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犹太人为什么聪明/犹太智慧文存
内容
编辑推荐

犹太人聪明的秘诀,在于其坚定的信念和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本书通过对历史和人物的剖析,使读者可以洞察中国文化和犹太文化的巨大差异,并吸取许多生活的智慧。本书文字优美,富有哲理,让人们对犹太人的思想和文化心生敬畏,并受益匪浅。

内容推荐

以全新的角度破解犹太人的神秘命运;

犹太文化的本质:反对偶像崇拜;

向权力说真话,学者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领袖。

全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篇:以文化定天,以智慧立地,通过对犹太文化特性的深入探讨,概括出犹太人智慧的精神和思想内涵;下篇:犹太人与诺贝尔奖,通过对近40位获诺贝尔奖的犹太大师的传奇成功经历的个案分析,揭示了犹太文化对犹太人的深刻影响。

犹太人聪明的秘诀,在于其坚定的信念和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本书通过对历史和人物的剖析,使读者可以洞察中国文化和犹太文化的巨大差异,并吸取许多生活的智慧。本书文字优美,富有哲理,每篇文章都充满着作者对犹太文化的独特理解,每一个角度和每一种诠释都蕴含着对犹太人神秘命运的破解和感悟,让人们对犹太人的思想和文化心生敬畏,并受益匪浅。

目录

上篇:以聪明定天,以智慧立地

第一章

信仰战胜苦难/5

一、决定命运的选择/6

二、犹太教的本质:反对偶像崇拜/9

三、对人类的冒犯就是对上帝的冒犯/15

四、犹太人与自杀问题/21

五、与绝望作斗争/31

六、向死而生/38

第二章

向权力说真话/54

一、信仰的含义/55

二、向权力说真话/67

三、犹太知识分子/78

第三章

以聪明定天,以智慧立地/84

一、学者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领袖/85

二、求异思维与异端思想/93

三、律法与法律/96

四、谜底里的谜语/106

下篇:犹太人与诺贝尔奖

第一章

犹太人与诺贝尔物理学奖/114

一、火星来客/115

二、“现在我们都成了狗娘养的”/119

三、纳粹德国研制原子弹之谜/128

四,迈特纳: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犹太女人/132

五、别闹了,费曼先生/139

六、盖尔曼:天才加奇才/144

第二章

犹太人与诺贝尔化学奖/153

一、1901-2001年犹太人获奖统计/154

二、爱因斯坦与哈伯的恩怨沧桑/158

三、三位化学巨匠:莫瓦桑、普里戈金与科恩/180

四、“真该早些惹怒你”/189

五、相同与不同:霍夫曼的化学故事/199

六、避孕药的是是非非/202

第三章

犹太人与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205

一、信仰治病/206

二、埃尔利希“神奇的子弹”/221

三、微妙的吞噬细胞与梅契尼科夫/225

四,青霉素与链霉素的发明/240

五、终生的理想主义者:缪勒/243

六、酶的情人:一位生物化学家的奥德赛/251

第四章

犹太人与诺贝尔经济学奖/257

一、从大卫·李嘉图到罗伯特·奥曼/258

二、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精神领袖/265

三、“矮小的经济学巨人”:弗里德曼/278

四、全才的现代管理经济学大师:西蒙/288

五、“经济学帝国主义”:贝克尔/297

六、历尽磨难的博弈论大师豪尔绍尼/301

第五章

犹太人与诺贝尔文学奖305

一、诺贝尔文学奖中的“犹太现象”/306

二、自由的灵魂:帕斯捷尔纳克/309

三、艾·辛格的魔盒/327

四、与窒息相抗争:布罗茨基/333

五、黑色的悲观主义:贝克特/342

第六章

犹太人与诺贝尔和平奖/353

跋/357

试读章节

          他忘记了自杀的计划

梅契尼科夫是1845年生于俄国乌克兰哈尔科夫州伊万诺夫村的犹太人。他从小就有雄心大志,还不到20岁就狂妄地说:“我有热忱和才能,我天资不凡——我有雄心壮志,要做一个出类拔萃的研究家!”

