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安妮日记(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安妮日记》是荷兰籍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部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安妮从13岁生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后不久。这个不到16岁就被纳粹夺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记在战后成为人们对那场人类梦魇进行深刻反思的珍贵教材。

内容推荐

《安妮日记》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漫长的25个月内,她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刻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面对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问题。

试读章节

1942年6月12日星期五

我希望能够完全信任你,因为我对谁都没有完全信任过。我也希望,你能够给我最大的支持和安慰。

1942年6月14日星期日

我就从得到你的那一天开始写起。

6月12日,星期五的早晨,我6点就醒了。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天是我的生日。但是爸妈不允许我起得这么早,我只好克制着好奇心,一直等到6点45分。我再也忍不住了,起身便向餐厅跑去。小猫莫杰迎上来蹭着我的脚,亲热地欢迎我。

7点刚过,我去见了爸爸妈妈,然后跑到客厅,去看大家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你”是我看见的第一个礼物,可以说是最漂亮的礼物。然后我看到了一束玫瑰、几朵牡丹和一盆植物,这是鲜花的祝福。爸妈送给我很多礼物,有一件上衣、一大堆糖果和点心、一组拼图玩具,还有一本很著名的书叫《暗箱》。

后来,我的好朋友妮莉来叫我,我们一起去上学。我把糖果和点心分给老师和同学们,然后上课。下午活动课上完后,同学们都围着我祝我生日快乐。女同学送给我一本很漂亮的书叫《荷兰的英雄故事》。我还得到了一副字谜、一枚胸针,还有一本引人入胜的书《黛西的山中游记》,真让人高兴!

1942年6月15日星期一

星期日的下午我们举行了一个生日聚会,来了许多男孩子和女孩子。我们班上的同学现在都喜欢看有狗演员林丁丁的电影,大家对它非常着迷。

我先说说班上的同学吧。

妮莉和桑妮是我最好的两个朋友。我们好多年来一直在一起。直到最近,桑妮转到另外一所学校了,她在那里有了新的女伴。在这期间,我在犹太中学认识了奎琳’凡‘马森。我们很投缘,现在她也成为了我最好的朋友。妮莉现在也有了一个新的好朋友叫伊尔丝。

关于男生,能说的可多了。但是真写起来,就没有那么多。

1942年6月20日星期六

我有好几天没写日记了,因为我要想一想我记日记的意义。像我这样一个人,将要记一本日记,这真是一种奇特的感觉。因为我从来没有写过日记,而且我觉得以后不管是我还是别的什么人,都不会对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的想法感兴趣。不管那么多了,既然我想写就写下去吧。况且我有那么多的心事,写一写就会轻松许多。

“纸比人有耐心。”每当我觉得有些无精打采的时候,尤其是在家中双手托着下巴、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我就会想起这句话。我常常一个人待在家里,多数时候我坐在同一个角落里,在那儿左思右想。真的,纸比人更有耐心!除非我找到一个真正的知心朋友,否则我会一直写下去。但我并不打算在什么时候把这个硬皮日记给别人看,最多是给朋友看,其他人也不会感兴趣的。

我之所以把自己的心事都写到日记里,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没有一个知心朋友!

也许人们难以理解,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为什么觉得这么孤单呢我要解释一下,实际情况我并不孤单。我有深爱着我的双亲,一个十六岁的姐姐,还有大约三十几个可以叫做朋友的人。在学校里,有一大群男生喜欢我,他们常常向我投来讨好的目光。上课时有的男生还拿着小镜子照来照去,捕捉我的身影。我还有一些亲戚,有叔叔、婶婶和阿姨,是一个美满的大家庭。看起来我什么都有,但只是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我和我的熟人以及朋友们在一起时,一般只是说说笑笑,谈一些普通的日常事情。我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完全袒露出来,也不能与朋友推心置腹。这也许是我的错误,可能是我缺乏足够的自信。但情况总是这样,也难以改变,真是很遗憾。

正是这个原因,我开始写日记了。这本日记就像我等待已久的一位朋友,它在我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不想像大多数人那样,在日记里只记一些日常事务,而是要把这本日记当成我的朋友。在这里,让我给这个朋友起个名字吧,就叫吉蒂!

如果没有一点开场白就这样直接写下去,可能谁也无法听懂我与吉蒂的谈话。因此我先讲讲我的情况,尽管我不太喜欢多说。

我的父亲奥托·弗兰克是一位最可敬的人。他在三十六岁的时候才娶了我的母亲,那时她二十五岁。我和姐姐玛戈都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她是1926年出生的,我生于1929年6月12日。因为我们是犹太人,所以在1933年,我四岁的时候,全家移民到荷兰。父亲到荷兰欧培克公司当了总经理,这家公司是做与果酱有关的业务。公司与另一家做香料的吉斯公司在同一幢办公楼里。

我的母亲艾蒂丝·赫德·弗兰克暂时把我和姐姐送到外祖母那里,她随父亲先到荷兰安下了家。几个月以后,我们也来到荷兰。

我上了两年幼儿园。六岁时开始上小学,一直上到六年级,毕业后进入犹太中学。姐姐玛戈也在这个学校,她已经上四年级了。

我们这个大家庭的生活充满动荡,留在德国的亲戚受尽了纳粹的迫害。经历了1938年的几次大屠杀之后,我的两个舅舅逃往美国。我的外祖母几经辗转,终于来到我们这里,当时她已经七十三岁了。

