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上下五千年盗墓趣话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充满悬疑的盗墓史,记叙了从先秦到民国的历代盗墓大案,有充满智谋的盗墓与反盗墓较量,也有陵址与风水的诡异巧合,神秘、刺激中讲述中华上下五千年盗墓趣话。

一本记载翔实的盗墓贼“手记”,囊括了谣言和正史中的四大盗墓门派、盗墓贼盗墓必经的八大程序、传说中能避邪的盗墓法器、历代帝陵王冢的“防盗门”……

内容推荐

盗墓贼竟因为恋尸癖而奸尸、卞壶墓开后尸体竟“爪生达背”、名曲广陵散来历竟与盗墓有关、刘表尸体香气十里之外可闻、隋朝昏君掘李唐祖坟保江山、元代皇陵反盗墓的撒手锏、朱元璋用孙权墓守灵、乾隆裕陵里“活见鬼”现象、袁世凯为当皇帝扒祖坟……通过阅读一个个匪夷所思的盗墓故事,带您走进一个神秘莫测的奇幻世界。

目录

序言

墓葬等级制:盗墓贼的指路明灯/003

 墓的由来:古诗中引出的墓的定义/004

 富贵有别:天子陵前为何不种柏树/006

 轻生重死:“重殓厚葬”是咋回事/008

陪葬品:盗墓贼的无尽诱惑/011

 最尊贵的陪葬品:重如山岳的司母戊鼎/012

 最雅致的陪葬品:余音绕梁曾侯乙编钟/014

 最威武的陪葬品:越王勾践青铜寒光剑/016

盗墓:先秦时期的第一次出影/019

 伍子胥:掘坟鞭尸的始作俑者/020

 齐懿公:掘坟刖尸的一方诸侯/022

 霸占周天子墓穴:秦统一法门?/023

崛起的陵墓:创造,土馒头背后的辉煌/029

 用整个帝国来陪葬的秦始皇陵/030

 “黄肠题凑”与“金缕玉衣”下的华丽/032

 屡遭赤眉军盗掘的“东方金字塔”/036

 做贼心虚:盗墓贼的七十二疑冢/037

逝去的荣耀:毁灭,惊起多少恩怨情仇/040

 秦始皇改地名断汉朝“王气”/041

 项羽的一把火欲烧掉秦朝龙脉/043

 汉朝惨烈人殉:尸骨遍坟冢/044

 东方朔抢占汉武帝风水宝地/048

 广川王刘去:最变态盗墓者/050

 盗墓贼竟因为恋尸癖而奸尸/052

 董卓盗墓竟为医治孙女哑病/052

牛刀小试的贵族盗墓/057

 钟繇:痴迷书法,掘墓盗书/058

 刘曜:匈奴后裔的盗墓国君/059

 温放之:天理昭彰,报应不爽/061

 孙权:东吴大帝甘为盗墓贼/063

风生水起的平民盗墓/066

 名曲《广陵散》来历竟与盗墓有关/067

 不准:一次双刃剑式的盗墓/069

 卞壶墓开后尸体竟“爪生达背”/071

 刘表尸体香气十里之外可闻/073

盗墓频发:六大动机,贼将上下而求索/077

 盗墓动机一:无利不起早,无财不掘冢/079

 盗墓动机二:破坏风水、斩断龙脉/080

 盗墓动机三:政治惩罚中的终极必杀技/083

 盗墓动机四:事与愿违的牧民手段/084

 盗墓动机五:“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凌辱/085

 盗墓动机六:偷盗成瘾的路径依赖/086

奢华墓葬:无言的地标,盗墓贼的不竭口粮/089

 泰陵:风雨飘摇的15万平方米祭祀坛/090

 昭陵:宏丽不异人间的天下名陵乾陵/092

 乾陵:万年寿域前的无字丰碑/096

 永泰公主陵:抽泣的最奢华陪葬墓/098

 纯金舍利塔:唐朝厚葬之风下的佛门供奉/100

盗墓暴行:流血的黄土,盗墓贼的滔天罪孽/103

 窦建德:时来运转,盗墓娶妾两不误/104

 隋炀帝:隋朝昏君掘李唐祖坟保江山/106

 武则天:挫骨扬灰,严惩谋反徐敬业/107

 温韬:反复无常,疯狂遍掘关中唐陵/109

 秦宗权:叛将为秘籍而盗董仲舒母冢/112

两朝太祖:霸气十足的生前身后事/117

 赵匡胤:一支响箭,看似无意实则有心/118

 宋太祖:陈陈相因,火灌太原城/120

 万马踏平:元代皇陵反盗墓的撒手锏/123

宋皇陵:民族战争下的多舛命运/126

 北宋皇陵:屡遭践踏,满目疮痍/127

 宋理宗:异族入侵下的死不瞑目/128

