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儿流浪记(中外名著彩绘版无障碍阅读)》写成于1878年,这是法国资产阶级建立第三共和国的第三年,也是羽翼已丰的资产阶级准备实现工业化的前夕。马洛手中的镜子,对准的正是这个苦难世界中最具特征意义的图景,即农村破产、工人们恶劣的劳动条件、童工数量的剧增和在法律允许下的对童工的剥削:这就使我们在书中清楚地看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灾难性开端:也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马洛在这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超凡的艺术才能:他搭起了一个贯穿法国南北的、满目凄凉的大舞台,让维达里和他的戏班子,阿更老爹和他的一家子,加斯巴尔大叔和他的推车工,在画着具有真实的时代特征图像的宽阔布景前,上演一个个有时使你哭泣、有时使你破涕为笑的“传奇性”节目。
马洛的《苦儿流浪记(中外名著彩绘版无障碍阅读)》的主角“苦儿”名叫雷米,是一个弃儿,被一家农户收养。他生性善良天真,在慈母的呵护下过着贫穷而宁静的生活。雷米命运坎坷,八岁时,凶恶的养父将他卖给了品德高尚但身份神秘的流浪艺人。于是,他一路与动物为伍,靠卖艺杂耍谋生。后来,雷米邂逅了一位好心的贵妇人和她的儿子,过上了一段奢侈的游艇生活。流浪艺人出狱后将雷米领走,他们又开始流浪。最终,雷米在好朋友的援助下找到自己的生母,原来她就是那位贵妇人,故事以大团圆结束。
第一章 在村子里
本书的主人公雷米是一个生活在法国中部一个非常贫穷的小村子里的普通男孩,八岁那年,他偶然知道了他并不是父母亲生的。养父杰洛姆在工地干活时被脚手架砸伤,没有获得一分钱的赔偿,这让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灭顸之灾.杰洛姆决定把雷米送到孤儿院,但是抚养他长大,待他如同己出的巴贝兰大妈不同意。可巴贝兰大妈能说服自己的丈夫收回成命吗?雷米的命运又将如何呢?请看下文
我是一个被人捡回来的孩子。
但是在八岁以前,我一直认为我跟其他的孩子一样。
那么我又怎么会知道她不是我的母亲,只是抚养我的人呢?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我的村子,抑或说得正确些,是我在那里长大的村子,名字叫作萨瓦农,它是法国中部那些最贫穷的村子中的一个。
我母亲的丈夫在巴黎做石匠,因此她并不是一个寡妇。但是从我能够观察和懂得四周的事物时起,他从没有回过一次家。有时他有一两个朋友回村子里来,他就托这些朋友带一些信息回来。
十一月里的一天,天刚黑的时候,一个男人站在我们家的栅栏外面,这个男人我并不认识,他对我的母亲说:“巴贝兰大妈,我给您带来了一些巴黎的口信。”
“啊!老天爷!”我的母亲握紧了双手大声说,“杰洛姆出事了?”
“是的,但是你不需要太惊慌。你的丈夫只是受了伤,情况就是这样。不过他虽然没有死,但有可能会变成残废。现在他正躺在医院里面,我临回家乡前,他托我顺便把这件事情告诉您。”
我的母亲把这个人留下来吃饭。他一边吃,一边对我们讲那件意外是怎样发生的。倒下来的脚手架把杰洛姆的半边身子给压坏了。
“我已经建议他找包工头打官司。”他说。
“打官司?可是这需要花好多的钱啊。”
“是需要花钱,但如果打赢了的话那就好啦!”
