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为什么要投资你
内容
编辑推荐

年轻人,还记得自己的梦想吗?你可曾被梦想“照亮”过?

徐小平曾说如果每一个我对话过、投资过的年轻人的状态都是被照亮、“be inspired(被激发)”的状态,那他们的人生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会变得更美丽、更charming(有魅力)、更active(积极),也就能得到更多机会,就更加接近成功,这就是我对他们的意义。

或许,这也是所有天使投资人想对年轻人说的心里话。

《我为什么要投资你》(作者李晓艳)是12位著名天使投资人的切身体会,他们在从事天使投资以前有都在各自的领域内有所建树。

内容推荐

《我为什么要投资你》是12位著名天使投资人的切身体会,他们在从事天使投资以前有都在各自的领域内有所建树。

12位“创业导师”分别是:薛蛮子,徐小平,李开复,小米网CEO雷军,腾讯联合创始人曾李青,7天假日酒店、汉庭快捷酒店联合创始人季琦,“站长之王”蔡文胜,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清科创始人倪正东,前香港联想总经理吕谭平,杨向阳……

《我为什么要投资你》的作者是李晓艳。

目录

第一篇

 薛蛮子

 我的投资逻辑永远是先看人

 微心得

 有三把“金刚钻”,才能做天使投资人

 国内投资市场很畸形

 美国的天使遍布全国,善于团体作战

 天使投资人最大的挑战:不断学习新事物

 天使投资人挑战之二:识人是一门艺术

 挑选项目的五大标准:人要靠谱,事也要靠谱

 创业者要看清投资人为什么而来

 “天使投资第一人”薛蛮子:我做天使投资就是玩

 从“红二代”到投资人

 最漂亮的出手:投资UT斯达康

 有眼不识马云、周鸿祎,错失投资良机

 “微博达人”不断玩出新花样

 薛蛮子投资风格

 雷军

 有一天,“雷军”二字会和

 一家伟大的企业深深联系在一起吗?

 微心得

 做天使投资的初衷:回报社会,帮助朋友

 拿出输光了不在乎的钱去赌一个伟大的梦想和未来

 投资原则:帮忙不添乱

 中国的天使投资还很初级,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投资的关键判断:团队+方向

 通过熟人找投资最靠谱

 流着“创业者”血液的雷军:愿做天使投资的热心大婶

 乔布斯点亮大学“创业”梦想

 他把青春都献给了金山,却跟不上互联网的脚步

 卖掉卓越,无奈之举却换来第一桶金

 “雷军系”隐然成型:“全中国都是他的试验田”

 雷军投资风格

 徐小平

 我人生的树枝上,挂满了因为信任

 滋长的甜美果实

 微心得

 能为我赚1000倍的年轻人,必将能为自己赚取万倍

 我的工作就是等着被感动

 理性而狂热的创业者才能得到我的“爱”

 能让我脑袋发热的人就投资

 我用真金白银表达对你的信任

 信任是创业最宝贵的财富——最感性的天使投资人徐小平

 37岁,从男孩到男人

 新东方:徐小平的一半是俞敏洪

 天使投资动“真格”

 徐小平投资风格

 曾李青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微心得

 创业成本越来越高,天使投资可以帮助新创业者

 只投两类:“前腾讯员工”+熟人推荐

 拿了别人的钱就不要拿我的

 给创业者全方位服务:“给钱+培训+生活帮助”

 三大独门秘笈:快、小而强、细分市场

 识人四招:情商、智商、背景和经验

 只投团队组合:腾讯式“产品+技术+市场”经典三人组

 “独步天下”不是一天练成的——腾讯联合创始人曾李青的“牌局”

