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康定斯基艺术全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康定斯基艺术全集》由康定斯基所著,中国大陆市场上最全面的康定斯基艺术合集,内容极其丰富。

优雅的装帧设计,精美的全彩配图,品位非凡的质感,使本书极具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内容推荐

《康定斯基艺术全集》由康定斯基所著,康定斯基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画家,因生活差点成为法律学者。30岁那年,他因观看印象派画展和瓦格纳歌剧深受感染,放弃工作只身前往慕尼黑。在瓦格纳的村子里,他画画、写诗并组织社团,经过十年艰难探索,他的作品在巴黎沙龙展上引起轰动。1911年底,经过大胆尝试之后,他创作了一大批奇特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几何的造型上配以炫亮的色彩,于理性精神中糅进了诗意的抒情,也就是这些作品奠定 了他抽象主义鼻祖的地位与名声。

《康定斯基艺术全集》的文字部分收录了康定斯基毕生创作的艺术理论作品《艺术的精神性》《关于形式问题》《点?线?面》《论具体艺术》,以及康定斯基自己写的自我简介和回忆录。图片部分收录了康定斯基毕生的主要油画、素描,以及部分生活照片。全面展现了康定斯基的艺术生涯。

目录

第一篇 回忆录

第二篇 艺术的精神性

第三篇 论形式问题

第四篇 点·线·面

第五篇 论具体艺术

附录 年表

试读章节

最初,给我以强烈印象的色彩是明亮的翠绿、黑、白、洋红,以及赭黄。这些记忆,可以追溯至我三岁的时光。那时,我在各种各样的物体上观察它们,如今,在我眼中,这些物体已不如色彩本身来得清晰了。

正像所有的孩子,我特爱玩“骑马”游戏。为此,我家的马车夫总是在细小的树枝上刻一些螺旋线,然后从第一个旋口剥去两层茎皮,从第二个旋口剥去第一层茎皮。如此一来,我的“马”便有了三种颜色:最外面是树皮的棕黄色(我不喜欢这种颜色,真希望它被另一种颜色取代);第二层是翠绿色(我特别喜欢这种颜色,即便在枯萎的状态下,它仍有迷人的魔力);最里层是树枝的乳白色(它散发一股潮湿的气味,令人不禁要舔它一下,可惜它很快就无法挽回地枯萎了,因而,我对白色的兴趣从一开始就遭受打击)。

依稀记得,父母动身往意大利(他们带上我和保姆,当时我才三岁)之前不久,我的祖父母搬进了一座新房子。当时,那座房子完全是空着的,没有家具,也没有人。一个最小的房间里,墙上挂着一只钟。我曾独立于钟前,欣赏钟面的白色和钟面上所画的玫瑰的洋红色。

父母竟然千里迢迢去欣赏“破败的建筑物和古老的石头”,此举令我的莫斯科保姆十分纳闷:“这些玩意儿,我们莫斯科多得是。”罗马所有的“石头”中,我如今唯一记得的,是一片无法征服的稠密的圆柱林——可怕的圣·彼得大教堂的柱林。记得当时,我和保姆费了好长时间才走出柱林。

接着,整个意大利留给我的两个记忆都是黑色。旅途中,我和母亲乘着一辆黑色的马车,行驶过一座桥(我想,桥下的水应是浊黄的颜色)——我被送往佛罗伦萨的一所幼儿园。接着又是黑色——通向黑色河水的台阶,水面上漂浮着一艘长长的、可怕的黑色小船,船中央放着一个黑色木箱。深夜,我们上了一艘狭小的平底船。我放声大哭,在这里,我表现出了令自己闻名“全意大利”的天赋。

在我和姨母。都特别喜爱的一场赛马中,我有一匹花斑马,这匹马的身体是赭黄色的,有着明黄色的鬃毛。游戏轮换的规则非常严格:在赛马职业师的指导下,我骑一次这匹花斑马,下次就轮到姨母骑。至今,我仍十分喜爱这样的马。现在,如能在慕尼黑的大街上看到类似的马,我便心情愉悦:夏天,它总是出现在沙沙细雨的街上。它唤醒我心中的明媚阳光。它是不朽的,因为在我认识它的十五年中,它从未变老。这是我移居慕尼黑之前的最初印象,亦是最深刻的印象。我静静地站着,久久凝望,内心深处涌起一种朦胧而令人愉悦的期待。它唤起我心中的那匹领头马,使慕尼黑与我的童年紧紧相连。这匹花斑马突然使我在慕尼黑找到自由的感觉。童年时代,因为外祖母来自波罗的海地区,我经常说德语。童年时熟悉的德语神话故事一一重现。高高的带着尖顶的漫步广场、马克西米利安广场,已经消失了,但施瓦本区(Schwabing)的古老部分,尤其是我偶然发现的“奥”(Au,慕尼黑的一个郊区),让所有神话故事都变成现实。蓝色的有轨电车从大街上穿过,仿佛神话中令人心旷神怡的轻风。一个个街角的黄色邮筒,仿佛一只只引吭高歌的金丝雀。我喜欢“艺术工厂”这样的标识,令人恍如置身一座艺术之城。对我而言,艺术之城就是神话之城。我后来所画的关于中世纪的画作,最初都来自这些印象。听从建议,我参观了陶伯河上游的罗滕堡(Rothenburg ob der Tauber)。我仍无法忘记当时频繁地转车,从快车换到慢车,再由慢车换成电车。车轨蜿蜒向前,绿草覆盖着铁路围栏,火车头尖声鸣叫,车轮的喀哒声和吱吱声催人入眠。身旁一个身穿银色大纽扣制服的老农,非要跟我谈论巴黎,但我实在无法和他沟通。这真是一次虚拟的旅行。我感觉,似乎有某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在对抗自然规律,让我从一个世纪进入另一个世纪,直至遥远的过去。我离开那个小车站,穿过一片草地,通过一扇城门。只见墙门扇扇,沟渠纵横,小巷两侧,窄窄的屋子相互凝望,栉比鳞次。小客栈的大门,径直通向黑暗而巨大的餐厅,中央厚实、宽大的橡木楼梯,通往上层的各个房间。房间极小,从窗口看出去,可见一片海浪般的红色屋顶。雨下个不停。大而圆的雨点落在我的调色板上,相互间老远就伸出“手臂”,忽而出人意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精巧的细线条,在颜料中间急速而欢快地穿梭。接着,它们落入我的衣袖中。如今,这些习作不知去了哪里,它们失踪了。这次旅行只留下了《古城》这幅作品,它是我返回慕尼黑后凭记忆画成的。画面阳光灿烂,屋顶是红色的——这正是我当时的感觉。

