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镜头里的巴金
内容
编辑推荐

 《我镜头里的巴金》是作者吴泰昌在《文艺报》工作30年间所记录的巴老无数个感人的历史瞬间。内容涉及巴金与茅盾、叶圣陶、冰心、沈从文等人的亲密交往。本书为你展现了既是伟人又是普通人的巴金日常生活中可亲可敬的一面。

内容推荐

本书从作者拍摄和珍藏的无数珍贵照片中,精选了一百余幅照片,辅以精彩的文字说明,真实展现了既是伟人又是普通人的巴金日常生活中可亲可敬的一面。全书分18个章节,内容既涉及巴金与文坛老人茅盾、叶圣陶、冰心、沈从文等人的亲密交往,又有巴金的创作情况、社会活动、信件往来等诸多方面。书中所选照片多数为首次发表,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目录

“他是我的尊师”

叶圣陶“引我走上文学的道路”

“冰心大姐”

与沈从文最后握别

“编辑是作家和读者之间的桥梁”

现代文学馆终于成立

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长

“少发空言,多做实事”

在京散记

写完《现代文学馆》之后

贺巴金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我喜欢这篇短文”

1986丰在杭州

在华东医院

《巴金》拍摄小记

在上海寓所

贝曾书

追思巴金同志

写在书后

试读章节

         “他是我的尊师"

多雨的江南之春。1981年3月27日下午,巴金在寓所客厅里突然听到茅盾长逝的噩耗。3时25分,电话铃响了,巴金女儿李小林习惯地拿起电话,当她脸色大变,失声喊出“茅公”时,一切都毋须说明了。巴金急忙去接电话,他十分艰难地、一句一顿地说“很吃惊,很难过,他是我的尊师,几十年如此……”

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他的作品《子夜》、《蚀》、《春蚕》等影响了几代读者。写创作回忆录的进展。

听到茅公去世的不幸消息,巴金感到太突然,太意外。“文革”结束之后,他多次去北京开会,常有机会在会上见到茅公,或到茅公家里叙谈。茅公给巴金的印象不像一位老人,“他还是那样意气昂扬,十分健谈”。巴金总以为自己和他以后晤谈的机会还很多。最近听说茅盾身体不好,住进了医院,巴金想到了冬天老年人总要犯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天气暖和就会好起来。“下一次见”的信心始终不动摇。他说“万万想不到突然来的长途电话就把我的‘下次吧’永远地结束了。”

巴老说,人到暮年,对生死的看法不像过去那样明白、敏锐。同亲友分别,也不像壮年人那样痛苦,因为心想我就要跟上来了。“但是得到茅盾同志的噩耗我十分悲痛,眼泪流到肚子里,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目睹了,真切地感受到,茅公逝世给巴金带来的巨大刺激和痛苦,我拿起相机抢拍了几张。

晚上回饭店,服务员递给我一张纸条,是编辑部来的,要我即刻邀请巴老写茅公的文章。茅公是我们中国作协的主席,巴老是第一副主席,作为作协机关报,刊

客厅的气氛骤变。静谧得令人感到窒息。巴金木然地坐在沙发上,小林静静地陪着他。

巴金这天的精神原本不错。当我下午应约走进他家客厅,他已坐在沙发上。他对我兴奋地谈起最近读到了不少中篇、短篇小说,还具体谈了自己对几个中篇的意见。我和小林陪他去院子里散了一会儿步,他说,茅公也这么认为,现在一些中青年作家的作品超过我们,这是文学发展的大好事。巴老知道茅公最近又住院了,看来他并不担心会发生什么,他关心住院会影响茅公登巴老悼念茅公的文章是最理想的。当晚我给小林打电话,转达了编辑部的这个请求。小林说,会写的,但他现在情绪不好,不要催。

