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间石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狮子形象是一种民族文化符号,在民间文化中,狮子几乎成为祥禽瑞兽的代名词。狮子艺术从佛龛神殿走入普通百姓生活,为各民族大众所喜闻乐见。太狮少狮、狮子滚绣球、狮童进门、回回耍狮子等具有象征寓意的题材广泛应用在几乎所有的民间美术品类中;民间建筑装饰中,门狮、门枕石、柱础以及桥梁、栏杆、屋顶、影壁上无处不见狮子的形象;还有流行于大江南北的狮子舞,儿童的狮头帽、狮头鞋等等。

中国民间石狮子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色,造型粗犷、简约、稚拙,活泼可爱,工艺精湛,深受大众喜爱。本书介绍民间石狮雕刻的发展及造型风格的演变,民间石狮承载的民俗文化,民间石狮雕刻的造型法则以及民间石狮的应用范围与风格流派。全书收集全国近二十个地区500余幅精美图片以飨读者。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民间石狮雕刻的发展及造型风格的演变,民间石狮承载的民俗文化,民间石狮雕刻的造型法则以及民间石狮的应用范围与风格流派。全书收集全国近二十个地区500余幅精美图片以飨读者。

目录

概述

中国民间石狮雕刻慨说

一、历代石狮雕刻的发展及造型风格的演变

二、民间石狮承载的民俗文化

三、民间石狮雕刻的造型法则

四、民间石狮的应用范围与风格流派

建筑构件中的石狮

门狮 

门墩石狮

望柱石狮

柱础石狮

建筑小品中的石狮

牌坊石狮

拴马桩石狮

镇宅石狮

雕塑小品石狮

陈设与用具中的石狮

拴娃石狮

摆件石狮

压石石狮

试读章节

中国民间石狮雕刻概说

一、历代石狮雕刻的发展及造型风格的演变

西汉时,我国同西域的交往增多,对狮子这种动物开始有所了解。到了东汉,由外国使臣进贡,中国有了真狮。伴随真狮的出现,石狮雕刻开始兴起。

汉代石狮遗存很少。山东嘉祥武氏祠前的石狮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石狮,四川雅安高颐墓前的石狮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汉代石狮的造型是狮虎的混合体。其特点:躯体强健、昂首挺胸、腿脚粗劲,呈疾步行走状;从侧面看石狮脊柱呈s线,显得既矫健又有弹力,充满跃动感,行进中的四肢迈步有力又动感十足;鬣毛、颌须、躯体的卷云纹和火焰纹以及两臂部的翼翅均采用阴刻和浅浮雕手法。

具有佛教含义的狮子形象在东汉时随佛教传入我国,而被广泛宣扬。佛教故事讲:佛陀骑着白象,由狮子开道,降生于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的吉祥天地之间。他~落地便开口做狮子吼:“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佛教故事中还说:佛所坐为狮子座,佛所塌为狮子床,佛为人中狮子。《佛说太子瑞应经》里也说到:“佛初出时,有五百狮子从雪山来,侍到门前,故狮子乃为护法者。”狮子在佛教中享有崇高的威信,成为佛法的一种象征,其精神内含对中华石狮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同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狮子原有的佛教含义转化并融汇到中国传统的祥瑞神兽当中,此时的狮子同天禄、麒麟一样承担着禳灾祈福、辟邪纳祥的使命。

这个时期石狮雕刻的代表作是江苏南京一带的南朝帝王陵墓石狮。其特点是用整块巨石雕刻而成,大体积、大体量;昂首挺胸,鬣毛长披;颜面部较小且大口张开,长舌至胸;胸肌宽厚,身躯硕大;四腿短粗,为行走状;石狮两侧有浮雕双翅,周身还有火焰纹、云纹等佛教装饰。石狮风格质朴道劲。

