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梅花碑
内容
试读章节

虽然我今天参观的这个“天子岭”,几乎已是4A景区,第一期垃圾填埋场的地面部分,但见红枫摇曳,紫薇、紫荆、凤尾兰、金叶女贞各展风姿,蜂蝶齐舞,即使步入观景亭享受迎面轻风,也闻不到垃圾的一丝酸味,尽管第二期填埋场就在我们的视线远处不停地运作,一群白蓝相间的清洁直运车正在把一座美丽城市的每日呕吐物小心翼翼地运来这里,交由推土机和压实机精细加工。

参观杭州天子岭,已经成了国内首条“垃圾旅游”线路,一句“跟着垃圾去旅游”的新鲜口号,越来越有号召力,据说团体参观已经预约到了明年的六月份,不抓紧还真赶不上趟。

这几年,应该说,杭州的“垃圾分类、清洁直运”和“垃圾前端、中端、末端管理处置一体化”,无疑是做得出色的。遍布全市的各垃圾转运站由于做到了“垃圾不外露、不落地”而从臭气熏天的往昔一改成为洁净漂亮的现状,周遭的居民也由投诉抗议变成了喜送锦旗;而曾经大面积腐烂于蓝天之下的“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一改而成为风景区,也叫人惊愕,随之而生的“沼气发电”、果蔬丰收更是叫人击节赞赏,甚至,中国城市环卫协会的理事长先生还冒出了这样一句有感而发的断言:“到杭州不来天子岭,等于未到杭州”——但是,我心里,也一直在想,填埋,毕竟还不是垃圾的最理想的归宿,填埋对深层次的土壤,对地下水,毕竟有潜在的威胁。

据说,填埋积年的垃圾所生成的渗滤液,粘如柏油,这种“柏油”渗入土壤,腐蚀力可想而知,当然天子岭填埋场是有一整套严格的处理方式的,他们在需填埋的垃圾下方事先铺上了巨大的防渗膜,这就使得日后生成的“柏油”能沿着防渗膜的“漏斗”方向得以集聚,收拢之后由污水处理厂进行再处理,坚决“不教胡马度阴山”,把祖国的土地蹂躏得不成样子。

但是——还是想说一句但是——对难以再生的土壤来说,“填埋”总是一颗定时炸弹,时间和历史会消蚀掉所有的防护,到那时,又怎么办呢?生活废料不比核废料威力小啊。

即便是填埋到太空,好像也不行。看过一则叫人皱眉的资料,说是现在已经有五千五百吨的太空垃圾“填埋”在天空轨道上,而且每年还以百分之二到五的速度递增,这就对宇航员与航天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专家为此警告,照此发展下去,到2300年,人类再休想把任何东西送人太空。

那么,焚烧又如何呢?其实焚烧也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焚烧这种活计,空气和人的鼻孔肯定都是要受委屈的,如果那天的微风正不客气地吹向你的窗帘。另外,焚烧还有一个大问题,要是垃圾的前期分类处理做得不好,一古脑儿统统塞进去烧,那后果自然就更加刺鼻了,烟雾会更绚烂,风儿会更恐怖,肺叶会更斑斓。

莫小米的设问“不知我属哪一类”,听了杭州环卫集团老总芦俊的一通分析,我觉得,看来最终得归于“资源化处理”那一类,那一类才是正道。

首先是“减量”,要将非资源性垃圾尽量减少,人不要动不动就制造出垃圾,要像老子所言的“圣人无弃物”,看什么都是有用的,不忍舍弃;其次是尽量挖掘垃圾的资源意义,明白“废中有宝,弃中可取,死中有生,残中有全”的道理,对这些“可教育好的”东西,不让填埋也不让焚烧,尽量争取让它们六道轮回,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达至“永生”境界。

这样,垃圾就不叫垃圾了,或者“垃圾”只是它的一个暂时的小名了,就如蚕宝宝,它变成了蛹,又化成了蛾子,那个包裹着“蛹”的套子,就绝对不是垃圾,它可以是我们身上的“喜得宝”丝绸服装,价钱还不菲。