当他上大学时,就向教授借来一具相当模糊的当时稀有的显微镜,瞧过之后,就坐下来撰写大块的科学论文,尽管他当时还不知道什么是科学。他逃课几个月,独自沉迷于“蛋白质结晶”的学术著作和一些有煽动性的小册子。他深夜一般不睡,要喝掉几大茶壶的茶,与他的同学们高谈阔论无神论。等到学期考试的前几天,他就赶快突击。他有超凡的、留声机般的记忆力,每次第一名都非他莫属。

他总是不自量力,还不到20岁,就向科学刊物投稿,他看过关于某种甲虫的大堆资料后,还不到几小时就匆忙做这方面的文章。第二天,一翻开文章,他发现昨天那么肯定了的,今天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于是便赶快给刊物的编者写信:“昨天寄上的稿子,请勿发表。我发现我弄错了。”有时候他也大发雷霆,因为编者拒绝一番热心的发现。“世上没有人赏识我!”他大叫大嚷,走进自己的房间,准备去死,悲悲切切地吹着曲子:“我若是蜗牛,我就躲进我的壳里。”

但是,对一切生物的无限兴趣,使他忘记了自杀的打算和剧烈的头痛,他还经常要同老师争论,这使他失去了做一点坚实的科学工作的机会。最后,他对钟爱他的母亲说:“我对原生质特别有兴趣……但是俄国没有科学”,因此他急忙奔向德国的一所大学,他发现比开学早到6周。他找到了几个在当地的俄国留学生,但他们给他白眼——他是犹太人——于是,他厌倦生活了,他动身回国,想要自杀,书包里却有几本书——其中之一是刚出版的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他读了它,狼吞虎咽似的轻信了有机进化论,成了它偏执的拥护者——进化论从此成了他的宗教,直到他创立自己新的科学宗教。

在夜里他醒着躺在床上,看到种种幻象——小至蟑螂大到象的巨幅图景,一切兽类都是远古的无限制之小的一个小祖宗的子子孙孙……这一转变是他生涯的真正开端,因为现在他争论着劝告着,开始从一个实验室走向另一个实验室。他研究蠕虫的进化,他自己笨拙的手指,拼命向一条蜥蜴的体内探索,想从中发现进化的真相——他找不到他想找的,就把这条爬虫剩下的一些肢体丢在实验室一边。列文霍克和科赫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知道怎样向自然请教,他却不是这样,他阅读关于进化的书籍,受到了鼓舞,大喊“不错!”然后以大量粗枝大叶的实验,想把他的信仰强塞进自然的咽喉。说也奇怪,有时候他也居然是正确的。尽管当时他并不熟悉做生物方面的事情,但他始终如一地执迷于力图证实适者生存的观点,这却驱使他发现人类怎样抵抗病菌进攻这个怪异的——一部分是真实的——理论。

梅契尼科夫一生的前35年,是一种乱叫乱喊、险遭不测的摸索,它终于走向这一事件——在地中海西西里岛上等待着他的这件著名的大事。他23岁时就与勒德米拉结婚了,她患着病,只好坐着病人坐椅被抬去举行婚礼。此后他们过了辛酸的4年,整日跋涉欧洲,遍求医疗。梅契尼科夫看护妻子温柔得过火,甚至于令人厌烦,还在百忙中做青蝇、蠕虫、蝎子、海绵的发育实验——特别想作出一种惊人的发现,借此得到一个薪俸优厚的教授职位。“能生存的不是优良者,而是最狡猾者。”他在发表科学论文和想方设法谋求优缺时,暗中自语……

他妻子终于死了。她病重时用吗啡麻醉,现在他也染上了这个恶习。他从她的坟前经过时,吸毒量越来越大。同时,他的眼睛痛得厉害,瞎了眼睛还能做什么自然学家和研究家呢?

“还活什么?”他叫喊着,服用了他明知足以送命的大量吗啡,谁知分量过多了,一阵呕吐全吐了出来。“还活什么?”他愤怒地说,洗了一个热水浴,一出浴缸就奔到露天,想借此得肺炎而死。但是制造研究家的聪明才智的众神,将降大任于他。这天夜晚,他站着,呆呆地看着围绕一盏灯笼的火焰而飞舞的无数昆虫。“这些昆虫只活了几小时!”他自言自语,“适者生存论怎能应用于它们呢?”于是他回身埋头于实验。

他非常悲伤,并持续了两年。当他成为一所大学的教授,教适者生存论,以博学而受人尊敬,逐渐位高望重时,他认识了一个非常聪明的15岁的少女奥尔加,并与她结婚了。

此后,他的生活比较美满,也不太想自杀,他的双手开始跟得上他早熟的头脑——他钻研实验之道,真心诚意地研究他的科学。他管教奥尔加,教她科学和艺术,甚至教她结婚的艺术和科学。她敬仰科学给他的渊博学识,但在多年后,她说:“梅契尼科夫应用于万事的科学方法,在这个微妙的关键系于心理上的适当瞬间的应用,是大错特错的…

“我突然成为一个病理学家”