同一时期的北朝,石狮的形象多出现在佛窟中。同南朝石狮相比,北朝石狮体量较小,造型写实,西域风格较浓。这时除圆雕石狮以外还有大量浮雕石狮出现,麦积山石窟中第133号窟西魏造像碑上的“神王踏狮”浮雕是典型代表。这一时期的麦积山、云岗、龙门石窟中有不少石狮遗存,从这些实物例证中,可以看出佛教在东移中土的传播过程中,石狮艺术由西向东渐进发展变化的历程。

唐代是石狮雕刻发展历程中最为辉煌的时期。唐代陵墓、神道的形制定型化,唐代陵墓神道石狮在继承前代风格基础上,彻底摆脱了前代石狮那种神幻味道和外域风格,而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重写实、重结构、重精神和气韵的表现,强调大体量,追求震慑力度。

唐代石狮有许多精品遗存,其中乾陵石狮最具代表。乾陵位于陕西乾县的梁山,陵墓四面置有石狮,高度均在3米以上,均呈蹲坐式。乾陵石狮昂首张口,目视前方;胸部肌肉发达,体块张力感强;前腿筋骨显露,挺拔道劲;腹部紧收,腰背弓起,后腿和臀部屈卧蹲坐。石狮整体造型呈三角形,庄重、大气,威严又有力度。乾陵石狮作为中华石狮雕刻的巅峰之作,对后世石狮雕刻影响深远。

五代、辽、宋、金、元的石狮雕刻虽然还保留有唐代石狮的遗风,但气势已减弱,体量也变小。石狮造型更趋于写实,雕工精细,技艺纯熟,装饰味道也更加浓厚。如石狮的身上雕出了项圈、铃铛、绶带等装饰,狮座也繁缛起来。

这一时期除帝陵之外,石窟、寺观、祠庙、住宅、园林中也出现很多石狮雕刻,石狮雕刻向世俗化和多样化发展。早期石狮所具有的佛性、神性和王气已经减弱,民族特色进一步显现。到了元代石狮雕刻已开始走向民间。

明清时期,陵墓、佛窟石狮已经衰败。由于社会审美情趣的转变和艺术思维的解放,促使石狮雕刻在传承与变革中完成了转向民间的进程,而成为大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

明清民间石狮雕刻最大的特点是与民间建筑相结合,在祠堂、会馆、关隘、村寨、桥梁、牌楼、戏楼、住宅等众多民间建筑中出现大量石狮雕刻,甚至有的建筑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都刻有石狮。这时的石狮除了肩负驱邪避祸的功能外,更多的是成为一种装饰。如山东单县城内的张家牌楼因雕有大小石狮百个,又称“百狮坊”。

明清小型石狮雕刻遗存很多,这种小型石狮一般应用在建筑的构件或实用器物上,也有被用作室内陈设、摆件,还有当作玩具或是某种特定民俗活动的器物。陕西渭北拴—马桩桩首雕刻的石狮很有特色,流行于晋陕黄河流域的拴娃石上的狮雕也很独特,它们是小型石狮的代表。

明清民间石狮雕刻的特点是构思精巧、表现细腻、装饰华丽,吉祥寓意内涵不断扩展,应用也更加广泛。

民国时期的民间石狮雕刻是明清时期的延续。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带给石狮雕刻新的生机,石狮雕刻在创新、应用、产业化等方面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二.民间石狮承载的民俗文化

