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西班牙巴塞罗那建筑学院建筑史与建筑理论课程教授莫拉莱斯于1987-1993年散见于各处所发表的文章,加以整理成为探讨当代建筑的评论文集。本书对当代建筑所作的评论,主要在于针对作品所隐含的价值观进行检验,而非建筑上的探究。因此书中完全经由论述的方式试图从不同的观点切入,使人发现看似相反的事物有时却非常近似。透过这种评论的方式,作者试图揭露“在一些历史情境下,建筑、艺术与文化具有本身的认同并且能够承担特定的任务”,借此区分出特定的情境下一同出现的各种原则。
图书 | 差异--当代建筑的地志/经典建筑理论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西班牙巴塞罗那建筑学院建筑史与建筑理论课程教授莫拉莱斯于1987-1993年散见于各处所发表的文章,加以整理成为探讨当代建筑的评论文集。本书对当代建筑所作的评论,主要在于针对作品所隐含的价值观进行检验,而非建筑上的探究。因此书中完全经由论述的方式试图从不同的观点切入,使人发现看似相反的事物有时却非常近似。透过这种评论的方式,作者试图揭露“在一些历史情境下,建筑、艺术与文化具有本身的认同并且能够承担特定的任务”,借此区分出特定的情境下一同出现的各种原则。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西班牙著名的建筑师与理论家伊格拉西·德索拉-莫拉莱斯在过去廿年间所发表的十篇文章。其中有一些是先前未被翻译成英文的文章,而且作者也特别为英文版的发行写了一篇新的导论。 面对当代艺术与建筑,伊格拉西·德索拉-莫拉莱斯认为并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描述目前的实践;他反而强调如何清楚地说明由对比、多样性与张力而形成目前的动态性。 在理论基础上,伊格拉西·德索拉-莫拉莱斯打破正统的方式同时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以及德勒兹的后结构主义中获得启发。由于结台这些哲学的遗产使得他不必与古典人文主义产生关联,也无须宣告客体之死,便能够重新唤起人性的主体。他对艺术与建筑昕怍的探讨,尤其是回顾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发展,激发他着手设计、筹划。并且最后建立了主体性如何在现代主义中发展的谱系。所得到的成果是以极具煽动性的方式建构了一种流动的“地志”。清楚地呈现而非描述我们目前的艺术与建筑生产所基于的这片动摇的地平面。 目录 中文版代译序:评论的思维——在场与不在场的主客体互动关系 英文版编者序:现代的主体化 导论 第一章 当代建筑的地志 第二章 密斯与极少主义 第三章 建筑与存在主义 第四章 弱势的建筑 第五章 从自主性到无时间性 第六章 场所:永恒性或生产 第七章 差异与界线:当代建筑中的个人主义 第八章 高技派:功能主义或修辞 第九章 在机械复制时代中的建筑作品 第十章 施虐受虐狂:评论与建筑实践 参考书目 附注 图片来源 英中对照索引 中英对照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差异--当代建筑的地志/经典建筑理论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西)伊格拉西·德索拉-莫拉莱斯 |
译者 | 施植明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43550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0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4 |
出版时间 | 2007-08-01 |
首版时间 | 2007-08-01 |
印刷时间 | 2007-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U-0 |
丛书名 | |
印张 | 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3 |
宽 | 139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01-2005-6407 |
版权提供者 | Ignasi de Sola-Marales Rubio,Eulalia Serra de Sola-Morales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