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昆虫记(4)/畅销百年的世界经典科普读物
内容
编辑推荐

时至今日,《昆虫记》早已被公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经典!为此,作者特意在原著的基础上,重新整理了这本书,虽然有所删减,却是萃取了其中的精华,并配以精美的插图。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

《昆虫记》自问世以来,就以其丰富的内涵、优美的笔触影响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普通的读者。如果我们读到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世界,定会被他那细腻的感情和诗意的描写深深打动……因为那是他用尽毕生的精力,与他的昆虫朋友们所交织出的一部至今仍在上演的“荷马史诗”。

《昆虫记(4)》精选了原著中颇具代表性的多重性格的侩子手黄蜂和烟筒里的隐居者舍腰蜂的有关知识。意在以最科学的知识为孩子的大脑补充营养,以最精美的插图吸引孩子的眼球,以最活泼的版式激发孩子的兴趣。

内容推荐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这部著作的法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从字面上看,它是一本自然科学的论著,读起来却完全没有同类著作的枯燥和呆板,作品的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法布尔生动活泼的拟人化描述中,蝉、蚂蚁、螳螂、蜜蜂、蝴蝶、萤火虫……各种各样充满了灵性的昆虫呼之欲出,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些可爱的虫儿视为人类的朋友。在全面系统地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法布尔又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透过被赋予了人性的昆虫反观社会,指引着读者在昆虫的“伦理”和“社会生活”中重新认识人类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这在其他自然科学论著中是前所未有的。

小朋友们都有过被黄蜂蜇的经历吗?那种钻心的疼痛是不是很刻骨铭心呢?大家对黄蜂最深刻的印象,大概都是黄蜂这种蜇人的“本领”吧。可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黄蜂还有很多其他的特点吗?比如,黄蜂在建筑巢穴方面是一位令人称赞的建筑家,但是在某些需要动脑的问题上,即使是非常小的困难面前,它们的举止也像是一个十足的傻瓜!还有黄蜂对待敌人非常强悍和勇猛,但面对自己的宝宝时会不会温柔一些呢?还有……

舍腰蜂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小家伙,它居然喜欢把家建在烟雾茫茫的烟筒里!虽然高温和浓浓的烟雾可能会给它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但它还是乐此不疲地穿梭于浓雾之中,快乐地、不受干扰地建造自己的家园。其实,舍腰蜂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比起很多昆虫,比如说它的同类黄蜂,它对事物有一定的辨别力。虽然这种辨别力很弱,但从它身上,我们可喜地看到了昆虫身上所隐藏的进步性!

这两只小昆虫的身上到底有多少谜呢?让我们跟随着法布尔来一探究竟吧!

目录

多重性格的刽子手——黄蜂

天才和傻瓜

黄蜂的多重性格

黄蜂的悲惨结局

烟筒里的隐居者——舍腰蜂

选择造屋的地点

舍腰蜂的建筑物

舍腰蜂的食物

试读章节

天才和傻瓜

黄蜂,也叫马蜂或者胡蜂。它一年可以生产两代,其中每年的5—10月份是黄蜂家族人丁最为兴旺的时候。并且,在这期间的每个月,它们都有一次筑巢期,所以选择这个时候观察黄蜂、“盗取”蜂巢再合适不过了。

九月份的一天,秋高气爽。“啊,天气可真好!”在这样的天气,我和儿子保罗可不愿意在家待着,于是就跑出去了。不过出去可不是完全为了观赏风景,而是肩负着重要的任务——要看一看黄蜂的巢。

看来,小保罗对这件事情有十足的热情,因为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保罗那么用心地做一件事情。他非常仔细地为我寻找着蜂巢。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就发现了“新大陆”。“啊,你看,那里有一个蜂巢,好大好大啊!”

果然,顺着保罗指的方向,在大概50米以外的地方,我看到有一种小家伙运动得非常快,它们一个一个地从地面上疾速飞跃,不,简直是弹跳起来,然后又迅速飞出去,就好像那些草丛里面埋藏着定时炸弹,马上就会爆炸一样!

