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普洱茶的前世今生(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茶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古时已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可见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近两年,普洱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茶友。

每个人每座山或许都有一个难忘的前世今生,普洱茶也不例外,本书就以丰富的史料探寻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内容推荐

红浓明亮的茶汤,与巍峨壮丽的金銮宝殿相映生辉。从中国的宫廷到欧洲的城堡,普洱茶神奇的功效,成了一个可以实现的童话。帝王将相、贵妇淑女、名人学士无不争强显胜。从单纯的饮品晋升到礼品的行列,从禁宫朱门的深深庭院,进入到了寻常百姓家。本书对普洱茶的来龙去脉作了详细的介绍,内容包括普洱茶的来历、普洱茶的产地、普洱茶的功效及普洱茶的分类等。

目录

百年世事一壶茶

普洱茶的来历

普洱茶的产地

普洱茶的分类

茶马古道

普洱茶的品鉴

普洱茶的选购

普洱茶的香韵

普洱茶的冲泡

普洱茶的功效

普洱茶老字号

普洱茶的收藏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南糯山在勐海县格朗乡和距景洪22公里处,是有名的茶叶产地和茶王树的故乡,“南糯”是傣语“笋酱”的意思。1953年,云南省茶科所在南糯山半坡寨发现了一棵株高5.5米,主干径围4.34米,被当地哈尼族称为“沙归拨妈”,树龄达800年的栽培型古茶树。可惜这棵古茶树在1994年冬天已枯死。在南糯山这片低丘山地上,散落着十多个哈尼族村寨,据哈尼族的老人们说,他们从墨江迁未定居已有56代人了。也就是说,在1000多年前哈尼族就在此种茶。当时,南糯山已有茶树,从那棵有800年树龄的栽培型古茶树推算,南糯山的茶树栽种历史可追溯到唐代。据专家研究,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所记载的“二月间开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的茶叶,就产于南糯山,这种毛尖如今称为“南糯白亳”。阮福所述的“小而圆者名女儿茶”的茶叶,据说也是南糯山姑娘寨的“女儿”所采,是当时勐海茶区的特产。1923年,云南省第一茶业试验验室在南糯山设立。1939年,云南省思普企业局派白亮诚在南糯山开办思普茶厂,自行发电,用机器加工绿茶、红茶、砖茶、饼茶销往四方,年产茶叶在万担左右。

如今,南糯山的哈尼族仍将茶业作为主要产业,这个仅有3000多人口的地方,种茶面积已超过1万亩,人均占有茶园约3亩。新建的茶园,茶树高不过1米,一棵挨着一棵,满坡满山的翠绿蓬勃着茶王树之乡的青春。

巴达山,位于勐海县西部,是布朗族和哈尼族聚居的山地,与缅甸仅一江之隔。巴达,傣语地名,意思是“仙人脚印”。因在山西侧的隘口上有一块约1平方米的巨石。巨石裸露的石面上有一个长约1尺的巨人足印而得名。

在巴达乡小黑山东南距贺松寨约2.5公里处,有数株连片生长的野生茶树。1961年在此地发现一株野生大茶树,株高32米,主干直径达1米,树身直立,分枝部位较高,枝干较少,长势旺盛,此株野生大茶树的发现让茶坛震惊。1980年又在小黑山上发现了一株主干围粗3.8米,高34米,树龄达1700年的大理茶种原始古茶树。这株被称为“茶树之王”的茶树附近还有许多山茶科植物生长,混生有古藤攀缘的高大乔木和罕见的树蕨。巴达虽自古产茶,但历史上的茶园面积不大,茶叶产量有限。解放以后,新建了曼来茶园,巴达茶山,数千亩新式茶园使这块地广人稀的山地,有了无限的生机。

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生长在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九甲乡和平村,海拔2450米的哀牢山上。这是一片以茶树为优势建群树种的植物群落。原始森林中有茶树群落280公顷,其中两株最大、最古老的茶树,一株是在上坝的千家寨1号,为乔木树型,树姿直立,树高256米,树幅22米×20米,基部干径1.2米,叶片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平,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花冠大,花梗无毛。1996年据专家考证,认为古茶树抗逆性强,未见发生冻害,按其植物学特征属于野生型茶树,结合古茶树生长地理位置、地理纬度、海拔高度与水热状况等资料综合推算,树龄2700年。千家寨2号古茶树在海拔2280米的小吊水头,其树也是乔木型,树姿直立,分枝较稀,树高19.5米,树幅16.5米×18米,最低分枝高10米,基部干径1.02米,叶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花冠大,花柱中下部有少许毛,子房茸毛特多,花梗长。据专家考证,千家寨2号茶树树龄为2500年。

