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润心(老年人的心灵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你是否已为晚年生活做好了准备?一本使老年朋友认清自己、调整心态、获得幸福、快乐晚年生活的书!

这是一本关注老年朋友心灵的书,更是作者写给老年朋友的贴心话。作者把她六十年间所感悟的人生精华、生活体验、心灵感悟凝练成耐人寻味的六个字:悟、顺、敬、智、依、洒,分成六个篇幅,用风趣、幽默、生动的语言奉献给所有的老年朋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身边朋友的故事为事例,提出了老年朋友应如何审视自己和对待生活,做一位健康、快乐、幸福的老人的观点。

内容推荐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老人已不满足于衣食无忧地度过晚年。他们渴望这段以分秒计算的日子能过得更精彩、更舒畅。然而,除了社会的关爱,晚辈的孝敬,恐怕更重要的还是自己要调节好心态,也就是要学习怎样才能做一位健康、快乐的老人。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安然地、快乐地度过那段最后的日子。

尝过黄连的苦涩,方能品味美酒的芳香。本书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身边朋友的故事为事例,提出了老年朋友应如何审视自己和对待生活,做一位健康、快乐、幸福的老人的观点。

本书希望能给老年朋友们一点点慰藉,一点点启发,一点点信心,一点点希望。

目录

第一篇 悟

照镜子/2

女人的魅力/5

错位的结合能走多远/8

活着就是幸福/13

将心比心/17

扭曲的爱/20

都是假设惹的祸,23

“死守荆州”的爱情/26

老太太要去尼姑庵了/31

老年“六得”/34

小外孙的困惑/37

知足常乐/40

对自己好点/43

谁的错/48

聪明的女人/52

从“天堂”到“地狱”/55

我不后悔/58

活着就该感恩/61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65

第二篇 顺

必须扮演的角色/70

给老伴自由/73

进退都是福/75

办法总比困难多/77

疾病来了由它去/79

上帝的“请柬”,83

没:祁么多“不得了”/86

先攻变自己/89

善寺别人的“千金”,92

对女婿好就是对女儿好/95

帮功女儿摆脱困惑/97

“偏心”的岳母娘/100

妈妈的担心/102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104

我眼中的亲家/108

姑婆婆的晚年/112

别忘了自己是准/116

挤上时代的末班车/119

第三篇 敢

走自己的路,由别人去说/124

就这么点乐趣/127

他要和你分手了/131

学会说“不”/134

我们到哪里去养老/138

不必把钱都给了子孙/14l

“立双碑”之后/144

浓妆淡抹总相宜/147

妈妈的遗嘱/150

第四篇 智

生命中的“大石块”/156

别怕把豆浆煮煳了/158

别做白日梦/160

习惯/163

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166

不要做金钱的“搬运工”/168

“芝麻”与“西瓜”/170

再坚持一下/174

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己/176

爱的积累/178

陈忠和的笑容/181

别贪小便宜/183

背着儿女们说的悄悄话/186

孝顺老人是为儿女们做榜样/190

舍不得/192

善待永远陪伴你的人/195

怕死、爱钱、少觉、没记性/197

再电悔不过来了/202

选择与放弃/205

高价打瞌睡/210

不该断裂的神经/213

我要睡了/216

平稳度过更年期/219

老窝不能丢/222

第五篇 依

相依为命/228

可爱的老伴/230

他就是你的最佳选择/233

相爱与相伴/235

生活的哲学/237

重逢在夕阳下/24l

最后的日子/246

地球是圆的/249

第六篇 洒

享受生活的快乐/254

活着多么美好/257

父与子/259

我和小外孙/263

烹调也快乐/267

今日永远最年轻/271

知己/274

走出国门/276

读书·行路/282

生活的乐园/285

后记/289

女儿的话/295

试读章节

活着就是幸福

大概是1993年前后吧,厂工会通知我要组织职工艺术团排练节目,进京参加全国机械部的文艺调演。

那些年像这样的活动比较频繁,企业负担也很重。可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起着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因此,谁也不想放过这种能为企业露脸的机会。不管手头多么拮据,也要想方设法参加,唯恐没有自己的份。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在打肿脸充胖子。