 杨琏真珈:古今僧人盗墓第一人/130

盗墓:皇帝、大臣与平民之间的纽带/133

 李朝儒:逢迎上司而盗墓的奸佞之臣/134

 另类“火化”:为烧骨灰卖钱而盗墓/136

 朱漆脸:第一个被防腐剂毁容的盗墓贼/137

风水:皇陵永恒的价值追求/141

 龙威虎胆:朱元璋用孙权墓守灵/142

 难保永昌:明朝气数与风水无关/144

 不吉墓地:明泰陵金井竟挖出泉水/145

 万年宝穴:顺治妙手巧选清东陵/148

祖坟:政治斗争的另类靶子/150

 大逆不道:陈奉拿本朝皇陵开刀/151

 渔翁得利:多尔衮入关风水探秘/152

 毁坟打击:清廷派入挖洪秀全祖坟/154

 数典忘祖:袁世凯为当皇帝扒祖坟/157

 升官发财:军阀们为“死人”的斗争/158

暗夜心慌慌:盗墓贼与奇异事件/161

 为活命甚至盗墓吃尸体的百姓/162

 乾隆:仙逝之后亦做护花使者/163

 孙殿英:恶贯满盈的盗墓军阀/165

 柴云升:乾隆裕陵里“活见鬼”/167

 珍妃生前生后不安省/169

盗墓形式:因人而异,各显神通的工种/172

 王侯盗墓:最冠冕堂皇的盗墓/173

 军阀盗墓:最凶狠残忍的盗墓/174

 官吏盗墓:最腐败疯狂的盗墓/175

 土匪盗墓:最肆无忌惮的盗墓/176

 民间盗墓:最防不胜防的盗墓/177

盗墓门派:自由盗墓贼的虚拟集团/179

 摸金派:始自奸雄曹操设“摸金校尉”/180

 发丘派:盗墓时持有不可替代的铜印/181

 搬山派:模仿道士施行“搬山分甲术”/182

 卸岭派:靠鼻子的灵敏程度寻找墓穴/183

盗墓的八大程序:山顶千门次第开/184

 盗墓程序一:风水堪舆/185

 盗墓程序二:听声辨色/186

 盗墓程序三:明察暗访/187

 盗墓程序四:确定坐标/188

 盗墓程序五:隐迹开工/189

 盗墓程序六:挖掘盗洞/190

 盗墓程序七:点灯入墓/191

 盗墓程序八:剖棺掠宝/193

盗墓法器:传说中的神秘工具/195

 盗墓法器一:洛阳铁铲/196

 盗墓法器二:镇尸铜镜/198

 盗墓法器三:保命油灯/200

 盗墓法器四:摸金字符/201

 盗墓法器五:分土宝剑/202

 盗墓法器六:金刚神伞/204

 盗墓法器七:飞虎利爪/206

 盗墓法器八:黑驴蹄子/208

 盗墓法器九:发丘铜印/210

 盗墓法器十:钉尸神针/211

 盗墓法器十一:护身嘎乌/213

 盗墓法器十二:红奁心丸/215

盗墓贼免进:帝陵王冢“防盗门”/218

 毒气暗器:水银为河,劲弩藏锋/219

 秘密埋葬:秦二世造陵活埋工匠/221

 坚固帝陵:汉文帝首创依山建陵/222

 填石埋沙:反盗墓手段软硬兼施/224

 鬼神降祸:陵墓主人的最后奢望/225

 马王堆墓:暗藏伏火,有心栽花/227

主要参考书目/229

试读章节

在先秦时期,鼎是最重要的青铜器物品之一,一方面鼎是用来烹煮和盛放肉类的器皿。在《曹刿论战》中有所谓“肉食者鄙”的说法,因为生产力低下,物产不足,所以在古代“肉食者”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因此到了后来用“钟鸣鼎食之家”来形容一个家族的富贵;另一方面,鼎也是一种礼器,用于旌功、祭祀、丧葬,也是权力的象征。在丧葬中,鼎的数量可以用来表示死者的地位,“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五鼎墓、三鼎墓、一鼎墓都在考古活动中有发现。相传大禹收集九州的兵器制造了“九鼎”,所以鼎也象征着国家权力,被视作传国重器,后来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九鼎”也被运到了新都城镐京,所以“定鼎”也表示建立新的政权。正如《左传》所说:“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另外天子遇到什么重要的仪式或在表彰臣子的时候往往会铸造鼎,并且将事件、臣子功绩记录在鼎上。鼎上的文字刻有铭文,记录了相当多的典章制度、册封、战争等,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同时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以及鼎的形象设计都具有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因此,在有“青铜时代”之称的商周时期,鼎可谓最为尊贵的陪葬品。