 腾讯前传——典型青年的职业经历

 腾讯辉煌——马化腾做产品,张志东做技术,曾李青做市场

 天使投资——腾讯之后的第二高峰

 曾李青投资风格

 季琦

 做自己擅长的事,赚自己能赚的钱

 微心得

 企业家要有感恩心态:感恩政策、感恩资本、感恩团队

 把经验分享出去,帮助创业者

 投资项目,最看重创业者的人品

 10年创立3家成功企业,条珍贵创业经验

 中国梦开始的地方:创业最好的机会在服务业

 对创业“有瘾”的天使投资人季琦

 不甘寂寞的交大毕业生

 四人合伙,启动携程

 再创如家,开创经济型连锁酒店中国模式

 “到汉庭,我要画上个感叹号”——入门天使投资

 季琦投资风格

 何伯权

 创业者把自己的钱全部投进来,就是最好的可行性报告

 微心得

 亲朋好友曾是我的天使投资人

 充分尊重创业者,并认可天使投资人与资本的重要性

 我更喜欢传统项目,从头开始慢慢培养它成功

 创业者把自己的钱全部投进来,就是最好的可行性报告

 我只是一面镜子,真正决策和负责的还是创业者

 天使投资人最好少占股份

 何氏投资哲学:行业趋势>团队>商业模式

 启动创业项目的六大要素

 创业者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我所做的一切都发自内心——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的第二人生

 多重经历积淀深厚内功

 创办乐百氏:一家地方小厂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的故事

 投资,从久久丫开始

 何伯权投资风格

 蔡文胜

 只要用户规模够大,自然能找到商业模式

 微心得

 中国不缺创新,缺的是发现草根和底层创新的人

 四个投资特点

 投资判断四步走

 要靠烧钱才能做大的项目我就不会做

 建立天使投资行业标准:不诚信的人大家都不投

 天使和创业者关系“四段论”:初识、磨合期、蜜月期和收获期

 潜在的创业机会: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创意产业机会最大

 草根,草根,还是草根——蔡文胜的互联网投资

 小时候就开始做生意

 “域名投资”,名利双收

 265.com奇迹:没有商业计划书,就获得百万美元投资

 卖掉265,投身天使投资

 蔡文胜投资风格

 吕谭平

 市场不断变化,最不可取的是急功近利

 微心得

 短平快的投资模式不适合创业

 最核心要素:天使投资人与创业团队价值观匹配

 做良师益友,和创业团队一起成长

 创业初期融资太多未必是好事

 没有经历过低潮的企业是经不起考验的

 反对签对赌协议,不信任就不要投

 从香港联想总经理到天使投资人——吕谭平的丰收时刻

 不甘心给别人打工

 偶遇柳传志,一同创立香港联想

 离开联想,开创创投人生

 吕谭平投资风格

 杨向阳

 我今天做的事情不是为了明天,而是为了20年以后

 微心得

 愿意做天使投资的人,更多的并不是在意经济上的东西

 很多普通人都能做天使投资

 天使投资就像保姆和农夫

 天使投资的难处:急功近利文化

 身体力行,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在中国做天使投资,像师傅带徒弟

 投资守则:大方向一定要对

 低调!不要抢创业者的风头

 我做天使投资是药引子——清华走出来的杨向阳

 最初投资生物医药源于清华情结

 把生物医药投资当做事业,而不仅仅是一门生意

 杨向阳投资风格

 包凡&险峰华兴

 我们不是开车的人,最多是坐在副驾位置上的人

 微心得

 从成功创业者向天使投资人转型,要有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让有项目的人和有钱的人相互找到

 用机构化模式做天使投资,效率会更高

 只做天使投资和A轮融资,而绝不做“孵化器”

 现在是做早期投资最好的时候

 选择项目看三点:市场、产品、团队

 摆正自己的位置,做纯财务投资人

 天使投资人要有钱、有专长、有人脉

 从推销企业到天使投资——包凡的投资生涯

 金融启蒙:投行经历打基础

 创办华兴资本:分享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价值

 成立险峰华兴,分享早期投资“一杯羹”

 包凡&险峰华兴投资风格

 倪正东&清科

 创业是万米长跑,一万米是慢慢熬出来的

 微心得

 目前的早期投资领域竞争很少,市场空间巨大

 机构化天使投资要有长期的相关资源积累

 投资定位:大于等于天使,小于等于A轮

 判断三标准:一发展趋势,二产品地位,三创业者

 不做创业者的老板,只做一个“可以商量的人”