一天一天过去了,一星期一星期过去了。杰洛姆不时地来信要家里给他寄钱过去,最后一封信,要钱要得比前几封信更急。信上说如果家里没有钱,那就把奶牛卖掉凑钱给他。
只有那些和农民一起生活在农村的人才知道,“卖掉奶牛”这四个字里包含的是什么样的灾难和不幸。
巴贝兰大妈和我跟那头奶牛相处得多好啊!它不单单给我们提供奶喝,并且它还是我们的同伴、朋友。它听得懂我们说话,也爱我们。我们相濡以沫。
从此,我们既没有牛奶喝,也没有奶油吃了。早上,我们只吃一片面包。晚上,我们吃盐煮马铃薯。
奶牛露赛德被卖掉几天后,狂欢节的最后两天就到了。去年的今天,巴贝兰大妈还做了许多煎饼和果馅炸饼,让我大吃了一顿。
但是今年呢,没有了露赛德,节也过不成了。
但是巴贝兰大妈却让我吃了一惊,虽然她不喜欢借债,但这次她却向我们的一个女邻居要来了一杯牛奶,又向另一个女邻居要来了一块奶油。当我回到家里时,巴贝兰大妈就从墙上拿下锅子,然后用刀尖挑了一块小核桃一样大小的奶油,把奶油放在锅子里。奶油溶化开了,发出吱吱的声音。
这种奶油溶化的吱吱声,简直是一首令人愉快的乐曲。但是,当我正在专心聆听这种乐声的时候,院子里好像响起了一阵脚步声。
先是一根棍子敲了下门槛,接着门忽然被打开了。
这时一个男人走了进来,火光照着他,我看见他穿着一件白色的衣服,手里还握着一根粗棍子。
“你们这是在过节吗?别拘束。”他说,口气有些严厉。
“啊!老天爷!”巴贝兰大妈赶快把锅子放到地上,叫起来,“杰洛姆,是你吗?”
然后,她抓住我的胳膊,把我推到那个人面前,对我说:“他是你的爸爸。”
本来我想走到他跟前去拥抱他,但是他却用棍子阻止了我这一行为。
“这是谁?”
“他是雷米。”
“你不是对我说过……”
说着他向我走近了几步,把棍子举了起来,看到他这样我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几步。难道我做了什么坏事吗?为什么他要打我呢?为什么我要拥抱他,他却要这样对待我呢?
“看到你们在过节,”他说,“这太好了,我饿坏了,但是不能让一个走了八九十里路的人只吃煎饼。”
“除了这个,其他的一无所有了。我们不知道你会回来。”
接着,他向四面望了一下,说:“那不是奶油嘛!”他抬起头来,向着天花板上原本挂猪肉的地方看。但是好久以前,那个挂猪肉的钩子就是空空的了,当时他看的时候梁上只挂了几串大蒜头和洋葱头。
“把你的煎饼收起来,”他说,“炒个洋葱吧,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一些好汤。”
我站在他那根棍子指给我待的地方,不敢离开,靠着桌子望着他。这个人大约有五十岁,相貌很凶,神色严厉。因为受了伤,他的头向右边歪着,他这种畸形的样子使他的相貌更加可怕。
“你不要像木头似的待在这里,”他对我说,“把盆子放在桌上。”
我赶快按照他的吩咐去做。这时巴贝兰大妈把汤烧好了,她把汤盛在盆子里。于是他离开了壁炉,坐到桌前开始吃起来。
“如果你肚子不饿,”他对我说,“那就赶快去睡觉,但是要一上床就睡着。”
巴贝兰大妈向我看了一眼,意思是要我听话,别争辩。但是很明显她的这个暗示是没有必要的。我很快地脱掉衣服,上了床,但是如果说要我马上睡着,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个人是我的爸爸!可是他为什么这么疾言厉色地待我呢?我把脸紧贴着墙壁,尽力使自己听从他的吩咐赶快睡着,可是这根本办不到,我一点……
P1-4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如果说文化是人类的一份精神遗产,那么阅读就是开启这份遗产的金钥匙。在这份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文明沃土上,优秀的文学名著传达着人类对生命、对历史、对未来的憧憬和思考,其闪耀的智慧穿越古今中外,经过岁月的磨砺,升华成今天的经典。阅读美好的有价值的文学名著,是了解社会、认知自我的有效途径。
让我们一起阅读《论语》、《诗经》,阅读《红楼梦》,阅读《雾都孤儿》,阅读《安徒生童话》……日不间断,我们也许会因为书中一段华丽的诗句而激扬,也许会为某个主人公的坎坷遭遇而落泪……任思绪随着书中动人的故事飘飞。阅读的过程就是励志、炼心、启智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知识,培养的是情感,塑造的是品格,净化的是灵魂……
这套“语文新课标必读名家选”考虑照顾各年龄段读者诵读古诗文、现代文学作品,以及外国文学作品等阅读习惯,设置了知识链接、专家解疑、智慧引路、名家导读、哲理名言、名师点拨、好词好句、阅读思考、名家品评、重点测试等栏目。全套书图文并茂,精美的彩色插图,令经典的情节完美呈现,让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感受具体的情景描述,增加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