1940年以后,就更是没有好日子过了。先是战争,然后是德国纳粹入侵。犹太人的苦难开始了,一连串的专对犹太人实施的专制法律出台。法律规定,犹太人必须佩戴一颗黄星;犹太人必须交出自行车,并且不许乘电车;犹太人自家的汽车也不能开;犹太人只许在下午3点到5点之间才能去买东西,而且只能进犹太人开的商店,包括理发店;晚上8点到早晨6点,犹太人不许上街,也不许出现在花园里或阳台上;犹太人不能进电影院、歌剧院等所有的娱乐场所;犹太人不能使用游泳池、网球场和曲棍球场,不能参加任何体育比赛;犹太人不得进入基督教堂,也不能到基督徒家中去;犹太人的孩子只能上犹太学校等等。这许多禁令使我们整日生活在惊恐之中。奎琳常常对我说:“我现在什么事情都不敢做,因为我害怕一做就犯禁。”

今年1月,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她的去世使我非常难过。没人知道我有多么爱她,一直到现在,我仍在怀念她。这次我过生日的时候,也为外祖母点亮了蜡烛。

我们一家四口过得还算不错。就这样,一直到了今天,到了我正式启用日记的这一天。

1942年6月20日星期六

亲爱的吉蒂:

我们就这样开始吧。现在家中非常安静,爸爸妈妈出门了,玛戈和一些同学到一个朋友家中去打乒乓球。近来我也很喜欢这项运动。伊尔丝家里有打乒乓球的设备,她很欢迎我们几个女生到她家的大饭厅里打球。我们都特别喜欢吃冰激凌,尤其在夏天,打完乒乓球后会很热,我们就一起跑到冰激凌店去吃冰激凌。我们常常光顾两家冰激凌店,一家叫“绿洲”,一家叫“海豚”,这两个店允许犹太人进去。店里面的人总是满满的,我们总会碰到认识的男生,所以我们不用担心钱包里的钱是多还是少,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人为我们付账。要是碰上那些崇拜或是追求我们的人,他们请客给我们端上来的冰激凌,多得一个星期也吃不完。P1-7

序言

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她的父亲奥托’弗兰克经营着一家公司,家中有母示艾蒂丝’弗兰克和姐姐玛戈,弗兰克,一家四口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

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权执政以后,开始对犹太人进行残酷地迫害。奥托,弗兰克带着一家人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这里,安妮开始上学,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度过了一段愉快的学校生活。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岁的生日。这一天,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一本精美的日记本。于是,她开始写日记,把日记本当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并给日记本起了一个名字叫吉蒂。

这时,德国法西斯已经侵占了荷兰,对这里的犹太人进行了更为残酷的迫害,为了避免遭受纳粹警察的逮捕和屠杀,奥托’弗兰克带着一家人,躲进了自己公司大楼后面的一些隐蔽的房屋里面,也就是安妮在日记中称为后屋或“密室”的地方,并请好友同样是犹太人的凡‘佩尔斯夫妇(安妮在日记中称他们为凡-丹夫妇)和儿子彼得,以及阿·杜瑟尔医生也躲了进去。

从1942年7月6日躲进密室,到1944年8月4日遭人检举而被纳粹警察逮捕,他们八个人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两年。密室是非常隐蔽的,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是拉上了厚窗帘,挡住了一切光亮。白天他们不能有一点几声响,以免被楼下的人或邻居察觉。晚上他们能自由活动,开一点儿窗户透透气。他们的食品供应和其他物品的来源,主要靠他们的保护人,公司的几位员工。这些保护人给予他们无私的援助。密室里面的生活是极其枯燥和烦闷的。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只有饥饿、恐惧和病痛不断折磨着他们。外面紧张的战争形势、不停的轰炸也对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安妮在与世隔绝的密室里度过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两年时间,没有享受到花季的幸福、快乐和友情,只有日记本陪伴着她。她向它诉说心中的苦闷,讲述身边发生的事情,描写各种感受和情感。她以少女特有的清纯的语言,记录了成长中的困惑与好奇以及青春的萌动与期待。同时,她以勇敢的笔墨,控诉了法西斯邪恶的战争,谴责了毫无人性的种族歧视,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

安妮开始写日记时是十三岁,停笔时是十五岁。她对自己的情感、对别人的感觉都直言不讳,坦率地表露在文字中间。所以我们在日记中还可以看到,她在这段生活中的苦闷和困惑,她与长辈之间的冲突,她对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扭曲的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同时还可以看到,她的青春期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对异性的情感渴望。

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8月4日这天,纳粹警察冲进密室,逮捕了这八个人,把他们投入了集中营。在战争结束的前夕、在黑暗即将过去的时候,安妮和她的妈妈、姐姐都惨死在集中营里,彼得一家和杜瑟尔医生也惨遭不幸,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

当时,公司的朋友将散落在密室地上的安妮的日记收了起来。战争结束后,他们把它交给了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他将日记删修以后,精简了篇幅,于1947年在荷兰出版。1952年有了英文版本。这本书成为二战后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五十多种文字的版本,销售近三千万册,后来还改编成电影。他们当时避难的密室已成为博物馆。1995年,在安妮逝世50周年的时候,阿姆斯特丹等地举行了纪念活动。

现在,我们阅读《安妮日记》,不但可以读到历史、战争、种族迫害,还可以读到期盼、成长与困惑。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感悟到安妮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阋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满怀着理想,身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还要学习她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品格。

愿安妮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伴我们成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安妮日记(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安妮·弗兰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252510
开本 32开
页数 3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6.45
丛书名
印张 11.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66
107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9: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