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共和国省长(新中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首任省长主席和市长纪实)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共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省后29位首任省长、主席和市长,内容上侧重于他们开始执政和兴邦强省的人和事,并兼顾他们个人在革命斗争中成长或在革命形势下转变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中国创业的艰辛,展现出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的发展、腾飞历程。

内容推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犹如东方升起一轮旭日,共和国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先后组建,中华民族开始走向统一和富强的道路。作为共和国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首任省长、主席和市长,他们是新中国各个行政区建设和发展的中流砥柱,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舞台上起着主导和决策的作用。

这些省长、主席和市长的人生经历不尽相同,个性多姿多彩。有的是血性汉子,嫉恶如仇,仗义直性;有的“有诸葛亮的聪明,曹操的胆识,司马懿的多谋深算”:有的“上马能治军、下马能安民”;有的“老虎脾气,菩萨心肠”:有的“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关键时刻显示出品行;有的好开玩笑,大器豪爽;有的深沉寡语,冷面热心;有的喜文,有的好武……他们以前可能是儒雅的大学教授、文弱的“秀才”,也可能是叱咤风云的虎贲猛将,还可能是其他坚定而又顽强的职业革命家,甚至是敌人阵营里走过来的追求光明的“反将”和志士。尽管个性和经历不同,但毫无例外的是,他们都向往光明,追求进步,都敢于在艰难和困苦中拼搏,忠诚、无私是他们生命的主旋律,奋斗、进取是他们人生的轨迹,为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富强是他们最大的目标,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和与民同心的品德是他们之所以成为巨人最深刻的根源。因此,他们在历史的风云中呼啸而出,并成为民族和国家大智大勇的脊梁。

本书在内容上侧重于建省后首任省长、主席和市长开始执政和兴邦强省的人和事,并兼顾他们个人在革命斗争中成长或在革命形势下转变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中国创业的艰辛,展现出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的发展、腾飞历程。

目录

第一篇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草原雄鹰——乌兰夫(1947年5月~1967年11月)

1.从穷学生成为省主席/1

2.“模范自治区”/4

3.毛泽东说:“那就按乌兰夫的提法办吧。”/5

4.消灭性病/7

5.建立包头钢铁厂/8

6.节制生育和蒙汉通婚/12

7.乌兰夫和部下/13

8.少将为乌兰夫站岗/14

9.巧救三千孤儿/15

10.陶松纳案的“冷处理”/16

11.草原文艺轻骑队——乌兰牧骑/17

12.牧区绝不能乱开荒/18

13.起草《民族区域自治法》/19

第二篇 天津市市长:“天津人民的好市长”——黄敬(1949年1月~1953年4月)

1.俞家“三少爷”/23

2.“三黄”进天津/26

3.巧办法治理脏乱差臭/28

4.市长趣事/29

5.天津市市长为北京市市长买鞋/31

6.交际处历险/3l

7.抗美援朝大游行/32

8.五磅热水瓶/33

9.曾为刘青山、张子善说情/33

10.最早的“经济适用房”/34

11.黄敬市长开车i~/36

12.英年早逝/38

第三篇 北市市长:首都市长——叶剑英(1949年1月~1949年7月)

1.毛泽东选将/39

2.“三反大将”/39

3.把张国焘“折腾得在红军中抬不起头”/40

4.“我们回来了”/43

5.妙计运钞票/44

6.人城后京都第一案:智擒张荫梧/47

7.为处理散兵游勇发了大火/51

8.“我的父亲是武秀才摆摊的”/52

9.“要不要点好东西?”/53

10.为党中央选定在中南海办公/54

11.乞丐也被改造/57  

第四篇 黑龙江省主席:黑土地的血性汉子——于毅夫(1949年5月~1952年11月)

2.在张学良兄弟门下/60

3.陈毅点将的情报部副部长/61

4.三任省主席/63

5.毛主席题写报头/66

6.关心少数民族f167

7.收留“末代王孙”/67

8.“劳动书记”/68

第五篇 河南省省长:中原一雄——吴芝圃(1949年5月~1962年4月)

1.读书成瘾/70

2.两次拜见毛泽东/73

3.惊人的坚持与寻党/75

4.秀才造反,居然成功/79

5.“菩萨省长”/83

6.严格的省长/87

7.朴素的省长/90

8.毛泽东说:“来,坐到前面来。”/91

9.周恩来的四项指示/92

第六篇 上海市市长:文武双全的儒将——陈毅(1949年5月~1958年11月)