 创业的心态:有时候做老二也挺好

 不仅要赚钱,还能发现顶尖公司

 “创投老兵”倪正东:现在是参与天使投资的好时候

 努力学习的优等生

 策划创业大赛,创立清科

 熬过寒冬,参与天使投资

 倪正东&清科投资风格

 李开复&创新工场

 把优秀的人聚在一起,看对趋势并给予指导

 微心得

 三个巨大的机会同时爆发,创业成本达到历史新低

 投资的五个判断标准

 四个投资领域

 三个“不投”方向

 “倒金字塔型”跟投模式,伴随好公司一起成长

 不可复制的“资金+孵化+专家指导”模式

 文化传承更重要:企业不仅要赚钱,而且要值得尊敬

 创业者要更专注,既有魄力和胸怀,又善于听取意见

 李开复:用机构天使投资模式帮助有梦想的年轻人

 “开复老师”:微软亚洲研究院结缘中国大学生

 加盟Google重返中国,坚持帮助年轻人

 创办“创新工场”,专注帮助青年创业

 李开复&创新工场投资风格

第二篇

 天使投资一点通

 Facebook背后的天使投资

 天使投资——风险投资链条的第一环

 Family,Friend,Fool——天使投资人的民间定义

 天使投资VS创业投资

 天使投资在美国

 “最佳天使机遇”来了——天使投资在中国

 天使投资“生物链”——基本运作模式

 项目搜寻:熟人介绍最靠谱

 项目筛选:一般不熟不投

 项目估值:企业值多少钱

 尽职调查:投资人对目标项目的全面背景调查

 投资合同谈判与签订:“重中之重”的环节

 投资后管理:天使投资人是企业的保姆和农夫

 资本退出:评判投资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准

跋 追求财富,但更追求梦想——被照亮的人生因此不同

附录 项目公司融资商业计划书

试读章节

我觉得做天使投资既不是什么理想主义,也不像有些人以为的是公益行为。所谓天使投资,它还是一个非常商业化的早期投资行为,机构不投的个人来投。有个说法是,天使投资其实就是3个F:Family,Friends,Fool——就是家里人、哥们儿和傻帽儿。创业过程中,凡是拿不到机构投资的创业者,都需要各种不同形式的天使,而绝大部分所谓的天使,都是你们家里的人。

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他们最早获得的资金大多来自于与之亲近的家人或者朋友,在完全没有证明和担保的情况下,这笔随时都可能化为乌有的投资完全仰赖于彼此间的信任。很多人说我们这帮天使投资人“好忽悠”,是“傻帽儿”。确实,做天使投资的多少都有些自虐,你若不“好”这一口,绝对干不了这事。

相比VC/PE(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来说,天使投资周期长、离上市远、失败可能性更大,很多做天使投资的人都是因为自己的兴趣。我认为,想做天使投资人得具备三个因素:一是有闲钱、生活没问题,有金钱和资本的能力来做这个事;二是最好有一定的创业经验,有一定的商业知识,最好有一门专长,在某个领域有独到的经验,除了钱之外能够给被投资者带来一些经验、劝告;第三是性格,你要是天天跟训儿子似的折磨被投资的创业者,那没准过两天人家就跑了,一定是又拉又打,该打的时候打两下,该鼓励的时候鼓励一下,人家咳嗽的时候给擤鼻涕。这是对于性格和心理素质的要求,因为创业是极为复杂、极为折腾的事情。市面上看到的报道大多记载的是成功的创业故事,但其实很多创业公司都乱得一锅粥似的。

我个人觉得,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天使投资是所有阶段申投资量最大的,因为初创企业数量最多,而能实现IPO(首次公开募授)的企业最少,不可能倒着做。但是现在国内做后期投资的多于做早期投资的,早期投资又多于天使投资,原因就在于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对回报率、IPO项目数量看得太重。中国的投资者在很大程度土不切实际,抱着很高的期望值,一旦投资了就希望每年能做出个创业板上市公司。其实,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远远大于二级市场。

这两年有了创业板,也有几百家公司上市了,不少做私募股权投资的公司都获利甚丰。于是乎,_大家都觉得这个事情好玩,中国过去30多年高速经济增长,很多人泥腿子出身,J都变成亿万富翁了,于是就想去投资赚钱,自己可能根本没弄清楚。我认为这些不能叫天使投资,像很多温州人说给你投钱,但是每年要收30%~40%的利息,可是你想想干什么活有这么高的利息?