说到这里,有的小朋友可能会问:“我们看到的蜂巢一般都是在树上或者屋檐底下,你们看到的怎么是在地上呢?”原来呀,黄蜂的巢不但会建于树枝、屋檐等高的地方,通常也会建于土壤中的腔穴内。

接着,我们小心翼翼地慢慢走近那个地方,要是因为动作过大而惊动了这些残暴、凶狠的家伙而遭到它们的群攻,那样,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

因为黄蜂蜇得不但很疼,毒性还很大呢。被黄蜂蜇过后,大部分人都会出现过敏反应,这是很多小朋友都知道的。

但是,你们知道吗?如果被黄蜂蜇得很严重的话,还可能引起人们内脏器官的功能衰竭,尤其是蜇到人的血管上时,有时还会引起死亡呢!所以,以后小朋友们可千万不要因为淘气而随便捅马蜂窝了,那可真的太危险了!

终于来到了蜂巢边上。我们俩兴奋得忘乎所以,把脸紧紧地凑到蜂巢边上去观察。我们看到,在这些小家伙住所的旁边,有一道小小的圆圆的裂口,就像人的大拇指那么大。黄蜂不停地飞进飞出,一派繁忙的样子。

“啊,不好!”我突然惊叫起来。因为我突然意识到此时我们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黄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别人,但是如果它们遭到外界侵扰,那么对于这不速之客,从来不会手下留情。

此时,我又突然想到了我小时候被蜇的样子,心里恐惧极了,我生怕我们的不请自来会激怒这些脾气暴躁的家伙,然后引起它们的袭击,要是这样的话,那就太惨烈了!有那么一两秒,我的大脑简直一片空白。幸好,我及时清醒过来,赶紧拉着还沉浸在观察中的小保罗离开了。

不过,虽然害怕,我们可没有放弃观察,而是等待着最佳时期!那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时段才是最佳时期吗?

原来,黄蜂的生活非常有规律。一般气温到12℃~-13℃时,黄蜂就开始外出活动了;在16℃~18℃时,开始筑巢;等到秋天过后气温降至6℃~100℃,它们就开始躲在蜂巢里过冬了。所以,春季中午的气温高,但又不是很炎热,这个时候它们的活动最为频繁。

而夏季中午则过于炎热,这个时候它们通常选择暂时在蜂巢内避暑。并且,它们还具有喜光的习性,所以到了晚上,它们就归巢不动了。还有,就是风力在3级以上或者雨天的时候它们也会停止外出活动。这么看来,这些粗暴的小家伙忌讳的东西也不少呢!

综合考虑了一下。我和保罗都认为太阳下山后是最好的时机了,因为那个时候喜光的黄蜂都已经回巢了,这样,我们观察起来就方便多了。于是,我和小保罗回去了。当然,在走之前,我们没有忘记在那个地方做好记号。

回家之后,我一刻也没有闲着,因为我得想一个周全的方法去征服黄蜂,去“盗取”蜂巢。

因为以前所有的惨烈教训告诉我,如果一个人在没有经过任何谨慎思考和细致安排的情况下,就想去和黄蜂打交道,那他简直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冒险家了。但是,不得不说,这种勇敢是毫无必要的。所以,我很用心地准备着我的武器装备。

瞧,我的装备都有什么呢?有不到300毫升的石油,一截大约九寸长的空芦管,一块坚实度非常好的粘土。好了,就这些了。不过,你们可不要认为这些东西很简单,虽然我在以前的观察研究中得到不少失败的教训,同时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这些东西对于我来说最实用了,要比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好太多了!

光准备好装备显然是不够的,还要仔细想好每一个步骤,我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一直都认为只有万事俱备,才能得到我想要的结果。

小朋友们,你们能为我想一个安全又有效的办法吗?当然,最简单也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先把蜂巢堵住,从而把里面的黄蜂全都憋死,这样一来,黄蜂就再也不能刺击人了。但是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太残忍了呢?并且我可不想全部黄蜂都死掉,因为那样的话,我的一切努力就都付诸东流了。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我是有办法的。瞧,这些石油就是为了能得到一些活黄蜂而准备的,因为石油的刺激性不是很大,还不至于让黄蜂全军覆没。那么现在问题又来了:我和保罗所要观察的那个蜂巢穴的出入孔道大概有九寸长,并且和地面几乎是平行的,是和蜂巢一直通着的。小朋友们,你们说我要怎么样才能把石油倒进有蜂巢的穴里去呢?