1.与上海的不解之缘/93

2.打击投机,控制物价/95

3.与工商界交朋友/97

4.“不要漏请一个人”/100

5.不准洋人再耍威风/101

6.“解放了的上海,再也不是‘世界污水沟’了”/103

7.蒋介石亲自指定刺客暗杀陈毅/104

8.“交响乐团是好东西”/107

9.发火的故事/108

10.陈毅家事/1lO

11.陈毅逸事三则/112

12.把自己的诗集关“禁闭”/113

13.筹建上海博物馆/114

14.反“左”和反右/115

15.上海外滩为陈毅竖立青铜雕像/116

第七篇 湖北省主席:荆楚赤子——李先念(1949年5月~1954年8月)

1.当过县区苏维埃主席/117

2.湖北省政府组建/12l

3.3年后回乡还愿/122

4.处理打人事件/122

5.一个少妇的婚事/125

第八篇 福建省主席:“老主席”——张鼎丞(1949年6月~1955年4月)

1.闽西苏维埃主席/129

2.修建电站、铁路/132

3.“不能认为查出敌人越多成绩就越大”/134

4.处理“三反”遗留问题/136

5.一生敬重母亲/137

6.两次审案/139

7.毛泽东三次过问张鼎汞/142

第九篇 江西省主席:“下有方邵”之“邵”——邵式平(1949年6月~1965一年3月)

1.十五位亲人牺牲,十人失踪下落不明/147

2.“上有朱毛,下有方邵”/148

3.邵式平与“甘孜博巴政府”/155

4.能与八一大道并驾齐驱的,只有北京的长安街/157

5.江西美食弋阳鸡/158

6.“衣锦还乡”的美谈/158

7.中国第一辆轮式拖拉机诞生记/160

8.毛主席为邵式平写下“食堂越大越反革命”/162

9.周总理从江西调粮/164

10.省长逸事/166

11.不去大城市治病的秘密/168

第十篇 湖南省主席:“犯上将军”——陈明仁(1949年8月~1950年4月)

1.当不成兵,赌博输几十桶油/169

2.蒋介石带头喊:“向陈明仁看齐!”/170

3.“问题学生”竟和蒋校长顶嘴/173

4.四平血战/178

5.智斗小诸葛白崇禧/179

6.与毛泽东的佳话/186

第十一篇 浙江省主席:“谭大炮”——谭震林(1949年8月~1952年11月)

1.第一个红色县级政府主席/189

2.浙西反顽/192

3.“尖锐的批评,可以使我震动、猛醒”/194

4.谭震林和他的兄弟们/196

5.“土改”既快又好。“镇反”未抓错人/198

6.建设新浙江/199

7.为马寅初喝“可口可乐”辩护/200

8.“谭大炮”/201

9.到华东局工作/202

第十二篇 河北省主席:红色教授——杨秀峰(1949年8月~1952年12月)

1.红色教授/203

2.脱下长衫,投笔从戎/204

3.冀西抗战/206

4.两次当主席/209

5.省长第一件事就是救灾/211

6.勤奋、克己和恭谦的“教授省长”/213

7.当“班长”/214

8.大义灭亲,处死亲侄儿/215

9.处决贪官刘青山、张子善/216

10.河北省简朴之风,曾受到毛泽东的表扬/220

第十三篇 吉林省主席:献身水利事业的人——周持衡(1949年9月~1952年3月)

1.学生出身/223

2.为金日成“扩军”/224

3.出任省主席/224

4.撤职修水库/225

5.营口闸事件/226

第十四篇 山西省主席:“关圣人”——程子华(1949年9月~1951年2月)

1.与关云长是同乡/227

2.山西老乡的情缘/228

3.获得红星勋章/23l

4.手的故事/232

5.打了胜仗,却挨了毛泽东的批评/234

6.党叫干啥就干啥:半年三次调动/235

7.处理“争家”案/236

8.让毛主席他老人家睡好觉/239

9.重建民政部/241

第十五篇 甘肃省主席:西北儒将——邓宝珊(1949年10月~1956年1月)

