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下雨之前带上伞(一套企业变被动为主动的绝妙方法)
内容
编辑推荐

企业应当在外界环境变化以及自身被迫调整之前有所作为,即“预则立”。

生物的进化、企业的演进是遗传、变异和选择三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此相对应,企业应当着重强化三个方面的作为,即企业理念的高瞻远瞩、企业战略的着眼变革和企业组织的以市场为驱动;此三项构成本书所谓“下雨之前带上伞”的“三把雨伞”。

企业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不仅要长“三只眼睛”看清楚外界环境的变化,还要努力看清楚自己的生意到底是什么,以免在变化中迷失自我。

内容推荐

面临着越来越变幻莫测的世界,企业应当在外界环境变化以及自身被迫调整之前主动地有所变化。本书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企业进化基因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企业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集合,能够“未雨绸缪”,主动作为。具体来讲,就是与生物及企业的遗传、变异和选择的进化机制相对应,企业应当着重强化企业理念的高瞻远瞩、企业战略的着眼变革和企业组织的以市场为驱动;正是这三项构成本书所谓“下雨之前带上伞”的“三把雨伞”。对此,本书不仅提出了新颖、可靠的分析思路,而且展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系统方法。

目录

PREFACE

前言

第一章 预则立

 一、企业是逐渐演进的物种

  马格里布商人的影子

  演进之于变化中

 二、谁选择了企业

  达尔文的适者生存

  企业的进化与选择

 三、下雨之前带上伞

“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下雨之前的三把雨伞

第二章 第一把雨伞:高瞻远瞩的企业理念

 二、化无形为有形

企业理念的导入

企业理念的认同

 三、提升领导者精神境界

精神也是核心能力

提升精神境界的障碍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企业家精神

第三章 第二把雨伞:着眼变革的企业战略

 一、打破思维惯性

物理惯性、企业惯性和思维惯性

打破,从根本入手

 二、变革环境下的战略分析和选择

审视战略环境

推进战略选择及实施

 三、增强战略的柔性

战略柔性的构成

增强战略柔性的途径

第四章 第三把雨伞:市场驱动的企业组织

 一、澄清不正确认识

盲目地追随顾客

“我们只相信技术”

成为市场驱动型组织

 二、提高市场驱动能力

敏锐感知市场

有效关联市场

 三、推进企业组织变革

破旧以立新

组织变革的阻力

化解阻力的方法

第五章 人间正道

 一、沧海桑田

 二、长三只眼睛

海尔的“三只眼”

决定眼睛的是什么

 三、看清楚自己

星巴克的“生意”

德鲁克的三个问题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三、下雨之前带上伞

生物进化的过程是生物体被动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依赖自然的力量实现着对生物的选择,淘汰掉不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而适应变化的生物得以生存并发展延续,在客观上实现了“优胜劣汰”,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所类似的是,企业的演进是企业在外界环境变化和内部调整的相互作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进化的过程,这种进化是指企业在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不可逆的变化,从而使企业发生从无序到有序或从简单有序到复杂有序的演变。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毕竟不同于生物体,企业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集合,能够在面临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有自身调整必要的时候审视度势,预见变化的趋势,使得可能发生的变化尽可能地朝着有利于自身演进的方向发展。企业这种能力根源于企业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的目的性,而这种目的性表明了企业成长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这种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存在、发展,是因为企业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正是这种人类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将人类和动物区别开来,也从根本上将企业的演进区别于动物的进化。也正是因为如此,人类连同人类所创造的企业能够在外界环境变化以及自身被迫调整变化之前有所作为,形象地说就是“下雨之前带上伞”。

“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名言。赫拉克利特是在米利都学派和毕达戈拉斯学派之后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被后人称之为变的哲学,对后来辩证法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他把存在的东西比作一条河,声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而不是原来的水在流淌。其实,对于这句名言还可以从,另外—个角度,即人的角度来理解,一个人由于有过踏进一条河的经历而知道那条河的实际存在,如果不想游泳或是自杀,是不会再一次踏进去的。其所以不会,是因为人有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具备理性的意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中国著名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很多大臣都劝他不要这样做,认为现在时机不成熟,攻打楚国有害无利,也没有胜利的把握。可是,吴王已经下定决心,并下令说:“谁再敢来阻挡我,立刻处死。”