1883年,正当巴斯德和科赫的发现使大家对微生物像着了魔似的,梅契尼科夫也突然从自然学家一变而为微生物猎人。他同他执教的大学当局发生了争吵,于是带着有钱的妻子和一家人到西西里岛,并在他安家的海边别墅布置起他的业余实验室。他在起居的实验室里顿着脚走来走去,对妻子大讲生物理论,尽管他对微生物捕猎还一窍不通。后来有一天,他开始研究海星和海绵消化食物的方法。好久以前,他已窥探出这些动物体内的奇怪细胞,这种细胞是它们身体的一部分,不过这种细胞可以说是自由自在的,它们构成一部分躯体,并通过躯体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伸出它们之中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前进到已经伸了出去的那部分地方。这种细胞就是游走细胞,它们以流动而行动,恰像那种小小的变形虫一样。

梅契尼科夫在起居桌前坐下。有一种人的双手总好像服从不了脑子,他的手就是这样。他的手不够灵巧而又缺乏耐心,但总算把一些洋红色的细粒放进了一只海星幼体内。这倒是他的天才极为独创的妙计,因为海星幼体透明得如同一扇明净的玻璃窗,因此他能通过透镜看清楚这动物体内发生的一切。他兴高采烈地看着那些爬着流动着的自由自在的细胞,在这海星的滑腻腻的体内,趋向洋红色的细粒——并把它们吃掉了!梅契尼科夫还以为他在研究海星的消化,实际上一个奇怪的思想——与消化这种日常事毫无关系的想法——种新念头的模糊的精灵,已在他头脑里飞舞……

次日,他独坐起居室,掀掀他基督式的胡子,呆果地视而不见地望着放海星的缸。然后,像电光一闪,转眼在最不可思议的,你会说是绝不可能的一霎中,发现了新大陆。

在海星幼体内的这些游走细胞,这些细胞吃食物,他们吞下洋红的细粒——但它们也一定吃掉微生物!当然,这种游走细胞,就是保护海星免受微生物侵犯的东西!我们的游走细胞,我们血液中的白细胞——保护我们不受病菌侵犯的一定是它们……它们就是对疾病免疫的原因……使人类不受恶性杆菌杀戮的就是它们!

没有丝毫证据,没有研究一下,他就从海星的消化一下子跳到了人的疾病……

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突然成为一个病理学家。……因为觉得这个想法有某些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我兴奋得在房间里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甚至到海边去清醒清醒我的头脑”。

此时,这个不顾一切的犹太人,丝毫不在乎自己对细菌的一无所知。

“我对自己说,如果我的理论是真的,那么拿一支细木片刺进海星幼体内,就应该马上有游走细胞围住它…他想起当人们的手指戳进了刺,又没有把它们拔掉,不久四面就有了脓——脓的大部分就是我们血液里的游走白细胞。他跑到别墅后面的园子里,在他为妻子的弟妹们布置的圣诞树的一株小小灌木上,拔下了一些玫瑰刺,跑到他那个可笑的实验室,把这些刺戳进一个清澄如水的小海星体内……

次日天刚亮他就起床,满脑子胡思乱想——他发现不出自己所料,在海星体内,围绕着玫瑰刺周围的,是一堆懒洋洋爬着的海星的游走细胞!用不着再要别的什么,他就肯定了自己已经有了对疾病的所有免疫的解释。当天下午他急忙出去,向正好在附近开会的欧洲名教授们说明他的卓见。“这就是动物经受得住微生物攻击的原因。”他眉飞色舞、口若悬河地大谈海星的游走细胞怎样想吃玫瑰刺,他又能以如此动人的事实证明它,连最有名的教授维尔荷博士(就是曾给科赫白眼看的)也相信了!

现在,梅契尼科夫已成了微生物猎人……

P225-228

序言

据报道:近日,在埃及沙漠中发现了一个纸莎草纸文稿,经鉴定确认,是失传的《犹大福音》。英国媒体说,这个古老的科普特人手稿写成于公元3或4世纪,是唯一存世的《犹大福音》副本,是圣经考古学方面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科,普特文《犹大福音》副本手稿是上世纪70年代在埃及明亚附近的沙漠中发现的,共有26项,写在1 张纸莎草纸上。手稿经过几个古董商之手辗转到了美国,在纽约一个保险箱内寂寂无闻地存放了16年。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等机构曾致力于该文献的保管和鉴别。