P2-3

序言

画家、版画家和作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在绘画中抛弃了物象,让绘画建立在图像意义的纯粹表现之上。他是第一位这么做的画家。1866年,他出生于莫斯科。他在莫斯科大学学习,获得学位candjur。他担任了经济和统计学部的教学助理。在三十岁时,他放弃一切学院工作前往慕尼黑学习绘画。

他在阿兹贝工作室学画两年,在艺术学院追随弗兰茨·斯图克(Franz yonStuck)学画一年。他开始参加展览,不久,很多批评家指责其画作“线条夸张,色彩肮脏、刺眼”。他成为巴黎秋季沙龙和柏林分离派、德国新艺术家协会成员。然而,他的作品屡被慕尼黑分离派拒绝。他创作了大量的蛋彩画、油画、日本彩画,以及黑白、彩色的木刻作品。成功的喜悦没有阻挡他的进步。他以逻辑的、精确的步骤逐渐向绘画的目标迈进,从绘画中消除物象。

1908年至1911年,他只身一人,遭遇无数奚落。同事、新闻和舆论,都批评他浮夸,说他是骗子、疯子。很多人甚至要绑起他,防止他的解构能力的进一步破坏。弗兰茨.马尔克(Franz Marc)第一个向他伸出友谊之手。马尔克帮他四处奔走,寻找出版商和代理人。接着,伟大的艺术家阿尔弗莱德·库宾(AlfredKubin)、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6nberg)也出现了。而赫沃斯·瓦尔登(Herwarth Walden)尽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康定斯基作品的展览和销售,还就报纸新闻对康定斯基的空前攻击提起诉讼。许多国家对康定斯基作品的赞美开始出现。

1911年,他创作了自己的第一幅抽象画。1912年,他创作了无物象的系列蚀刻作品。慕尼黑的风笛手(R.Piper)出版公司出版了他的《艺术的精神性》(Ubet das Geisfige in der Kunst),一个冬季连印三次。日报、专业杂志和艺术图书对他的批评声不断,但不断有支持他的声音。1913年,赫沃斯·瓦尔登成为新艺术家协会的负责人,阻碍没有了,德国、奥地利、荷兰、瑞士、英国和美国的收藏家开始热衷收藏康定斯基的作品。美国芝加哥的商人埃迪(Arthur Jerome Eddy),开始收藏他各个时期的作品。

1913年,风笛手出版公司出版了康定斯基和弗兰茨·马尔克共同编辑的《青骑士年鉴》(Blaue Reiter Alamnac)。康定斯基在《论形式问题》中,在纯抽象和纯现实之间画了等号。他在《论舞台形式》中附上了剧本《黄色的声音》(托马斯.哈特曼作曲)。收录了画家1901年至1903年大量作品的《康定斯基画册》由风景出版社出版。1914年,风笛手出版公司出版了他的《声音》华丽限量版。这本书收录了他的一些诗歌和许多木刻作品。他的《艺术的精神性》被萨德勒翻译成英文,由英国伦敦的康斯塔布尔出版公司出版。当时,慕尼黑正在公演他的一个剧本,还有展览和演讲。《艺术的精神性》计划出版荷兰文、法文、俄文等版本,但因战争搁置。

1914年,康定斯基回到莫斯科,集中精力研究绘画。1916年,他在斯德哥尔摩(Stockholm)完成第二个系列蚀刻作品。1917年和1918年两年,他在莫斯科致力于解决抽象艺术的实践和理论。1918年,人民启蒙教育委员会美术部莫斯科分部出版了他的艺术专著,书中附有1902年至1918年的作品和一篇文章。他还准备在莫斯科重新出版《艺术的精神性》。

康定斯基的理论建立在“内在需求”的观念之上。他把这个概念定义为精神生活各个领域的指导原则。他的线条和色彩形式的分析,基于形式在个人身上产生精神作用这个基础。他反对纯形式解决问题的想法,断定建构的问题仅有相对价值:任何艺术作品只依据内在需求,选定属于自身的形式。每个形式元素有自己绝对的自然效果(价值),建构行为在这些素材中做出选择,在相对价值中形成绝对价值。这样一来,就像沸腾的元素可以凝成冰冷的,尖锐的形式能成为粗钝的。时间间隔和音乐和弦,因而产生无限可能性。内在需求限定艺术家的自由,被三种要求决定着:个体艺术家的要求;时间和种族的要求(只要作为个体的种族能继续生存);那些以抽象状态存在的艺术元素的要求,它们期待物质化,这包括个人的、时间的和永恒的元素的要求,前两者会渐渐减淡,但第三个永葆生机。

康定斯基认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人类精神的一个伟大时期,是“伟大精神的新纪元”。

瓦西里·康定斯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康定斯基艺术全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康定斯基
译者 李正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05633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4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0-53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Gold Wall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