目前国内大部分玩私募投资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玩的是什么,都被忽悠了,以为就像买基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中国没有一个很好的投资渠道。比如说买股票的人,一方面就是靠谣言和所谓的内幕消息,另外一方面就是有大量傻帽儿的投资软件,全是胡闹。可以说,国内的投资市场严重畸变,诚信缺失。

中国目前的短期投资竞争尤其激烈,因为能上市的企业就那么几家,但有好几千家在排队,哪家能上谁也说不清。所以,我觉得很多人对早期投资和天使投资没有概念,大家都在想怎么做发财快:以前是赌金子、赔房子,现在是赌IPO,谁投的企业能在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到最后比的可能就是权力。

而天使投资主要投资于尚处于创业早期的商业模式,他们没有实体,没有财务报表,没有任何盈利甚至是零交易,这些企业最需要资金供以成长。他们如果指望凭着一张纸,一个梦想和一个团队获得VC/PE的青睐几乎无望,VC/PE专注于能带来高回报的企业,比如“成长期”和临近上市的PRE—IPO企业。

在美国,投融资手段和渠道很丰富,每个人的财务规划是一整套的:有多少是债券、其中多少是长期债券多少是短期债券,美国债券、海外债券;然后有多少是投资保险,保险应该算是一种固定回报的投资;然后才考虑到二级市场的股票,先以本国的股票为主,再考虑海外的股票市场和新兴市场;最后资金的一小块才来做私募投资,因为这是高风险高回报,没有任何规律。所以西方人的财富管理很成熟,一共有多少钱、在每个领域要投资多少钱、占多少百分比,需要通盘考虑。P5-7

序言

最近这几年,“创业”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一种时代潮流,很多年轻人都开始追逐自己的创业梦想,跃跃欲试者更不在少数。作为过来人,我想给这些年轻人一句忠告,就是决定创业之前一定要想好,要作好思想准备,毕竟能够存活下去、最终获得成功的创业者永远只是少数,要经得起挫折。

在围绕创业的各种讨论中,我经常能看到、听到对大环境的批评或抱怨,认为这是很多中小企业难以为继的原因之一。不可否认,现实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抱怨的阶段,问题并不会得到解决,还是需要大家一起脚踏实地去做事。

其实,想想我和几位同事在28年前出来创立联想时,跟如今的创业环境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我们还算幸运,有中科院最初给的20万元,这笔钱也可以算做天使投资…只不过那时还没有这个概念。那时如果个人想干点什-么事儿,根本找不到外部资本,也没有人能告诉你该怎么做,全靠自己摸索,就像小平说的“摸着石头过河”。

再看现在,有一批已经成功的创业者,带着自己的财富和经验,开始做天使投资,去帮助下一拨的创业者。包括像开复两年前决定做创新工场,想用机构化的方式去孵化一批创业者,我很支持这种想法,所以联想控股也是LP(有限合伙人)之一。其实,对于创业者来说,最初的启动资本固然重要,但我认为,这种创业经验的传承更不可或缺,身边如果有了“创业导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创业者走弯路,降低失败的风险。

从联想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在作一些尝试,探索一条“帮助创业者”最有效的道路。很多人大概知道,联想从2001年开始做风险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和新创业者,就发现了一些制约创业企业成长的因素。

所以,从2008年开始,联想控股跟中科院。起,搞了一个“联想之星”的项目,想通过“创业培训+天使投资”的方式来发掘并培育科技创业的领军人才,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科技创业。做了这几年,‘联想之星创业培训}已经形成了面向全国招生的创业cEO特训班、针对当地科技创业者的短训班j以及覆盖更多创业人群的联想之星创业大讲堂等多层次培训活动,将联想积累的管理与投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而在2009年,我们又设立了4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专注于科技领域种子期企业的投资,并且这个基金的所有收益将再次用于天使投资。为了给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帮助,我们在2011年9月,又联合各界机构成立了创业联盟,战略合作机构包括7家地区高新区政府机构、8家社会机构及金融服务机构以及13家投资机构等。

我们深知,联想从最初的20万元发展到现在上千亿的资产规模,并不是因为有多少过人之处,这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分不开,也离不开多方的扶持与帮助。所以,在取得了一点成绩后,我们很愿意与各界有识之士-道,为新创业者做些实事,为中国的创新事业出份力。

