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百姓讲述(4壮士凯旋归)/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
内容
编辑推荐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的《百姓讲述(4壮士凯旋归)/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记述了:抗战后期宛如黎明前的黑暗,日军肆虐更盛,百姓生活日艰,但中国人是不屈不挠的。他们奋力抵抗侵略者的暴行,顽强生活,有痛苦的呐喊,也有胜利的欢呼,直到迎来沸腾的那一天——1945年8月15日,这个胜利的日子。本书讲述了这些草根人物的亲身经历,讲述他们如何在1943年~1945年期间苦熬苦战、终于迎来胜利的喜悦。本书还讲述了一群外国小人物,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从美国、苏联、新西兰、加拿大等国不远万里,来华支援抗战事业的亲身经历。

内容推荐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的《百姓讲述(4壮士凯旋归)/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本书是抗战亲历者的回忆讲述。抗战后期宛如黎明前的黑暗,日寇肆虐更盛,百姓生活日艰。然而中国人是不屈不挠的,他们呐喊,他们奋战,有激情,有胜利,也有鲜血与哭泣,直到迎来胜利日——1945年8月15日。山河沸腾,日月喜颜;少年欢呼,壮士凯旋。这一刻,属于所有亲历抗战、顽强到底的中国人。本书所收回忆文章,均源自1985年全国政协相关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而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征文,为尘封30年后首次面世。

目录

百姓讲述4 壮士凯旋归

 第一章 日寇肆虐,百姓反抗

张丰田:不能忘记过去

丘俊章:童言丧父

淳于罗僧:马革裹尸骸

刘炳南:日寇是嗜杀成性的豺狼

李晓白:埋藏了45年的哭声

夏志芳:普通百姓爱憎分明

窦青卿:母亲的回忆

韩镇章:与日机斗智

陈文海:离开无人区,逃难到山西

唐开仕:土家寨御顽敌

姜德华:在日本宪兵队里坐牢

孙轶雄:脱险

戴家琮:良师点迷津

陈彦:湖南邮工抗战片段

刘忠镇:衡阳战役亲历记

翟柏鸣:磐溪边的蒙难者

黎先彩:逃出虎口

凌修仁:日寇的阴谋终于破产

张文第:我的抗战生涯

陈衡清:抗日洪流中的边城富宁

 第二章 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黄文灿:赶不走、打不散的民革小学

王士廉:石雷计

卢汉宗:邕宁民众抗日实录

张德传:船员的斗争

王冲:抢运子弹

鲁掖:不到前方,岂不惭愧

郭雨学:矿工巧计盗炸药

燕良杰:以血还血显国魂

李开兴:调出瓮中鳖痛歼鬼子兵

邹品璜:不能资敌

李向春:常行窑洞保卫战

李全阁、李景范:百姓不可欺

相明德:顶空枪声

杨祥松:难忘的一页

张锡光:长沙激战告捷

李体达:栗源人民抗日斗争记

韦永庆:俘获敌机

王新芳:老农民勇斗日军官

程德昌:痛歼日本骑兵队

朱德馥:日寇覆灭记

梁向新:反抗

韩福珍:扎根群众中,抗日定胜利

孙轶雄:日军路过八斗角

张晓:漆黑夜,我们破坏敌人公路

 第三章 不远万里,援华抗战

杨明熙:目睹日机坠毁

薛岩:空中强盗落网记

桂尊秋:抢修记

于丹忱:您好!柯尔曼少校

岳任夫:两名美国空军少校

金吉泰:黄铜笔筒

赵敏今:会见约翰·布尔特尔

何明清:我在中国的抗战岁月

 第四章 日本乞降,举国欢腾

朱德馥:胜利的喜悦

阮孝先:正义一定会取胜

佚名:战火纷飞忆升学

周效之:狂欢

王庆中:在敌人的心脏里

刘一倩:喜闻日寇投降

朱明安:骤闻之下,欣喜若狂

冯春之:沸腾的“八一五”

熊正瑞:最难忘的一夜

佚名:台岛纪行

窦致平:卖烧鸡的孩子

附录

 烽火弦歌,奏响抗战新篇章

 乔承德:抗日歌谣

 邵振华:沐阳抗战歌谣五首

 张干:鲁南抗日民歌

试读章节

张丰田:不能忘记过去

1934年前后,我在浮山第二高级小学校任教,校长是共产党员张天民。教职员工十多人,学生三个班共150名。前晋冀鲁豫边区太岳行署主任牛佩宗的爱人齐荣,亦在我校任教,其子刘琳(因战争局势的需要,其姓氏由牛改为刘)跟随母亲齐荣就学。