芦总一直是这一战略思路的竭力鼓吹者,这位极有事业心的老总考察了世界各地的环卫处理模式,提出了因地制宜处理垃圾的各种操作性很强的举措,他再三强调垃圾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减量化和资源化。他上月刚从宝岛台湾考察回来,于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的台北故事,台北市民那种“垃圾分类”的自觉性给我们印象深刻,垃圾分类回收科学化、厨余分类资源化这些技术难题,他们都在积极想办法攻克;他们也是炎黄子孙,估计也一直在咀嚼老子的“人无弃人,物无弃物”的理念,比我们嚼得碎。由于台北市民能事先比较彻底地将垃圾分类完毕,所以接踵而来的资源化处理就变得顺畅了,一个城市的狐臭就能基本治愈。

看来,人与垃圾天然地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缘分。人制造了垃圾,也就有了天然的责任把垃圾从终端移回源头。人是讲究辩证法的,人应当有这种能力,应该能及时制订出焕发这种能力的法律与法规,应该善于与垃圾共舞,而且舞得很高雅很卫生。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不少很干净的城市和很干净的河流,榜样不在少数。

如果我是垃圾——这种说法固始终有点惊心动魄——不知我属哪一类?

如果我与垃圾有缘——有缘判断、指派和处置——不知我属哪一类?

有缘是肯定的,想想我自己,我每天的垃圾制造量也不在少许,但是抱歉,我确实长期地不知道我属哪一类。要是我今天没有走到清风习习的4A景区似的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没有听芦总流利地念一篇垃圾经,没有在“天子岭垃圾教育第二课堂”亲手拎一拎一只36公斤的垃圾袋,这每个人一个月所产生的平均垃圾量,我真不知道一车……

目录

序:无心插柳柳成荫

第一辑 梅花碑

 梅花碑

 垃圾是你我的缘分

 龙门古镇

 那时候的空气

 给胡宗宪鞠个躬

 附:土默热:《再给胡宗宪鞠个躬》

 浙江也出过皇帝

 雷峰塔是思想的高地

 青岩古镇,避祸之地

 什么原因,终于使英国元帅说出了“杭四中OK”?

第二辑 招兵买马

 招兵买马,盼能蔚然成军

 钦佩龚鹏程的言之凿凿

 进一步招兵买马

 “花朝节”是个缤纷的平台

 不能不为王老师喝彩

 今天是个好日子

第三辑 诗情与心情

 作家的话你相信多少

 心境如茶

 说说胡先生的诗,不说其他

 附:吴光:《自古“正直”行何易——忆胡华先生一件事》

 老杨发现一个好市委

 王延生腰斩了我的午餐

 想要流眼泪,马上播一遍

 附:鹤矾:《我祈望有安宁的乐土》

 为小善,也不易

 滨江听涛说雷锋

 仙居的油菜花开出了文化

 缠人绵绵的青藤茶馆

 你为什么要给我取这个名字

第四辑 斗争

 一九五八:炮战迷局

 与“大包干”带头人说说话

 泽国炼出了一粒什么丹?

 主席与主席

 附:毛大成:《主席的幽默与幽默的主席》

第五辑 我用三种树,感受汉源

 汉源梨花白

 大渡河,檀香树

 清溪文庙,石榴

第六辑 宝岛随想录

 在CA149机舱思考连续剧

 台湾导游会说话

 进101大楼吞咽口水

 不要吵了这些宝贝

 太平洋真深啊

 哗啦啦啦

 太鲁阁国家公园:宣纸的感觉

 一脚热带,一脚亚热带

 驱车东海岸是一种境界

 猫鼻头景区发现“臭娘子”

 灯塔矗立在台湾最南端

 余光中先生的旷达

 在高雄走近邓丽君

 竟然能在日月潭参拜唐僧

 不到中台禅寺,肯定不行

第七辑 絮絮叨叨

 我们的诗船和你们的港口

 文学就是砖瓦,砖瓦就是文学

 也只有江浩能与他们同行

 舞铜与舞诗,皆生云彩

 碰撞与集聚

 关于“政治抒情诗”命题的两点感想

 文学解读雷锋:真实与艺术

 背负历史刀伤的银幕人物,是我们急需的人物

 附录评论、绍介、叙述

 陈君独秀,尔命如钟

 请黄亚洲讲课

 文学的力量和文人的担当

 究竟是什么,使我们至今心潮难平?