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总面积4200亩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最古老的野生古茶树群落。1920年,镇沅有800户茶农,年产茶1.3万斤,远销大理、昆明。1944年,产茶12.1万斤。1952年全县有茶园2000亩,产茶3.88万公斤。到了1988年茶园增至2.78万亩,产茶27.35万公斤。除了千家寨的古茶树王,在海拔1800—2000米的镇沅县者东乡马邓村,现存栽培型古茶树约500亩,都属于乔木型古茶树。史料记载已有800多年树龄。历史上有名的“马邓茶”是用马邓特有的古茶树品种的茶叶加工成晒青茶。“马邓茶”茶汤翠绿,耐泡爽口,色美味香。因产量少,只作为贡品茶。现在已有标准茶园4000余亩,年产“马邓茶”100多吨,1988年“马邓茶”被评为云南省八大名茶之一。

在镇沅民间代代相传着早在三国时期,镇沅的各族民众就开始采野茶加工食用或泡水洗澡,把野茶树带到寨子中栽种驯化。唐代,镇沅县九甲乡、者东乡、振泰乡等乡镇都有古茶树,人工栽培古茶园面积达数百亩。

镇沅县境内到底还藏着多少古茶树,它们又分布在什么地方2005年12月,镇沅县成立了普查小组,对该县境内的无量山、哀牢山进行了近一年的普查。派出的两队工作人员行程2500公里,走访调查了80个自然村。结果发现海拔1800米以上有野生茶分布,1350米以下有栽培型茶分布。野生茶树主要分布在哀牢山中部和无量山支脉的老乌山、大亮山一带。在海拔185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多以点位集中分布并向四周辐射和呈地带性分布为特征或沿着高海拔箐谷呈零星分布,树体大小差异大,树型为乔木和小乔木。栽培型古茶树主要分布于海拔1700—2100米的自然村寨周围,其特点是分布密度大,有规则的行株距,树体大小均匀,分布集中连片,大部分茶园中间种玉米及其他作物。在老乌山和尚寺村有一棵栽培型茶树,树高9.5米,根盘露出地面直径1.23米,其芽叶及老叶叶背都生有茸毛,而野生茶树(大理茶)的芽叶是没有茸毛的。该茶树花的柱头3—4裂,而野生茶树花的柱头通常为5裂。老乌山大茶树为红芽茶类型。在这棵茶树周围有不少主干直径0.2米大小的红芽乔木型茶树,就是它的有性后代。经采摘大茶树生叶制成的晒青茶样,具有突出的普洱茶香味和醇厚的滋味,茶气十足。老乌山大茶树属栽培型,是可直接利用的,适合制普洱茶的珍贵种质资源。老乌山大茶树被尊为“茶神树”,每年4月16日被定为“茶神节”。每到这一天,四邻八乡的男女老少聚集“茶神树”下虔诚祭拜,祈求神灵保佑茶叶丰收,岁岁平安。按板井村至今保存有长着六双手的茶神石刻像,仍有老人记得小时候跟着大人赶着驮马,到老乌山过“茶神节”的情景。

在1981年被评为云南省八大名茶之一的“坎盆箐茶”种植历史也有200多年,产地在海拔1600米的勐大乡文况山,最高年产量达2000斤。“坎盆箐茶”清香、味醇、耐泡,被人们视为珍品和“茶中之王”。在振泰乡文帕村河头寨,有一棵高9.6米,生长势强,约有480年树龄的河头大茶树。在哀牢山区恩乐镇,有速生新式茶园千亩,生产无污染生态茶。里崴乡新街村,有茶园1200亩,年产优质茶50多吨。早在10年前,云南年产茶500吨以上的县市就有30余个,改生产量可想而知。P27-2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普洱茶的前世今生(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晓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231599
开本 24开
页数 1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272.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8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