那次调演不同往常。不用自己创作节目,也不用参加任何评比。凡参演的企业只需交上几万元赞助费便可认定参演资格。参演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都由上级有关部门事先定好,编创人员也由上面指派。当然,劳务费都由企业自己承担。我厂参演的节目是大型舞蹈《浏阳河》,编导是从外省省级歌舞剧院请来的一位老太太。

直到节目开排的那天,我才与她见面。出乎我的意料,她太平常了,穿着旧式的老太衫,半腿裤,脚下踩一双浅口黑色布鞋。巴巴头上别着一枚在马路边地摊上就能买到的发夹。她已是快六十岁的人了,看上去却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她的身份,你怎么也不能把眼前这个相貌平平的老太太与舞蹈大师联系在一起。

她进排练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别叫我杨导,就叫我杨大姐吧!”说完自己“哈哈”笑起来。排练场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小青年们也松弛了许多。  。

排练开始了,她一不换衣,二不换鞋,说趴就趴,该滚就滚。你还在这边担心她“伤着了没?”她在那边早已爬起,连土都不拍一下。那个利索劲呀,真让人叫绝!刚排了一小段,她那“大家之气”——大手笔的风格就体现出来了。她对我说,你们的演员素质不错,我要重新修改排练方案。我当然高兴,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奖赏。

在一周的排练过程中,我与杨大姐合作得很默契,关系也十分融洽。她教了我不少编舞技法和组织业余排练时该怎么扬长避短的诀窍。

记得在她走的前一天,为了一些烦心的事,我的情绪有点低落。她见我老是神情恍惚,和她说话时也有点答非所问,排练结束后,她执意要我陪她去招待所吃饭。她没有问我为什么不开心,而是向我讲述了她的人生故事……

“我是一个很要强的女人,编导这碗‘刀枪饭’吃了几十年,尝尽了酸甜苦辣。我虽然创作了许多成功的作品,但因为性格倔强,看不惯的要说,听不顺的要讲,得罪了不少人。为此,我的人牛之,路一直不顺。

“五年前,我已接近退休的年龄,可我的高级职称还没有着落。凭我的业绩和资历早该解决的,现实就是这么不尽如人意。那一次我憋足了劲,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就在我打算与人争个鱼死网破时,上帝判了我的死刑:子宫癌晚期,最长期限为一百八十天。小妹呵!你知道吗?人到死时真想活啊!”

我看见她的眼睛里有两颗泪珠在闪动。

“我躺在病床上,感觉这一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安静过。脑子里一个个镜头在不停地跳动:辉煌的、失落的、得意的、沮丧的、伤害别人的、被人伤害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我真恨自己!曾经为了名呀、利呀,与人争呀、斗呀,轰轰烈烈一世,最后还不是要一个人孤零零地上路?不值呵!人生的快乐没来得及细细品味,所犯的过失也没机会弥补了。如果我能健康地活下去,我一定要重新打造一个全新的我!一定要!!”

杨大姐的脸上泛起两片红晕,她看上去是那么的健康,那么的自信。

“也许是我的真诚忏悔感动了上帝,也许是我的生命之火还没有彻底燃尽’,奇迹在我身上发生了!

“领导和同事们来看望我,安抚我静心养病,并告诉我我的高级职称已经批下来了。我对他们说,我什么都不要,我只有一个祈求:活着走出医院!