意外的是,第三天上午小林来电话告我,巴老的文章已写好。下午她交给了我。小林说,爸爸是昨天早上开始写,今天早起写完的。晚饭后,我挂电话给《文艺报》主编罗荪同志。当年饭店里少有直拨电话,长途是通过饭店总机挂的,而我所住的延安饭店又是部队系统的,部队办的饭店打军线快,挂地方线慢,我从早8点一直等到9点半,还没接通。我只好求话务员帮忙,我说,是急事,茅公去世,巴老为我们报纸写文章的事,非常重要的事。话务员态度很好,她说既然茅公、巴老是主席,我们就按首长的事急办,不到5分钟电话就接通了。罗荪没想到巴老会这么快写出来。第二天上午,我将巴老的文章航空寄回编辑部,这就是1981年4月22日出版的半月刊《文艺报》第8期上刊出的《悼念茅盾同志》一文,发表时配了“文革”结束后巴金第一次在茅盾家他俩的合影。巴金回忆他与茅盾最后一次见面时说“去年3月,访问日本的前夕,我到茅盾同志的寓所去看他,在后院那间宽阔、整洁的书房里,和他谈了将近一个小时,我和罗荪同志同去,但谈得最多的还是茅盾同志。他谈他的过去,谈他最后一次在睡房里摔了一跤后的幻景,他谈得十分生动。我们不愿意离开他,却又不能不让他休息。我们告辞后他的儿媳妇搀扶他回到寝室。走出后院,我带走了一个孤寂老人的背影。我想多寂寞啊!这两年我脑子里一直有一个孤寂老人的形象。其实我并不理解他。今天我读了他的遗书,他捐献了大量稿费,作为奖励长篇小说的基金,在病危的时候,他这样写道‘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他的心里装着祖国的社会主义的文学事业,他为这个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怎么会感到寂寞呢?巴金在《悼念茅盾同志》文章中又说“他做任何工作都是那样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连最后写《回忆录》时也是这样。我尊他为老师,可是我跟他的距离还差得很远。看来我永远赶不上他了。即使留给我的只有一年、两年的时间,我也要以他为学习的榜样。”

31日我去巴老家向他汇报《文艺报》悼念茅公的版面安排情况,他递给我一张用纸包好的日本画卡。这张画卡是我几个月前给他的,想请他为我写几句勉励的话。回住处打开看,他用钢笔写着:“火不灭,心不死,永不搁笔!巴金1981年3月27日。”回想起这几个字就是他在得知茅公去世噩耗后,当时在沙发上用钢笔题写的。“永不搁笔!”既是巴老的自勉,更是对后辈作家的期望和激励。

P1-10

后记

这本书著成时间很短,出版社和我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日以继夜地忙碌着,想借此共同表达对一代文学大师、走过人间101个春夏秋冬的巴金同志的深切敬仰和怀念之情。

这是一本以图片为重的书籍,辅以适当的文字内容。从1977年起,我与巴老开始有了直接的接触,尤其是他十几次来京更有较多的接触。他的“讲真话”的勇气和做人的崇高风范,给我以深刻的教诲。本书中所用的图片大半是我与巴老接触时拍摄下来的,有些是临时请人用我的相机当场拍下的,都珍存在我相机的镜头里,在书中不再一一加以说明。这些图片,大部分是2003年为庆贺巴老百年华诞我写的《我亲历的巴金往事》书中不曾采用过的,是首次发表。我希望这些有限的图片能多少增进人们了解既是伟人又是普通人的巴金日常生活中有良知、重情义、慈祥的一面。书中还有少部分图片是拍摄者或友人赠送给我的。凡是别人所摄或所赠与的图片均在书中尽量加以标明。记不准的只好表示感谢和歉意。

感谢新华社副社长崔济哲对本书出版的关心。感谢新华出版社社长卢仲云、常务副总编王启星、副总编许新和责任编辑刘洁、图文制作人张丽、美术设计谢菲菲的热情支持和不辞辛劳。同时,感谢北京蓝色星光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酷的协力相助。

                      吴泰昌

                   2005年11月25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镜头里的巴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泰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73518
开本 32开
页数 1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