如果这一消息准确的话,千年手稿终于为犹大翻了案。两千年来,犹大的名字,就是背叛和欺骗的同义词。专家对这份重新发现的福音书进行了研究后说,犹大非但不是出卖耶稣的人,反而是为了主人牺牲自己的人。一位加拿大专家说:“这个福音书把犹大的背叛变成了服从,而耶稣的肉体的牺牲,事实上成为一种拯救。因此,犹大成为最优秀的门徒,最终遭到其他门徒的嫉妒和怨恨。”美国的一位专家说:“该文稿使我们能够对一个人物的历史作用进行重新评价。他一直遭到基督徒的指责,是反犹主义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人物。”犹大通过帮助耶稣摆脱肉体的牵绊,实现了精神的自我解放。在这份福音书中,耶稣警告犹大,他会因为自己的举动受到鄙视:“你会被后代人所诅咒。”而事实上,犹大不仅不是叛徒,而是耶稣最亲近最信任的门徒,他只是在遵循耶稣的指示行事。杀害耶稣的真凶是犹太祭司和罗马总督,耶稣是犹太教历史中的一名伟大的改革者,他真正将犹太人的一神教思想推向了全世界,成为一种普世思想。没有基督教,就没有后来的西方文明。

犹太人真正的文化精神,就是它的伦理一神教思想的绝对信仰,按照《塔木德》的解释,所谓的信仰的基本含义就是:正直地说话、正直地行事、不撒谎、拒收贿赂。于是,从犹太教创立的那一天起,犹太人就开始“生活在真理和正义中”了。

弗洛伊德在《摩西与一神教》中还讲述了这样一则关于摩西的故事:当法老把他抱起来逗着玩,高高举过头顶时,年仅3岁的摩西揭起了法老头上的皇冠,并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摩西是一个暴躁易怒的人,当他义愤填膺的时候,杀掉了虐待犹太劳工的野蛮监工;当他为手下的人变节而愤慨时,他在西奈山上打碎了为他摆好的桌子。弗洛伊德还考证说,摩西“讲话迟钝”,有口吃的毛病。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有缺点的人,带领饱受奴役的犹太人历经40年逃出了埃及,成为犹太历史上第一个大英雄,第一个先知。但犹太人从未神化他。《圣经》的《旧约》部分,几乎是犹太人真实历史的再现。

在先知时代,希伯来人的思想表达得最简洁,最有力。几代以来,先知们一直预言自己的国家即将灭亡。所以当不幸来临时,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极端的愤慨。他们恭顺地接受上帝的惩罚,不断地反思和忏悔,并寄希望于未来,等待着救世主的拯救。不管压力和磨难多么巨大,他们始终坚守着自由的信仰;并通过流散将这种信仰传递给全世界,同时又从全世界的文化中汲取着营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种自由信仰的理念让犹太人聪明起来,同时也正是这种自由信仰的理念,让他们不肯被历代统治者所同化而带给他们厄运。厄运和磨难则锻造了他们,让他们的内心无比强大起来,同时又坚定着自己的信仰。正如一位希腊诗人所言:“所有要留芳千古的人,在生活中都必先遭厄运。”这就是自由的悖论。

很早以前,偶像崇拜就被看作一种罪恶。它不仅抹杀了上帝的灵光,而且使人产生了统治他人的野心,从而成为尘世间一切弊端和道德败坏的根源。以巴别塔的坚固城堡为象征的无止境的人类功名欲望,引起了以赛亚的极大注意。这种野心勃勃的追求暴露了要统治他人的虚荣心,所以“高台倾倒”将宣告偶像崇拜的结束。到那时一切高傲的都将被贬低。

先知们遣责社会道德败坏比遣责任何别的东西都激烈。人们越是迫切地感到需要道德准则,就越发不能听任某个人一意孤行。因此,犹太人独立和统一的王国持续了不到100年就灭亡了。

先知们末世论的核心,就是世界大同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正如先知以赛亚所宣布的,人只有放弃对自己所制造的偶像的崇拜,摆脱权力欲、贪婪和统治野心,并破除对国家的迷信,才能获得解放。人若不把他们的道德义务看作是先验的,由上帝所规定的戒律,就不可能获得拯救。人的心灵必须净化,不忏悔就得不到幸福。勒维纳斯在《塔木德四讲》一书中写道:“人既非天使,也非魔鬼,而是与善恶交织在一起的存在,是欲望纠缠的生灵;没有戒律的犹太人对世界是一种威胁;人类在他们的本质上不仅是为己者,而且是为他者,并且这种为他者必须敏锐地进行反思;自由就是责任;犹太人是所有人类的人质。因此,犹太人需要世界——世界需要自己的人质犹太人——犹太人离不开犹太教——世界也离不开犹太教文化。”

