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苏东坡的千年人生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散文、书法、绘画、宋词、诗赋、美食、养生……苏东坡的全才让我们赞叹不已,而其人生智慧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他的政治气节,启发我们对工作的思考;他的真情剖心,帮助我们在日趋冷漠的人情中寻找人性真谛;他的精致生活,提醒我们留意朝九晚五之外的生活乐趣;他的融儒释道,使我们钟情于民族的古典精华……追寻名人足迹,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在人生路上走出一片豁然开朗。

内容推荐

他才华横溢,诙谐幽默;他感受敏锐,亲切热情;他勤于劳作,情趣盎然;他清高孤傲,飘逸不群;他笑面磨难,率真自信;他热爱生命,享受生活……苏东坡,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名字。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文学全才、奇才,在散文、书法、绘画、宋词、诗赋等方面全面开花,而且其本身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以及人生智慧更值得我们细细体味,认真摸索。苏东坡在政治立场上的气节,可以启发我们对个人工作乃至社会责任的思考;苏东坡对他人的真情剖心,可以影响我们在日趋冷漠的人情环境中寻找人性真谛;苏东坡精致的生活品质,可以使我们留意到朝九晚五之外的生活乐趣……追寻名人的足迹,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在人生路上走出一片豁然开朗。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的人生气度

 涉世之初:少年奇志溢八荒

 高风亮节:竹意可折不可辱

 黄州仙居:小舟江海寄余生

 坎坷命途:鸿飞空留雪泥印

第二辑 天下谁入不识露:真心的处世宅道

 手足情深:但愿千里共婵娟

 结发之妻:不思量,自难忘

 患难红颜:身后牛衣愧老妻

 情之所系:惟有朝云能识我

 尽识慧艳:笑谑从伊情意恁

 芸芸众生:相逢皆是对因缘

第三辑 此心安处是吾乡:精致的生活品质

 酒中性情:酒无多少醉为期

 游走山水:浪淘尽千古风流

 涉世为口:饱得自家君莫管

 玩物于手:闲物老从支离人

 养生乐命:浩然之气授长生

 书画二绝:心手俱得神艺妙

第四辑 梦中了了醉中醒:超然的人生智慧

 戏谑人生:聊尔做戏悦我神

 一派率真:老夫聊发少年狂

 融儒释道:骨血魂皆炼于心

附一:东坡年谱

附二:东坡美食

附三:东坡养生

附四:东坡成语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四月的一天,东坡吃到了岭南著名特产荔枝,吃完就大爱,特地为之作诗:“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杨贵妃让荔枝在历史上出了名,堪比那个让烽火台出名的褒姒。东坡想这荔枝的美味自必不说,风骨还很出众,自己真是南迁得太对了。他本来就是随性的人,若是没有政务缠着,只怕让他为了口中之欲千里迢迢来广东他也愿意,于是抚掌道:“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后来还再次强调:

食荔枝二首其二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常作岭南人。

春季使人生气盎然,四季如一的岭南气候孕育了多样的生命,水果之中,东坡当然首推荔枝。一个夸张的比喻,便引出他适意的心情。人生不如意的时候,乐观的人往往能找到些支点,自己振作起来。东坡并没有刻意去安慰自己,但平凡如小小的荔枝就能让他开心,可真是令那些看到花落雁飞就要悲伤不已的人羡慕。

寄居于人家的地方总是不妥,如同在黄州一样,东坡开始筹划为自己建造房屋的事情,这一次有儿子帮助他,地方选在了白鹤峰一个道观的旧址上。虽然监督这个工程很是劳累,但他想到自己老病之身终于拥有一个家,就有了精神。苏过也尽心照顾老父,内外大小事务都亲力亲为,东坡看在眼里,“感佩不可言”却不能当面对儿子说。长子次子都在中原,只有小儿子随着自己受苦,东坡感到连累了他。世上儿女尽孝是绝对的责任,哪里听过父母要感谢孩子的!东坡的感激是出自心底的。新居落成那天,太守方子容送了东坡家居用品若干,邻里也帮忙搬送打理,东坡在热闹中搬迁。书房还是那“思无邪斋”,正厅题为“德有邻堂”,家中小院子被树环绕,少不了荔枝,还有松柏、柑橘、茶树、梅花,家里鸟语花香,房外泉水叮咚。

东坡在惠州住了三年,朝廷又有贬官命令下来,把他进一步驱逐,竟贬到儋州军营,就在今天的海南。白发苍苍的老人不忍带家室奔波,朝云又已经逝去,他就只带了苏过一个人上路,走时与家人诀别,以为是全家最后的聚会。东坡在惠州虽然闲居,官职也是一个不大的军中节度副使,上司没有要求他做什么繁重事务。但他不仅坚持考察民情,监督修造了两座桥,还做了很多便民的事,如为军营紧急筹建营房、便利人民缴税、解决惠州人饮水之难题等。惠州人感恩戴德,高喊“东坡不死!”送他出城。