石狮雕刻从诞生之始就应用在各种礼仪场合和建筑空间。民间石狮雕刻是民间民俗礼仪中一种形象的载体,传达着普通百姓对生命、生存的真实情感。

陕西、山西沿黄河一带有一种小型石雕叫“拴娃石”,拴娃石雕刻以狮子居多,所以又称“拴娃狮”。当地民间,尤其是农村百姓认为,孩子从出生到十二岁本命轮回之时魂儿才能长全,在此期间,儿童不能受到惊吓,更不能受到恶魔的伤害。怎样才能保住孩子的魂,人们认为狮子能履行这一职责。陕北地区的人们,在孩子出生前的一个特定的吉利日子里,一家之主便开始亲自打造拴娃狮。这个小拴娃狮要在一百天的时间内慢慢打造,头一天必须在黑夜开工,以后白天也能打造。在第一百天的晚上,等天上的星星出满才完成拴娃狮最终的工序——“开眼”和“抠爪”。山西一带人们一般不亲自打造拴娃狮,而选择去乡村集市购买,这种由专业工匠制作的拴娃狮,较之陕北地区雕工要精致一些。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父母用红绳,一头轻轻地系在孩子的手腕或者脚腕处,另一头拴在小石狮身上,这就是所谓“拴住了娃娃”,起到了辟邪保魂的作用。拴娃狮要陪伴孩子直到十二岁。这期间,每年生日之时或者节日里都要举行拴娃的仪式,拴娃狮是礼仪活动中的主要道具,这种带有外域文化色彩的石狮子成为了中国娃娃的保护神,反映出民众对石狮文化的理解和创造智慧,折射着农耕文化中人们浪漫的想像力。

民间石狮应用在民间建筑中,虽然是民间建筑中的一个部件或小品,却反映着民居文化的基本理念。比如:民问常把狮子同石敢当组合在一起。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在民间建筑中主要起风水的作用,它常出现在民宅正对村口、街巷等具有煞气的要冲地,据说能起到止煞镇鬼、避凶禳灾的作用。石敢当最早在西汉史游《急就章》中出现:“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唐代已风行石敢当,有碑记:“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利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石敢当还蕴含有远古人类的石崇拜意识和“石将军当关,万夫莫开”的故事含义。石敢当上有了狮子护卫就更具灵性,更具有辟邪的神力。

民间大门口两旁置放的石狮,雄狮在左,雌狮居右。雄师的右爪下踩着象征权利的绣球,雌狮的左爪下雕有幼狮,取太师少保、子嗣昌盛、世代高官之意。门狮头上的鬣毛多雕成“螺髻”,而螺髻数量的多少在古代官府门第前的石狮上是有讲究的,不可随意雕凿。一品官员的门狮头上可以雕十三个螺髻,日“十三太保”。一品以下,每低一级,狮头螺髻要减一个。七品以下,门前不能设置门狮,否则被认为僭越规制,所以民间受这种封建等级规制约束,即便是富贾商户,门前通常都不设门狮,以示区别。狮子脚下的绣球,同样具有民俗文化的意蕴,狮子和绣球是两个饱含生殖崇拜含义的符号,它们组合而成的“狮子戏绣球”图案潜藏着生命、生殖的意识,传达着阴阳交感、万物化生的传统哲学观念。

拴马桩桩首的雕刻有动物、动物与人物及花卉三种组合形式。动物题材以狮子、猴居多;动物与人物组合的主要形式是胡人驭狮,其题材取自民间“八蛮进宝”和“回回进宝”的故事。民间传说财神原为阿拉伯的一位王子,因见到国内人民大多数贫苦不堪,遂将自己所有的财宝散发给贫寒之人,人们称他为财富之王。民间将“回回”与财富联系在一起,视“回回”能带来财运,所以胡人与狮的组合形式反映了平民百姓企盼招财纳福、吉祥如意的生活理想。

门墩、影壁、栏杆、柱头等建筑构件以及人们居住环境中设置的石狮,都起趋吉辟邪作用,是人们祈福免灾、趋吉避凶的心理追求的体现。

P8-12

序言

撰文作序,以往乃政界高官或专家名士所为。似吾粗通文墨,思想觉悟不高者,为此丛书写序,岂敢贸然舒纸操笔,不知自量!然而鉴于丛书作者,皆当代爱国群英,成为传统民间工艺抢救和保护之友辈;大家为收集实物和文献资料,奔走全国,费时既久,投资也多。往日相聚炉前,将数十年之所学、所得,分科别类,依其个人所长,各据一端,今编著出诸如:《民间刺绣》、《民间剪纸》、《民间皮影》、《民间年画》、《民间玩具》、《民间木雕》、《民间石雕》、《民间砖雕》、《民间染织》、《民间银饰》十大图册。其中图版三千幅,可说均为国内一流之绝品。拍摄之精,引人入胜。阅罢合目沉思,教人不能无动于衷!笔者厕身于中国美术家行列中,半个世纪有余,虽然以民间美术专业为主,但未涉笔如此之广。今承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领导及诸友好之爱戴,谨就自己浅见薄识,随笔略述一二,权作此部丛书之总序。