这样一来,大臣们谁也不敢劝阻了。有一个青年侍卫官还想劝阻吴王不要出兵,他知道直说会被杀头的,便想出了个办法。

有一天早晨天刚亮,这个青年侍卫官就来到了吴王休息的花园,他手拿一把弹弓,在树底下转来转去。第二天早晨又来到这里,第三天、第四天早晨也是这样转来转去。有人感到很奇怪,就把这事告诉了吴王。

第五天早晨,青年侍卫官又来了,吴王也来了,便问他:“你一连三四天早晨到花园里来干什么?你的衣服都被露水浸湿了,这何苦呢?”

这时,他手拿弹弓,对吴王说:“轻声一点,大王您向树上看,有一只蝉只顾着一边吸露水,一边在呜叫,可是,它没有察觉到有一只螳螂正躲在它身后,弯着前肢,想要捕捉它呢!”

吴王笑着说:“螳螂捕蝉,这有什么好稀奇的?”

青年侍卫官说:“大王您再看,螳螂一心想捕蝉,但它不知道,还有一只黄雀在它身后,正伸长脖子,瞪着眼睛,想啄它呢。”

吴王说:“这又说明什么呢?”

青年侍卫官将手中的弹弓搭上泥丸对准黄雀,说:“蝉、螳螂、黄雀都只看到自己眼前,没有看到自己的处境正在发生着变化,没有想到自己身后的危险啊!”  吴王听到这里,猛然醒悟了,明白了青年侍卫官的用意,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决定。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螳螂捕蝉”这句成语,并常与“黄雀在后”连在一起使用,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环境变化,而不知后患会随之而来。普通生物总是会“目光短浅”,因为它们没有大脑。人作为万物之灵,有着发达的大脑,有着强大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趋利避害,而且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明察秋毫,能够吸收、借鉴人类以及生物界的经验教训,促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方向变化。

所谓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哲学范畴,又可称之为意识的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对于其含义,从哲学角度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所谓目的是人们行动之前在头脑中形成的想要达到的结果,计划则是目的的具体化,是实现目的的具体方案。人在行动前确立目的、制定计划,是人的能动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人建造房屋同蜜蜂建造蜂房的根本不同,就是蜜蜂的活动没有目的和计划,是一种本能活动;而人在建房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房子的用途、式样、大小和施工方案,所以,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好的蜜蜂要高明。第二,人的意识对世界的反映是具有创造性的。人们对世界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不断创造的过程。人不仅能通过感觉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通过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状,而且能够追溯事物的过去,预测事物的未来。第三,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人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客观世界,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创造出了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将意识变成客观现实。这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例如,现在的天空有飞机、飞船、人造卫星、空间站、太空探测器。陆地上有火车、汽车、立交桥、水库、电站、高楼大厦等,海洋里有隧道、电缆、轮船、核潜艇、航空母舰等。这一切都是人的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生动体现。

P20-23

序言

企业面临的世界越来越变幻莫测,旧有的商业常识、顾客、市场、竞争等,大多已经不再具有原先确切的含义。从市场角度来审视,世界之大已经找不到一块不是国际市场的市场。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对此有一句振聋发聩的话:“20世纪充满常识,而21世纪是一个无常识可言,而且会突然发生变化的时代。”

“勿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是千百年来传承着的我们先人的教导。处于这样一个一切都更为不确定的时代,我们是否还可以有所作为?现实中我们究竟做得怎样?我们能够,我们应该,我们将要做得怎样?