1.邵力子曾三次举荐他当省主席/243 

2.西安之行/247 

3.土改纠“左”/250

4.把手“伸”到了陕西省/251

5.最早的推销省长/252

6.差点闹了国际笑话/253

7.喝了倒彩之后/254

8.在毛泽东家做客/254

9.两邓的交往/255

10.邓宝珊择定康县城/256

11.传奇的一生/258

12.最后的岁月/264

第十六篇 广西省主席:革命元者——张云逸(1949年9月~1955年12月)

1.险些成了“七十三烈士”/265

2.张云逸与广西的缘分始于20年前/266

3.主政广西之初/268

4.很有经济眼光/269

5.慈母之心/272

6.张主席下乡记/274

7.遵守制度/274

8.狠抓学习/275

9.毛泽东催促广西剿匪/276

10.“文革”中的操守/277

11.富有个性而又重感情/279

第十七篇 宁夏省主席:“宁夏人的福气”——潘自力(1949年10月一1951年10月)

1.外号曾叫“潘狮子”/280

2.渭华暴动与“脱党”前后/281

3.对党的忠诚令人敬畏/285

4.十九兵团有“骄气”之争/287

5.处决马得贵/289

6.谨慎土改/289  ,

7.公开烧毁大烟/29l

8.都是同志/292

9.没有个人的财富/292

1O.还陕西的同志生活艰苦朴素/293

11.三任驻外大使/295

12.含冤去世/297

第十八篇 广东省省长:广东人民的好省长——叶剑英(1949年10月一1955年2月)

1.当过家乡的县长/299

2.围着省长的保卫战/300

3.毛泽东赞同叶剑英的发言/302

4.建立华南橡胶生产基地/303

5.处理与澳门的“关闸事件”/306

6.反“地方主义”/310

第十九篇 重庆市市长:骁勇忠将——陈锡联(1949年12月一1950年10月)

1.苦大仇深/313

2.启程重庆的路上喜结良缘/314

3.改造旧重庆/316

4.挨两次黑枪和两次大搜捕/317

5.建设新重庆/319 

6.当选为市政协主席/320

7.毛泽东拉着他的手说:“你要挂帅啊。”/322

第二十篇 贵州省主席:虎将——杨勇(1949年12月~1954年12月)

1.“斗米斤盐”与“三带”/323

2.进军贵州/324

3.省主席绕道进贵阳城/324

4.省政府成立之时,省主席不在贵阳/325

5.国民党官员只建私宅,不建或少建公共房/328

6.延请名人参政、议政/328

7.两条措施平叛/330

8.剿匪/330

9.虎将慈心/331

10.省主席逸事/333

11.活捉侯之担/334

12.最后一篇文章/335

第二十一篇 新疆省主席:天山之魂——包尔汉(1949年12月~1955年9月)

1.生在俄国的中国人/336

2.从小职员到官场人物/337

3.人生新传奇/342

4.新旧社会唯一“没变”的省主席/345

5.北京之行/347

6.木垒县视察/348

7.“你父亲口袋就像有公鸡叫”/349

8.同伊斯兰国家友好往来的奠基人/350

9.文革劫难/351

10.包尔汉一家成了“多民族的大家庭”/353

11.对伊斯兰经典教义有精深研究/354

12.与好友同一天去世,前后相差40年/355

第二十二篇 陕西省主席:冷面热心——马朋方(1950年2月~1954年12月)

1.小学生到省苏维埃政府主席/357

2.新疆坐牢4年/36l

3.马明方与父亲马聚财/363

4.老马给小马当了一夜警卫员/367

5.勇挑重担/368

6.一次群众来信/370

7.马明方逸事/37l

8.共和国第一大骗/373

9.毛泽东相信马明方/376

第二十三篇 青海省主席:敢和蒋介石唱对台戏——赵寿山(1950年1月~1952年11月)

1.好学和正气在身的陕西冷娃/377

2.杨虎城的嫡系/378

3.甩了蒋介石的“大黑板”/379

4.子女都到了延安/381

5.差点被叛徒张国焘说了出来/382

6.赵寿山被蒋介石贬到了甘肃/383

7.“煽风点火”/386 

8.巧安参谋/387

9.温家宝的叔祖是赵寿山的部下/389

10.毛泽东和蒋介石对于赵寿山“投共”的反应/392

11.青海省主席/393

12.几则逸事/395

13.战友情深/397

第二十四篇 云南省主席:智勇奇才——陈赓(1950年3月~1951年4月)

