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秘书写作各个文种各个类型文章构思特点与写作规律的深刻揭示与清晰描述;是对秘书写作初学者对于“应当怎样写”的追问作出的明确而科学的回答,把握好回答问题的角度与切入点。阐述秘书写作“应当怎样写”的最佳角度与切入点是秘书写作构思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一个文种一种类型文章特有的内容要素与模式化结构的整体把握。
图书 | 秘书写作要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对秘书写作各个文种各个类型文章构思特点与写作规律的深刻揭示与清晰描述;是对秘书写作初学者对于“应当怎样写”的追问作出的明确而科学的回答,把握好回答问题的角度与切入点。阐述秘书写作“应当怎样写”的最佳角度与切入点是秘书写作构思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一个文种一种类型文章特有的内容要素与模式化结构的整体把握。 序言 很早就想为秘书写作的初学者,为高等学校秘书专业的学生,为有志于从事秘书写作的年青的朋友们,写一本关于秘书写作的书。这本书不应当只是秘书写作的例文汇编,不应当只是对于秘书写作文种概念、特点、格式、写法的一般性介绍,也不应当是用一些新潮的术语对秘书写作方法进行的蹈空凌虚的阐述。它应当是对秘书写作各个文种各个类型文章构思特点与写作规律的深刻揭示与清晰描述,它应当是对秘书写作初学者对于“应当怎样写”的追问作出的明确而科学的回答。 为了明确而科学地回答秘书写作“应当怎样写”的追问,我们必须在把握文种的基础上深入探寻一个文种里各个类型文章特有的构思特点与表述方式。应当说,为了回答秘书写作“应当怎样写”的追问,不少研究者作出过艰辛的探索,提出过秘书写作要素说、模块说等独到见解,这些见解曾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但事实是,用一个模式去概括秘书写作不同文种的构思特点与表述方式是有困难的,甚至用一个模式去概括一个文种不同类型文章的构思特点与表述方式都存在困难。比如,部署性决定与奖惩性决定,虽然都属于决定,但它们的构思特点与表述方式存在明显区别。如果只注意到决定这个文种的一般写作特点而忽视部署性决定与奖惩性决定这两个不同类型决定特有的构思特点与表述方式,对于部署性决定与奖惩性决定构思特点与表述方式的阐述便只能是一般的而不是具体的。过于一般化的写作指导,对初学者来说,其作用就将受到限制。 为了明确而科学地回答秘书写作“应当怎样写”的追问,我们必须将抽象性程序较高的写作原则具体化,并紧密结合写作实践予以分析,在严谨叙述与合理评论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言说。大家知道,不少著述总结了秘书写作者丰富的写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许多写作原则。比如,阐述经验总结、经验类调查报告之类经验文章写作要领时,几乎每一本著述都提出了将经验提升到理论层次的要求。这的确是写作经验之谈。但是,怎样把经验提升到理论层次呢?只要著述者不明确地指点经验向理论升华的具体途径,初学者就将继续提出“应当怎样写”的追问。为了给初学者以满意的答复,著述者没有理由停留在对经验文章写作规律的表层描述上。 为了明确而科学地回答秘书写作“应当怎样写”的追问,还必须把握好回答问题的角度与切入点。阐述秘书写作“应当怎样写”的最佳角度与切入点是秘书写作构思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一个文种一种类型文章特有的内容要素与模式化结构的整体把握。比如分析工作研究、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之类探讨性文章的写作诀窍,就在于掌握住问题、成因、对策三个基本要素以及由陈述问题、分析成因、阐述对策依次排列的结构布局。如果孤立地静止地陈述那些近乎常识或过于空泛的文体知识,它不仅不能为初学者指点学习途径,相反地还会模糊该文种的特征,叫人不得要领。 这本《秘书写作要领》就是按照这样一个写作意图设计的。在撰写过程中,我已尽我所能去努力实现这一写作意图。但是,这本书是否实现了这一写作意图,是否能给秘书写作的初学者以实实在在的写作指导,有待读者评判。 这本书是2003年动笔撰写的,其间多次被课题研究的任务所打断,到完稿时已经历了三个年头。其实这本书的写作时间远不止三年,它记录了我多年的秘书写作经历和秘书写作教学与研究的经历,更重要的是,它记录了我阅读秘书写作类著述的经历。书后“参考文献”列出的只是我阅读过的主要著述,实际上远不止这些。如果没有写作学界前辈和同行那些充满着智慧的著述给我的指点与启迪,我不可能顺利地进行秘书写作与秘书写作教学,而没有这段秘书写作与秘书写作教学的经历,我也不可能写出这些文字。 彭思毛 2005年5月5日于岳麓山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秘书写作要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彭思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05099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5 |
出版时间 | 2005-05-01 |
首版时间 | 2005-05-01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52.3 |
丛书名 | |
印张 | 9.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湖南 |
长 | 203 |
宽 | 139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