那时日伪军盘踞在浮山城及城东、南、北各个方向的制高点,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经常袭击和扫荡我解放区,奸淫掳掠,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无丑不为,真可谓华夏之大敌。群起抗敌,乃理所当然。我们抗日学校由共产党领导,在浮山城东北50里远的前后窜天沟驻扎着,坚壁清野,做好反扫荡工作,并不断转移。当时办学条件极差,教室借用群众的窑洞,师生自垒讲台桌凳,教材由教师自找自编或借用以前的教科书。夏天,我们利用野外树荫席地上课,寒冬上山打柴用以取暖,坚持教学。一般情况下,都能保证按期完成教学任务。如遇非常情况,师生昼夜轮流站岗放哨,监视敌人行动。情况紧急时,我们师生给游击队运粮秣、送弹药,支援他们打日本鬼子;情况好转后,我们再将所误课程及时补上。

1943年是一个大灾荒年,蝗虫肆虐,再加上日伪对我们的封锁和围困,解放区军民的生活极其艰苦。当时党和毛主席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生产自救。我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地参加了大生产运动。女生纺线织布,做军鞋,编袜子;男生开荒种地,拾羊粪,打柴草,所有教职工都学会了纺线,编袜子、手套等活路,师生自己扛粮推磨、烧火做饭,将南泥湾精神发扬光大。在那种困难时期,我们教职工的薪水非常微博,每月仅几十斤小米,但我们以搞好教学为重任,不计较什么名利待遇。当时有人风趣地将我们的主食和蔬菜概括为“二黄一红”——玉米面、小米和辣椒,而教职员及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都成为“一清二白”、廉洁奉公的“廉士”了。比如教师齐荣及其子刘琳在困难时期节俭成习惯,一年多时间里,母子二人结存伙食工薪粮食200多斤。当她调离工作返回太岳行署(在阳城)时,全部上缴国库。

在抗日战争中,最使人痛心的是学校被日伪军偷袭。在1944年秋末冬初之际,汉奸李成玉为了在驻浮山城的日本鬼子面前“献媚立功”,夜间做向导,带领日伪军四五百人偷袭浮山抗日县政府和我们学校。那时我们学校在浮北的前后河口村驻扎,夜间师生分散在村外野地窑洞居住。因为警惕性不高,这次被日伪军抓走学生30名。当日伪军仓皇回到浮山城时,我浮山县抗日游击队对日伪军的侧面进行伏击,被捕的学生多被我军营救和设法逃生。但是还是有七个学生,包括我的侄儿张载经,被日伪掠走,最终,五人死在太原,党治华、张安豫虎口余生。抗日战争胜利后,汉奸李成玉得到应得的处罚,真是大快人心。

日伪偷袭后的学校,一时陷于冷清状态,有的家长不让孩子继续学习。前太岳行署教育处秘书冯毅同志,协同浮山教育科的同志及学校教育职员,分头下乡到户宣传抗日必胜的道理,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动员学生到校复课。没有多长时间,学校秩序就恢复正常了。(P3-P4)

序言

前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共御外侮的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艰苦鏖战,承受了巨大的创痛与牺牲,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其间,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以上,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

作为抗战的主体,中国的普通民众和士兵为抵御日本法西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经济供给和强大的精神支持,体现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真正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从这些普通民众和士兵的视角,回忆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真实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基层兵民奋起抗战及其所涌动的爱国激情,正是我们编辑《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的立意所在。

全套丛书共16册,近300万字,分为《老兵讲述》十册、《百姓讲述》四册和《“草根”英雄》《铁蹄与生存》各一册。所收回忆文章,均源自1985年全国政协相关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而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征文,为尘封30年后首次面世。

这些抗日战争的亲历者,来自社会基层的方方面面。他们有秘密协助部队作战的邮电职工、铁路工人,有饱受战火蹂躏而奋起反抗的农民、士绅,有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的教师、学生,有坚持在烽火前线的医护人员,有奋战在沦陷区的普通共产党员,有捐款捐物、扶危济困的社会救助工作者和普通职员,更有为数众多的为国家、民族浴血奋战的士兵。之中,既有来自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也有来自国民党中央军,还有来自全国各省、地区的抗日军队。如川军、湘军、桂军、滇军、粤军、西北军、晋绥军、东北军,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各类抗日作战队伍。

一篇篇浴血奋战的战场记忆,一篇篇国破家亡之痛的追述,生动勾勒出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恢宏时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如此大规模反映社会基层兵民抗日的回忆资料集中出版,目前尚属首次,从而使本丛书极具史料研究价值。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编辑委员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百姓讲述(4壮士凯旋归)/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65802
开本 16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2015169225
中图分类号 K265.06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4: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