中华民族已有5000多年历史,祖先创造的物质和无形文化遗产数之不尽,教我们炎黄子孙用之不竭,尽情享受。可是从19世纪末,中华民族遭到了东、西方帝国主义者侮辱和侵略;大片领土割让给侵略之国家,祖宗传下来的文化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到海外各国,陈列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回忆70年前,中国学者袁同礼先生曾著《我国艺术品流落欧美之情况》一文。说:“晚近以来,西方学者竞尚东方艺术,每成立大规模组织,为系统之收集,又不惜重资,百方购求;奸商渔利,助其盗窃,而荒山僻寺,废墟野冢,亦遭洗劫。我国文物之损失,以最近20年为尤甚,良可慨也!”外国人有组织地涌入中国,勾结民族败类盗卖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可悲可叹!更有可恨者:溥仪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将120O余件书画等故宫文物精品盗运出来,经过变卖、群小混抢,绝大部分流失到海外,致使国家珍藏的金石书画、壁画彩塑、石雕造像等等,空存其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日本帝国举兵全面侵华,抗日战争起,硝烟弥漫全国,交通受阻。欧美各国盗运中华民族历史文物之途径断绝。中外古玩商店洋行,纷纷倒闭。惟有日本侵略者为装点伪满傀儡政府门面,从华北各地搜集到大量民族民间文物,充作“满洲国”文化遗产,出版了《满洲之民艺》等图书。但日本帝国吞并中国之梦难圆,终于战败投降。傀儡溥仪便成了戏剧《末代皇帝》之主要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政策中,对于中国民族民间传世之文物,一律不准走私出口,出土之古物,亦不得私人占有。因此,幸存于国内传世之宝和新近出土的历史文物,得到政府各部门之保护。其中民间文物,例如:皮影、刺绣、玩具、剪纸、年画、神像、砖雕、木刻等辛亥革命前之遗物,皆属禁止出口文物。当时社会皆以无产者居上,私有者心忧,所以大量民间艺术珍品,得以保存下来。未料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66年8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红卫兵”《向旧世界宣战》的奇文:“我们是旧世界的批判者。我们要批判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即所谓“破四旧”,在这一运动中,全国各地收藏的民间文物遭到彻底破坏。例如苏州桃花坞清代年画古版遭朽无遗,北京西湖营顾绣绸缎店架上的绣品已空,无锡明清泥人完整者几稀,各地名胜古迹建筑上的砖雕、石刻多被砸破……忆及当时中华民族文化遭到破坏之惨,心悸犹存。

古训有云:“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十年浩劫过后,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建设有冲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法治国,同时开发土地,拆房建楼。而一些不法分子乘机盗窃文物出口,收购民间珍贵遗产外运,所造成的损失有甚于抗日战争之前。在此非常严峻形势下,丛书作者们为唤起民众保护传统优秀文化遗产,展示民间工艺美术之精华,编著出这套《中国民间工艺风采》丛书。每卷内容除叙其历史发展、探索文化内涵以及制作技艺和材料外,并逐图释名、注解来历及年代、出处等,文图并重,堪称民间工艺美术丛书中“晚成”之作。当今金石玉器,陶瓷家具,铜佛古币之类的丛书,已引起世人注目,而涉及到历史、文学、民俗、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民间工艺美术的丛书不多。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开发和破坏……亟待抢救它们。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今已启动,谨以此丛书率先推出,借以引玉。倘若得到读者赏阅并增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爱国思想,当是喜出望外,功德无量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间石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淮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955879
开本 24开
页数 1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6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323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1
21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