1.与云南的缘分/398

2.真诚对待起义将士/399

3.“其主要指挥者汤尧、曹天戈应罪加一等”/401

4.组建陆军医院/402

5.捆不捆的问题/404

6.“陈赓失踪”/405

第二十五篇 安徽省主席:会破译天书的“曾霸王”——曾希圣(1952年8月~1955年3月)

1.曾氏兄弟/407

2.曾希圣破译“天书”/408

3.为媒人打下手/409

4.救黄克诚与黄克诚救妻/412

5.治理淮河的主将/414

6.“挖墙脚”与“堵墙脚”的“曾霸王”/416

7.“要不是曾希圣顶住了,今天我们该多遗憾!”/418

8.毛泽东妙解三位夫人要好的原因/420

9.两大名牌与曾希圣/421

10.包产到户的先锋/423

11.最后的岁月/426

第二十六篇 四川省主席:“毛派干将”——李井泉(1952年9月~1955年1月)

1.“毛派干将”/427

2.指挥抢修都江堰/429

3.叫贺老总养孩子/431

4.江西临川出过两位四川省长/434

5.不接待达赖/434

6.与毛泽东的交往/436

7.四川养猪记/437

8.两则逸事/439

9.绑架李井泉/440

第二十七篇 江苏省主席:“谭老板”——谭震林(1952年11月~1955年2月)

1.“谭老板”的来由/444

2.清官断案/447

3.化名“林教授”的秘密/448

4.写信获得解放/449

第二十八篇 辽宁省主席:“杜大胆”——杜者蘅(1954年8月~1958年12月)

1.好斗少年/451

2.“甘地式”的经济绝交斗争/452

3.组建义勇军抗日/452

4.转变/453

5.“杜大胆”/454

6.粮食总局局长/454

7.两次代理辽宁省省政府主席/455

8.在朝鲜搞后勤/457

9.“农业省长”/459

1O.六十岁的梁冠山“出山”/460

11.受到诬陷而离职/461

12.从省长到副厂长/462

13.三次平反/463

第二十九篇 西藏自治区主席:“和平使者”——阿沛·阿旺晋美(1965年9月~1979年6月)

1.出生于贵族世家/465

2.详仓会议主和/465

3.昌都总督归顺/467

4.和阿乐部长演了一场双簧/470

5.拒绝师弟做翻泽/470

6.两藏和平淡判//171

7.成为第一任区人民政府主席/476

8.“躲”过了“文革”劫难/477

9.重返西藏领导岗位/478

试读章节

乌兰夫,蒙古族人,汉名云泽、云时雨,1906年12月23日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旗塔布村一个蒙古族家庭。

他的祖先是内蒙古大青山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清初在大黑河北岸一块旱地定居下来,开始时就一户人家,后来陆续迁来南、郭、王、孟四户,塔布村在蒙语中就是“五”的意思。但汉人官府没有放过这块世外桃源。在北洋军阀时期,乌家在村南有一块水地,结果,官府以换“大照”(地契)为名暗中卖给一个汉人地主。开春时,地主带着长工去耕种,被乌兰夫的祖父发现了,感到很奇怪,他怎幺来耕我们家的地?便前去阻挡。地主出示“大照”,说这块地官府已卖给他了。祖父说:“这块地我们耕种了好几辈子,官府凭甚就卖给了你?”坚决不承认这件事。双方争执不下,就动手打起来。地主有官府撑腰,又有打手助威,祖父不是对手,丢了地不说,腿还被他们打伤了。他含着一肚子冤屈回到家里,对白白失掉土地心里不服,于是跑到蒙旗衙门告状。

谁知蒙旗衙门总管老爷躲躲闪闪,吞吞吐吐,明知乌家受了欺负,却不敢做主公断。祖父看到这种情况,转身再去汉县衙门告状。汉县衙门更不给蒙人做主。祖父含愤打了一年官司,花了不少钱,到头来还是输了。老人家气愤难消,大病了一场。

