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比较文学学术论著,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从文学与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关系史中研究性别文化在文学中的表现,以不同于传统的视角,重新审视评价了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及名著中的人物。内容包括神话、民间故事、中外古典名著等。下篇涉及比较文学阐发法、主题学等领域,运用20世纪文艺理论,解读中西文学在哲学思想、自然观念、动植物意象等方面的异同,以及一定时期西方诗歌的共同主题等。论著体现了比较文学的开放特征,也体现出女性学者特有的视角、体验和兴趣。
图书 | 在比较文学视野里--中外文学研究与阐释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比较文学学术论著,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从文学与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关系史中研究性别文化在文学中的表现,以不同于传统的视角,重新审视评价了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及名著中的人物。内容包括神话、民间故事、中外古典名著等。下篇涉及比较文学阐发法、主题学等领域,运用20世纪文艺理论,解读中西文学在哲学思想、自然观念、动植物意象等方面的异同,以及一定时期西方诗歌的共同主题等。论著体现了比较文学的开放特征,也体现出女性学者特有的视角、体验和兴趣。 目录 序 前言 上篇 性别文化与比较文学 民间文学蕴含的性别文化内容研究 上古神话中的性别文化印迹 民间传说中的性别文化信息 ——民族理想中的灰姑娘和七仙女 侍女——性别文化的一个符号 ——以红娘为例 女性文学的比较文学研究 贵为皇亲,博才多艺的薄命佳人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的女主人公黛玉和紫姬 沉沦于贫贱的纯洁生命 ——比较苔丝和珍妮的悲剧命运 奥斯汀与女人味 ——《傲慢与偏见》:一个女性的世界 下篇 名家名篇研究与阐释 中外名著的阐发研究 阐释苏轼和莱辛不同诗画观的文化内涵 解读依玛佐夫诗歌小说的民族文化精神 寓于虚幻境界的现实人生 ——阐释《红楼梦》里的梦 文学与艺术的交响 ——《阿房宫赋》描绘的中国古代宫殿 品味《红楼梦》中的几位人物 ——从“抄检大观园”联想的 中外名著的主题学研究 热爱生活、享受生命 ——西方诗歌史上的“及时行乐”主题 中外文学中“狼”的故事 中外著名作家的创作因缘 徐志摩在康桥 曹禺和他的《雷雨》 童年画册 ——世界著名作家童年的“百草园” 附篇 比较文学与教育理念 新世纪人才培养与比较文学教学 论比较文学与素质教育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在比较文学视野里--中外文学研究与阐释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燕尤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703072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2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05-12-01 |
首版时间 | 2005-12-01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0-03 |
丛书名 | |
印张 | 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宁夏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15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