这本书是12位著名天使投资人的切身体会,他们在从事天使投资以前又都在各自的领域内有所建树。我知道这些朋友的事迹,除了认识大部分以外,还有几位是我多年的合作者。我想他们应该是不缺钱花的人,但他们愿意走创业投资这种有一定风险的路,愿意把自己磕磕碰碰中得到的经验教训I总结出来写成书,能让更多有条件创业的’人少走弯路迈向成功,动机是高尚的,行为是求实的。我真心地钦佩他们。

希望有更多的成功创业者加入“创业导师”的队伍,也希望有更多像这样有“真材实料”的书籍,把这些人的智慧结晶传播得更远。

2012年3月

后记

终于付梓完稿了。早在2007年我参与完成《你拿什么吸引我——创业者必知的风险投资规则》一书后,就一直构想再独立完成一本面向创业者的风险投资著作,而这个梦想一搁置就是几年。

后来离开媒体转型进入企业,现在自己某种程度也开始参与创业,更加感受到创业者的不易和孤独。而这时,开复老师给我电话告诉我他和薛蛮子、雷军、徐小平等12位超级天使成立“天使会”,想构思出版一本“天使投资”相关的书籍,我知道,实现自己几年前未竞的梦想时候到了,于是我有幸成为执笔著者。

虽然大部分的素材和内容早在几年前在心里和脑海就已经完成,但再一次近距离和他们面对面时,我仍然一次次感受到了新的澎湃和激情,和12位“超级天使”交流时,我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是:梦想。

徐小平说:做天使投资是实现自己继新东方之后的另一个青春梦想:季琦说今天是最好的“中国梦”的开始;李开复说:跟随我心,用自己的付出成就青年人成功的梦想;杨向阳说希望天使投资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梦……

我不由得追问自己:还记得自己的梦想吗?小时候就在“我的理想”主题班会上发过言的梦想早已在记忆中模糊,但此时似乎又回到了心里尤其每次和他们进行完一次次思想的盛宴之后,我感觉自己有一种全身“被照亮”的感觉,而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这篇小小的后记也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和我同样感受到这种“被照亮”的感觉。

正如徐小平说:“如果每一个我对话过、投资过的年轻人的状态都是被照亮、‘be inspired(被激发)’的状态,那他们的人生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会变得更美丽、更charming(有魅力)、更active(积极),也就能得到更多机会,就更加接近成功,这就是我对他们的意义。”

早在2005年前后我在业界就经常听到大家说“中国缺乏天使投资”,似乎因为看到风险投资一夜之间让搜狐、网易、腾讯、百度等众多企业实现造富的神话,整个创业风险投资领域大家都争相跻身中后期Vc/PE端,大量的热钱和基金可以说蜂拥而上挤进中后期的资本快车道,用更快更容易的方式赚得“盆满钵满”,而对于“天使投资”大家都认为是一件风险大、周期长、回报慢吃力不讨好的事,前端最早期项目无人问津投资无力,并且这种“前端萎缩营养不良,后端膨胀竞争过剩”的现象不但没有减缓反而愈演愈烈,很多人在“说”缺乏天使投资,很多人在怀疑和发问这种不正常现象,但真正身先士卒愿意去“做”、去扶植和帮助初创企业的人却很少。

而李开复、薛蛮子、徐小平、杨向阳、曾李青、雷军、蔡文胜……他们每个人都在拥有巨大财富之后没有选择其他更快、更好的赚钱方式,而是都选择了身体力行去“做”、丢改善整个创业投资生态系统的“天使”投资。

最初抱着“挖掘投资心得”的初衷走近他们,但在这本书结稿时我深深知道“天使投资”手他们而言绝不只是一个投资行为,他们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天使投资”这种方式来回报社会。

“我的成功更多是因为运气和偶然,我的财富来自社会和这个产业,现在我希望回报这个社会,财富再回到这个产业”,这样的话我从薛蛮子、雷军、曾李青、蔡文胜、何伯权等人日中都听到过类似的表达和描述,他们每一个人过往的经历和人生都不同,每个A投资判断的标准也各有差异,但我却惊人地从不同的他们口中听到了相同的回答。当然,他们同样强调“做天使投资不是公益慈善”,他们只是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着自己对社会可以尽的一点力量。

他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丰盈的人生和经历,往往由“天使投资”开始讨论最后都引发到对国家与社会命运和人性的思考时,我看到了这群鲜活的“天使”们在“投资”之外更厚重的思想:

杨向阳,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获得了第一桶金,十_几年长期坚持在生物-医药领域关注早期项目,而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周期非常长,一个新药和一种新的生物技术研发就需要很多年,而且启动资金要求非常大——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建实验室等要求的资金规模都远远大于互联网产业,但杨向阳说医学可以帮到人的生命,如果自己投资的抗癌肿瘤新技术可以把目前肿瘤病人的一般治愈率从10%提高到20%、生存期从一年提高到两年,那就是全人类的价值,值得自己一生为之坚持,而中国过去经济发展主要是建立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之上,天使投资恰恰是鼓励和支持最初、最底层的原创项目,如果天使投资能形成一种规模效应,会成为一种“鼓励创新”让“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强有力的社会土壤。

徐小平,以感性著称的他更看重人性之间的信任。当今社会总是习惯了怀疑和防备,习惯了否定和不相信,但人们在否定和怀疑的时候却丧失了信任的快乐,“信任是一种能力和素质,成功者基本上都有信任人的能力,你的人生永远在否定,永远被否定,你不信任人,你就永远得不到信任,也得不到信任所带来的人生的乐趣”。当听到这段话时,我作为一个第三方的作者感到了深深的震撼:联想到去年社会热议的小月月无人救助、跌倒的大爷无人扶持的现象不禁想到一个网络流行语叫“爱无能”。他们,投资给年轻人的何止是金钱和创业的经验,更是投资传播的一种“真、善、美”的理念。

李开复,从2004年和他相识我就已经习惯叫他“开复老师”,多年来他早已经习惯了外界对他的或褒或贬的评价,虽然创办创新工场也经过了从“内部孵化”向“外部招募”的摸索和转变,为创业者提供“资本投资+孵化服务+专家判断和指导”之外,李开复更看重的是对创业团队的一种文化熏陶和传承。“中国传统的企业大多是一个老板带着一群打江山的人,企业到底能走多久?未来的持续性和长远性到底怎样'中国甚至没有一个超过100年的公司,为什么7缺乏的是一种文化。创新工场更希望在金钱和经验的帮助之外将分享、透明、平等、创新的文化传递给这些项目和企业。而这些在创新工场孵化的企业和项目今后都会长大,它们的创始人会传承、继续这种文化影响更多的人,这是一种真正的良性文化的延续。”如果从”明道”、“取势“、“优术”三个维度来说,李开复更希望为年轻人做的是“明道”层面的事情,而不只是简单的技巧的“术”的提升。

还有蔡文胜对草根创业者的关注以及稿子完成后他打来电话一字一句修改的严谨,此书成文过程中薛蛮子多次打来电话询问做事的认真,何伯权专程从加拿大飞回国内接受采访,曾李青从深圳飞到北京在雪花飘飘的清晨向我传授曾氏独家秘诀……在此,对书中接受我采访的所有12位天使投资人一并说一声感谢!

此外,在此书的撰写过程中,我还要感谢我的实习生邓姗姗帮助我整理录音和文字,我自始至终的好朋友和伙伴邱黎斌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亿达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李亚飞给我的咨询和建议,前《创业邦》杂志的主编祝文让对我文字的润色和修改,创新坊马晓红老师的仂调和沟通,以及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王泽阳女士的专业和认真,一并在此感谢你们!

当全部文字完成时,我深深有一种“拙劣之笔无法描述和表达出所有内容”的感觉。也许,表达和记录本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此,只希望阅读到本书的读者哪怕能有某一处、某一丝的触动和收获,就已足矣。

书评(媒体评论)

《我为什么要投资你》是12位著名天使投资人的切身体会,他们在从事天使投资以前有都在各自的领域内有所建树。我知道这些朋友的事迹,除了认识大部分以外,还有几位是我多年的合作者。我想他们应该是不缺钱花的人,但他们愿意走创业投资这种有一定风险的路,愿意把自己磕磕碰碰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写成书,能让更多有条件创业的人少走弯路迈向成功,动机是高尚的,行为是求实的。我真心地钦佩他们。

希望有更多的成功创业者加入“创业导师”的队伍,也希望有更多像这样有“真材实料”的书籍,把这些人的智慧结晶传播得更远。     

——柳传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为什么要投资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晓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76098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0.59-4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