生物千万年来的自然进化,企业上百年来的不断演进,提供了无尽可以借鉴的事例。为此,无数智慧的探索和累积,为我们进一步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对照生物和企业进化的规律,总结企业兴衰成败的案例,笔者认为企业应当在外界环境变化以及自身被迫调整之前主动地有所作为,即“下雨之前带上伞”,并且为此设计了—套有着实际操作性的系统方法,即“三把雨伞”。

“第一把雨伞”,是高瞻远瞩的企业理念,与生物及企业进化中的“遗传”相对应。詹姆斯·柯林斯和杰里·波拉斯在集合众多管理者认识的基础上,选择18家历史悠久的成功企业进行研究,证明了企业核心理念是企业组织长盛不衰的根本信条,这些根本信条犹如基石一样稳固地埋在土地里,并且在《基业长青》一书中将这些企业称之为“高瞻远瞩的公司”。基业长青是多少企业美好的愿望,长盛不衰又是多少企业不尽的追求!在这种愿望和追求的背后,不断传承着的是前瞻性的、普遍适应的公司理念。因此,与其说是公司的高瞻远瞩,不如说是其企业理念的高瞻远瞩。企业的管理者们在追求优秀、卓越的不懈努力中,不可不重视、不可不追求企业理念的高瞻远瞩,而且企业理念的高瞻远瞩不仅限于企业管理者自身,还要渗透于企业的每一位员工。

“第二把雨伞”,是着眼变革的企业战略,与生物及企业进化中的“变异”相对应。适者生存,是生物界恒久的法则;适者善变,既是这一法则使然,又是自然界的客观现实。商业社会中企业百年的发展,印证了这一客观规律的普遍和必然,所不同的是,由于商业社会的复杂、企业竞争的激烈,企业面临着更多方面的变化,企业由此而为相应变化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常态。因此,企业的管理者们应当将变化视为常量,应当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构建在变化之上,应当强调企业自身的可变性,为此,极为重要的是掌握着眼变革的企业战略。人们似与生俱来有着对于变化的抵触和惰性,所以,推动着眼变革的企业战略的必要前提是打破人们思维中貌似本能的惯性;继而在制定战略之时,充分进行战略环境的相关分析,发现战略变革的机会,推进战略的选择及实施;在执行既定战略之时,努力增强企业战略的柔性,提高企业的有效竞争能力。

“第三把雨伞”,使市场驱动的企业组织,与生物及企业进化中的“选择”相对应。自然的选择,左右着生物体的命运,决定着生物种群进化的方向;市场的选择,决定着管理者们所作所为的成败,决定着企业发展的界限。企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对市场变化的调整、适应的过程。因此,与其被动地等待市场的选择,不如主动地以市场选择的导向为标杆,以市场驱动的企业组织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幻。为此,企业的管理者们应当摒弃“我们只相信技术”等不正确的想法,大力提高企业的市场驱动能力,同时推进企业组织的相应变革。

需要强调的是,变化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企业发展的必然,正如毛泽东所说,“人间正道是沧桑”。即使前行的道路没有了方向、所处的世界缺失了规则,一位真正的企业管理者面对凡事皆有可能的变化,不论是处于变化之前还是变化之时,既要长“三只眼睛”看清楚环境的变化,又要努力看清楚自己的生意究竟是什么,以免于变化之中迷失自我。

肖文宏

2007年7月8日

于清华圆明斋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无法逃避变化,我们只能走在变化前面。

——彼得·德鲁克 现代管理之父

我主张,变革应该成为我们的准则。……不要等到时间太晚或不可收拾时,才想到变革。

——杰克·韦尔奇 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官

不断的挑战将给我们共同对付挑战的能力带来沉重的负担,若对我们的企业不进行重新的思考,我们便无从目前的窘境中摆脱出来。

——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作者

假如你在被迫改变之前改变,那么,当竞争对手赶上你的时候,你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赛尔希奥·齐曼 可口可乐前首席营销官

下雨之前带上伞,是生活中的常识。……重要的不是语言的寻常,而是寻常语言背后道理的深刻和实践的可行。

——丁大卫 《挑战未来——国际金融专家预言中国经济》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下雨之前带上伞(一套企业变被动为主动的绝妙方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文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219538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7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6: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