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右手论语左手算盘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日本最伟大的儒商,被称为“日本企业之父”、“日本金融之王”、“日本近代经济的领路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日本近代实业界之父”的——涩泽荣一先生的专著。该书是涩泽荣一先生的讲演汇编,是他数十年亲身经历的体验录,读起来通俗生动,发人深省,书中集中体现了他一生所遵循的“《论语》算盘说”的理论,即将儒家思想引入经济领域。

内容推荐

作为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儒商,涩泽荣一一生崇拜孔子,并积极地致力于将《论语》思想运用到经商实践中。他反对所谓经济活动与伦理道德不相容的观念,主张伦理道德与经济的统一;强调学问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修学向上。这些儒商精神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称,涩泽“一手握《论语》,一手握算盘”的经商思想是“日本崛起的秘诀”;《对话》节目更是把涩泽的儒商思想称为“日本的商道”。

毫无疑问,对正在探求将儒家文化和西方管理科学相融合的中国企业界来说,涩泽荣一的思想是最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目录

译者序

一 处世与信条

 《论语》与算盘,看似迥异,实则相通

 士魂商才

 沿着自然的大道勇往直前

 观察人物的方法

 遵循《论语》的教诲,走经商之路

 等待时机的要领

 把合适的人才安排到合适的职位上

 善与人争

 大丈夫的试金石

 关键在于量力而行

 失败的征兆往往出现于得意之时

二 立志与学问

 精神衰老预防术

 立足现在

 大正维新的决心

 秀吉的长处和短处

 亲自动手

 立大志和立小志

 过于圆滑易遭挫折

 学问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勇猛精神养成法

 一生应走之路

三 常识与习惯

 常识是什么

 口是祸福之门

 由恶而知美

 习惯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伟人和完人

 动机好坏与行为善恶

 何谓真才真智

 动机与结果

 人生在于努力

 趋正避邪之道

四 仁义与富贵

 真正的生财之道

 金钱的效力在于人

 孔夫子的财富观

 扶贫的第一要义

 金钱本无罪

 利用金钱行贿的实例

 确立义利合一的信念

 富豪在道德上的义务

 能赚钱会花钱

五 理想与迷信

 拥有美好的希望

 呼唤热诚

 道德应进化吗

 根绝弱肉强食的途径

 人生观的两面

 真的绝望了吗

 要日新

 显灵者的失败

 真正的文明

 重树道德的大旗

六 人格与修养

 乐翁公的幼时

 什么是人格的标准

 容易被误解的气魄

 二宫尊德和西乡隆盛

 修养不是理论

 重在平时的意志

 必须究其原因

 东照公的修养

 驳斥被误解的修养说

 权威的人格养成法

 商业无国界

 当仁不让

 金门公园里的牌子

七 算盘与权利

 唯有仁义

 竞争的善意与恶意

 合理的经营

八 实业与士道

 武士道即为实业之道

 文明人的贪婪

 以相爱忠恕之道交往

 人定胜天

 告别模仿时代

 这里也有提高效率的方法

 究竟是谁的责任

 应该消除功利主义的弊病

 有这样一种误解

九 教育与情谊

 孝不应施之以强

 现代教育的得失

 伟人及其母

 过失何在

 空谈理论,不如实际为之

 不像是孝的孝

 人才过剩的一大原因

十 成败与命运

 唯有忠恕

 好像失败,实则成功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湖畔的感慨

 顺逆二境从何而来

 胆大心细

 成败身后事

附录:《论语》原文

试读章节

《论语》与算盘,看似迥异,实则相通

《论语》已经是一部耳熟能详的传世之作了。此书为孔子的门人所著,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即使依据今天的道德准则来衡量,它依然堪称经典。现在,把《论语》与算盘这两种看似迥异、毫无瓜葛的事物相提并论,似乎的确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嫌。但是,我始终认为,算盘需在《论语》的基础之上方能拨响,而《论语》也需依靠算盘才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创造财富。因此,《论语》与算盘虽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也有相通的道理可循。

曾有一位朋友在我七十岁的时候,送给我一幅画。这幅画的一边画着一本《论语》和一把算盘,、另一边画着一顶礼帽和朱红色的刀鞘。一天,学者三岛毅先生到我家做客,看到这幅画便兴致盎然地说道:我是研究《论语》的人,而你是拨算盘的人,既然拨算盘的人都如此刻苦地钻研起《论语》来了,我也不得不好好研究一下算盘;我和你一起努力,把《论语》和算盘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吧。就《论语》和算盘的关系,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并且引用了大量的例子来论证道德、现实以及商业利益之间是具有一致性的。

