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礼记精萃/国学文化经典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近年来,人们逐渐提倡学习“国学”。所谓“国学”,是指在学术层面上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本书为《国学文化经典读本》之《礼记精萃》。

《礼记》是中国历史上影响较为深远的一部儒学著作。从本书中你可以体会到中国无愧于文明礼义之邦,体会到古代礼俗的现代意义,体会到文化的延演是无法割断的。本书相信本书对青少年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内容推荐

《礼记》共四十九篇,是一部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或者说是一部儒学论文汇编。

本书的编写体例是篇名、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其中注释部分,由于后面有译文,所以注得比较简略。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郑玄的《礼记注》和孔颖达的《礼记正义》,为了行文的简洁,文中所采郑《注》孔《疏》。

目录

前言/1

学记/7

儒行/20

坊记(节选)/31

表记(节选)/36

缁衣(节选)/52

礼运(节选)/59

礼器(节选)/69

经解/75

祭义(节选)/81

曲礼上(节选)/90

檀弓下(节选)/102

大学/106

中庸/121

乐记/149

附:主要引用书目/194

试读章节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①,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②。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不视学,■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宵:通“小”。肆:习。肆三,指习《小雅》之《鹿鸣》、《四牡》、《皇皇者华》。②孙:通“逊”,恭顺。

【译文】

大学开学时,要穿白色的皮弁礼服,用菜祭奠先圣、先师,这是表示尊师重道。演习《诗经·小雅》中《鹿鸣》等三首反映君宴乐的乐章,这是引导学生树立做官入仕的志向。学生入学时,通过击鼓招集学生,打开书箱发给书籍,这是让学生以恭顺的态度对待学业。用夏、楚两种教鞭笞罚不听教育的学生,这是为了整肃校风。天子诸侯没有通过占卜举行■祭之前,不到学校去视学考察,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容向学。老师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但不轻易开口解说,这是为了让学生独立思考。至于年幼的学生,只听年长的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而自己不发问,这是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而不逾越等级。以上七个方面,便是教学的重要原则。《记》上说:“凡是学习,学官要先安排好学校管理的事项,学生要先树立学习的志向。”说的就是以上的情况吧。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①,不能安弦;不学傅依②,不能安诗;不学杂服③,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惰焉,息焉,■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④,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缦(man):琴弦。②依:比喻,比兴。③服:事。④辅:友(郝懿行说)。

【译文】

大学的教育按季节安排教学内容,必须有主干课程,课后必须有复匀作业。不练习指法,就不能演奏美妙的乐曲,不学习广博的比兴,就不能写好诗。不学习各种杂事之礼仪,就不能很好地行礼。不喜欢所学的技艺,就不能提起学习的兴趣。所以君子对于知识的学习,要积累,要练习,课后休息时耍体味,要结交学友共同9习,能够这样,才能学得好并亲爱老师,喜欢学友而笃信所学的道理,所以即使离开师友也不会违反道义。《尚书·兑命》中说:“重视并恭顺地对待学业,努力学习,时刻不忘学习,学过的知识迅速地加以实践,所学就会取得成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今之教者,呻其估毕①,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注释】

①估(zhan):通觇,视。毕:简册。

【译文】

当今的老师,只会照本宣科,并且多向学生提问来掩盖自己的空虚,匆匆忙忙地追赶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是否理解,教育学生没有诚心,不能因材施教,讲授的内容错误百出,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反情背理。这样,学生学得不明不白而怨恨自己的老师,为难学而苦恼,又不知所学有什么用处。即使勉强修完学业,很快也就忘记了。教育的不成功,就是这个原因吧。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译文】  大学的教育方法:邪念尚未萌发的时候就加以防禁,叫做预防;当学生可以接受教育的时候及时进行教育,叫做适时;不超越学习阶段而讲授,叫做循序;相互观察学习从而吸取别人的优点,叫做观摩。这四项,是促使教学兴盛的原由。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①。燕辟废其学②。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注释】

