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建筑与梦想(一群80后眼中的上海)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说,城市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誉的上海,异彩纷呈、风格多样的建筑所凝固的,就是以“海纳百川”为主题,不同流派、各具特色交响乐的合奏。

上海的十八位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用他们热情灵巧的双手,智慧和才华,选择上海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建筑,使凝固的音乐灵动了起来。奏出了美妙动听的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可以说是海派建筑文化交响乐中崭新的乐章!

内容推荐

本书由上海大学“房地产营销”第二学科的18位大学生的散文汇编而成。他们都属于80年代出生的上海人,他们的成长历程也正是上海城市面貌发生巨变、城市建筑快速更新的过程。他们眼中的上海建筑文化和楼市发展,代表了上海青年一代对这座“万国建筑博览”之都的理解和感悟。

这是一本记录当代大学生生活和心理历程的书,也是一本真情感悟上海城市文明和建筑文化的文集。该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共收进了22篇文章,虽还有不少稚嫩的痕迹,却处处流露出清新、时尚、纯净的气氛。这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和单纯的情怀。自由地徜徉在过去和现在、现实与梦想串联的历史时空中,在一幅幅宏大的城市画卷中,诠释出历史建筑的细节之美。意境之美。

目录

听,谁在唱歌

东湖宾馆,瞳之忆

思南路,思语依旧

上海美术馆,她,酒心巧克力,一个纯真年代

波特曼,生活

华东政法学院,东写西读

巨鹿路,两点一线

徐家汇天主教堂,岁月礼拜,圣歌

登辉堂,路过的流年,索

看,都是精彩

海,Shanghai

安亭新镇,理性>想象

曹阳新村,一颗不退色的痣

丁香花园,一树美人玉刻成

绿房子,传奇背后的故事

七浦路,369

音乐遐想,无限畅想

想,你也可以

“新天地”,众生相

马勒别墅,一个童话,一段现实,无数幸福

爱庐,蝶变

万科新里程,人·房·生活

豫园商城,我,一些

三山会馆,历史唇边流淌出的另一种卓越

天妃宫,生活与学习,谈情与说爱

记在后

试读章节

耳闻——何处觅花开

丁香花园,坐落于华山路849号,当年隶属于法租界西区,是上海滩最负盛名,保存最为完好的老洋房之一。相比于石库门的“七十二家房客”的拥挤与嘈杂,旧上海的花园洋房则显得阔气、悠闲的多,主人卧房、客房、佣人房、厨房、卫生间、阳台、小花园和汽车间等一应俱全。而丁香花,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则是高贵与哀伤的象征,比如戴望舒《雨巷》中的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如梦如幻,久久萦绕于心头。以“丁香花”命名的旧上海花园,见证过清廷的衰败瓦解、“辛亥革命”的短暂胜利,经历了西方殖民者的道貌岸然、日本军阀的残酷铁蹄、国民党政权的倒行逆施,又看到了新中国的飞速发展,这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在她身上是否留下了岁月无情的痕迹?昔日的满园丁香花是否依旧飘香?今日的丁香花园又将带给世人怎样的惊艳和难舍的情怀?初识——闻香识女人

上海滩的旧式花园洋房堪称品种齐全,美式、英式、法式、俄式、西班牙式、德式以及现代式等等,只要有心,你都不难觅其踪迹,但即便是在这众多花园洋房中,丁香花园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仍然可以称得上是独树一帜,因而被誉为上海老花园洋房中的极品,市场估价1亿元人民币,2004年更与其他635处建筑物一起被确定为上海市首批不可移动文物。丁香花园占地2.66万平方米(当初建造时为2.04万平方米),其中三分之二为西式园林,三分之一为中式园林,西式园林有宽大的草坪,掩映于蓊郁高大的香樟、梧桐之中,春意盎然之景象令人过目难忘。一条鹅卵石的入门通道则把我们带入位于花园东侧的中式园林,这里显然又是另一种风情。龙狮盘踞,亭榭错落,曲径通幽,布局精巧,好一派典型的江南风格。一条长达百余米的青色琉璃瓦龙矮墙,将西式园林与中式园林自然过渡,墙上雕有造型各异的龙百余条,曲折迤逦,十八起伏,名日“蛟龙卧半园”。龙首正对园中湖泊,与素色琉璃瓦的八角攒尖顶亭的顶端凤凰遥遥相望,龙尾则甩到丁香花园的大门口。园中大小石狮造型奇巧,另筑有假山瀑布,小桥流水等。湖中亭台以九曲桥相连。湖畔还有船舫。整个花园遍植丁香、牡丹、海棠、铁树、紫藤、雪松等名贵花木,夏日里修竹蔽天,寒冬时腊梅怒放。

丁香花园总建筑面积达2934平方米,整个园子花木葱茏,鸟啼依依,三幢红白相间的小洋楼掩映其中(其中2号楼为20世纪50年代所建)。1号楼是主楼——丁香楼,一幢面向宽阔草坪的二层英国乡村式别墅,楼内木柱却是以古币图案装饰,使其不失中国风格。3号楼的风格与1号楼相同,作藏书用,取名为“望云草堂”,其典藏一度颇丰。楼前遍种丁香,郁郁葱葱,倒也与“丁香花园”之名相称。每到五月,满园的丁香绽放,幽幽地飘散着沁人心脾的馨香,仿佛是在诉说着昔日住客的悠悠心曲,情意缱绻以及这里所曾经发生过的悲欢离合,世态炎凉。