我认为,如果没有追求利益最大化这种强烈欲望的驱动,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获得发展。如果国民只是整日空想、好高骛远,绝对无法促进真理的发展。因而,我希望政治界和军事界要切忌骄横跋扈,实业界也要为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而勤奋努力。这才是发展的要务和国家富强的关键。但是说到什么是创造财富的真正根源,我觉得就是要在仁义道德和真理的指引下去谋求富裕,因为只有这样创造出来的财富才能持久。所以在我看来,《论语》与算盘的密切联系以及其一致性的探索,已成为当务之急。

士魂商才

从前,菅原道真提出了“和魂汉才”这一说法,我觉得十分有趣。与此相比,我却更加提倡“士魂商才”。所谓的“和魂汉才”,是以日本独特的“大和魂”为根基形成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再加上出现了孔子、孟子这样的圣贤之士,在政治、文学以及其他方面都比日本更加发达。因此,日本人需要苦修汉学才能使自己的才学和技能更加精湛。介绍汉土文化的书籍,数量颇丰,但最具代表性的还是记录了孔子言行的《论语》。除此之外,还有记录禹、汤、文、武、周公的事迹的《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等书籍,相传也都是由孔子编纂。所以提起汉学,关键的就是孔学,即以孔子为中心的学问。据说菅原公也对这部记录了孔子言行的《论语》爱不释手,他把相传是应神天皇时代百济王仁进献的《论语》和《千字文》抄录了一遍,献给了伊势大庙。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菅原本《论语》。

“士魂商才”也具有同样的意义。毋庸置疑,要立身处世,武士精神不可或缺。但是,过度地倾向于武士精神而忽略了商才,在经济上就会导致自我灭亡。因此,要做到士魂与商才两者兼备。要培养士魂,可以从许多书本上吸取经验,但最值得借鉴的还是《论语》一书。至于商才,也可以通过《论语》一书得到充分的培养。也许有人认为,《论语》是道德方面的书籍,与商才毫无关联。殊不知成就商才是必须以道德为根基的。那些脱离了道德要求,即无德、欺诈、浮华、轻佻的商才,决不是真正意义的商才。因此,商才要在《论语》的道德准则指引下来培养,决不能脱离道德准则而存在。尽管人生充满了艰难险阻,但是只要我们熟读《论语》并斟酌其奥义,必将会有所顿悟。因此,我平生尊崇孔学,把《论语》作为我为人处世的金科玉律。

我们国家也有许多圣人贤士,其中最擅长作战而又深谙处世之道的要数德川家康公了。也正因为深谙处世之道,他才能将众多英雄豪杰收至麾下,成就了十五代的霸业,使得德川家族在两百多年问政权稳固,高枕无忧。建立了诸多丰功伟绩的德川公曾给后人遗留下来了许多训言,其中,《神君遗训》便详尽地阐述了他的处世之道。但是,我曾把此书同《论语》加以对照,发现大部分的内容都出自《论语》。例如,《神君遗训》中说“人生犹如负重远行”,这正与《论语》中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意思完全吻合。

此外,“责己不责人”一句吸取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的意思;“不及胜于过之”一句与孔子的“过犹不及”(《论语·先进》)一句意思一致;“忍耐为平安长久之基,怒为大敌”一句,即为“克己复礼”(《论语·颜渊》)之意;“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草叶上的露珠过重则落”一句是告诫人们要安分守己。另外,“常想到拥有自由之身,就能知足而常乐;心有奢望之际,应回想曾经困顿之时”,“只知胜而不知负,祸必至其身”等,这类意思也在《论语》各章中屡次出现。

可见,德川公之所以深谙处世之道,成就了两百余年的宏图伟业,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论语》。

世人认为,汉学之长在于承认“禅让讨伐”,不符合我国的国体。其实,这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说法。看孔子的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就可明白这个道理。韶乐记述的是尧舜之事,说的是尧欣赏舜之德遂让位给舜,因此歌颂此事的音乐也达到了尽善尽美;武乐记述的是武王之事,即使武王有德,也难以掩盖举兵争得王位的事实,因此歌颂武王的音乐未能尽善。由此可以充分看出,孔子是不希望发生战争的。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也要充分考察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孔子是周朝人,他无法露骨地指出周朝的弊端,因而只能用较为婉转的言语指出尽美而未尽善。

不幸的是,孔子可能没听过也没见过如日本这般万世一系的国体。如果孔子生在日本或者来到日本,对日本这种万世一系的国体有所了解的话,不止会在听了韶乐之后称其尽善尽美,也一定会对我国表示出更高的敬意和赞许。世人在谈论孔学的时候,要深究孔子的精神,如果不能做到以卓越的洞察力去观察思考的话,就难免有流于表象的危险。

