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元明清三代十二部脉学名著,包括《崔氏脉诀》、《诊家枢要》、《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脉诀阐微》、《诊宗三昧》、《脉确》、《脉理求真》、《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脉理会参》、《脉说》,这些都是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广泛影响的脉学著作。
图书 | 脉学名著十二种/中医古籍名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元明清三代十二部脉学名著,包括《崔氏脉诀》、《诊家枢要》、《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脉诀阐微》、《诊宗三昧》、《脉确》、《脉理求真》、《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脉理会参》、《脉说》,这些都是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广泛影响的脉学著作。 内容推荐 《崔氏脉诀》一卷,又称《崔真人脉诀》、《四言脉诀》,旧题崔嘉彦撰。嘉彦字子虚,南宋时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约生活于政和元年(1111年)至绍熙二年(1191年)。据张同君先生考察,《崔氏脉诀》实为元代张道中所撰。按崔嘉彦撰有《脉诀秘旨》,主张以浮、沉、迟、数四脉为诸脉纲领,即“四脉为纲”。该书并非四言歌诀体。张道中,号玄白子,淮南人,为崔嘉彦三传弟子(嘉彦一传刘开,再传朱宗阳)。撰有《西原脉诀》(1330年),主要以四言歌诀形式,将崔氏脉学思想融入书中。《西原脉诀》的四言歌诀部分先后被托名刘开(三点)《方脉举要》、崔嘉彦《崔真人脉诀》、李杲《东垣脉诀》等,而以《崔真人脉诀》影响影大,广行于世。故本书采取张说。 全书682句,内容包括脉与阴阳气血营卫的关系、诊脉部位、诊脉方法、六部配脏腑、七表、八里、九道,及中风、伤寒、暑湿、温病、各种杂病、六经病、妇人、小儿、四时、五脏、肥瘦长短人脉。共述脉象27种,分别为浮、芤、滑、实、弦、紧、洪、沉、微、缓、涩、迟、伏、濡、弱、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革、散、数脉。以浮、沉、迟、数四脉为纲,以风、气、冷、热四者主病,可谓提纲挈领,言简意赅。以四言韵语编写,既简明扼要,又方便记诵,因而深为后代医家推重。明代李时珍之父李言闻曾加删定,易名《四言举要》,李时珍编入《濒湖脉学》,广为流传。 本书现存最早传本,系《东垣十书》“李东垣批注本”。后又收入胡文焕《寿养丛书》、王骨堂《古今医统正脉全书》等。这次整理,乃以《医统正脉》本为底,参考《寿养丛书》、《东垣十书》而成。 目录 1.崔氏脉诀 元·张道中 2.诊家枢要 元·滑寿 3.濒湖脉学 明·李时珍 4.诊家正眼 明·李中梓 5.脉诀阐微 清·陈士铎 6.诊宗三昧 清·张璐 7.脉确 清·黄琳 8.脉理求真 清·黄宫绣 9.脉象统类 清·沈金鳌 10.诸脉主病诗 清·沈金鳌 11.脉理会参 清·余之隽 12.脉说 清·叶霖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脉学名著十二种/中医古籍名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明)滑寿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74326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63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02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印刷时间 | 2006-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0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41.1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3 |
宽 | 139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