与鼎有关的成语很多,例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另外还流传着与鼎有关的故事。传说当年项羽就力能扛鼎,几个人都抬不起的巨鼎被项羽一只手就提了起来,这种力气实在是一般人无法做到的,项羽因此也声名远播,人们认为他是真汉子。另外历史上还有“问鼎”的典故,根据《左传》记载,当年周王朝受到外族入侵攻入了洛阳,强大的楚国国君楚庄王率兵勤王。一时之间,楚庄王得以知道周天子的孱弱势力,心生鄙夷和轻慢,甚至有取而代之的想法。楚庄王在检阅军队的时候,周天子派人前来犒赏慰问,这楚庄王竞问来人周鼎的大小和轻重。结果被一个大臣严厉呵斥:鼎的轻重是不能询问的。所以后来人们用“问鼎”来比喻篡位夺权的野心。

如今出土主要有司母戊鼎、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这些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秦朝以后,鼎的原始意义逐渐消失,而随着佛教的传播在中国保存下来,成了放在寺庙之前用作装饰和焚香的容器。在这些著名的青铜鼎器中,司母戊鼎是最富盛名的。它的发现还与盗墓贼分不开。

据说20世纪30年代末,有一个名叫吴希增的盗墓贼正在“探墓”,当钻杆打到地底下十来米的时候,发现探头碰到了硬物,抽出来一看,探头竟卷了刃,在其上还留了一些铜绿。根据以往经验他知道遇到好东西的可能性很大,于是找来几名搭档开始挖掘。刚开始进行得十分顺畅,这些盗墓贼都是经验老道的人物,干起来这盗墓的老本行十分得心应手。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挖到了宝物的位置,一番清理整个宝物的样子才显露出来,原来是一个巨大的青铜鼎!司母戊鼎沉睡了许多年终究难免被侵扰。盗墓贼不知道这个鼎的名字,只见它横卧在泥土里,大如马槽,所以后来司母戊鼎也被叫做“马槽鼎”。

盗墓贼们欢呼雀跃,他们大声喊着:“这下发达了!”。

一名年轻的盗墓贼难以抑制自己内心激动的情绪,对旁边的吴希增说到:“吴叔,您看这鼎应该是什么年代的,又能值多少钱啊?”

吴希增略微沉思了一会说道:“应该是先秦时期的东西,这么大而且如此完整的青铜鼎少说也值20万银元吧。”吴希增知道20万银元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意味着什么,所以虽然久经盗墓考验,他的身子还是禁不住有些颤抖。

但是最麻烦的问题出现了,搬运该鼎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各种办法都用过了不奏效。最后吴希增顾不得盗墓要隐秘行事的忌讳,找来了四十多个壮年男子帮忙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该鼎运到了地面,可谓历经千辛万苦,搬运的时候就如同在推动一座小山一样。

虽然他们行事极为隐秘,但还是有人泄露了消息。当时驻守安阳的日本警备队队长黑田荣次以及各路古董商人都得知了此事,其中北京古董商萧寅卿出价20万银元购买,但要求村民将之分解成40块以便分批装箱运走。但是一方面司母戊鼎硬度太高,另一方面村民怕萧寅卿出尔反尔,分解的司母戊鼎就不好出手,于是停止了分解,并且出于安全的考虑,再次将司母戊鼎埋人地下。果不其然,后来日伪宪兵队前来搜寻,村民采取金蝉脱壳、以假乱真的办法,用别的出土文物保住了司母戊鼎,最终司母戊鼎也没有落人日伪手中。到了1946年,司母戊鼎才被重新挖掘出来得以重见天日。