因此,我认为,要避免在为人处世之时陷入误区,首先就要熟读《论语》。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不断有新学说从欧美各国流人日本。但是,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新学说其实是东方数千年前就已经提出过的观点,只不过欧美人更善于措辞罢了。欧美诸国日新月异的进步使得新鲜事物不断产生,我们的确有研究的必要,但同时也不能忘记,东方传统中也有许多瑰宝是我们不能割舍的。

沿着自然的大道勇往直前

孔子日:“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这句话中的“天”究竟指什么呢?我认为,天是天命之意,孔夫子所说的“天”一词也正是采用了这个意思。

人类在社会中的活动就是天命。不仅我们人类,鸟兽、草木也各有其天命。天命以一种自然定数的形式表现出来。同为人类,有卖酒的,有卖饼的,即使是圣人先贤,也无法违抗天命。尧煞费苦心,终究未能让其子丹朱继承帝位,舜也未能使太子商均继承其大统。如此这般,都是天命使然,非人力所能扭转。草木需作为草木而终其一生,即使想变成鸟兽也是徒劳之举,同理,鸟兽也绝不可能变成草木。究其根源,都是天命使然。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人类是依从天命而行动的。

孔子所说的“获罪于天”,是指勉强自己去模仿、伪装,导致了矫揉造作的行为,此举必然会招致恶果。恶果既至,就会想到要逃避责任。但是,由于原本就是勉强自己所做而招致的报应,所以必将遭受到来自上天的谴责,无处遁逃。这也就是“无所祷也”一句的意思。

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孟子在《万章上》中也说:“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人勉强自己去刻意地模仿、伪装,招致恶果,从而获罪于天。天也并不通过什么言语对人类施加惩罚,只是利用周遭的事情让人感受到痛苦,这就是所谓的天谴。尽管人们想要拼命的逃脱,但天谴还是会如期而至。像四季更替,万物轮回一样,人自有天命。因此,孔夫子也在《中庸》的开篇中说道:“天命之谓性。”如果人类自种恶果,必然会遭致报应。无论怎样向神祈祷,向佛求助,最终也无法逃脱。这就是人的天命。因此,我们要沿着自然的大道勇往直前,无需伪装,也绝不造作,凡事要做到无愧于心。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像孔夫子所说的“天生德于于予,桓■其如予何”(《论语·述而》)的自信,才能真正地得到安身立命之所。

拥有“日本企业之父”、“日本金融之王”、“日本近代经济的领路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日本近代实业界之父”等一项项桂冠。日本一本著名的财经杂志对100位最成功的企业家进行调查,其中一项是“谁是你最崇敬和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涩泽荣一名列第二。

曾任明治政府财政大臣,直接参与了新政府的货币制度改革、废藩置县、发行公债等几乎所有重大政策的酝酿和制定。

33岁时弃官从商,创办了日本第一家股份制银行,并由此开始了自己极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家生涯。业务遍及金融、铁道、海运、矿山、纺织、钢铁、造船、机电、保险、建筑等众多领域,一生创办了500多家企业。

序言

在日本有一尊造型很别致的铜像,一个人一手拿着《论语》,一手托着算盘,凛然屹立。这个人就是拥有“日本企业之父”、“日本金融之王”、“日本近代经济的领路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日本近代实业界之父”等一项项桂冠,在日本妇孺皆知的涩泽荣一先生。他出生于1840年,自幼便修汉学与习剑。1867年,他出席了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后来又在欧洲游历将近两年。当时欧洲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制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这为他日后更改志向埋下了种子。后来一度官至大藏大臣的他,却做出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递交辞呈,弃官从商。辞官后的涩泽荣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创办了日本第一家股份制公司银行,并由此开始了他极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家生涯。他先后建立了东京海上火灾保险、日本邮船、东洋纺织、王子造纸、札幌啤酒、日本水泥、石川岛播磨重工业、东京煤气、帝国饭店等能代表“日本株式会社”的第一流的大型公司近五百家,业务范围更是遍及金融、铁道、海运、矿山、纺织、钢铁、造船、机电、保险、建筑等众多领域。

不能不说这是个奇迹,不能不认为涩泽荣一是一位圣人。到底是什么令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到底有什么样的理念或者信仰在支撑着他呢?想要揭开这个谜底,我们就必须认真地研读他的经典著作——《右手论语左手算盘》一书。