P128-130

序言

积极推进中国房地产业的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是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办院的一个重要宗旨,其中为上海大学本科生开设的“房地产营销”第二学科,即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院依托易居中国遍及全国的房产销售策划平台,与上海大学联办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建筑与梦想一群80后眼中的上海》正是该班学生学习成果及相关心得的汇编。该书的编辑出版,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这一教学模式的肯定和认可,它集中体现了学生们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卓有成效地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建筑与梦想——一群80后眼中的上海》既是一本记录当代大学生关于学习和生活之心理历程的书,也是一本真情感悟上海城市文明和建筑文化的文集。透过这本独具特色的书,再现了这群富有激情的年轻人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房地产营销专业”学习、实践、成长、成才的一段历程。为此,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欣慰。

写上海老建筑的书,并不是没有,有学者从专业角度谈建筑形态的,也有文人从文化角度聊建筑历史的,而《建筑与梦想——一群80后眼中的上海》一书的定位和风格却迥然不同。该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共收进了22篇文章,虽还有不少稚嫩的痕迹,却处处流露出清新、时尚、纯净的气息,这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和单纯的情愫,自由徜徉在由过去和现在串联的历史时空中,在一幅幅城市宏大画卷中,临摹出历史建筑的细节之美。该书作者基本上都属于80年代出生的上海人,他们的成长历程,也正是上海城市面貌发生巨变,城市建筑快速更新的过程。他们眼中的上海建筑文化和楼市发展,代表着上海青年一代对这座“万国建筑博览”之都的理解和感悟。

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中国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德才兼备并拥有专业知识的新生力量。多层次、多维度地培养青年梯队人才,应该是我们这个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点。当然,年轻人的发展应该把自己的志向和社会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走上一条好的发展道路。同时,为了加快培育更多的青年专业人才,从研究院的角度出发,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要有意识地推动相关工作,促进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二是在工作氛围上,要营造一个好环境,让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起来;三是在运作机制上,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组织架构、运作体系、工作流程,以加快青年人才成长速度。唯有如此,才能把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打造成为一个青年专业人才迅速成长的基地。

是为序。

              张永岳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院长

              2006年11月

后记

出生在80后的这18位作者,经历了上海最翻天覆地的大变革时期,享受着改革带来的无限春意,感知着科技创造的无穷动力。当快速的生活节奏被细心的聆听者放缓时,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一一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在有幸拜听了李伦新老师主讲的“海派文化与建筑”课题后,从中攫取到了我们创意的灵感。在上海,一栋栋老式建筑隐匿其中,他们像智者,你不去找寻便会被遗忘,他们随时处在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危险境地。而熟悉他们的长者也悄悄离我们远去,届时又由谁来讲述建筑背后的故事?于是我们欲通过此书,在以城市文化为载体的行文上力求体现出鲜明的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充分发挥每位作者的个性;虽风格迥异,却不失整体共性:呼吁人们对历史古迹的保护、对城市建设的理性、对美好环境的追求。

本书的创作理念萌发于为期两年共六个学期的培养周期的第一学期,写作历时一年。从进程上可视为我们这个集体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全体创编人员为此书也投入了极其浓烈的激情和美好的愿望,为的是使它成为我们这个集体共同打造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精品,并以此为开端,继续为集体,为易居系,为上海大学铸造更多的精彩。

《建筑与梦想——一群80后眼中的上海》的著

成离不开班主任窦吉老师的细心指导,在此期间他喜得千金,此书全部稿件在我们这个集体中渐渐成熟的过程同时也是他的孩子孕育成长的过程。每每在夜深人静的创作过程中,我们都会为 两者的共同成长而倍感高兴。

生活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有“爱”,生命之所以丰富是因为有“缘”,我们这群来自上海大学21个学院的学生,有幸聚在这个“房地产营销班”,共同创作此书,抒写我们的心路历程,挥洒我们的青春年少,感受身边的亲情关爱,在记录下上海、记录下建筑的变迁后,我们留下了自己的故事。

此书能顺利付梓出版,对每位作者的意义有如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是人生中的一个成果,一个印痕。

人生不像水,因为它太浓郁!

人生不像梦,因为它太真实!

人生不像棋,因为它不会重来!人生不等于全部!命运不能把握人生,而人生就是在无法悔过的时候悔过!无法忘记的时候忘记!

这一段经历,想忘记,可是,会么?

                班长:王晓峰

书评(媒体评论)

《曹杨新村,一颗永不退色的痣》文章写得朴实,素雅。在作者淡淡的笔墨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上海一个普通工人新村的平凡、琐碎却又充满着生机的生活。很多细致的描写,尤其显得亲切而又温馨。关于曹杨新村的过去和现在,关于曹杨新村的成长和发展,在文章中有着清晰的脉络和理性的描写。而在这理性描述的背后是对于曹杨新村的浓浓深情,令人动容。

《徐家汇天主教堂,岁月礼拜,圣歌》在面对徐家汇天主教堂的时候,无论是教徒或非教徒,能更多感受到的应该是一种肃穆和内心的震撼。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也是建筑的力量。在这篇文章里,跟随着作者的思路,对于徐家汇天主教堂我们有了更深的了解,而对于建筑,对于文化,我们也进行了更深刻的思考——建筑是有生命的。而文化是建筑真正的内涵。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创意地产研究室主任

戴承良

一个没有历史的建筑,就如同一个没有享受生活过程,一个没有记忆的人,都是不完整的人生。从书中可以感觉到,同学们在完稿的过程中,作了许多的努力,如《绿房子,传奇后面的故事》的作者通过深入的采访调查,查阅史料,将绿房子后面的一个个鲜活故事呈现给读者,真是难得。

《苏州日报》社

郑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建筑与梦想(一群80后眼中的上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逗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03664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862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9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16:18