①燕:亵慢。②燕辟:燕游邪僻。

【译文】

坏事发生了才加以禁止,就会有违教育的本意而难以战胜邪恶;就学时期已过才开始学习,就会感到辛苦而难有成就;杂乱地施教而不循序渐进,就会破坏知识的系统性而难以学好;独自学习而没有学友在一起切磋,就会学习偏狭浅薄而见识不广;结交不正派的朋友,会违背老师的教诲;闲荡邪行就会荒废学业。这六个方面,就是致使教育失败的原因。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译文】

君子既懂得促使教育兴盛的因由,又知道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可以做人的老师。

故君子之教喻也①,道而弗牵②,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③,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P10-13

序言

近年来,人们逐渐提倡学习“国学”。所谓“国学”,是指在学术层面上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上一个世纪,我们经受过许多折腾,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传统文化饱受摧残破坏。在今天,痛定思痛,提倡学习国学,这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修养,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历代的心血,世世相传,层层过滤,积淀成深厚的文化传统。在学术层面上,文化传统贯串、渗透于哲学、文学、史学等人文学科的各种著术中,凝聚成影响全民族意识形态的血脉。当然,其间有精华,有糟粕。而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则是我们必须吸取的营养。只有继承、吸取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才有可能不断地壮大,不断地发展。

回首近百年,欧风关雨,吹渗神州,这对促进我国走向现代化,有其积极的一面。特别是进入全球化时代,我们不能故步自封,死抱传统。我们应该把世界上一切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财产,拿过来为我所用。但是,在以开放的态度面向世界的同时,我们更要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继承过来,发扬下去。越是全球化,越要民族化。只有在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外来的文化养分,我们才有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有可能走在全球化、现代化社会的前列。

让青少年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国学,是当前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应该重视的问题。多少年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给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困扰,不利于社会人才的健康成长。君不见,在我们中间,有知识而没文化的人,所在多有。其实,没有获得优秀文化传统熏陶的人,即使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也不可能真成大器。庸庸碌碌者,捉襟见肘,寸步难行,遑论“走遍天下”!

即使对那些有志于从事科技事业的青少年来说,学好专业知识,与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学好国学,这两者绝不矛盾,更不会互相排斥。相反,接受了国学中所启示的具有辩证思想的观点方法,加强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增进了人文精神和素质修养,反会促进对科技知识、理论的理解,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试看我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像苏步青、李政道等等,他们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都与从小便接受国学的熏陶有关。深厚的文化根基,是他们攀登科学高峰的巨大的推力。这一点,我国的优秀科学家在总结学习的成功经验时,常引以为傲。对莘莘学子而言,前辈学人的体悟,值得认真地思考。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学一点国学,对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处理好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同样是重要的。例如国学中提出的礼、义、廉、耻,忠、孝、仁、爱等观念,经过重新诠释,完全可以运用到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至于优秀文化遗产中所呈示的辩证的思想,人生的哲理,美好的文句,优雅的仪态,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我认为,学不学点国学,对人的素质、知识的培养,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快慢之分,雅俗之分。因此,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适应全球化、现代化的需要,为了对付日趋激烈的竞争,提倡学点国学,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实在是很有必要的。

学习国学,最好的办法是从娃娃抓起,让青少年从小就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有所接触。启蒙教育,对人的成长,关系至为密切。当然,传统典籍中某些概念、语言,青少年未必了了,可能是囫囵吞枣,但这不要紧。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青少年会逐步弄清它的真义;而那些优秀的文化养分,会渗入他们的肌肤、血管,成为他们生命的部分,让他们有可能更好地健康成长。

我们这套丛书,是为了帮助青少年学一点国学而编写的。我们很愿意把我国文化遗产中发人深省的哲理,脍炙人口的诗文,上至孔子老子,下至鲁迅冰心,有选择地向读者们介绍,并且稍作简明扼要的说明、注释。我们希望,广大的青少年能够从这套丛书中,接受到祖国优良文化传统的教益,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材。

暮春三月,杂花生树。让我们这一块深受岭南文化滋润的土地,开出更加美丽的花朵。

2006年3月于中山大学

(黄天骥,中山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专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礼记精萃/国学文化经典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中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50815
开本 32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9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