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印度尼西亚瑰宝
内容
编辑推荐

《印度尼西亚瑰宝》是潘仲元出版于2002年10月的一部著作。在这部著作里,潘仲元针对印尼民族所持的民族观以及印尼这个国家的历史,主要是印尼群岛从古代至伊斯兰时期的历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鉴于作者是一位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印度尼西亚极为关心的华人企业家,本著作具有作者自己独特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潘仲元针对印尼民族所持的民族观以及印尼这个国家的历史,主要是印尼群岛从古代至伊斯兰时期的历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其分析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关系的历史而使得印尼历史变得丰富多彩。通过他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印度尼西亚与中国这两个国家和民族自古就关系密切的历史以及如何互相影响至今。

目录

原出版者的话/3

译者的话/5

片言只语/7

一个民族的诞生与沉沦/9

序言/13

前言/1

第一章 印度尼西亚概述/3

 一、包含“水土”(Tanah—Air)意蕴的印度尼西亚/3

 二、努山打拉(Nusantara)的意蕴/5

 三、潘查希拉(Pancasila) /11

第二章 哲学/16

 一、背景与社会意义/16

 二、哲学的分类及其体系/20

 三、哲学的组成部分(分支) /24

第三章 潘查希拉哲学/28

 一、作为哲学体系的潘查希拉/28

 二、潘查希拉的哲学考察/30

第四章 外国殖民主义统治前的印尼民族发展史/42

 一、印尼民族的由来/42

 二、努山打拉(印尼群岛)诸王国/46

1.古戴王国(Kerajaan Kutai,300至400年) /46

2.达鲁玛纳卡拉王国(Kerajaan Tarumanagara,400至686年) /47

3.卡陵伽王国(Kerajaan Kalingga,674至755年) /49

4.室利佛逝王国(Kerajaan Sriwijaya,683至1377年) /51

5.马打蓝王国:山查亚和夏连特拉王朝(Kerajaan

 Mataram,Dinasti Sanjaya dan Sailendra,732至929年) /54

6.从默布·新托国王(Mpu Sendok,929至947年)的旺沙·伊夏纳王朝

[Kerajaan Dinasti WangsaIs(y)ana]到谏义里王国(Kerajaan Kedin,1042至1222年)

7.新柯沙里王国(Kerajaan Singasari,1222至1292

年),满者伯夷王国(Kerajnan Majapahit,1293至1525/1528年) /72

8.巽他一巴查查兰王国(Kerajaan Sunda—Pajajaran,1333至1579年) /91

9.巴厘王国(Kerajaan Bali) /95

第五章 伊斯兰教在印尼群岛/122

 一、爪哇(Jawa)的伊斯兰王国/122

1.井里汶苏丹王国(Kesuhanan Cirebon) /123

2.万丹苏丹王国(Kesultanan Banten) /126

 二、苏门答腊(Sumatera)的伊斯兰王国/127

1.勃拉克王国(Kerajaan Perlak) /128

2.须文达那·巴塞王国(Kerajaan SamudraPasai) /130

 三、加里曼丹(Kalimantan)的伊斯兰王国/132

1.丹戎布拉王国(Kerajaan Tanjungpura) /132

2.三发王国(Kerajaan Sambas) /134

3.古堡王国(Kerajaan Kubu) /134

4.坤甸王国(Kerjaan Pontianakl /136

 四、苏拉威西(Sulawesi)的伊斯兰王国/138

 五、马鲁姑(Maluku)的伊斯兰王国/141

 六、伊斯兰教在巴厘(Bali) /142

参考文献/148

跋一/153

跋二/155

试读章节

哲 学

一、背景与社会意义

就词源学而言,“哲学”这一术语及其意义,源自阿拉伯语“Filsafiyatl”,其名词“Falsafah”则源自古希腊语“phiIosopllia”。它由两个音节构成,即“pfqilos”(或philein)和“shopia”。“philos”(或philein)是“喜欢“、“爱好”或“(求)爱”的意思;“shopia”则是“贤能”、“真理”或“智慧”的意思。于是,“filsafat”或“philosophia”即喜爱、追求“贤能”、“真理”或“智慧”的意思。

按照苏格拉底(公元前469至前349年)的说法,哲学界人士是一群爱好贤能与智慧的人。他们热爱深奥的知识和法理,总是按照逻辑的方法寻求真理。在希腊的传统中,对“智慧”一词的应用是极为谨慎的。只有那些骄傲和狂妄的人才‘敢自称为智者,同时不承认人类的能力是有限的。希腊民族把“智慧”解释为公正和人道的化:身,同时指明了人类能力的有限性。其实,人类从未掌握完美和绝对的“智慧”。这一见解,可以从史称首次使用“philosophia”(哲学)一词的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2至前496年)的观点中获悉。毕达哥拉斯认为,只有上帝才有真正的智慧。他自称是“上帝的朋友”或“智慧的爱好者”。作为哲学的“filsafat”和哲学家的“filosof,,这两个词语,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公元前427至前347年)时代已经盛行。尽管苏格拉底或柏拉图都以“智者”指称崇高的人,不过,人类只不过是智慧的爱好者和追求者,因此,还是把崇高的人称为“思考者”(Philosophos)为佳。这一称呼对于能力毕竟有限的人类比较贴切。柏拉图嘲笑那些诡辩家,因为他们总自以为无所不知而实际上一无所知,他们只不过是一些能说会道或善于狡辩的人。于是,出现了令世人惊叹并称为“希腊奇迹”的流行哲学。这充分显示了希腊民族杰出的才华。