渡海要从雷州半岛走,子由当时被贬到雷州,东坡与他短暂相聚后匆匆南下,当地朋友想留他住几日都被他拒绝。渡过了海峡,他踏上南疆之土,立即修书一封给苏迈说:”今到海南,首先应当作棺材,其次便要作坟墓”,竟是打算死在这里。少年时东坡有荡寇之志,想让宇内各地臣服于天朝,现在他自嘲说:“看来上天有命让我做那位去了朝鲜的箕子啊。”海南更加荒凉,吃饭没有肉、生病没有药、住没有好房子、出行没有朋友、冬无炭火、夏无寒泉,“大率皆无耳”,就是几乎什么都没有。东坡几乎已经不出游了,整日在家中写诗作文,聊以自解。直到哲宗皇帝死了,笼罩在“元佑党人”头上的阴霾烧散,他才得以被召唤回内地,一年之后溘然长逝。虽然儋州民贫物瘠,东坡却爱之如乡,儋人无人不知学士大名。临行时,东坡留诗一首,后来有人游海南时竟见到不少人出示东坡此作:

别海南黎民表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优劣。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岭南儋州的风景虽好,但与中原城市的雄伟、江南水乡的秀美还是有天壤之差的,地方贫瘠还有瘴气。想我们现代人失业,还有太多机会致富,创业不难只看胆识。那时以商人为最低贱职业,东坡即使做官再卑微,也不会去作些”投资”,只靠着微薄俸禄度日,虽然长子苏迈也做了官,但几近不能支持这个家。东坡在岭南时,苏迈去江西做官,但竟已经没有余资支付搬送家什的钱,东坡只得拉下脸面求朋友萧世范资助,说“贱官重累,敢忘矜恤”,后来还为了子由请求王古借船。从前在黄州,他还曾经调侃蒲宗孟,后者要寄钱给和他一样被贬官的巢谷,说“故人千钟禄,驭吏醉吐茵。那知我与子,欲将寒蜇申。”(《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笑朋友们不知自己与巢谷甘于贫困,不求他们的钱。当时他还会说:”努力莫怨天,我尔皆天民。”(同上)现在他这样做,一方面是他觉得对儿子们有愧,为了他们哪怕受折辱也愿意;另一方面东坡如今不但不再看重名禄,更是看透了它们。东坡曾“仙居”于黄州,其实他晚年在岭南才能称得上快要“羽化登仙”。在黄州他是暂时忘却了俗事,而此时他是真真看破了那些。人贵在求生有命,其余的哪里还有什么更重要?这就是他在最后的岁月里常求长生之法的原因。例如他的养生法之一说“要长生,小便清;要长活,小便洁;要延年,清小便。”一句话说了三个“长寿”,一再强调,而道士教他的使小便清洁的方法是“心如婴孩,心如止水”。后代有人说到东坡晚年喜欢求长生方法时很鄙夷不解,东坡不是对生死不甚在意吗?原来他也怕死啊。这说法太置身世外了!求生如何能与怕死划等号?求生其实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热爱生命的表示,而死期降至安然顺从,就是完满了。(P32-35)

序言

苏东坡是我国的一代文化伟人,有人读他,可能是通过研究一些诗词书画的方式来了解他,这是从理性的角度去观察他。在学者的眼里,苏东坡与历史上任何一个伟人一样,都必须用纯客观的态度来解读他。我是专业学历史的,若是不带个人感情去研究人或者事件,有时竟能陷入机械做学问的境地,这对研究者来说是有些悲哀的。不过,更多的人是通过许多文人前辈的描述——如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去接近苏东坡。传记可能不是先人的本来面貌,可这又如何?斯人已逝,努力还原他人生的传记作家们抱着仰慕、批判或者“假示”客观的态度,抓住的不过是斯人亦幻亦真的往事。但不论怎样,我们仍旧要以各种方式怀念先人,因为他的精神世界是那么的丰实,他的人生态度是那么的豁达。人不可能一出生就明白如何行走、如何进入社会面对风雨,苏东坡这位遥远的伟人走在历史洪流的前面为我们展示了人生之路的一种走法——傲视困苦、乐于困苦、超脱困苦。

我认为,追寻一个先人的一生是很有意义的事。我们去探望他的世界,并非需要将这个人及其经历拆分得七零八落,而是努力去感悟他所体验过的人世,在感悟中与其产生冲突和共鸣,将这些冲击我们心灵的感触作用于我们的性情,这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有益的。所以我愿意通过真实的历史碎片来看先人。那些片断经过我们想象的重组改建,就能浮现先人精神的轮廓,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或鼓励或警示着我们。

我写这本书,便是在这个寻找东坡原文、资料和诸位前辈著述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他的人生。我把自己的感触写出来,是愿更多的人能够去读他的诗文作品,去看他的趣闻轶事,去拼出自己脑海中的东坡的轮廓,而后把他放入到自己的人生经历里。东坡在政治立场上的气节,可以启发我们对工作乃至社会责任的思考;东坡对他人的真情剖心,可以影响我们在日趋冷漠的人情环境中寻找人性真谛;东坡精致的生活品质,可以使我们留意到朝九晚五之外的生活乐趣;东坡有融合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内核,可以帮助我们回归“故乡”——钟情于我们民族自豪而不间断的古典精华。

读一本书,可以仅用一天的时间,走人生之路,却是漫漫长途。那一天春光恰好,我基本完成稿件,长舒了一口气,却被空气中弥漫的神秘美感包围了,顿时觉得手中的笔自己动了起来:

一夜老树披碧衫,

元神凝炼聚丹田。

胸中纯然无半事,

野花远山笑烂漫。

叶飞

2007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苏东坡的千年人生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444026
开本 16开
页数 1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8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5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