“从那时起,我丢掉一切幻想,排除一切杂念,以平和坦然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与死神展开了殊死搏斗!那一次,我们病室里共有十个子宫癌病友,先后走了八个。最后剩下两个幸存者,我,就是其中之一。

“半年以后,上帝改判了我的刑期。从死亡身边回来的我才悟出活着是怎么回事。我是个死过一次的人,现在的我才是脱俗的我,至少是朝这个目标努力。

“我想对你说的是,我们很容易被死亡击倒,然而,我们更容易被活着的无聊琐碎吞没。不要在意那些缠绕不清的结扣,活着就是幸福。”

杨大姐退休后一直在单位留用,她坚决不要任何额外报酬,一门心思为社会贡献她的余热。她一边培养学生,一边勤奋地编排节目。她组织编导的一台女子舞晚会很快要赴京参加比赛。她希望在最后的岁月里,把最美好的留给人间,从而完成她曾对上帝的承诺:“重新打造一个全新的我!”

第二天,杨大姐走了,她把她的人生故事留给了我。今天,我又把它奉献给大家。让我们共同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吧!P13-16

序言

这是一本关注老年朋友心灵的书,更是作者写给老年朋友的贴心话。作者把她六十年间所感悟的人生精华,用风趣、幽默、生动的语言奉献给所有的老年朋友。

在经朋友推荐得到这本书稿时,我们就被作者的朴素、善良、真实、真诚所打动,很多年轻编辑都想把这本书当作礼物送给自己的老爸老妈。凭这一点,我们就有了出版这本书的理由。另外,虽然我社出版了很多心灵励志类的图书,但是专门针对老年朋友的图书还真是空白,同样,在市场上也是如此。

目前,我们的国家已将进入老龄化社会,有数以亿计的老人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里,我们的每个小家庭也都蹒跚着老年人的背影。老年人的晚年大都衣食无忧,他们更需要的是心态的平和、身体的健康、精神的充实、儿女的孝顺。本书中作者把自己多年来的生活体验、心灵感悟凝练成耐人寻味的六个字:悟、顺、敬、智、依、洒,分成六个篇幅,告诉老年朋友们:

· 如何在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后,用一个长者的智慧、宽容,捋顺生活中的千头万绪,做到老有所悟。

· 如何在扮演老年人这个角色时,能让生活趋于平缓、和谐,顺其自然,做到老有所安。

· 如何在饱经了几十年工作上的升降沉浮后,敢于远离失落,琢窘点自己想做的事,做到老有所为。

· 如何在慷慨无私地向儿女们倾泻爱的时候,也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宽广,忘却生活中的烦恼,做到老有所乐。

· 如何能与风雨同舟几十个春秋后的老伴儿相依为命,搀扶到生命的尽头,做到老有所依。

· 如何在饱经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赏够了春花秋月后,能够活得潇洒自在、延年益寿,做到老有所归。

亲爱的老年朋友们,儿女们都已长大,快给自己留一点享受生命的时间和空间吧,不要一拖再拖、一等再等了,就从今天开始吧!

亲爱的年轻朋友们,趁你们的双亲还在身边,快回去好好关爱他们、善待他们、用心理解他们,去说爱他们,就从今天开始吧!

当读者看完这本朴实无华的心灵读物时,也许会惊叹:这个只受到有限教育的花甲老人,竟然能把自己身边的这些平凡小事,写得这么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还很有启迪意义。书的内容我们还是不必再多说什么了,怕说浅了或说深了,说浓了或说淡了,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慢慢品味吧!

2007年5月13日

后记

我写此书并非用笔,而是用“心”。从笔尖流淌出的文字,皆来自心灵的倾诉。

五十六岁那年,惨痛的二次婚变把我推向了人生的最低谷。身子好似一片浮在水面的枯叶,好想来一口风,将其吹翻,任其沉没……

女儿急急忙忙抛给我“救生圈”——几本她事先并未预料有如此神奇力量的书。我一边捂着伤痛,一边信手翻阅。蓦地,眼前一亮!也就几个时辰吧,竟把我这个与痛苦撕扯得难舍难分的“精灵”,从黑臭的泥潭中拉了出来!

惊呼多少年没摸过书本?多少年没为自己的心灵清扫过污渍?补充过营养?多少年从没修饰过自己所扮演的人生角色的形象?

书中有那么几百字,仿佛专门为我而写,专门待我去读,专门供我所用。凭借着这几百字的无形的力量,我终于冲出了黑暗!

