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
内容
编辑推荐

马未都,2007年百家讲坛金牌主讲人,再创收视率新高,是百家讲坛2008年力推的重量级主讲人。他创办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十余载,堪称当代收藏大家,见识广博,所讲有理有据有趣。

本书系根据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中国传统家具的10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该书不同于市面上大多数收藏书强调收藏的市场价值,而是着力于收藏的文化,并引导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推荐

本书系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中国传统家具的10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0章,既有对家具收藏史、家具用材、家具辨伪、家具沿革等层面所做的宏观把握,亦包括对中国传统家具中交椅、床榻、椅凳、桌案、柜架、屏几等具体物件的微观阐释,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100余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本书增色不少。

目录

自序

第一讲 盛世收藏——关于收藏

第二讲 床前明月——中国的坐具

第三讲 一榻清风——中国的床具

第四讲 正襟危坐——中国的椅具

第五讲 拍案惊奇——中国的承具

第六讲 藏器待时——中国的储具

第七讲 别具匠心——中国的屏、几、架

第八讲 魏紫姚黄——中国家具的用材

第九讲 博物洽闻——家具的辨伪

第十讲 随方制象——中国的明清家具

后记

试读章节

每到周六的早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北京市有两个地方万头攒动。一个是天安门广场,大家都在举头看升国旗;一个是潘家园市场,大家都在低头寻国宝。这就是我们今天收藏的现实情况,每个人都希望从我们古代遗留下来的东西中,捡到自己心爱的东西。

但过去不是这样。我小时候,看到的景象都是破坏文物。在我11岁的时候,“文革”刚开始,大量文物遭到破坏。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我们家后面有一个下水道堵了,我们都去看,结果从下水道里掏出来一个鎏金佛,当时说是金佛。那时所有人都把家里价值连城的古董扔掉,说是“破四旧”,扔掉以后心里就踏实了,认为安全了。

那是我们历史上不堪回首的一段岁月。但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了重新的认识,每一个人都开始关注自己的文化,关注自己的灿烂文明。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一个现状。

五次收藏热

收藏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积累财富、积累知识的过程。人类最早的收藏就是积累的财富,是什么呢?粮食,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当我们的衣食解决以后,我们才注重精神的需求,这时文化标识的东西对我们每个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古代收藏热跟今天有所不同。我国历史上有过多次收藏热,统计起来大约有五次:第一次是北宋时期;第二次是晚明时期;第三次是大家熟知的康乾盛世;第四次是晚清到民国初期;第五次就是今天。今天的收藏热,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它给我们带来的愉悦。

收藏热的特征

收藏热的形成,必须要具备几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就是官方的提倡和默许。比如北宋末期宣和年问,伟大而窝囊的皇帝宋徽宗非常提倡收藏,他首先成立了国家画院,自己任画院院长——一个皇帝亲任画院院长!他网罗天下所有顶级画家聚集到他的门下,为他作画,编辑《宣和画谱》。官方的提倡是收藏热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今天,官方也提倡。比如央视有《鉴宝》栏目,每个博物馆都不停地推出各种各样的文物展览。这些在我年幼的时候,都不可能看到。

再有就是国家对文物的收购。这些年,国家用重金买下很多流散在世界各地的文物,收归国有。比如故宫博物院在1995年,斥资将近2000万元人民币,买了一张北宋的画,张先《十咏图》。这张画早年从故宫流出去,现又收归故宫。2002年,财政部又斥资将近3000万元人民币,买了米芾著名的《研山铭》,收归国有。这些都表明国家的许可或者说提倡的态度。

第二个特征是出版物集中。今天能够看到的所有有关文物的出版物,都是在收藏热时期出现的,包括北宋、晚明、乾隆时期、晚清和我们现在。

我喜欢收藏的时候,先喜欢的是陶瓷。当时全国有关陶瓷的书就两本,一本是中国硅酸盐学会编的《中国陶瓷史》,一本就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今天完全不同了,如果喜欢收藏,不管哪个门类,你去书店,五花八门的书,所有资讯都可以很轻易地查到。我喜欢陶瓷收藏的时候,是查不到的。