有的小朋友建议我直接把石油倒进洞穴里。嗯,如果石油很多,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是你们还小,还没有亲身试验过,就像我以前的想法一样。不过,以我的亲身经验来说,这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这是为什么呢?小朋友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只有很少的石油,这样倒的话,还没等石油接近蜂巢。是不是就被松松的泥土吸干了呢?

如果这样,等到第二天,当我们毫无防备地去挖掘我们以为很安全的蜂巢时,会出现怎样吓人的景象呢?一群火上浇油、暴烈不堪、愤怒至极的黄蜂蜂拥而出,冲着他的敌人狠狠地发泄……真是太可怕了,所以小朋友们千万不要轻易惹怒这些家伙!

我的经验告诉我,用我手中的这根芦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这样一根空芦管插进通往洞穴的通道里,然后把石油倒进管子里,这样石油就会顺着这根“自动引水管”乖乖地流进洞穴中去了,一点儿也不会被泥土吸走,而且速度还很快呢!

接下来,就很简单了,只需用我们以前准备好的泥土把通道口结结实实地堵住就好了,这样就可以把黄蜂的后路完全堵住了。你们看这是不是一个完美的计划呢?

等一切都计划好以后,已经晚上九点多了,这时我就和小保罗出发了。我们去的时候带了一盏灯和一些必须用到的工具。天色阴沉沉的,不过我们的心情愉快极了,因为一想到我们将会成功地猎取到黄蜂,我和保罗简直就要开心得笑起来,这种快乐甚至让我们忘记了睡眠和被黄蜂袭击时的疼痛和恐惧。

接下来,就要实践我们刚才的计划了。想法虽然很好,看似也很简单,但是实践起来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因为我们一开始并不知道洞穴的通道口在什么地方,所以,我们要耐心并且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去试探一番。

蜂巢大门的看守员也是很厉害的,一旦发现有人要偷袭它们的家,它们会毫不客气地攻击敌人。不过,为了尝到最后的胜利果实,冒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但是,多加防范总是没有错的,于是我让小保罗在一旁机警地守卫着,并让他手里拿着一块手帕,以随时驱赶袭击我们的黄蜂。

不过,真是感谢上帝,我们干得一直都很顺利,直到我们把芦管准确无误地插入有蜂巢的洞穴的时候,也没有一只黄蜂来打扰我们,真的是太幸运了!

P2-12

序言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这部他用尽毕生心血而成的《昆虫记》,既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佳作,被世人誉为“昆虫的史诗”。

在法布尔朴实、清新、诙谐的笔调下,大量详实而严谨的第一手观察资料变得轻松而有趣味,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被真实生动地呈现出来,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声、色、形、气息等多方面被描写得恰到好处,仿佛使读者亲临19世纪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迷人的田园风光。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昆虫记》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挥着对昆虫行为学的启蒙作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热爱自然、喜爱昆虫的读者。时至今日,《昆虫记》早已被公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经典!为此,楚天悦少儿阅读研究中心特意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为亲爱的小朋友们量身打造了这套少儿版科学经典。这套彩绘本《昆虫记》共六本,精选了原著中颇具代表性的十二种昆虫,意在以最科学的知识为孩子的大脑补充营养,以最精美的插图吸引孩子的眼球,以最活泼的版式激发孩子的兴趣。

希望小朋友们阅读此书后,可以学习到关于昆虫的正确知识,并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自己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求知的精神。如此,我们将不胜欣慰。

楚天悦少儿阅读研究中心

书评(媒体评论)

在法国十八、十九世纪,热衷于把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写成文学式著作的生物学家,多到不可胜数,何止法布尔一人。可是只有法布尔的《昆虫记》流传最久最广,这绝非偶然。原因就在于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这就是《昆虫记》充满人情味的理由。《昆虫记》充满对昆虫的爱,对微小生命的爱,所以使广大读者深受感动。

——著名文学评论家 罗大冈

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般文学家无法企及的,因为它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法布尔的《昆虫记》又是一般科学家无法企及的,因为它有着让文学家也拍案叫绝的形象和生动。人们常说文学需要激情,科学需要冷静,但法布尔却用自己的一生和他的《昆虫记》告诉我们,文学和科学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都需要激情和冷静,而在这二者之上需要的是真实和真诚。

——著名作家 方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昆虫记(4)/畅销百年的世界经典科普读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法布尔
译者 楚天悦少儿阅读研究中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824187
开本 16开
页数 1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96-4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8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