重见光明之日,忽萌写书之念:别人能写书救我,我为什么不能写书拉困惑中的别人一把?也好完成儿时的心愿。当然,不是想当作家,而是想做一件作家能做的事。

女儿、女婿听说我要写书,都竭力支持。当我把写的第一篇文章读给他们听时,女婿对我说:“妈妈,您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难得您还有这样的文笔。”

我的母亲勤劳、正直,可性情十分急躁。她虽然很爱我们,但她的表达方式却使我们很少体验到母爱的温馨。这辈子从没听人叫过我“崽呀”, “伢子呀”,记忆中我很早就成了大人。

上学以前,父母亲不在一起工作,常将我们姐弟几个寄东家,托西家。五岁那年,母亲把我寄养到乡下的亲戚家。妈妈走时不但不准我哭,还要我喊“妈妈再见!”

亲戚家有个小妹妹,为了能尽快与她搞好关系,我把带去的心爱礼物送给她。小小年纪就懂得了“巴结人”。

童年的经历使我养成了多愁善感的个性,加之体弱多病,大家常叫我“林妹妹”。

小时候只要遇到下雨天,我便倚门而泣,心中想妈妈!成人后,每逢天空阴霾,我的心情就会很沉重。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四十岁以后才慢慢消退。

我只读了五年书。小时候最喜欢的是作文课。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将我的作文在全班传阅,并时常张贴在校园的墙报上。不过每次都贴不了几天,总会被人撕去一张半页。当时我很生气,直到懂事后才知那是什么原因。

长大了要当个女作家确实是我儿时的心愿。鬼使神差,我却误入戏曲之门。因为喜欢唱歌、跳舞,小学未毕业即考入长沙市艺术学校。

我的父亲是位工程师,他知识渊博,性情温和。乖顺的女儿第一次与最疼爱自己的父亲发生冲突,坚决要走自己的路;慈爱的父亲第一次以严厉的口吻对女儿说话:“你如果要去学戏,以后就别进家门!”

“不进就不进!”早就像个大人的我,头也不回地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之路。那年,我不满十三岁。

艺校虽然也有文化课,但纯属摆形式。父亲担心我读书太少,怕将来不能适应社会,所以他总督促我利用业余时间好好自学,还为我买了很多文学方面的书籍。于是,我从学汉语拼音开始,捧着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踏上了漫长的自学之路。

分配到剧团不到两年,同学们都以“每天长一寸”的速度在舞台上站稳了脚跟。只有我,因为个头矮,只能在舞台边沿的表演区徘徊。

我没有在原地等待命运的判决,而是迅速掉转船头,及时寻找、选择适合自己的航线。  那段时期我自修了文学、音乐、曲艺、舞蹈、编剧、导演等基础知识,这为我以后的工作,特别是为我今天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得四岁那年,爸爸要我去买一包红金牌香烟。我拿着钱刚走出几步又回头问:“要是没有红金牌呢?”

话音刚落,所有在场的大人们都称赞我:这小孩真聪明!

从此,我幼小的心灵被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聪明即思考。

“聪明”,也就是思考,它伴随我走过大半人生。因为思考,我品尝过成功的快乐,体验过别人难以理喻的幸福;因为思考,我遭受过挫折与不幸,也尝试了别人不愿尝试的痛苦。

思考是我一生中最忠实的朋友,也是我一生中最烦人的绊脚石。在我即将进入人生的最后阶段,又是因为思考而欣然命笔。

有朋友劝我,写什么书啊,都几十岁了,何必将自己像剥竹笋一样层层撕扯,你就不感觉痛吗?