正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l至前322年)所指出的,哲学缘于人类对自身全部生活事实本原的追究和惊叹。自第一位哲学家开始,人类就不满足于世代相传的那些神话所提供的答案,人类的特性就是在理性驱使下一直反躬自省,而且对神话中所谓的禁忌提出质疑。从此,人类致力于冲破神话的黑暗,试图以合乎逻辑的、理智的和理性的方法,探寻全部的事实,首先是理性回答与生活事实紧密相关的问题。人类先是惊奇不已,后是疑惑不解,同时设法去证明那些不成系统的答案之确定性。人类的五官经常给人类的认识和知识以假象,世界充满了蒙蔽人类自身的各种看法、信仰和解释。只是当意识到自身与广阔无垠的整个大自然相比较是多么脆弱和渺小的时候,人类才开始了哲学的探索。人类越是对其周围大地的无边无际感到惊奇,就越能对自然的存在提出更为深刻的问题。人类对自身局限性的醒悟,推动着人类对事物的无限性探索不止,而不自囿于有限的事物。

那么,什么是哲学呢?估计没有哪一种科学比哲学更难界定其研究对象。事实上,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哲学家,对于什么是哲学,从未有过一致的看法。

P16-17

序言

我对历史的认识,正如世界童子军运动的创建人巴登·鲍威尔男爵(Baden Powell,1857—1941)所言:“人之富裕,在于他拥有珍贵的回忆,不管是甜蜜的还是苦涩的。因为他能在赢得了带着幸运微笑的昨天后,极目眺望充满希望的明天,进而在今天充满理解和宽容的生活中坚定不移、昂首阔步。”仔细品味巴登·鲍威尔之言就可以理解,朋加诺为何会在一次演讲中断言:“懂得尊重历史的民族才是伟大的民族。”

上述两位名人的言论和观点,不久前才为我所发现。然而,在我年轻时的1950年间,只要出门——主要是出国——我总是禁不住要流连于图书馆或书店,寻求除自然科学以外的各种书籍,主要是文史经典。这些经典装满了我的书房,且占用了我大部分的时间。我把阅读、分析、理解和深入思考的心得倾注于一张张纸笺上,然后整理成册。

撰写这本书的动机,其中有爱妻的全力推动和支持。此外,萦绕脑际的有关数千年印尼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本源及其互助合作的权威历史记载,也促使我去发掘之、揭示之。

这些权威的历史记载证明了,印尼民族的祖先,主要是马来由人,犹如Reflection On the New Data of South East AsiaPrehistory,Austronesian and Consequence一书所记载的,是诸多种族——其中包括中国人——数千年混合和同化的结果。

希望本书可以成为诸多历史资料的补充,以便消除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划分,消除印尼社会对世代寓居其中的中国人后裔之歧视,从而能为我们这个国家的公民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对策。

梁立基教授在序言中所说的这本“学术著作”,按照计划,是要作为明年(2003)我们金婚周年的纪念作品献给爱妻刘秀霞的。然而,诚如真主所示——我们都来自真主并最终必定皈依真主_2002年7月12日星期五晚,我的妻子已先我一步回归到真主身边。但愿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可资增长善行知识的有益书籍,以期已在真主身边的爱妻能够继续践履先知穆罕默德的善行启示。

对于本书所论及的史前印尼民族与中国人后裔相互交往与同化的重要线索,有兴趣深入研究者,可参阅所附录的相关文献。(印度尼西亚的瑰宝即坐落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的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婆罗浮屠佛塔)

后记

《印度尼西亚瑰宝》是潘仲元出版于2002年10月的一部著作。在这部著作里,潘仲元针对印尼民族所持的民族观以及印尼这个国家的历史,主要是印尼群岛从古代至伊斯兰时期的历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著作因其分析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关系的历史而使得印尼历史变得丰富多彩。通过他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印度尼西亚与中国这两个国家和民族自古就关系密切的历史以及如何互相影响至今。在这方面,我们看到了潘仲元追溯历史、探赜索隐的才能。

鉴于作者是一位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印度尼西亚极为关心的华人企业家,本著作具有作者自己独特的民族观和历史观。目前,在企业界里,人们热衷于树碑立传,潘仲元则“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撰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

北京大学印度尼西亚语言与文化专业教授梁立基在其“序言”中指出,为了更好地认识一个民族和国家自身的本质,我们有必要了解作为该民族和国家生命基础的本质特征。本著作指引着读者去认识印尼的历史,阅读本著作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于民族和祖国的赤诚之心。

当今,大学生和知识分子正处在寻求失去的印尼民族自我之际,这部著作可以丰富读者的出版物和参考资料之收藏。朋加诺说过:“一个伟大的民族是尊重自身历史的民族。”特摘录于此。

A.Dahana Phd.Dekan FIB.UI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印度尼西亚瑰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尼)潘仲元
译者 古华民//温北炎//杨启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799287
开本 32开
页数 1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8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2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34.2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2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