出版物集中也是收藏热的集中体现。比如宣和时期的《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宣和博古图》,这些都是北宋时期的著作。晚明时期,有一个文学家,也是画家,叫文震亨,是文徵明的曾孙。他写了一本关于鉴赏收藏的书《长物志》。长,在古音中念“丈”,“家无长物,诗书自乐”。“长物”,指多余的东西,是自谦的说法。古人把一些很贵重的东西,说成是一种人生多余的东西,就叫长物。那么乾隆时期,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为了编辑天下所有他收藏过的名画,编出一本书叫《石渠宝笈》。还有《西清古鉴》,也是乾隆时期编的书。晚清就更不用说了。民国初期有一个人叫赵汝珍,写了一本《古玩指南》,这是给所有收藏的人看的一本收藏手册。  以上这些都说明出版这类书,一定是收藏热的时期。

第三个特征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就是摹古和作赝成风。

摹古是君子坦荡荡:我模仿前朝的成就。我以我现实的力量,来达到古人曾经达到的一个高度。比如乾隆皇帝,他最愿意做的就是这件事。乾隆很多瓷器的落款就写着“大清乾隆仿古”,他写得很清楚:仿古。当然,也有一部分不写,他就要以自己的能力达到古人的高度,让你真假莫辨。作赝的出发点就不一样了,它是为了欺世。今天很多搞收藏的人都被作赝,简单说就是作伪、作假,给苦恼着。每个人拿到东西以后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它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都苦恼这件事。这就是作赝成风,也是收藏热的一个标志。

今天摹古市场非常多,比如全国各地家具市场大量的仿古家具出现,告诉你就是仿的,用很好的木头做出来,跟古代的样子一样,希望你的家里改变一下气氛,从西式的样子变成中式的样子,这是君子坦荡荡的行为。我觉得这也是收藏热的一个标志,在实物表达上的一种方式。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作伪地有这么几个:作画,作古玉,主要是苏州。过去一说这画是“苏州片”,什么意思呢?就是苏州这个地方作的伪。北京在晚清到民国初期的时候有一个作伪画的地方,它在哪儿呢?就在鼓楼前面,后门桥那个地方。所以,有的行家一打开这幅画,就说是“后门造”,就是后门桥作的伪。我们今天作伪比较严重的地区,比如陶器就是河南,玉器是安徽,青铜多出自西安、洛阳;这些都是作伪的集中地,但是不表明其他地方不作伪。我想今天的陶瓷摹古作伪最高产地一定是景德镇,那里聚集了天下所有的能工巧匠。

最后一个特征就是市场繁荣。北宋、晚明、康乾盛世、晚清到民国初年以及今天,这五个时期都是市场非常繁荣的时期。

我看了央视播出的一条新闻,说我国现在有7000万收藏爱好者,7000万人,这是非常庞大、非常了不起的一个数字。

P1-4

序言

我们了解历史一般通过两个途径——文献及证物。文献的局限在于执笔者的主观倾向,以及后来人的粉饰。因此不能保证客观真实地再现历史。证物不言,却能真实地诉说其文化背景,描述成因。文明的形成过程是靠证物来标定坐标,汇成进程图表。

此套书共四册,分为家具篇、陶瓷篇(上)、陶瓷篇(下)、杂项篇。在央视《百家讲坛》播出时受时间限制,内容不尽完整。此为全本,未做删节。全套图书从当今百姓喜爱的传统文化入手,试图解释文明成因,展现文化魅力。只要你对文物乃至文化有兴趣,读此书就一定乐趣无穷。

这个乐趣是你熟知的文化带给你的,而不是我。

后记

我试图以通俗的方式来讲述历史,颂扬文明。《百家讲坛》给了我机会,并提供这样一个极为广阔的平台,使我得以展现个人近三十年的积累。

我们文明的魅力很难用语言来表现,无论是谁,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明面前,都显得渺小而微不足道。

但我仍努力去做了。这要感谢《百家讲坛》的魏淑青主任、制片人万卫先生,他们的肯定,给了我信心;还要感谢编导马琳、那尔苏、张佳彬,他们的具体工作使讲座增色。

感谢中华书局的顾青先生、责任编辑梁彦先生,在本书的出版编辑过程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我还要感谢为文明火炬传递不计荣誉的每一个人,正是他们,使我们灿烂的文明得以延续。

马未都 戊子岁首

于观复博物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未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60423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8-03-01
首版时间 2008-03-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94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1: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