,也在快乐中得以苟延残喘。

痛的是,在西藏缺氧的环境里写作,大脑不听使换。面对电脑,常常从夜幕初降到第二天天亮,大脑里白白的,屏幕也是白白的。人在这里,就像被冰封的鱼,要想摆动思绪的尾巴游动.基本是不可能的。就这样,从冬天到春天,从春天至夏天,又从夏天进秋天,才算艰难地完成了本来应是轻松快乐的写作。在西藏,我丢了所有的采访笔记。在西藏,我找不到所需的资料。所以,许多的故事,许多的资料,都是靠缺氧的大脑记忆复制的。我没有钱钟书先生那么好的记忆,故此,各种错误和疏漏也是难免的,希望各位看官海涵。

更痛的是,在我进入月亮山原始林区采访时,我的外婆在我生日时去世。我是在她的怀抱里长大的,但至今,我都不知道她的名字,我只知道她是外婆,白发苍苍的外婆。

以此小书,敬献给我永生永世的外婆。

                           杨俊江

                      2003年9月1日于拉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逸世之河--都柳江(行走贵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冰//杨俊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069467
开本 16开
页数 1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0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7.32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31
15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