司母戊鼎的名字是根据其腹身刻有的“司母戊”三个字确定的,整个司母戊鼎呈长方形,边沿很厚,轮廓方而直,重达八百多吨,高近1,5米,简直就是一个庞然大物,显示出不可动摇的威严和重如山岳的气势。根据古文献的记载,司母戊鼎应该是使用大量的铜、锡以及铅等金属按照一定比例在熔炉中整体炼制而成的。在鼎的四周和中央没有纹饰,但是在其余的地方都在细密、精细的云雷纹之上都有饕餮、牛首等主要纹饰。另外在鼎耳外廓上刻有两只猛虎,血盆大口张开相对,虎口中探出人头,造型十分别致。司母戊鼎的纹饰、造型都显示出商王朝时期的青铜器铸造水平,被誉为“青铜之冠”。对司母戊鼎的艰难搬运工作,令人十分诧异,因为司母戊鼎毕竟只是商王祭祀母亲“戊”的墓葬品,那商朝国君的墓葬品和随葬鼎更加无法想象有多厚重。所以鼎真正是“贵”且“重”。P12-14

序言

当大雪纷纷落下,第一个在雪地上行走的人踩踏出了一条足迹,后面的大多数行人便依据这条足迹行走了下去。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依据前人开辟的道路行走的事例比比皆是,这就是习惯的形成,又因为巨大的历史惯性,这个习惯形成之后就会开始左右历史的走势。盗墓的起源其实是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第一个实施重殓厚葬的人导致众人争相效仿,也正是因为如此出现了大量的奢华墓葬和价值连城的陪葬品,引得无数盗墓贼“竞折腰”。这同样印证了那句:一个行为决定一种习惯,一个习惯决定历史的走向。于是乎这才有了盗墓行业的产生和发展,其他与盗墓有关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河洛之地,十墓九空,中华大地其他地方的古墓葬其实也大抵如此。与考古发现一同见诸报端的往往都是文物保护工作者对墓葬已经被盗掘的遗憾和叹息,几乎每一次对古墓葬的考古挖掘都是抢救性挖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这一个个盗墓事件面前被彻底地激发了,我们想知道盗墓起源,想知道盗墓的发展脉络和轨迹,也想知道盗墓与反盗墓在历史上的反复较量和博弈的形态。

正因为如此,这本《中华上下五千年盗墓趣话》就是完全以满足读者的对盗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本位的。它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时间为主线,一直从先秦时期丧葬习俗、重死轻生的观念、陪葬品的特点以及先秦盗墓事件讲到民国年间的盗墓趣闻,时间跨度之长是一般的同类书籍无法比拟的;第二部分完全以盗墓为核心,从盗墓主体即各类不同身份的盗墓贼讲到盗墓的一般程序、盗墓的神兵利器以及反盗墓措施等。我们在这里用手术刀式的手法向大家解剖整个盗墓的各个方面。有时候我们以一个横截面的方式去考察,但是这并不排斥我们以俯瞰的姿态去审视盗墓史上的点点滴滴。

相信这本书将会带给你一次神秘、震撼的阅读旅程。

(一)阅读本书,你会发现有些是纯粹知识性的内容,比如隋文帝泰陵的祭祀坛就有15万平方米,又比如军阀温韬盗掘了除乾陵之外所有的关中唐陵。但是这些知识性的东西是溶解在有趣的故事当中的,或者是与一些犀利的史评结合在一起的,而这些史评是建立在历史材料的基础之上的。

(二)阅读本书,你看到的更多的是故事性内容,情节跌宕起伏,如同小说一般引人入胜,但这些故事性内容本身来自于真实的历史当中。有时候就是这样,历史比小说更加好看,历史的发展超越了人类的想象力。

(三)阅读本书,也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比如风水学说。

(四)本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借助一些现代的理论分析一些盗墓问题,比如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甚至社会学知识的应用,比如路径依赖理论,这是我们在撰写本书时所做的一些新尝试。

总之,本书以双主线和多角度试图向各位读者完整地阐述生动而又浩繁的盗墓历史以及严谨而富有实效的盗墓专题。当你读完本书,除了实践经验的缺乏之外,你可以拍着胸脯说我比盗墓贼更懂得盗墓史和反盗墓的措施,而这恰恰是我们的初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上下五千年盗墓趣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燕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08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98-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8
18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