该书是涩泽荣一先生的讲演汇编,是他数十年亲身经历的体验录,所以读起来通俗生动,发人深省。书名就很标新立异,正如他在书中所说的那样:“把《论语》与算盘这两种看似迥异、毫无瓜葛的事物相提并论,似乎的确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嫌。但是,我始终认为,算盘需在《论语》准则的基础之上方能拨响,而《论语》也需在良好的算盘战略之下,才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创造财富。因此,《论语》与算盘虽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也有相通的道理可循。”

书中集中体现了他一生所遵循的“《论语》算盘说”的理论,即将儒家思想引入经济领域。他倡导商人之一生当如穆罕默德一手持剑、一手持经卷那样,一手持算盘,一手持《论语》,以儒家精神指导工商经济活动。在他看来,不合乎伦理道德的发财致富都无法长久,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商人和实业家。只有《论语》才是培养士魂的根基,商才也要通过《论语》来培养。因此,他提出了“士魂商才”的观念。

涩泽荣一先生极力反对空谈伦理道德、轻视经济和物质利益的倾向。他认为,孔子是强调财富积累于国于家的重要性的,反对的只是“不义”、“不仁”的富。而后儒却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提倡所谓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日本也受此影响,歧视追求物质利益的商人。为了改变这种倾向,他毅然投身于日本工商业界,并取得巨大的成功,以身作则为日本及东亚各国树立了“儒商”的典范。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在利己与利他之间,商人如何体现仁者之爱,如何权衡利益与道德,这就涉及商人的利益立足点是在国家、社会、个人哪一点了。涩泽荣一先生认为谋利和重视仁义道德只有并行不悖,才能使国家健全发展,个人也才能各得其所,发财致富。他反复以自己的经验来说明《论语》与“算盘”可以是一致的,一定要把《论语》也作为商业上的“经典”,依靠仁义道德来推进生产,务必确立“义利合一”的信念。的确,“义”与“利”应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也只有“义利合一”两不偏废,人类社会才能幸福,才有希望。

此外,他在书中还强调了学问在工商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批评了从商不需要学问的错误观念,鼓励人们修学向上。他所说的学问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种专业知识,二是道德修养。他认为,这两方面都不可偏废,必须协调并进。涩泽荣一先生认为,儒家的道德精神与日本的经济活动之合才是振兴日本经济的必由之路。有《论语》无算盘则无成,有算盘无《论语》则不立。涩泽的经济活动和理论研究还证明:资本主义本身的内涵、形式、运作、表征是多元和多样的,所以日本没有必要“脱亚入欧”。日本只要发扬“《论语》算盘说”之精神,并能“与时偕行”,就能生生不息,永继发展。此外,书中涵盖了很多为人做事的哲学,堪称一本人生指南。

《论语》给日本工商业的发展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甚至堪称其崛起的法宝,那么,它作为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瑰宝,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我们而言又有何裨益呢?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在发言中指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现代的中国是传统中国的延续和发展,离开传统思想谈中国的现代化必然行不通,而认为只有抛弃旧传统才能实现现代化的观点,是人为割裂现代与传统的联系,必然带来诸多弊病。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变的。如何对传统进行一种“创造性转换”,对正处于社会转型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

人心与人身的不和谐,小而言之导致个人精神的郁闷,大而言之,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国家的繁荣富强。这就是当今社会一大顽疾——自我价值认同感的丢失。当代青年人常用“郁闷”、“狂郁闷”来宣泄心中的不满,经常沉溺于网络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自身的不和谐,带来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甚至导致社群的不和谐,逐渐发展到社会的不和谐,最终会导致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因此,这部书不仅对健全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推进“中国式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建造和谐社会大有裨益,而且对青年人立志、求学、创业、实现人生价值都会有积极的启示。深刻研读此书,必能以仁义来规范混沌的生活,以儒学来安定烦乱的身心,以智慧来指导人生的方向。一手《论语》、一手算盘的中国人,必能再创新的奇迹。

涩泽荣一生活的时代正是清王朝被列强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清王朝的无能和中国社会的凋弊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甚至也影响到他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性的一些看法,尽管他是那样地推崇以《论语》为代表的传统汉文化。对于作者这方面的观点还希望读者辩证地看待。

书评(媒体评论)

手握《论语》,一手握算盘——日本崛起的秘决。

—一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

“我向人家推荐这本书……《论语》就是企业的基础,一个人最大的义就是对国家对民族最大的利!

——杨叔子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

“日本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孔子的教诲对他们的影响至巨,实例多得不胜枚举。

——伊藤肇,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右手论语左手算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涩泽荣一
译者 戴璐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289605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053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