以后,老祖父希望孙子们争气,把孙子乌兰夫和堂兄云润送进了学堂。他们在塔布村读了六七年书,1919年乌兰夫跟着二舅到归绥城,进了土默特高等小学校。归绥城经过五四洗礼,学生界开始觉醒,乌兰夫在这里阅读《新青年》、《向导》等刊物,思想开始变得激进。此时,天津商人沈文炳倚仗日资在归绥开办电灯公司、电话局,独揽归绥的电讯业务,这引起了归绥地方工商界的反抗,乌兰夫和学生们在工商界的策动下砸了沈文炳的电话局,把正在修建的电厂的围墙推倒,刨断电线杆子,又砸了电灯公司。随后,他还参加了归绥学联组织的抵制日货大游行。这些反帝活动的成功使乌兰大备受鼓舞。

1923年夏,乌兰夫和十多位同学在土默特旗当局的资助下进入官费的北平蒙藏学校学习。可人校后没多久,官府在归绥等地又用丈量土地的办法把用“大照”抢夺蒙族人的土地“合法”掠夺,引起土默特旗各阶层的不满,他们派出请愿代表到北京请愿,北平蒙藏学校的学生也到北洋军政府的蒙藏院请愿,结果,因为闹事被取消官费。为了继续学习下去,学生们与蒙藏院进行斗争,迫使当局三换校长。北平蒙藏学校学生的斗争引起了在北京大学的李大钊、赵世炎、邓中夏等共产党人的注意,他们来到学校,找学生个别谈心,介绍进步书刊,吸收学生参加讲座,向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启发他们的觉悟,就这样,乌兰夫在李大钊等人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12月,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乌兰夫参加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9月转为中共党员。10月,他被李大钊和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被留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做教学翻译工作。但这时大革命失败,国内白色恐怖,他坚决要求回国工作。1929年6月,经组织批准回国。

回国后,乌兰夫参加组织中共西蒙工委,先后担任工委组织委员、书记,并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组织农民协会,发动群众。1931年10月,他受王若飞指派,在西蒙从事群众、党务、军运和情报工作,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受了考验,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1933年5月,乌兰夫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成立大会,与冯玉祥将军共商绥蒙抗日大计。6月到孙殿英部工作,他在该部队发展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年底才回到归绥,以教员为掩护秘密从事地下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势力不断渗入内蒙古。1936年2月。乌兰夫与云继先等人秘密策动百灵庙暴动,发动“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保安队举行抗日武装暴动,打乱了日军利用蒙奸西进的部署。随后,中共西蒙工委决定利用国民党军番号组建蒙旗保安旅。乌兰夫在保安旅内建立党委会,担任党委书记。抗战爆发后,保安旅改编为蒙旗独立旅,乌兰夫担任政治部代理副主任,率部在归绥阻击日军进犯。在保卫归绥的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继而转战神木、府谷地区,与党中央取得了联系,后奉命扼守伊克昭盟,阻击日伪军南渡黄河。

1938年4月,蒙旗独立旅向府谷转移。因府谷已被日寇占领,乌兰夫率部在神木暂时住下,休整待命。月底,他接到上级党组织转来延安毛泽东主席签发的电报,电文很简短:

“云时雨同志速来延安汇报工作。”

落款是毛泽东。乌兰夫受到召唤非常兴奋。

5月初,他骑马取道神木特区,进入了陕甘宁边区,到达延安后,住进了中央军委招待所。翌日上午,乌兰夫来到中共陕北省委书记暨内蒙古三路骑兵总指挥、内蒙古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岗的办公室报到,一进门,竟然见到蒙旗独立旅旅长白海风在座。原来不久前,由于日军封锁,蒙旗独立旅军饷困难,白海风去南京联系要军饷和武器装备。谁知在途中南京已失守,他转去武汉,回来路过延安时,党中央把他留下了。白海风是国民党绥远省党部特派员和三青团的总干事,又是蒙旗独立旅的旅长,毛泽东为了团结他共同抗日,特意也把他请来了。高岗立刻领着他们去见毛泽东。

毛泽东住在凤凰山麓一个简陋的窑洞里。他们走进窑洞时,毛泽东微笑着迎上来,和他们一一握手,然后请他们坐下。

远在莫斯科时,乌兰夫就听到过毛泽东的名字。此刻他和白海风坐在他对面,非常拘谨,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毛泽东先开口询问了蒙古族的生活境况,然后请他们谈蒙旗独立旅的情况。乌兰夫汇报完,白海风作了补充。毛泽东听了非常兴奋,点燃一支烟,吸了两口,站起来踱了几步,即后停住转过身,注视着他们说:“蒙古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富有光荣的斗争传统,他们绝不会屈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大汉族主义的压迫,多少年来,他们都在寻求民族解放的道路……现在日本帝国主义打进来了,国难当头啊,蒙古民族只有同中国各民族一道,团结斗争,驱逐日寇,解放全中国,才能取得本民族的解放。”