 雷锋形象的人性光辉

 有趣的文字

 近读路福,远读黄亚洲

序言

我和亚洲相识应该说是因诗而结缘。亚洲在我心目中,首先是一位诗人,然后,才是小说家、编剧。

记得那年,他的诗集《行吟长征路》希望在我社出版,和我联系,我闻讯后很是高兴,为他作嫁我既感到义不容辞,又觉得十分欣慰。过后我问他为何找到我,他说,曾看到我责编过不少政治抒情诗,而且编后经常用诗的形式写成序或编后随想,比如为《他还活着——臧克家评论集》写的编后随想《这是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主编《朱子奇诗歌创作评论选》也写了编后随想《献给诗人的花环》等等。他觉得我写的东西真诚而拙朴,不矫作,不泛情。我听后很是高兴,要知道,这是一位多部作品曾荣获国家级大奖的作家啊,于是就欣然应允为他的《行吟长征路》担当责编。可事隔不久,亚洲打来电话向我表示歉意,说他们本省的一些人希望能在本地出版,我说这没有关系,我当然理解这本诗集的分量,这本集子是有可能冲击奖项的,浙江省的“肥水不留外人田”的思绪我可以理解。可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有一天,那位浙江文艺出版社的主编,带着数目不少的作为酬谢的编辑费,交给了我,还说,要把我的名字作为特约编辑放在书中,并说明这是作者的意思,这真让我感慨不已。

结识其人,读其作品,我渐渐了解到,亚洲的诗品和人品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之后,果然,《行吟长征路》在当届“鲁迅文学奖”中榜上有名。我社虽然失去了一块“鲁奖”金牌,我却结识了一位可交的诗人朋友。以后我们经常联系,有一次,他的长篇小说《建党伟业》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也请我去助兴一聚。

通读这部散文集《梅花碑》,有个感觉,觉得作者是在他文学生涯的地平线上,在他那些宏大的建筑《日出东方》、 《建党伟业》、《雷锋》的周边营造风景,绿柳成荫,错落有致,曲径通幽。这是一个整体的景致,体现了一种审美。

作者的诗心、视野、诗情,都离不开他的故土,他的祖国。作者无论身处何境,随时都在进发情感的火花,常在不经意间俯首采摘诗的花朵,尽管有些是没有分行的文字,但一念,就是真正的诗。他写杭州的历史风貌、风土人情;他感叹西溪红楼,他抒发千岛湖的心境;他写雷峰塔,戏称法海和尚迫害白娘子是“以人为本”;他抱着沉痛的心情解读“祖国啊你慢些走”,表达了作者当下的一种特别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愫。

当他写到“青藤茶馆”时,却又表现得轻松活泼,情思绵绵,还信手拈来,留下一首打油诗以纪一时之感:

“青藤茶馆如青藤,缠住西湖缠茶人。

哪怕不是嗜茗者,亦愿此地洗风尘。”

内容推荐

《梅花碑》是作家黄亚洲最新的一部散文随笔集。

《梅花碑》作者的眼光涉猎当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并以自己独到的思路以及语言风格,深刻而机趣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以这种观点引动读者的思考。

在《请陈独秀孙女吃顿饭》等篇什中,作者的笔触体现了浓郁的历史苍凉感。

散文集还以一组独具风格的随笔,反映了祖国宝岛台湾的社会面貌,读来引人入胜。

编辑推荐

通读这部散文集《梅花碑》,有个感觉,觉得作者黄亚洲是在他文学生涯的地平线上,在他那些宏大的建筑《日出东方》、《建党伟业》、《雷锋》的周边营造风景,绿柳成荫,错落有致,曲径通幽。《梅花碑》是一个整体的景致,体现了一种审美。《梅花碑》反映了祖国宝岛台湾的社会面貌,读来引人入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梅花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亚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70547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2013204577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