是啊,有时候还真是疼痛难忍。记得写“照镜子”那篇文章时,曾几次搁笔。用第一人称吧,如此低下的人格,今后怎么见人?改用第二、三人称吧,那感觉真是不痛不痒,有气无力。思来思去,还是豁出去了。既然要写书,还羞涩什么?只有将无用的“笋壳”一层层剥掉,剩下的“笋心”方能做成美味佳肴。只有说真话、叙真情,文章才有感染力、震撼力;只有先动情于己,才能动情于人。

今天,我将自身的“笋壳”先剥给人看,希望看“剥笋”的入能在我叙述的故事里校正自己的人生,也就不用再受“剥笋”之苦了。

写书是快乐的,同时也是痛苦的。它是自我修炼的过程,也是个懂事明理的过程。有些过错边写边改,边改又边犯;犯了又改,改了还犯……

老伴常笑我:“你在书中说得那么好,自己怎么就做不到?”

我强词夺理:“你是笑我‘手长衣袖短’吧。先认理总没错,连说都不会,又谈何做?”

其实,我愿意做,也能做,只是忍受不了“做”的过程中的“苦”与“痛”。当过去的记忆重新呈现在我眼前时,才知自己前半生的为人处世有着太多的不尽如人意。写书了,我才明白,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许多肮脏的东西,却不舍得放弃。当你唾弃别人时,你也与其一样被人唾弃。只是你总强调你自己要这样做的理由,而面对别人的表现你却从未考虑过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可叹的是, “想得通”不算难,可“做得到”还真不容易。平时能“顺着理”气,耍性时则“横着道”了。要忍受“做”的过程中的“苦”与“痛”,需要境界和勇气。

我们的国家已步入老年社会,老年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中央台《夕阳缈栏目举办的《孝行天下》专题节目,不但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政府缓和养老矛盾的一项举措。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老人已不满足于“衣食无忧”的安度晚年。他们渴望这段以分秒计算的日子能过得更精彩,更舒畅。然而,除了社会的关爱,晚辈的孝敬,恐怕更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要调节好心态,学会做一位健康、快乐的老人。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安然地、快乐地度过那段最后的日子。

让我们都来为这个弱势群体尽点力吧。但愿我的书能给老年朋友们一点点慰藉,一点点启发,一点点信心,一点点希望。

借此机会,我想代表天下的父母对天下的儿女们说几旬:你们的老爸、老妈老了,或正向老走去。眼花了,耳聋了,身子颤颤巍巍,走路也歪歪斜斜了。曾为你们挣钱糊口、洗衣浆裳的双手,现在已痛得抬不过肩,挟不住菜了。嘴角流着口水,说话颠三倒四。可不管怎么说,他们终归是你们的爸,你们的妈。  俗话说:爹妈疼儿女路路长,儿女疼爹妈扁担长。我们不嫌“扁担短”,只要“够扁担长”就心满意足了。哪怕只是亲亲热热地叫声“老爸!”“老妈!”

孩子啊!别厌弃我们!既为我们曾经付出的那份爱,也为你们将来也会拥有我们今日的这般景。

最后还想对老爸、老妈们说几句:活一天就快乐一天,只要心中抱有一个意愿,只要活到今天,就什么也不惧怕了。你们之所以不想死,就是放心不下身边的一切。可你们真不必牵挂那么多,没有你们的存在,孩子们一样会过得很好。

人总是要死的,可谁都渴望健康地活着;人们常说,活着没意思,但谁也不愿意离开这个既美好又丑恶的世界。既然“赴黄泉”是必由之路,我们就该高高昂起头!带着幸福,带着快乐,地球上待腻了,就去逛逛宇宙吧!

我们哭着来,笑着走!

衷心感谢中国发展出版社的领导、编辑对此书的支持和厚爱,感谢为此书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工作人员。

衷心感谢《科技日报》的周晨为每一篇文章提出的许多宝贵的、实质性的修改意见。

衷心感谢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李直的推荐,并为此付出的一切努力。

衷心感谢摄影家黄桂华老师及挚友周炎、包丽华给予此书的一切帮助。

最后,还要感谢我所有的同学、同僚,以及与我交往过的熟人、朋友!是你们的经历和故事感动了我,并为我提供了精彩、真实的写作素材。

作 者

2007年6月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润心(老年人的心灵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莎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40398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6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