说到这,他深深吸了口烟,说:“现在要利用国共合作的大好形势,争取国民党政府的供给和支持,尽量设法扩大队伍。你们是蒙古族武装部队。要回到伊克昭盟去开展斗争,以你们抗日的模范行动,影响带动内蒙古地区的蒙汉群众,团结争取蒙古族上层和宗教上层一道抗日。还要在斗争中培养蒙古民族干部,迎接抗日斗争高潮的到来……”

毛泽东的话使他们顿有所悟,频频点头不已。这次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离开毛泽东的窑洞后,乌兰夫一路上心潮激荡,就像骏马吃饱了草料,饮足水一样,浑身都是劲。

1941年8月,乌兰夫调回延安,任延安民族学院教育长,并担任陕甘宁边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西北局统战部的蒙古族工作。抗战胜利后,他又被调回内蒙古,任绥蒙政府主席。10月,他解散以蒙奸博英达赉为首的“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并组成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任主席兼军事部长,后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发动群众/,开展自治运动。随着自治运动在内蒙古解放区的广泛、深入开展,建立统一的自治政权,已成为蒙古族各阶层的普遍愿望。1946年11月26日,党中央指示:“为了团结内蒙古人民共同抵抗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与政治压迫,现在即可联合东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发布施政纲领,对蒙汉杂居地区仍容纳汉人合作,并避免采取独立国形式。”要求乌兰夫和党组织为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进行准备,并责成东北局制订具体方案以付诸实施。1947年2月,乌兰夫率自治运动联合会机关迁往兴安盟王爷庙。在东北局的安排下,自治运动联合会主要负责人在哈尔滨召开会议,制定施政纲领,筹备召开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3月23日,党中央又对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方针及自治政府的性质发出指示,4月20日,电示东北局原则同意《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和《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草案,立即组成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

P1-3

序言

历史潮流奔腾向前。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犹如东方升起一轮旭日,共和国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先后组建,中华民族开始走向统一和富强的道路。作为共和国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首任省长、主席和市长,他们是新中国各个行政区建设和发展的中流砥柱,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舞台上起着主导和决策的作用。

这些省长、主席和市长的人生经历不尽相同,个性多姿多彩。有的是血性汉子,嫉恶如仇,仗义直性;有的“有诸葛亮的聪明,曹操的胆识,司马懿的多谋深算”:有的“上马能治军、下马能安民”;有的“老虎脾气,菩萨心肠”:有的“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关键时刻显示出品行;有的好开玩笑,大器豪爽;有的深沉寡语,冷面热心;有的喜文,有的好武……他们以前可能是儒雅的大学教授、文弱的“秀才”,也可能是叱咤风云的虎贲猛将,还可能是其他坚定而又顽强的职业革命家,甚至是敌人阵营里走过来的追求光明的“反将”和志士。尽管个性和经历不同,但毫无例外的是,他们都向往光明,追求进步,都敢于在艰难和困苦中拼搏,忠诚、无私是他们生命的主旋律,奋斗、进取是他们人生的轨迹,为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富强是他们最大的目标,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和与民同心的品德是他们之所以成为巨人最深刻的根源。因此,他们在历史的风云中呼啸而出,并成为民族和国家大智大勇的脊梁。

本书在内容上侧重于建省后首任省长、主席和市长开始执政和兴邦强省的人和事,并兼顾他们个人在革命斗争中成长或在革命形势下转变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中国创业的艰辛,展现出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的发展、腾飞历程。

作为《共和国省长》的第一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本书对山东省首任省主席康生和海南省省长梁湘以及台湾省主席没有记述,共记述了29位首任省长、主席和市长;我们将继续推出第二任、第三任省长、主席和市长们的高端纪事以飨读者。

未经作者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报刊、杂志和网络等不得转载、摘编本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共和国省长(新中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首任省长主席和市长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庆春//陈重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22921
开本 16开
页数 4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3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9
170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2: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