本书力图从思想文化方面揭示“犹太人为什么聪明”的秘密,上篇侧重于文化精神的论述,下篇则是对获得诺贝尔奖的犹太人的个案分析,力求通俗好读,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思想有所启迪,欢迎广大读者和中国犹太文化研究界给予批评和指正。

亚伯拉

2006年酷暑于北京

后记

我对犹太人的关注,始于大学时代。那时,我疯狂地迷上了人物传记,尼克松、里根、基辛格、洛克菲勒、哈默、爱因斯坦、马克思、尼采、卡夫卡、弗洛伊德……我总共读过四百多位名人的传记。令我疑惑不解的是,这些名人怎么会有那么多是犹太人?于是我跌跌撞撞的犹太研究生涯便从那里开始了。不管什么书,只要里边提到“犹太人”三个字,我就一定得买下来,而且总要仔细研读,认真揣摩。我对“犹太人”的痴迷,和我女儿现在对芭比娃娃的痴迷差不多,只要听说一本有关犹太人的著作出版,一天买不到手,我就茶不思饭不香。我现在的书橱中,总藏书量近1万册,有关犹太人的书就有三千多册。我曾经到过中国权威的犹太文化研究专家——南京大学的徐新教授家里做过客,他的藏书量不及我的1/10,但徐先生的书大多是外文原版,这是令我非常羡慕的。中国犹太学研究界的另一些专家,我也大多拜访过或有过联系,诸如:山东大学的傅有德先生、云南大学的杨曼苏先生、外交学院的官少朋先生、社科院的殷罡先生、周燮藩先生和黄陵渝先生,以及南开大学的王立新先生、河南大学的张倩红先生、深圳大学的刘洪一先生。在我的研究生涯中,对我影响较大的有两套书,一套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犹太文化丛书”;另一套则是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这两套书对我的研究起了决定性作用,我终于由“游击队”走向“正规军”。遗憾的是,最早主编“犹太文化丛书”的顾晓鸣先生已经销声匿迹,据复旦大学的一些朋友讲,他现在主要搞足球评论和房地产宣传方面的事宜。

我在犹太学研究方面的爬行,是由盲目到自觉的一个过程,是由编写通俗大众读物到对《塔木德》和宗教文化思想研究的逐渐升华。我先后编辑出版的书有:《犹太大亨赚钱术》《犹太人的金钱人生》《犹太人韬略大全》《世界著名犹太人传奇》等近10种。2004年,我出版过一套“犹太智慧文存”,这套书是一个过渡。2006年接着为中央编译出版社推出了《犹太人之谜》和《艾·辛格的魔盒》等书。在此之后,我的研犹生涯将翻开新的一页,我希望每出版一部书都不会辜负广大读者的期望。

世界文明起源于“两希文化”,即希伯来文化(或犹太文化)和希腊文化,犹太人创造了上帝和信仰,希腊人创造了哲学和逻辑。如果没有“两希文化”,世界的文明史将不可想像。但长期以来,中国人对犹太人和犹太文明的研究却极为漠视,市场上充斥的大量有关犹太文化的书大多是伪书和垃圾书,许多书和犹太人毫无关系。目前,国内开设有关犹太文化课程的大学只有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和河南大学等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其实,中国的大学都应开设有关“两希文化”的课程,不研究西方文明的源头,不借鉴西方文明的传统,中国文化的更新和发展谈何容易。况且,希伯来文化本应是东方文明的一部分。犹太人发源于西亚,却成了。西方文明的源头,真是可悲!

2004年岁末,我同《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一书的作者——“哲学乌鸦”黎鸣先生到全国18个城市40所大学巡回演讲,他主要讲的是“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重点从思维方式和逻辑方面对中国文化进行反思。我除了讲编辑、出版、文学批评外,还特别介绍了犹太文化,题目就是“犹太人为什么这么聪明”。从此以后,这个题目将成为我终生的研究方向。

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和目标,没有理想和目标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和快乐的猪;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信仰和逻辑,没有信仰和逻辑的民族,就会变得不伦不类和丧失文化底蕴,甚至导致本民族的文化也逐渐衰落。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借鉴,将成为人类新世纪发展的大势所趋。

最后衷心感谢中央编译出版社高立志先生的鼎立相助,也感谢北京博爱天使出版公司的诸同仁以及孟子惠女士为此书付出的艰辛劳动。

作者

2006年夏酷暑于北京静思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犹太人为什么聪明/犹太智慧文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亚伯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13428
开本 16开
页数 3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8-49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6: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